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道类癌病人的预后及生存 被引量:9
1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00年第1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胃肠道 综合征 肝转移 偶然发现 神经内分泌肿瘤 转移率 医疗单位 病例报告 消化性溃疡
原文传递
胃肠道类癌的临床病理及其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9
2
作者 文亮 韩丹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94-697,共4页
关键词 胃肠道 临床病理 影像学表现 气管支气管 内分泌肿瘤 内分泌细胞 胃肠道黏膜 蛋白产物
下载PDF
超声小探头联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诊治胃肠道类癌效果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董海燕 王玉龙 +5 位作者 贾欣永 李国栋 郭荣 庞秋萍 翟海兰 张秀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80-381,共2页
为了研究超声小探头对胃肠道类癌的诊断价值,观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类癌的效果,应用超声小探头对胃肠道黏膜下隆起性病灶进行超声检查,对诊断胃肠道类癌11例患者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切除后送病理。11例胃肠道类癌全部得到病... 为了研究超声小探头对胃肠道类癌的诊断价值,观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类癌的效果,应用超声小探头对胃肠道黏膜下隆起性病灶进行超声检查,对诊断胃肠道类癌11例患者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切除后送病理。11例胃肠道类癌全部得到病理确诊。胃肠道类癌超声下表现为黏膜下层的边界清晰、回声欠均匀的低回声肿块。全部类癌病例行内镜黏膜下切除无一例出现出血和穿孔,切除标本边缘和基底无肿瘤累及。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超声小探头可明确胃肠道类癌的大小、边界、有无肌层和周围血管浸润,指导内镜下治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类癌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小探头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胃肠道
原文传递
胃肠道类癌4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尤俊 许林 +1 位作者 张志明 洪明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460-461,共2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类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80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胃肠道类癌4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9例患者中,胃类癌13例,直肠类癌16例,阑尾类癌7例,结肠类癌12例,回肠类癌1例。术前误诊71.4%,其中... 目的探讨胃肠道类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80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胃肠道类癌4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9例患者中,胃类癌13例,直肠类癌16例,阑尾类癌7例,结肠类癌12例,回肠类癌1例。术前误诊71.4%,其中胃类癌、阑尾类癌和回肠类癌全部误诊,直肠类癌25.0%、结肠类癌83.3%误诊。肿瘤直径在2cm以内、无肌层侵犯和淋巴结转移者1、3、5年累计生存率为100%、100%和96.9%;肿瘤直径超过2cm、侵犯肌层或有淋巴结转移者累积1、3、5年累计生存率为70.3%、62.3%和58.4%。结论胃肠道类癌术前误诊率高,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大小、有无肌层侵犯或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诊断 手术 预后 临床分析 淋巴结转移 术前误诊 肿瘤直径 直肠 阑尾
原文传递
胃肠道类癌中p27^(Kip1)、Ki-67、CD3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立峰 戚基萍 +2 位作者 张淑杰 李淑霞 林岩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73-74,i0018,共3页
关键词 胃肠道 P27^KIP1 KI-67 CD31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胃肠道类癌的诊治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董文广 王天宝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44-646,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类癌的诊治方法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0例胃肠道类癌病人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的胃肠道类癌病人有腹胀,27%出现腹痛或便秘,未发现类癌综合征病例。术前53%的病人经胃镜或结肠镜检查... 目的:探讨胃肠道类癌的诊治方法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0例胃肠道类癌病人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的胃肠道类癌病人有腹胀,27%出现腹痛或便秘,未发现类癌综合征病例。术前53%的病人经胃镜或结肠镜检查确诊。直肠类癌占33%,胃类癌及十二指肠类癌各占20%。所有病人均经手术完整切除。肿瘤直径0.5~6.0cm,20%的肿瘤侵及浆膜层,伴淋巴结转移者占20%。中位随访时间70个月,5年生存率占60%。平均生存期为(73±26)个月,其中肿瘤直径不超过2.8cm者为(82±5)个月,超过2.8cm者为(52±6)个月,P=0.0142;肿瘤浸润深度不超过肌层者为(78±5)个月,肿瘤侵及浆膜者为(47±10)个月,P=0.007;伴有淋巴结转移者为(49±10)个月,不伴淋巴结转移者为(77±5)个月,P=0.0081。生存分析提示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影响患者预后。结论:胃镜与结肠镜检查有利于胃肠道类癌的诊断,完整切除病变为治疗的有效手段,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与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 十二指肠 消化系统肿瘤 诊断 预后 胃肠道 预后分析 诊治方法 肿瘤浸润深度
下载PDF
胃肠道类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水淼 庄垂田 +2 位作者 陈相波 姚万红 庄欣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3年第1期54-55,共2页
本文总结我院诊治的5例胃肠道类癌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影像、内镜、病理检查情况及治疗效果,并结合文献对胃肠道类癌的诊治进行探讨.
关键词 胃肠道 临床分析 临床表现 影像学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胃肠道类癌中p27^(kip1)、PCNA表达及p16基因缺失 被引量:4
8
作者 牟坤 刘洪琪 +2 位作者 蔡毅然 张廷国 周志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514-518,共5页
目的 :探讨 p2 7kip1 、PCNA及 p1 6与胃肠道类癌转移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 2 5例胃肠道类癌组织中p2 7kip1 和PCNA蛋白表达 ,同时用PCR法检测 p1 6基因的缺失情况。 结果 :p2 7kip1 在胃肠道类癌阳性表达率为 64 % (1... 目的 :探讨 p2 7kip1 、PCNA及 p1 6与胃肠道类癌转移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 2 5例胃肠道类癌组织中p2 7kip1 和PCNA蛋白表达 ,同时用PCR法检测 p1 6基因的缺失情况。 结果 :p2 7kip1 在胃肠道类癌阳性表达率为 64 % (1 6/ 2 5) ,PCNAⅠ~Ⅱ级和Ⅲ~Ⅳ级表达率分别为 56 %、44 %。 2种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分化程度无相关性 (P >0 0 5) ,与淋巴结转移相关 (P <0 0 5)。p2 7kip1 与PCNA表达负相关。p1 6基因纯合性缺失率为 48% (1 2 / 2 5) ,其缺失率与类癌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p2 7kip1 低表达、PCNA高表达与胃肠道类癌转移有关 ,胃肠道 ;类癌的发生与p1 6基因缺失有关 ,但可能为早期分子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P27^KIPL PCNA P16基因 增殖细胞核抗原 基因缺失
下载PDF
结肠类癌的诊治、分期及预后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夫景 张好刚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年第14期5-6,共2页
类癌是一组病理形态类似恶性而生物学行为趋向于良性的肿瘤[1],一般认为起源于黏膜腺体腺管的嗜铬细胞,患病率约为1/10万,其中85%发生于胃肠道,以阑尾、小肠、直肠多见,乳腺、胆道、胰腺偶见[2],发生于结肠者罕见.1888年Lubarsch首先描... 类癌是一组病理形态类似恶性而生物学行为趋向于良性的肿瘤[1],一般认为起源于黏膜腺体腺管的嗜铬细胞,患病率约为1/10万,其中85%发生于胃肠道,以阑尾、小肠、直肠多见,乳腺、胆道、胰腺偶见[2],发生于结肠者罕见.1888年Lubarsch首先描述了胃肠道类癌,1907年Oberndorfer为强调该肿瘤的良性特征将其命名为"carcinoid",1912年Saltykow首先报道了结肠类癌.结肠类癌占全部类癌的5%~6%,主要分布在右半结肠.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女性多于男性.类癌中结肠类癌恶性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 胃肠道 诊治 预后 分期 中老年患者 行为趋向 病理形态
原文传递
43例胃肠道类癌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贺奇彬 张晓琦 +3 位作者 吕瑛 李运红 徐肇敏 邹晓平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39-340,共2页
类癌是一种生长缓慢的低度恶性的少见神经内分泌肿瘤,约74%发生于消化道,占消化道肿瘤的0.4%~1.8%。正确认识消化道类癌的临床特征、内镜及超声内镜特点,对正确地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总结了5年来我院确诊的胃肠道... 类癌是一种生长缓慢的低度恶性的少见神经内分泌肿瘤,约74%发生于消化道,占消化道肿瘤的0.4%~1.8%。正确认识消化道类癌的临床特征、内镜及超声内镜特点,对正确地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总结了5年来我院确诊的胃肠道类癌共43例,旨在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神经内分泌肿瘤 消化道肿瘤 内镜特点 消化道 低度恶性 生长缓慢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胃肠道类癌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素丽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8年第3期65-67,共3页
Obemdofer于1907年描述了一组生长缓慢、低度恶性与癌症相似的小肠肿瘤,称之为类癌,Gosset于1914年发现类癌起源于具有嗜银特性的Lieberkuhn肠腺腺管基底部的嗜银细胞,称嗜银细胞癌。类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中老年,男女发病... Obemdofer于1907年描述了一组生长缓慢、低度恶性与癌症相似的小肠肿瘤,称之为类癌,Gosset于1914年发现类癌起源于具有嗜银特性的Lieberkuhn肠腺腺管基底部的嗜银细胞,称嗜银细胞癌。类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中老年,男女发病率相似。胃肠道是类癌的好发部位,占全部类癌的67.5%,占全部恶性肿瘤的0.05%~0.20%,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0.40%~1.80%,且有上升趋势,黑人和亚洲人发病率最高。现就消化道类癌的病因和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胃肠道恶性肿瘤 嗜银细胞 消化道 生长缓慢 小肠肿瘤 低度恶性 好发部位
下载PDF
胃肠道类癌的诊治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东辉 周正端 黄详成 《腹部外科》 2000年第2期97-98,共2页
目的 探讨胃肠道类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总结我院收治的 35例胃肠道类癌病例。其中胃、十二指肠各为 2例 ,小肠 3 ,结肠 4例 ,阑尾 7例 ,直肠 17例。有肝及淋巴结转移者分别为 2例及 3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结果 术前诊断为胃肠类... 目的 探讨胃肠道类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总结我院收治的 35例胃肠道类癌病例。其中胃、十二指肠各为 2例 ,小肠 3 ,结肠 4例 ,阑尾 7例 ,直肠 17例。有肝及淋巴结转移者分别为 2例及 3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结果 术前诊断为胃肠类癌 2 3例 ,其中经内镜检查确诊 19例 ;误诊 12例。治疗 :经内镜电烧割切除 7例 ,手术切除 2 8例。经随访 ,除 2例死亡外 ,其余均预后良好。结论 对胃肠道类癌的诊断和治疗 ,除对有症状的患者的检查要全面、仔细外 ,还需对检查阴性的患者定期随访检查。对中年以上的人群的健康检查 ,应做直肠指检。必要时加做内镜检查 ,以提高胃肠道类癌的诊断率和检出率。对胃肠道类癌的治疗 ,应持积极的态度。即使肿瘤复发 ,也应积极酌情再次探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56例胃肠道类癌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稳莲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7期148-150,共3页
目的 对胃肠道类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以及预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2005年1月-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56例胃肠道类癌患者的病历,对肿瘤直径大于和小于2cm患者的5年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肿瘤直径大于和小于2cm患者的5年生存率具有显著... 目的 对胃肠道类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以及预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2005年1月-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56例胃肠道类癌患者的病历,对肿瘤直径大于和小于2cm患者的5年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肿瘤直径大于和小于2cm患者的5年生存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伴有淋巴癌的患者和无淋巴癌的患者的5年生存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肠道类癌临床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病灶肿瘤及淋巴结性质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非常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诊断 外科治疗 预后
下载PDF
胃肠道类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姚玉玲 陈隆典 周玉红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0年第6期373-374,共2页
关键词 胃肠道 病理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直肠类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东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年第14期1-3,共3页
类癌起源于具有胺前体摄取和脱羧作用的神经内分泌细胞(APUD),1914年Gossett揭示这种肿瘤的细胞核具有嗜银性,并指出类癌来自肠黏膜上皮的Kultschitzsky细胞.它可发生于全身多个系统,但最常见的是胃肠道.Modlin等[1]报道胃肠道类癌占... 类癌起源于具有胺前体摄取和脱羧作用的神经内分泌细胞(APUD),1914年Gossett揭示这种肿瘤的细胞核具有嗜银性,并指出类癌来自肠黏膜上皮的Kultschitzsky细胞.它可发生于全身多个系统,但最常见的是胃肠道.Modlin等[1]报道胃肠道类癌占所有类癌患者的66.9%,其中直肠占13.7%,仅次于小肠,且近年发病率有增高趋势.直肠类癌多属非嗜银性,不产生生物活性胺类,无类癌综合征表现,多呈局限性浸润性生长而少有转移,其组织学结构像癌,具有潜在恶性的特点,生长缓慢,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仅靠病史临床诊断非常困难.现总结直肠类癌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 临床诊断 外科治疗 神经内分泌细胞 特异性临床表现 胃肠道 肠黏膜上皮 综合征
原文传递
胃肠道类癌诊治现状(待续)——小肠类癌的临床诊治现状
16
作者 闫朝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年第11期1-3,共3页
类癌又称类癌瘤,是一组发生于胃肠道和其他器官嗜银细胞的新生物,其临床表现、组织化学和生化特征可因其发生部位不同而不同。类癌可被银复合物染色,又称为嗜银细胞癌,90%以上发生于胃肠道,能分泌生物学活性因子,如5-羟色胺、肠... 类癌又称类癌瘤,是一组发生于胃肠道和其他器官嗜银细胞的新生物,其临床表现、组织化学和生化特征可因其发生部位不同而不同。类癌可被银复合物染色,又称为嗜银细胞癌,90%以上发生于胃肠道,能分泌生物学活性因子,如5-羟色胺、肠肽类、组织胺等,引起血管运动障碍、胃肠道症状、心脏和肺部病变等表现,称为类癌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小肠 临床诊治 嗜银细胞 血管运动障碍 5-羟色胺 胃肠道症状 综合征
原文传递
胃肠道类癌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琦 《医学综述》 1997年第10期464-466,共3页
胃肠道类癌占类癌的85%。其中最常见的部位依次是阑尾、直肠和迴肠。 1 胃肠道类癌原发灶的诊断 1.1 X线检查 主要是钡造影、正确率30%。胃和十二指肠类癌在气钡双重造影上的表现是粘膜下结节。小肠类癌表现是光滑和孤立的充盈缺损。... 胃肠道类癌占类癌的85%。其中最常见的部位依次是阑尾、直肠和迴肠。 1 胃肠道类癌原发灶的诊断 1.1 X线检查 主要是钡造影、正确率30%。胃和十二指肠类癌在气钡双重造影上的表现是粘膜下结节。小肠类癌表现是光滑和孤立的充盈缺损。多见于迴肠远端。肿瘤增大可引起肠梗阻或肠套叠。类癌在迴肠和结肠上发生溃疡、造影上可见“靶样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胃肠道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直肠类癌患者内镜下透明帽吸引法黏膜切除术的护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海华 潘杰 +2 位作者 翁冬兰 缪国凤 叶碧云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10年第1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直肠 透明帽吸引法 患者 黏膜切除术 护理 内镜 胃肠道 直肠黏膜
原文传递
十二指肠类癌5例
19
作者 孙嘉临 《中国乡村医药》 2013年第3期46-47,共2页
大肠类癌又称嗜银细胞瘤,其命名源于其细胞颗粒有亲银特性,是一类十分少见的特殊类型肿瘤,胃肠道类癌仅占胃肠道肿瘤的0.4%~1.8%。而十二指肠类癌仅占胃肠道类癌的1.3%,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现收集5例十二指肠类... 大肠类癌又称嗜银细胞瘤,其命名源于其细胞颗粒有亲银特性,是一类十分少见的特殊类型肿瘤,胃肠道类癌仅占胃肠道肿瘤的0.4%~1.8%。而十二指肠类癌仅占胃肠道类癌的1.3%,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现收集5例十二指肠类癌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 嗜银细胞瘤 胃肠道肿瘤 胃肠道 大肠 临床表现 临床资料
下载PDF
胃肠道类癌临床诊断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于晓辉 赵春玲 +1 位作者 余西林 孙一彬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胃肠道 诊断 X线透视 内窥镜检查 临床特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