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胚外体腔穿刺术的初步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孙路明 王德芬 +2 位作者 凌梅立 洪向丽 王天飞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03年第4期284-286,共3页
目的 :探讨胚外体腔液穿刺术的实施方法、短期安全性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孕 6~ 12周要求人工流产的孕妇 6 2例 ,在人流前行胚外体腔穿刺术抽取胚外体腔液 ,对其中 30例在穿刺 2~ 14d后再行人流术 ,随访期间观察孕妇流产率 ,穿... 目的 :探讨胚外体腔液穿刺术的实施方法、短期安全性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孕 6~ 12周要求人工流产的孕妇 6 2例 ,在人流前行胚外体腔穿刺术抽取胚外体腔液 ,对其中 30例在穿刺 2~ 14d后再行人流术 ,随访期间观察孕妇流产率 ,穿刺前及穿刺后 1,5min ,2~ 14d后的胎心率变化 ,穿刺前后CRL变化 ,穿刺前后 15min母体血清甲胎蛋白 (AFP)浓度的变化。结果 :胚外体腔穿刺的总成功率为 95 .2 %。穿刺均在 5min内完成。孕 7~ 10周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 90 % ,孕 6~ 7周者为 2 0 % ,孕 10~ 12周者为4 3%。胚外体腔液中含有一定量的体腔细胞。 30例孕妇在随访期间 1例胎死宫内 ,与高热和病毒感染有关。穿刺前及穿刺后 5min与 2~ 14d后胎心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随访结束后预测胎龄 (根据穿刺前CRL计算的胎龄 +随访天数 )与实际胎龄 (根据穿刺后CRL计算的胎龄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穿刺前后血清AFP浓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结论 :胚外体腔穿刺术操作简单易行 ,穿刺成功率高 ,穿刺的最佳时间为孕 7~ 10周 ,这是一种较为安全的产前诊断取材术 ,穿刺术后短期内对胎儿的生长无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初期 体腔穿刺术 产前诊断 超声引导
下载PDF
胚外体腔穿刺110例初步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游泽山 方群 +2 位作者 何志晖 陈健生 孔秋英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胚外体腔穿刺进行产前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孕6周至11周单胎妊娠要求人工流产的病人110例,在人工流产术前行胚外体腔穿刺。结果:胚外体腔穿刺成功率97.3%,细针穿刺可明显减少母血污染率,体腔液内含有一定量的体腔细胞。结论:胚... 目的:探讨胚外体腔穿刺进行产前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孕6周至11周单胎妊娠要求人工流产的病人110例,在人工流产术前行胚外体腔穿刺。结果:胚外体腔穿刺成功率97.3%,细针穿刺可明显减少母血污染率,体腔液内含有一定量的体腔细胞。结论:胚外体腔穿刺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早期产前诊断取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腔穿刺术 产前诊断 人工流产 单胎妊娠
下载PDF
运用胚外体腔液产前诊断α地中海贫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凤珍 李佳倪 +4 位作者 叶秀峰 聂李平 高露露 高素清 李丽文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胚外体腔穿刺液应用于α地中海贫血产前诊断的安全性及准确性.方法对40例妊娠6~10周、要求人工流产的单胎妊娠孕妇在终止妊娠前行胚外体腔穿刺术抽吸胚外体腔液,吸宫术后取绒毛,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胚外体腔细胞及绒毛... 目的探讨胚外体腔穿刺液应用于α地中海贫血产前诊断的安全性及准确性.方法对40例妊娠6~10周、要求人工流产的单胎妊娠孕妇在终止妊娠前行胚外体腔穿刺术抽吸胚外体腔液,吸宫术后取绒毛,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胚外体腔细胞及绒毛的α地中海贫血基因,比较两种标本诊断的符合率.结果36例胚外体腔细胞成功地扩增α地中海贫血基因,结果均与绒毛检测结果相符.结论通过胚外体腔穿刺术取胚外体腔细胞行PCR检测可用于α地中海贫血的早期产前诊断,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地中海贫血 体腔 产前诊断 临床研究 聚合酶链反应(PCR) 体腔穿刺术 地中海贫血基因 PCR检测 妊娠孕妇 人工流产 检测结果 准确性 安全性 穿刺 妊娠前 取绒毛 细胞 符合率
原文传递
早孕胚胎胚外环境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葛蓓蕾 孙路明 王德芬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33-335,共3页
目的:研究早孕胚胎的胚外环境。方法: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前在B超下对28例孕6~11周胚胎进行胚外体腔穿刺,抽取体腔液,同时抽取孕妇静脉血,其中8例同时穿刺羊膜腔抽取羊膜腔液,行生化检测。结果:母血中碱性磷酸酶(AKP)、总蛋白远高于胚... 目的:研究早孕胚胎的胚外环境。方法: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前在B超下对28例孕6~11周胚胎进行胚外体腔穿刺,抽取体腔液,同时抽取孕妇静脉血,其中8例同时穿刺羊膜腔抽取羊膜腔液,行生化检测。结果:母血中碱性磷酸酶(AKP)、总蛋白远高于胚外体腔液及羊膜腔液(P<0.01);Na^+、Cl^+、肌酐浓度也较高(P<0.05),K^+、Ca^(2+)浓度基本相似(P>0.05);葡萄糖浓度略高于体腔液(P<0.01),与羊膜腔液基本相似(P>0.05)。胚外体腔液蛋白浓度是羊膜腔液的3倍,Ca^(2+)及肌酐浓度也较高(P<0.05)。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早孕阶段母体-绒毛间隙-羊膜囊存在交流,并呈现一定梯度,绒毛膜及羊膜起了半透膜的作用,限制营养物质交换和代谢,从而保持胚胎在早期发育中有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腔穿刺术 体腔 羊膜腔液 生化成分
原文传递
胚外体腔穿刺术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孙路明 王德芬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08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前,获取胎儿细胞进行早期的产前诊断技术主要为绒毛取样(CVS)及早期的羊膜囊穿刺(AC)术,并在临床上已有所应用。本文所介绍胚外体腔穿刺术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的、较有潜力的产前诊断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 体腔穿刺术 产前诊断
下载PDF
胚外体腔穿刺术产前诊断的可行性研究
6
作者 周凤珍 李明 +4 位作者 周霞平 高露露 高素清 柯玮琳 罗军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年第4期258-259,共2页
目的探讨胚外体腔穿刺术的实施方法及进行产前诊断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孕乱12周要求人工流产的孕妇60例,在人工流产前行胚外体腔穿刺术抽取胚外体腔液,观察穿刺前后胎心率、囊内出血及血肿情况。结果胚外体腔穿刺成功率94.9%,穿刺... 目的探讨胚外体腔穿刺术的实施方法及进行产前诊断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孕乱12周要求人工流产的孕妇60例,在人工流产前行胚外体腔穿刺术抽取胚外体腔液,观察穿刺前后胎心率、囊内出血及血肿情况。结果胚外体腔穿刺成功率94.9%,穿刺前后胎心率无明显变化,体腔液内含一定量的体腔细胞。穿刺均在5min内完成,一次穿刺成功率孕乱7周者为18%,孕7~10周者为92%,孕10-12周者为42%。穿刺前后胎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胚外体腔穿刺术操作简单易行,穿刺成功率高,穿刺的最佳时间为孕7~10周,穿刺术后对胎儿胎心率无影响,对胎盘无损害,是一种安全的早期产前诊断取材术,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体腔穿刺术 人工流产
下载PDF
胚外体腔穿刺术应用于α地中海贫血产前诊断的探讨
7
作者 何志晖 方群 +3 位作者 游泽山 卢锡林 孔秋英 陈建生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9-40,共2页
目的 探讨胚外体腔穿刺术应用于α地中海贫血产前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对 5 0例妊娠 6 10周、要求人工流产的单胎妊娠孕妇在终止妊娠前行胚外体腔穿刺术抽吸胚外体腔液 ,吸宫术后取绒毛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胚外体腔细胞及绒毛... 目的 探讨胚外体腔穿刺术应用于α地中海贫血产前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对 5 0例妊娠 6 10周、要求人工流产的单胎妊娠孕妇在终止妊娠前行胚外体腔穿刺术抽吸胚外体腔液 ,吸宫术后取绒毛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胚外体腔细胞及绒毛的α地中海贫血基因 ,比较两种标本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40例胚外体腔细胞成功地扩增α地中海贫血基因 ,结果均与绒毛相符。结论 通过胚外体腔穿刺术取胚外体腔细胞行PCR检测可用于α地中海贫血的早期产前诊断 ,但应进一步提高诊断方法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地中海贫血 体腔穿刺术 产前诊断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