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gnificance and prognostic value of lysosomal enzyme activities measured in surgically operated adenocarcinomas of the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a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of the lower third of esophagus 被引量:1
1
作者 Aron Altorjay Balazs Paal +3 位作者 Nicolette Sohar Janos Kiss Imre Szanto Istvan Sohar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37期5751-5756,共6页
AIM: To establish whether there are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in the biochemistries of adenocarcinomas of the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GEJ) and th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of the lower third of the esophagus (LTE... AIM: To establish whether there are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in the biochemistries of adenocarcinomas of the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GEJ) and th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of the lower third of the esophagus (LTE). METHODS: Between February 1, 1997 and February 1, 2000, we obtained tissue samples at the moment of resection from 54 patients for biochemical analysis. The full set of data could b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in 47 of 54 patients' samples (81%). Of these, 29 were adenocarcinomas of the GEJ Siewert type Ⅰ (n = 8), type Ⅱ (n = 12), type Ⅲ (n = 9), and 18 presented a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of the LTE. We evaluated the mean values of 11-lysosomal enzyme and 1-cytosol protease activities of the tumorous and surrounding mucosae as well as their relative activities, measured as the ratio of activity in tumor and normal tissues from the same patient. These data were further analyzed to establish the correlation with tumor localization, TNM stage (lymph-node involvement), histological type (papillary, signet-ring cell, tubular), state of differentiation (good, moderate, poor), and survival (≤24 or ≥24 mo). RESULTS: In adenocarcinomas, the activity of α-mannosidase (AMAN), cathepsin B (CB) and dipeptidyl-peptidase Ⅰ (DPP Ⅰ)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s compared to the normal gastric mucosa. I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of the esophagus, we also foun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ctivity of cathepsin L and tripeptidyl-peptidase Ⅰ in addition to these three. There was a statistical correlation of AMAN, CB, and DPP Ⅰ activity between the level of differentiation of adenocarcinomas of the GEJ and lymph node involvement,because tumors with no lymph node metastases histologically confirmed as well-differentiated, showed a significantly lower activity. The differences in CB and DPP Ⅰ activity correlated well with the differences in survival rates, since the CB and DPP Ⅰ values of those who died within 24 mo following surgical inter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gnostic value Lysosomal enzymes Cardiac adenocarcinomas Siewert classificatio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下载PDF
新辅助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在局部进展期可切除SiewertⅠ/Ⅱ型胃食管交界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关春根 王翻宁 +2 位作者 孙敬阳 庞瑶 朱自江 《甘肃医药》 2024年第3期198-201,共4页
近年来,中国的胃食管交界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其复杂的解剖位置和贲门结构,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导致该类肿瘤往往在晚期才被发现。与远端胃癌相比,胃食管交界腺癌患者的预后差。近年来,对胃食管交界腺癌的研究逐渐深入,信迪利单... 近年来,中国的胃食管交界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其复杂的解剖位置和贲门结构,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导致该类肿瘤往往在晚期才被发现。与远端胃癌相比,胃食管交界腺癌患者的预后差。近年来,对胃食管交界腺癌的研究逐渐深入,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已被广泛认可为一种安全可行的新辅助治疗方法,成为手术、化疗和放疗后的一种新选择,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然而,随着免疫治疗临床数据的积累,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不良反应逐渐显现。在关注治疗效果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本文基于最新临床研究结果,对可切除SiewertⅠ/Ⅱ胃食管交界腺癌的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迪利单抗 新辅助治疗 腺癌 食管交界腺癌
下载PDF
基于SEER数据库建立和验证胃食管交界处腺癌预后列线图
3
作者 马庆贺 李路军 +2 位作者 施汉飞 向正国 陈旭峰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53-858,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胃食管交界处腺癌(AEG)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建立并验证能够预测AEG患者预后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通过收集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中2005至2017年诊断为AE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筛选,共纳入符合研究条件的4000例患...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胃食管交界处腺癌(AEG)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建立并验证能够预测AEG患者预后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通过收集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中2005至2017年诊断为AE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筛选,共纳入符合研究条件的40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按7∶3的比例将患者分组训练集和验证集。对训练集患者所有变量进行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使用R语言将COX多因素回归分析中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构建成生存列线图模型,C指数、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于验证预后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结果年龄、T分期、N分期、M分期、组织学分级、手术治疗是影响AEG患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P<0.05)。建立的列线图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一致性较高,列线图的C指数为0.821,列线图预测训练集和验证集患者1、3、5年生存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3、0.793、0.796和0.800、0.819、0.829,说明模型具有较高的适用性与准确性。结论确定了AEG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且建立了可以进行个体化预测AEG患者生存预后的列线图模型,经验证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交界腺癌 数据库 列线图 预后
下载PDF
阿帕替尼联合或不联合化疗对晚期或转移性化疗难治性胃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疾病控制率(DCR)的影响
4
作者 田卿旭 武四超 《辽宁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30-33,共4页
目的比较阿帕替尼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作为晚期或转移性胃癌或转移性胃食管连接腺癌(MGC)患者的二线或更高线治疗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40例MGC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 目的比较阿帕替尼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作为晚期或转移性胃癌或转移性胃食管连接腺癌(MGC)患者的二线或更高线治疗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40例MGC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观察组予以阿帕替尼加化疗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独予以化疗治疗。阿帕替尼的剂量为500mg/d,化疗方案基于氟嘧啶,铂和紫杉醇或伊立替康。主要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PFS)。对比两组的疗效、安全性各指标。结果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56.6%)和无进展生存期(8.34±2.01)月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疾病控制率(41.6%)和无进展生存期(7.21±1.94)月(P<0.05)。观察组中出现3/4级蛋白尿的患者比例(15.8%)、3/4级高血压的患者比例(15.0%)和3/4级手足皮肤反应(HFSR)的患者比例(21.6%)高于对照组中出现3/4级蛋白尿的患者比例(0%)、3/4级高血压的患者比例(4.1%)和3/4级HFSR的患者比例(7.5%)(P<0.05)。结论与单独化疗相比,在化疗中添加阿帕替尼可以更好地改善PFS和DCR,并且对于1例或多于既往化疗的MGC难治性患者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帕替尼 化学疗法 疗效 食管连接腺癌 无进展生存期 毒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NF-E1b与CD276在胃食管交界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
5
作者 黄丽娟 《新疆医学》 2022年第6期635-638,共4页
目的探讨NF-E1b与CD276在胃食管交界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2016年5月-2020年6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胃食管交界腺癌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所有患者的病灶组织标本(癌灶组)与癌旁组织标本(癌旁组,距肿瘤边缘≥5cm)。采用免疫... 目的探讨NF-E1b与CD276在胃食管交界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2016年5月-2020年6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胃食管交界腺癌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所有患者的病灶组织标本(癌灶组)与癌旁组织标本(癌旁组,距肿瘤边缘≥5cm)。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F-E1b与CD276阳性表达率,调查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癌灶组的NF-E1b与CD276阳性表达率为65.6%和59.4%,高于癌旁组的17.2%和20.3%(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法显示NF-E1b阳性表达率与CD276阳性表达率呈现正相关性(r=0.514,P=0.004)。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法显示NF-E1b、CD276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淋巴结转移等存在相关性(P<0.05)。随访到2021年2月5日,平均随访34.10±2.28个月,患者死亡15例,死亡率为23.4%。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NF-E1b、CD276阳性表达率为导致胃食管交界腺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NF-E1b、CD276蛋白在胃食管交界腺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状态,与患者的病理特征与预后存在相关性,两者可发挥协同作用,联合检测NF-E1b、CD276可能更有助于胃食管交界腺癌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E1b CD276 食管交界腺癌 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临床药师参与一例使用氟尿嘧啶出现心脏毒性患者的药学服务实践
6
作者 姚浩明 《青海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1例胃食管交界腺癌患者使用具有心脏毒性化疗药物出现心脏毒性后应用药学监护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通过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胃食管交界腺癌常规化疗方案中药物的心脏毒性大小,选择适合该患者的化疗方案。结果:患者后续...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1例胃食管交界腺癌患者使用具有心脏毒性化疗药物出现心脏毒性后应用药学监护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通过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胃食管交界腺癌常规化疗方案中药物的心脏毒性大小,选择适合该患者的化疗方案。结果:患者后续治疗中未再出现心慌、胸闷、心律不齐等症状,治疗过程顺利。化疗2周期后,疗效评价为病变稳定,病变两径乘积缩小不超过50%;临床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后续治疗中未再出现心脏毒性相关症状。结论:临床药师在心脏毒性早期识别、诊断、致毒药物的判断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对患者下一步的治疗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交界腺癌 化疗 药学监护
原文传递
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无法手术的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多中心随机对照Ⅲ期临床试验中国亚组报告 被引量:25
7
作者 沈琳 徐建明 +12 位作者 冯奉仪 焦顺昌 王理伟 李进 管忠震 秦叔逵 王杰军 王雅杰 于世英 金冶宁 陶敏 郑磊贞 潘良熹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5-300,共6页
目的比较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一线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无法手术的局部进展期、转移性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中国15家研究中心参与B018255(ToGA)试验。患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且肿... 目的比较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一线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无法手术的局部进展期、转移性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中国15家研究中心参与B018255(ToGA)试验。患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且肿瘤HER.2表达阳性的患者入选试验,ToGA试验按照随机区组设计,以1:1的比例随机接受单纯化疗(卡培他滨或氟尿嘧啶+顺铂,对照组)或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试验组),中国地区人组84例患者,试验组患者36例,对照组48例。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问为12.6个月,对照组为9.7个月(HR=0.72,95%CI为0.40~1.29)。试验组患者i〉3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63.9%)高于对照组(47.9%),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呕吐、恶心。只有试验组出现2例轻度心脏不良反应。试验组和对照组中分别有3例患者发生了严重不良反应,其中试验组患者因血小板减少导致死亡1例。结论HER-2阳性、无法手术的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中国胃癌患者接受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后,疗效和安全性与ToGA研究总体人群的分析结果一致,疗效较好,且患者耐受性良好。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可做为HER-2阳性、无法手术的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新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曲妥珠单抗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食管结合部腺癌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SiewertⅡ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 被引量:25
8
作者 李守淼 李子禹 季鑫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8-291,共4页
目的探讨进展期SiewertⅡ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AGEJ)淋巴结转移特点,为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胸腹两切口和胸腹腔两野淋巴结清扫术的86例进展期SiewertⅡ型AGEJ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各组淋巴结的转移率以... 目的探讨进展期SiewertⅡ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AGEJ)淋巴结转移特点,为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胸腹两切口和胸腹腔两野淋巴结清扫术的86例进展期SiewertⅡ型AGEJ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各组淋巴结的转移率以及胸腔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86例AGEJ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75.6%,其中胸腹腔均有转移的患者转移率为16.3%,单纯腹腔转移率为57.0%,单纯胸腔转移率为2.3%。在各组淋巴结中,第3、1、7、110、2和9组淋巴结的转移率分别为46.5%、41.9%、17.4%、14.0%、10.5%和5.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iewertⅡ型AGEJ胸腔淋巴结转移仅与脉管癌栓有关。结论SiewertⅡ型AGEJ患者腹腔淋巴结转移主要集中在近端胃周围和腹腔干动脉周围,而远端胃周和脾门周围转移率较低。第110组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胸腔转移仅与脉管癌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结合部腺癌 淋巴结转移 SiewertⅡ型 淋巴结切除术
原文传递
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8
9
作者 黎军和 熊建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1118-1123,共6页
进展期胃癌及胃食管连接部(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GEJ)腺癌的预后差。与最佳支持治疗相比,化疗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但单纯化疗患者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仅为7~10个月。近年随着对胃癌发病分子机制的深入了... 进展期胃癌及胃食管连接部(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GEJ)腺癌的预后差。与最佳支持治疗相比,化疗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但单纯化疗患者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仅为7~10个月。近年随着对胃癌发病分子机制的深入了解,多种靶向关键信号传导途径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进行了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改变了胃癌的治疗模式。To GA研究显示靶向HER-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的单克隆抗体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可使HER-2阳性的进展期胃癌患者OS达13.8个月。此外,多项靶向胃癌血管生成、c-Met、PARP、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本文对近年胃癌及GEJ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连接部腺癌 靶点 靶向治疗
下载PDF
管状胃吻合预防近端胃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林波 胥润 +4 位作者 龚土平 李建 张毅 岳学静 秦晓 《西部医学》 2016年第12期1669-1672,共4页
目的探讨胃食管结合部腺癌行根治性胃切除术后采用管状胃吻对反流性食管炎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共92例,根据吻合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残胃与食管直接... 目的探讨胃食管结合部腺癌行根治性胃切除术后采用管状胃吻对反流性食管炎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共92例,根据吻合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残胃与食管直接吻合方式,研究组采用管状胃吻合。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等手术常规指标,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处理情况以及患者pH监测结果等。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和住院时间差异不大,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pH〈4的时间、反流次数以及反流时间〉5min的次数分别为1.8h、103次及5.2次,明显小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发生反流性食管炎14例(30.43%),需要服用药物者3例(6.52%);出现胃排空障碍者l例,吻合口出血3例,胸骨后疼痛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87%,明显小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状胃吻合术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降低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胃切除术后胃酸的分泌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结合部腺癌 切除术 管状吻合 反流性食管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Siewert 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起跃 吕陈彬 +9 位作者 郑朝辉 李平 谢建伟 王家镔 林建贤 陆俊 曹龙龙 林密 涂儒鸿 黄昌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95-1000,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LATG)治疗SiewertⅡ、Ⅲ胃食管结合部腺癌(AEG)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3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418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的SiewertⅡ、Ⅲ型AEG病人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LATG)治疗SiewertⅡ、Ⅲ胃食管结合部腺癌(AEG)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3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418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的SiewertⅡ、Ⅲ型AEG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LATG组)342例,开放手术(OTG组)76例。比较两组病人近、远期疗效。结果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病理学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OTG组相比,LATG组术中失血少、手术时间短、进食半流质时间短及术后住院天数少,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TG组的3年总体存活率高于OTG组(71.1%vs.61.1%,P=0.033);分层分析显示,SiewertⅡ型中,LATG组3年总体存活率明显高于OTG组(79.5%vs.69.1%,P=0.010);而SiewertⅢ型中,两组3年总体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5)。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手术入路、肿瘤TNM分期是影响SiewertⅡ型AEG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相较于OTG,LATG治疗SeiwertⅡ、Ⅲ型AEG具有更好的近期疗效,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术式;对于SiewertⅡ型病人,LATG总体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结合部腺癌 Siewert分型 腹腔镜 根治性全切除术
原文传递
雷莫芦单抗治疗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婷 王国俊 +1 位作者 冯碧敏 肖京平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89-792,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雷莫芦单抗治疗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Pub Med、EBSCO、Medline、Cochrane图书馆和Clinical Trials.gov,检索时限均从各数据库建库... 目的:系统评价雷莫芦单抗治疗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Pub Med、EBSCO、Medline、Cochrane图书馆和Clinical Trials.gov,检索时限均从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15年9月,收集加用雷莫芦单抗(试验组)对比其他抗癌药物(对照组)治疗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项RCT,合计1 188例患者,其中试验组652例,对照组53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总生存期[HR=0.83,95%CI(0.72,0.95),P=0.006]和无进展生存期[HR=0.66,95%CI(0.47,0.92),P=0.01]均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客观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31,95%CI(0.81,2.11),P=0.28]。试验组患者的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程度:3~4级)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4,95%CI(1.00,1.29),P=0.04]。结论:雷莫芦单抗可延长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但在临床使用时应注意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莫芦单抗 食管结合部腺癌 疗效 安全性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刁冬梅 党诚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95-801,共7页
胃食管结合部癌由于肿瘤的特殊部位及生物学行为,导致患者预后相对较差。目前外科手术仍然是该种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但针对不同Siewert分型,手术方式等尚有争议。本文结合大规模临床研究及NCCN指南认为,对于SiewertⅠ型患者,经... 胃食管结合部癌由于肿瘤的特殊部位及生物学行为,导致患者预后相对较差。目前外科手术仍然是该种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但针对不同Siewert分型,手术方式等尚有争议。本文结合大规模临床研究及NCCN指南认为,对于SiewertⅠ型患者,经胸腹食管胃切除术可使患者临床获益;对于SiewertⅢ型患者,经腹胃部分或全胃切除术是可以优先选择的手术方式,而SiewertⅡ型患者的手术选择需要根据肿瘤大小、分期以及肿瘤两端至胃食管结合部距离等因素综合决定。但无论哪种手术方式,肿瘤完全切除(R0)与彻底的淋巴结清扫是影响胃食管结合部癌预后最主要的因素。此外,对于局部进展期肿瘤患者,新辅助治疗(包括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放化疗)有助于提高肿瘤R0切除率,改善预后;而对于晚期患者,除了放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也是可以考虑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结合部腺癌 治疗 手术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及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术前同期放化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梦龙 王亚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52-856,共5页
近年来,胃癌及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术前同期放化疗的临床试验,大部分采用45 Gy的放射剂量。联合氟尿嘧啶、顺铂、紫杉醇等胃癌的基础化疗药物行同期增敏。部分试验在同期放化疗前先行诱导化疗。试验的有效性通过R0切除率、病理学完全缓解... 近年来,胃癌及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术前同期放化疗的临床试验,大部分采用45 Gy的放射剂量。联合氟尿嘧啶、顺铂、紫杉醇等胃癌的基础化疗药物行同期增敏。部分试验在同期放化疗前先行诱导化疗。试验的有效性通过R0切除率、病理学完全缓解率及生存期等指标进行评价。安全性采用放化疗不良反应、治疗相关病死率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予以评价。结果表明,术前同期放化疗可以显著提高R0切除率,为患者预后带来获益。同时,其安全性及其对手术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Ⅱ期,大部分有理想获益,但缺乏大型的随机对照研究,若要全面开展术前同期放化疗这一治疗手段,仍需更多循证医学证据及远期疗效指标等予以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 食管结合部腺癌 临床研究 术前同期放化疗 R0切除 病理学完全缓解
下载PDF
围手术期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正纲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59-665,共7页
临床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为局部进展期胃癌(LAGC)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AGEJ)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获得了更高的治愈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基因检测与分子特征分析,发现对于错配修复缺陷(dMMR)/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PD-L1综合... 临床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为局部进展期胃癌(LAGC)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AGEJ)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获得了更高的治愈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基因检测与分子特征分析,发现对于错配修复缺陷(dMMR)/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PD-L1综合阳性评分(CPS)≥5或EB病毒高表达、MSI-H和微卫星稳定(MSS)/TP53阳性的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联合应用ICI可作为标准的治疗方案。深入了解“冷”和“热”肿瘤的免疫反应机制,能帮助更好地筛选ICI治疗获益者;同时可为将无应答的“冷”肿瘤转化为有应答的“热”肿瘤提供理论依据,使无应答患者能受益于ICI免疫治疗。最近的一些临床试验明确地表明,ICI与化疗或放化疗联合,或者ICI联合抗HER-2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受体(VEGFR)与化疗具有多药协同与互补作用;与单纯化疗相比,联合治疗能明显提高病理完全缓解率、主要缓解率或ypT0N0比例等,并有望改善患者预后。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在LAGC/AGEJ围手术期联合应用ICI与其他治疗模式的一系列临床试验结果,深入讨论了ICI应用于LAGC/AGEJ新辅助和辅助治疗的现状,探讨了未来新的围手术期免疫联合治疗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局部进展期 食管结合部腺癌 围手术期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病理完全缓解
原文传递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冰 高宁 +3 位作者 高胜男 郭珊 牛梦娜 刘国强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67-971,共5页
目的评价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经济性。方法从我国卫生体系角度出发,利用RATIONALE-305试验和相关文献数据建立分区生存模型,循环周期为3周,模拟时限为10年,贴现率为5%。以质量... 目的评价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经济性。方法从我国卫生体系角度出发,利用RATIONALE-305试验和相关文献数据建立分区生存模型,循环周期为3周,模拟时限为10年,贴现率为5%。以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为健康产出指标,评价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比安慰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经济性,并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基础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联合化疗相比,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可使患者多获得0.268QALYs,但治疗成本会增加70404.81元,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为262431.62元/QALY,低于3倍202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意愿支付阈值(268074元/QALY)。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无进展生存效用值和替雷利珠单抗药品成本对ICER值的影响较大。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当WTP阈值为3倍2023年我国人均GDP时,替雷利珠单抗具有经济性的概率为53.3%。结论当WTP阈值为3倍2023年我国人均GDP时,与安慰剂联合化疗方案相比,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具有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雷利珠单抗 食管结合部腺癌 一线治疗方案 成本-效果分析
下载PDF
胃食管结合部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建超 付国斌 王潍博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3年第3期186-189,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06年1月—2007年8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同时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标本147例,随访至2012年8月,采集患者5年内治疗和预后情况,运... 目的:探讨影响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06年1月—2007年8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同时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标本147例,随访至2012年8月,采集患者5年内治疗和预后情况,运用SPSS17.0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所纳入分析的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1、3和5年存活率分别是79.3%、54.0%和40.6%,中位生存时间36.0个月。运用单因素Kaplan-Meier分析:性别(P=0.000)、年龄(P=0.047)、TNM分期(P=0.000)、清除淋巴结数目(P=0.038)、淋巴结转移状态(P=0.000)、组织分化程度(P=0.010)、是否化疗(P=0.003)为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Cox分析:TNM分期(RR=1.928,P=0.000)、是否化疗(RR=0.523,P=0.017)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在影响胃癌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中,TNM分期可作为预后的危险性因素,术后化疗作为保护性因素值得进一步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结合部腺癌 预后因素 生存分析
下载PDF
一种高度仿生的改良食管胃吻合术在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中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18
作者 颜宇轩 田立涛 +2 位作者 王泽鑫 李希斌 王金申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9期694-698,共5页
目的:探讨一种高度仿生的改良食管胃吻合方式在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安全性及抗反流效果,以期为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提供一种安全简单且具有良好抗反流效果的新选择。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9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 目的:探讨一种高度仿生的改良食管胃吻合方式在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安全性及抗反流效果,以期为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提供一种安全简单且具有良好抗反流效果的新选择。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9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胃肠外科行近端胃切除术后采用改良食管胃吻合术患者30例(研究组)与同期行目前公认的抗反流效果较好的双通道吻合术27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对比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后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手术的抗反流效果等。结果:在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上,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中出血量和手术的抗反流效果方面,两种吻合方法表现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研究组术后吻合口瘘和肠梗阻的发生率较对照组稍低,但就总发生率而言,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生活质量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仿生的改良食管胃吻合术在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是安全的、可行的,且具有良好的抗反流效果,但该术式还需进一步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并进行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交界区腺癌 近端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术 食管反流
下载PDF
纳武单抗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胃腺癌、胃食管结合部腺癌、食管腺癌患者的疗效对比——CheckMate 649研究的解读 被引量:3
19
作者 沈绮雯 王乐 朱骥 《肿瘤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74-80,共7页
CheckMate 649研究是一项立足于非HER2阳性晚期胃癌一线治疗的Ⅲ期临床研究。研究设计上,该研究基于不断更新的医学认知与同期获悉的临床数据进行了多次设计方案的修正,并通过统计学方法,确保了检验效能的同时,也控制住了多重性问题中... CheckMate 649研究是一项立足于非HER2阳性晚期胃癌一线治疗的Ⅲ期临床研究。研究设计上,该研究基于不断更新的医学认知与同期获悉的临床数据进行了多次设计方案的修正,并通过统计学方法,确保了检验效能的同时,也控制住了多重性问题中的Ⅰ类错误膨胀。研究结果上,纳武单抗联合化疗组对比单纯化疗组,达到了研究的主要双终点及次要多终点;联合治疗组的优势随着PD-L1联合阳性分数观察集中截断值的提高而提高。分层分析显示,中国亚组的疾病控制和生存获益更加显著。CheckMate 649研究的结果有亮点,也有争议,值得进一步讨论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武单抗 联合化疗 腺癌 食管结合部腺癌 食管腺癌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新辅助/辅助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在局部进展期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KEYNOTE-585研究的期中分析解读
20
作者 黄兴茂 褚嘉栋 俞鹏飞 《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44-351,共8页
对于局部进展期可切除的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gastric or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adenocarcinoma,GC/GEJC),联合新辅助/辅助化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获益尚不清楚。KEYNOTE-585研究的期中分析结果 报告了新辅助/辅助帕博利珠单抗... 对于局部进展期可切除的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gastric or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adenocarcinoma,GC/GEJC),联合新辅助/辅助化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获益尚不清楚。KEYNOTE-585研究的期中分析结果 报告了新辅助/辅助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在局部进展期可切除GC/GEJC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者在24个国家的143个中心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3期临床研究。研究招募了年龄≥18岁、既往未经治疗且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GC/GEJC患者(≥T_(3)或N+)。研究分为两个队列,主要队列纳入804例,FLOT队列纳入203例。患者入组后按1∶1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并基于地区(亚洲vs非亚洲)、肿瘤分期(Ⅱ vs Ⅲ vs Ⅳa)、化疗方案(XP/FP vs FLOT)进行分层。主要终点设置为病理完全缓解率、无事件生存期、总生存期以及安全性(FLOT队列)。该研究已在ClinicalTrial.gov注册(编号NCT03221426),目前已完成招募。在2017年10月9日至2021年1月25日期间,1 007例患者1∶1随机纳入帕博利珠单抗+化疗组(n=502)和安慰剂+化疗组(n=505)。主要队列中位随访47.7个月后,帕博利珠单抗+化疗组相比安慰剂+化疗组病理完全缓解率显著提升10.9%(P<0.001);无事件生存期有所增加但未达到预设统计学显著水平[44.4个月(95%CI:33.0~NR) vs 25.3个月(95%CI:20.6~33.9),HR=0.81,95%CI:0.67~0.99,P=0.019 8];总生存期无明显获益(60.7个月vs 58.0个月,HR=0.90,95%CI:0.73~1.12,P=0.174)。此外,两组安全性事件方面相似,包括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78%vs 74%)和治疗相关严重不良事件(26% vs 24%)发生率。在未经治疗的局部进展期GC/GEJC患者中,新辅助/辅助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可显著提高pCR率,但未能显著转化为EFS/OS生存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食管结合部腺癌 帕博利珠单抗 病理完全缓解率 无事件生存期 总生存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