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的现代理念 被引量:258
1
作者 胡伏莲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9-190,共2页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发病机制 胃黏膜损害 幽门螺杆菌 药物因素
原文传递
梗阻性黄疸研究热点与难点 被引量:37
2
作者 董家鸿 曾永毅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68-770,共3页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肝肾功能损害 肝胆胰外科疾病 凝血功能障碍 免疫功能低下 肝肾功能衰竭 术前胆道引流 胃黏膜损害
原文传递
非甾体抗炎药胃黏膜损害的危险因素与预防 被引量:15
3
作者 马师洋 陈旻湖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0-192,共3页
随着NSAID在临床的广泛应用,NSAID所引起的胃黏膜损害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该文就NSAID胃黏膜损害的高危因素与预防作一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关键词 非甾体抗炎药 不良反应 胃黏膜损害 危险因素 预防
下载PDF
胆汁反流的成因与机制 被引量:12
4
作者 吕宾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74-375,共2页
胆汁反流又称十二指肠胃反流(duodenogastric reflux,DGR),是指胆汁、胆盐、溶血性卵磷脂、胰酶等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胃。如反流至食管,则形成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duodenal gastroesophageal reflux,DGER)。在空腹、餐后偶... 胆汁反流又称十二指肠胃反流(duodenogastric reflux,DGR),是指胆汁、胆盐、溶血性卵磷脂、胰酶等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胃。如反流至食管,则形成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duodenal gastroesophageal reflux,DGER)。在空腹、餐后偶可出现 DGR,对人体无损害,属生理性反流,但若在某种病理情况下, DGR 发生过频、反流时间过长、反流量过大时,则可导致胃黏膜损害,成为病理性 DGR,是消化道最常见的一种病理生理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 十二指肠反流 -食管反流 十二指肠内容物 胃黏膜损害 成因 溶血性卵磷脂 DGR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梁仲惠 伊虹羽 耿焱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73-73,75,共2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 (Pu)的主要因素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咐试验检测血清中HBV标志物HBsAg ,同时通过胃黏膜尿素酶试验及组织学染色 ,进行Hp检查。用果胶铋、灭滴灵、四环素、雷尼替丁治...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 (Pu)的主要因素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咐试验检测血清中HBV标志物HBsAg ,同时通过胃黏膜尿素酶试验及组织学染色 ,进行Hp检查。用果胶铋、灭滴灵、四环素、雷尼替丁治疗 2周 ,治疗前后用内镜观察。结果 :HBsAg阴性患者Pu的发病率是2 1.5 9% (6 5 / 30 1) ,Hp感染率 38.36 % (115 / 30 1) ,Pu治愈率 81.5 4 % (5 3/ 6 5 ) ;HBsAg阳性患者Pu的发病率是 4 1.2 7% (2 6 / 6 3) ,Pu治愈率 4 6 .15 % (12 / 2 6 ) ,Hp感染率 5 6 .4 5 % (36 / 6 3) ,伴有门静脉高压的Pu占73.0 8% (19/ 2 6 )。结论 :HBV感染者Hp感染率高 ,Pu发病率高 ,治愈率低 ,Pu的发病机制可能与HBV对胃黏膜直接或间接损害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消化性溃疡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胃黏膜损害
下载PDF
泻胃化瘀止血糊剂治疗应激性溃疡出血101例 被引量:9
6
作者 赖跃进 罗洪勇 +7 位作者 覃进 黎波 郭淋 王加伟 杨俊 黄永军 章士刚 黄柏文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5-166,共2页
应激性溃疡是泛指各种危重患者并发的急性胃黏膜损害,是一种严重的应激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我院ICU 2001年2月-2004年6月应用中药糊剂治疗危重病伴发应激性溃疡出血101例,取得较好的止血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治疗 应激性溃疡出血 中药糊剂 化瘀止血 危重患者 胃黏膜损害 危重病 泛指
下载PDF
褪黑素对大鼠应激性胃黏膜损害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吴建胜 吴金明 +6 位作者 黄庆科 王旦 林向飞 黄智铭 陈向荣 陈民新 韩清锡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胃黏膜损害 保护作用 褪黑素 大鼠 NOS MT 过氧化损伤 应激性 细胞 发现
原文传递
Anti-Helicobacter pylori therapy significantly reduces Helicobacter py/ori-Induced gastric mucosal damage in Mongolian gerbils 被引量:6
8
作者 Sheng-Hsuan Chen Gi-Shih Lien +4 位作者 Yuarn-Jang Lee Horng-Yuan Lou Ching-Ruey Hsieh Chia-Lang Fang Shiann Pa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7期982-985,共4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4 d' anti-Helicobacter pylori therapy on the H pylori-infected Mongolian gerbils based on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METHODS: We used 6-wk-old male gerbils ora...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4 d' anti-Helicobacter pylori therapy on the H pylori-infected Mongolian gerbils based on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METHODS: We used 6-wk-old male gerbils orally inoculated with H pylori (ATCC43504, 2×108 CFU/mL). Seven weeks after H pylori inoculation, the animals of study group received 4 d' anti-H pylori triple therapy (H pylori-eradicated group). Seven days later, all animals of the H pylori-eradicated and control groups (H pylori-infected & H pylori-uninfected groups) were sacrificed. We examined gastric mucosal lesions macroscopically, studied gastritis microscopically and determined the stomach weight ratio, myeloperoxidase (MPO) activity and prostaglandin (PG) E2 level.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macroscopic and histological gastric damages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in H pylori-eradicated group than H pylori-infected group. Stomach weight ratio, MPO activity and PGE2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H pylori-infected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other two groups. CONCLUSION: Four days' anti-H pylori therapy was effective in the improvement of H pylori-induced gastric lesions in Mongolian gerb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icobacter pylori anti-H pylori therapy Mongolian gerbils GASTRITIS
下载PDF
美宝胃肠胶囊对HP感染性胃肠黏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高夕英 董凯 张华志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07年第4期278-280,共3页
目的:观察美宝胃肠胶囊治疗HP感染性胃肠黏膜病变病人在根除HP方面的疗效。方法:临床上将具有上消化道症状的病人,经内镜检查证实为消化性溃疡、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伴(或不伴)糜烂,病理检查排除胃癌,内镜下取活组织做快速尿素酶检测HP... 目的:观察美宝胃肠胶囊治疗HP感染性胃肠黏膜病变病人在根除HP方面的疗效。方法:临床上将具有上消化道症状的病人,经内镜检查证实为消化性溃疡、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伴(或不伴)糜烂,病理检查排除胃癌,内镜下取活组织做快速尿素酶检测HP均阳性病人为本研究入选病例;治疗前均未经过正规的抗HP治疗;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病人均应用奥美拉唑20mg口服2次/日,治疗一周;A组病人均使用美宝胃肠胶囊,B组为常规治疗药物,用药四周后停药,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及HP检测。结果:A组中HP转阴者17例,根除率为85%;B组中HP转阴者18例,根除率为90%。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美宝胃肠胶囊对溃疡及胃炎病人HP的根除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其效果与药物治疗组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宝肠胶囊 奥美拉唑 克拉霉素 甲硝唑 胃黏膜损害 HP感染 疗效
下载PDF
消化道出血常见原因和治疗 被引量:6
10
作者 蔡昌豪 张真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8-160,共3页
消化道出血为临床常见疾病。据国内资料,有30余种疾病可致本病,其中溃疡病占50%~70%,食道静脉破裂10%~20%,肿瘤约4%,胃黏膜损害出血约10%;Trize韧带以下的下消化道出血约占10%,其中肿瘤原因占第1位(70%),其余皆为... 消化道出血为临床常见疾病。据国内资料,有30余种疾病可致本病,其中溃疡病占50%~70%,食道静脉破裂10%~20%,肿瘤约4%,胃黏膜损害出血约10%;Trize韧带以下的下消化道出血约占10%,其中肿瘤原因占第1位(70%),其余皆为少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消化道出血 临床常见疾病 治疗 食道静脉破裂 胃黏膜损害 少见原因 溃疡病 肿瘤
原文传递
幽门螺杆菌与腹型过敏性紫癜胃肠道黏膜损害程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金欣 黄建玲 +1 位作者 黄智敏 廖兴娟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年第12期1652-1654,共3页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HSP)胃黏膜损害程度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汉中3201医院诊治的120例腹型HSP患儿(腹型组)、60例非腹型HSP患儿(非腹型组)及6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HSP)胃黏膜损害程度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汉中3201医院诊治的120例腹型HSP患儿(腹型组)、60例非腹型HSP患儿(非腹型组)及6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比三组H.pylori感染情况,分析腹型HSP胃黏膜损伤程度与^13C-DOB值的相关性。结果三组间H.pylori感染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以腹型组H.pylori感染率最高(P<0.05)。腹型组内H.pylori感染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以溃疡组H.pylori感染率最高,充血组感染率最低(P<0.05)。溃疡组13 C-DOB值、胃黏膜组织学评分、CRP及CD8^+高于糜烂组及充血组(P<0.05),CD4^+低于糜烂组及充血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腹型HSP患儿^13C-DOB值与胃黏膜组织学评分、CRP及CD8^+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与CD4^+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结论H.pylori感染与腹型HSP胃黏膜损害及病情均呈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腹型过敏性紫癜 胃黏膜损害 相关性
下载PDF
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或急性胃黏膜损害出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艾德华 田淑艳 唐立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第18期83-84,共2页
目的评价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和急性胃黏膜损害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试验组:注射用兰索拉唑,规格30mg/支;对照组:注射用奥美拉唑,规格40mg/支。结果共有48例... 目的评价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和急性胃黏膜损害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试验组:注射用兰索拉唑,规格30mg/支;对照组:注射用奥美拉唑,规格40mg/支。结果共有48例受试者成功入组,经过治疗后,两组治疗消化性溃疡和急性胃黏膜损害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止血时间和止血率相比P值分别为0.4235和0.3896,说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和急性胃黏膜损害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是有效的和安全的,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索拉唑 消化性溃疡 胃黏膜损害 出血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非甾体抗炎药和幽门螺杆菌在体内外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蔚虹 胡伏莲 《中国医药导刊》 2007年第2期96-97,共2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并被认为是导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重要致病因子。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io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特别是阿司匹林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并被认为是导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重要致病因子。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io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特别是阿司匹林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并被认为是导致胃黏膜损害的另一重要的致病因子。使用NSAIDs或阿司匹林并同时合并Hp感染的患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但二者同时存在时的致病性及致病机制尚不清楚,如何预防和处理相关的消化不良症状、溃疡及其并发症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问题,也是近年胃肠病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抗炎药 幽门螺杆菌 胃黏膜损害 相互作用
下载PDF
8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程杰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胆汁反流性 临床分析 十二指肠液 致病因素 胃黏膜损害 反流病 BRG
下载PDF
阿司匹林相关性胃黏膜损害患者Occludin的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沂 赵燕 杨斌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25期43-45,共3页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相关性胃黏膜损害患者中.胃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的变化及上皮细胞间隙的改变。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0例因服用阿司匹林导致胃糜烂或胃溃疡患者(其中胃糜烂45例、胃溃疡25例)及15例正常对照胃黏膜...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相关性胃黏膜损害患者中.胃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的变化及上皮细胞间隙的改变。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0例因服用阿司匹林导致胃糜烂或胃溃疡患者(其中胃糜烂45例、胃溃疡25例)及15例正常对照胃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光镜下观察切片,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对每例切片测量50个细胞间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例正常对照组Occludin呈正常连续的细胞膜表达;胃糜烂组10例正常表达,35例不同程度异常表达,主要为细胞膜不完整表达、细胞质表达及表达缺失;25例胃溃疡均表达异常。胃糜烂组和胃溃疡组Occludin异常表达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胃糜烂组和胃溃疡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糜烂组和胃溃疡组平均细胞间隙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胃糜烂组和胃溃疡组对比(P>0.05。结论阿司匹林相关性胃黏膜损害患者胃黏膜上皮Occludin分布异常、数量减少、细胞间隙增宽,影响黏膜上皮屏障的完整性,导致胃黏膜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CLUDIN 阿司匹林 胃黏膜损害 细胞间隙
下载PDF
治疗NSAID所致胃黏膜损害的新策略
16
作者 李鹏(整理) 于健蔚(摘) 《丹东医药》 2007年第3期49-51,共3页
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之一,在美国,每年有超过3千万的人在使用,世界范围内每年的销量超过60亿美元,在全球药物市场上占很大比例。然而,NSAID可以引起各种各样的不良反应,特别是胃肠道和肾脏损害。 ... 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之一,在美国,每年有超过3千万的人在使用,世界范围内每年的销量超过60亿美元,在全球药物市场上占很大比例。然而,NSAID可以引起各种各样的不良反应,特别是胃肠道和肾脏损害。 2006年11月26日—29日亚太消化疾病周会议(APDW)在菲律宾召开。会议期间,NSAID引起的胃肠道损害的临床研究进展和治疗策略相继在研讨会和卫星会上得以交流探讨。在日本大冢集团赞助的题为“抵御NSA1D所致胃黏膜损害的新型防火墙”卫星会上,韩国天主教大学内科系Soo—HeonPark博士介绍了NSAID相关胃肠道损害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AID 胃黏膜损害 治疗 非类固醇类抗炎药 肠道损害 药物市场 世界范围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老年冠心病患者胃黏膜损害与Hp感染、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关系
17
作者 金玉弟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09年第5期225-226,共2页
本文探讨Hp感染、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胃黏膜损害作用以及两种因素相互关系,以重视对于冠心病患者HP感染因素及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长期使用的安全性。
关键词 老年冠心病患者 肠溶阿司匹林 胃黏膜损害 HP感染 小剂量 相互关系 损害作用 感染因素
下载PDF
消炎痛和幽门螺杆菌在胃溃疡致病中的相互作用研究
18
作者 迟晶 赵金满 +1 位作者 于继红 傅宝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11期1796-1797,共2页
目的:使用动物模型,探讨消化性溃疡两个危险因素-非甾体类药物和幽门螺杆菌感染 Hp 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使用 SPF 级砂土鼠,非甾体类药物选用消炎痛针剂,幽门螺杆菌选用国际标准菌株,培养后接种于砂土鼠胃内.实验共分为四组:1组:单纯... 目的:使用动物模型,探讨消化性溃疡两个危险因素-非甾体类药物和幽门螺杆菌感染 Hp 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使用 SPF 级砂土鼠,非甾体类药物选用消炎痛针剂,幽门螺杆菌选用国际标准菌株,培养后接种于砂土鼠胃内.实验共分为四组:1组:单纯胃内接种 Hp 菌液;2组:单纯皮下注射消炎痛;3组:皮下注射消炎痛后接种 Hp 菌液;4组:对照组,单纯灌胃培养液.2wk 后每组各处死2只鼠,做组织学检查,20只鼠做除菌治疗,余下鼠继续观察,3mo后处死,观察胃黏膜改变.结果:胃内接种 Hp 菌液组,2wk 后少量炎性细胞浸润,3mo 后炎症反应轻微;消炎痛组2wk 后胃黏膜表面充血、水肿,3mo 后黏膜炎症消失;消炎痛后接种 Hp 菌液组:2wk后炎症反应明显,3mo 后看到溃疡形成及大量 Hp 定植,对照组无异常改变.除菌治疗后,炎症明显好转.结论:消炎痛的应用使 Hp 接种后胃黏膜的损害明显加重,增加了胃黏膜对 Hp 的敏感性,使胃溃疡发生的危险性增加,应用消炎痛和 Hp 感染之间呈协同作用,根除 Hp 可有效防止胃溃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炎痛 幽门螺杆菌 溃疡 炎症反应 胃黏膜损害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艾普拉唑(壹丽安)对急性损伤后应激性胃黏膜损害保护作用的探讨
19
作者 邓锦伟 《当代医学》 2014年第1期146-147,共2页
目的探讨艾普拉唑(壹丽安)对急性损伤后应激性胃黏膜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97例急性损伤后应激性胃黏膜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壹丽安组46例和埃索美拉唑组51例。其中壹丽安组采用10 mg/(次·d)艾普拉唑治疗,埃索美拉唑组采用40 mg/(... 目的探讨艾普拉唑(壹丽安)对急性损伤后应激性胃黏膜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97例急性损伤后应激性胃黏膜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壹丽安组46例和埃索美拉唑组51例。其中壹丽安组采用10 mg/(次·d)艾普拉唑治疗,埃索美拉唑组采用40 mg/(次·d)埃索美拉唑治疗。用药4周后,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胃黏膜损伤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壹丽安组和埃索美拉唑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0%和92.1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分别应用艾普拉唑和埃索美拉唑后,胃黏膜损伤发生率明显降低,其中壹丽安组和埃索美拉唑组的胃黏膜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2.61%和35.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壹丽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7%,显著低于埃索美拉唑组的21.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损伤后应激性胃黏膜损伤患者,服用艾普拉唑具有较好的保护胃黏膜损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普拉唑 埃索美拉唑 胃黏膜损害
下载PDF
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重症脑病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0
作者 胡学安 费舟 +3 位作者 李兵 林伟 胡世颉 杨黎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奥美拉唑对重症脑病并发应激性胃黏膜损害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重症脑病并发应激性胃黏膜损害致上消化道出血的2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剂量奥美拉唑治疗组(A组,132例)和大剂... 目的探讨大剂量奥美拉唑对重症脑病并发应激性胃黏膜损害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重症脑病并发应激性胃黏膜损害致上消化道出血的2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剂量奥美拉唑治疗组(A组,132例)和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组(B组,140例)。另有C组为西咪替丁治疗组(76例)。观察各组治疗3d后应激性胃黏膜损害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d后,A、B、C三组胃液潜血试验转阴率分别为53.79%、86.43%、26.32%,抑酸率(胃酸pH值≥6)分别为67.42%、95.00%、38.16%;无论是胃液潜血试验转阴率,还是抑酸率,B组均明显优于A组和C组(P<0.01)。结论大剂量奥美拉唑能有效地控制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重症脑病 应激性胃黏膜损害 上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