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1篇文章
< 1 2 1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部肿瘤围手术期试用PICC导管胃肠外营养研究 被引量:63
1
作者 傅建民 邵永孚 沈书英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前瞻性研究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对33例和30例腹部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应用了经肘部静脉穿刺置入... 目的前瞻性研究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对33例和30例腹部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应用了经肘部静脉穿刺置入PICC导管和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置管,实施胃肠外营养,比较两种导管的优劣。结果PICC置管组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组相比,两组置管成功率基本相似,均无导管阻塞发生,且PICC置管组无严重穿刺并发症,无中途脱管现象,导管留置时间较长(P<0.05)。但PICC组输液流速较慢(P<0.05),是其缺点。结论PICC置管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肿瘤 围手术期 肠外营养 PICC
原文传递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屏障功能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63
2
作者 许春芳 黄晓曦 +3 位作者 沈云志 王兴鹏 龚磊 王亚东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70-373,共4页
目的 研究肠内与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及泰州市人民医院4家单位符合SAP入选标准的63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及全肠... 目的 研究肠内与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及泰州市人民医院4家单位符合SAP入选标准的63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及全肠外营养(TPN)组.其中,29例接受EN,经鼻空肠管给予高能肠内营养液;34例接受TPN,通过静脉补充营养液.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及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的变化.结果 在第7、14、21天,EN组血清内毒素水平均明显低于TPN组[(39.30±15.82)EU/L比(73.05±21.16)EU/L、(22.64±14.31)EU/L比(49.34±24.54)EU/L、(14.81±10.93)EU/L比(30.08±14.10)EU/L,P值均<0.05];在第7、14天,EN组的血浆DAO水平均明显低于TPN组[(9.97±3.84)U/L比(19.89±9.89)U/L、(5.42±1.84)U/L比(8.79±4.08)U/L,P值均<0.05];在第7、14、21天,EN组的尿L/M比值明显低于TPN组(0.28±0.25比0.65±0.45、0.21±0.18比0.54±0.41、0.08±0.04比0.29±0.06,P值均<0.05).结论 EN在改善肠屏障功能方面优于TP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 肠外营养 重症急性胰腺炎 屏障功能
原文传递
肠外瘘病人肠内营养支持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58
3
作者 任建安 王革非 +3 位作者 王新波 姜军 许宝华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0年第4期204-209,共6页
目的 :观察肠内营养在肠外瘘病人应用的时机、条件、途径及肠内营养制品的选择 ,研究肠内营养在肠外瘘病人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 170例肠外瘘病人诊断、住院总天数及全肠外营养 (TPN)、全肠内营养 (TEN)、肠内 +肠外营养 (PN+EN)、经... 目的 :观察肠内营养在肠外瘘病人应用的时机、条件、途径及肠内营养制品的选择 ,研究肠内营养在肠外瘘病人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 170例肠外瘘病人诊断、住院总天数及全肠外营养 (TPN)、全肠内营养 (TEN)、肠内 +肠外营养 (PN+EN)、经口饮食的天数 ,计算不同营养支持方法期间 ,非蛋白质热量、蛋白质的供给量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收集 TPN、TEN支持前和支持后满 15天病人的血清白蛋白浓度。另对 40例肠外瘘病人进行为期 15天的前瞻性观察 ,了解肠内营养对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纤维连结蛋白、总蛋白、球蛋白和肝酶谱的影响。 结果 :170例病人的总住院天数为 135 5 3天 ,其中 16 4人曾使用 TPN 6 0 40天 (44 .6 % ) ;12 9人使用 TEN 36 76天(2 7.1% ) ;83人使用肠内 +肠外营养 489天 (3.6 % ) ;12 8人经口饮食 2 339天 (17.3% )。按使用时间计算 ,不同肠内营养制品在肠内营养中所占的比例依次是能全力 1781天 (47.2 % ) ,百普素 15 6 6天 (41.5 % ) ,大元素 2 41天(6 .4% ) ,能全素 143天 (3.8% ) ,安素 33天 (0 .9% ) ,爱伦多 7天 (0 .2 % )。肠内营养给予途径的例数依次是空肠造口管 5 4(33.1% ) ,鼻胃管 42 (2 5 .8% ) ,口服 15 (9.2 % ) ,收集回输法 (C& I法 ) 14(8.6 % ) ,鼻肠管 12 (7.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营养 营养 应用时机
下载PDF
新生儿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因素612例分析 被引量:57
4
作者 汤庆娅 王莹 +3 位作者 冯一 陶晔璇 吴江 蔡威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38-842,共5页
目的为提高危重新生儿肠外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对1985.4-2005.3行5 d 以上静脉营养支持的612例住院新生儿资料进行分析。612例分为甲组(1985.4-1995.3)和乙组(1995.4-2005.3)。其中甲组70例再分为肠外营养相关胆汁... 目的为提高危重新生儿肠外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对1985.4-2005.3行5 d 以上静脉营养支持的612例住院新生儿资料进行分析。612例分为甲组(1985.4-1995.3)和乙组(1995.4-2005.3)。其中甲组70例再分为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组(PNAC 组)6例和非 PNAC 组64例,乙组542例也分为 PNAC 组12例和非 PNAC 组530例。比较甲乙两组新生儿 PNAC 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结果接受5 d 以上静脉营养支持的新生儿 PNAC 总发生率为2.94%,甲组 PNAC 发生率为8.57%,乙组发生率为2.21%,后10年 PNAC 发病率有明显下降(OR 值为0.242,95% CI 为0.088~0.666)。PNAC 组的胎龄、出生体重均小于非 PNAC 组(其中胎龄33±5周比(36±4)周,P=0.009;OR 值为0.827,95% CI 为0.698~0.980。出生体重2003 g±743 g比2393 g±764 g,P=0.045;OR 值为1.001,95% CI 为0.999~1.002),而平均 PN 持续时间、热卡摄入量均大于非 PNAC 组(其中 PN 持续时间32 d±30 d 比13 d±10 d,P=0.000;OR 值为1.072,95%CI 为1.032~1.112。PN 摄入量(272±46)kJ/(kg·d)[(65.0±10.9 kcal/(kg·d),(1 kcal=4.184 kJ)]比(232±55)kJ/(kg·d)[(55.5±13.1)kcal/(kg·d)],P=0.002;OR 值为1.066,95% CI 为1.012~1.122)。非 PNAC 组体重增加与 PNAC 组相比有增加趋势[(20±27)g/d 比(9±19)g/d,P=0.175]。结论 PNAC 发生与早产、低出生体重、PN 持续时间超过2周、PN 提供的热卡量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肠外营养 胆汁淤积
原文传递
早产儿间断鼻十二指肠喂养和鼻胃管喂养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55
5
作者 芦惠 薛辛东 +2 位作者 张家骧 李蓬 姜红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06-209,共4页
目的 比较早产儿生后早期间断鼻十二指肠喂养和间断鼻胃管喂养营养摄入量、生长情况、肠道及胃肠道转运时间、喂养相关并发症。方法 将 4 0例早产儿 (出生体重 10 5 0g~ 192 0g) ,随机分为鼻十二指肠喂养组和鼻胃管喂养组 ,用同一种... 目的 比较早产儿生后早期间断鼻十二指肠喂养和间断鼻胃管喂养营养摄入量、生长情况、肠道及胃肠道转运时间、喂养相关并发症。方法 将 4 0例早产儿 (出生体重 10 5 0g~ 192 0g) ,随机分为鼻十二指肠喂养组和鼻胃管喂养组 ,用同一种配方乳喂养。记录喂养 1周的入液量 (静脉入液量和奶量 )、热能、蛋白质摄入量 ;体格生长指标 (体重、身长、头围 )的变化 ;大便性状 ;喂养相关并发症 ;测定肠道及胃肠道转运时间。结果 喂养后 1周鼻十二指肠喂养组较鼻胃管喂养组平均进奶量、热能、蛋白质摄入量均显著增加 (P <0 0 0 1)。肠道营养热能达 4 18 4kJ/ (kg·d)的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明显缩短 (P <0 0 5 ) ;喂养前及 1周后身长、头围的变化无差异 (P >0 0 5 )。鼻十二指肠喂养组的肠道转运时间较鼻胃管喂养组的胃肠道转运时间缩短 ,但两组均无腹泻发生 ;鼻十二指肠喂养组较鼻胃管喂养组呼吸暂停、吸入性肺炎、呕吐、残留的发生率减少 ;而高胆红素血症显著减少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肠外营养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50
6
作者 王陈红 施丽萍 +2 位作者 吴秀静 陈正 罗芳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目的 分析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探讨预后.方法 对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我院新生儿监护室的159例接受>14 d胃肠外营养(PN)的体重<2000 g和(或)胎龄<34周的早产儿进行分析,以其中发生P... 目的 分析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探讨预后.方法 对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我院新生儿监护室的159例接受>14 d胃肠外营养(PN)的体重<2000 g和(或)胎龄<34周的早产儿进行分析,以其中发生PNAC的40例作为PNAC组,另将剩余的119例非胆汁淤积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PNAC组患儿的胆汁淤积发生时间、持续时间、胆汁淤积程度及肝功能损害情况.分析PANC的相关因素.结果 PNAC平均发生在胃肠外营养后(3.3±1.6)周,一般持续(13.3±5.4)周,其直接胆红素峰值为(135.2±65.5)μmol/L;PNAC患儿中73.7%伴有肝功能损害,肝损一般发生于胃肠外营养后(6.6±3.0)周,常持续(9.5±5.4)周,谷丙转氨酶峰值(121.5±48.4)U/L,谷草转氨酶峰值(239.8±122.3)U/L.对可能的PNAC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开始喂养时间、PN持续时间、窒息、SGA、颅内出血与PNAC的发生相关.结论 PNAC的预后良好.在条件允许下,尽早的肠内喂养、缩短PN时间、避免一些并发症如窒息、败血症、颅内出血等可以减少PNAC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低出生体重儿 肠外营养 胆汁淤积症
原文传递
颅脑损伤病人的营养支持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7
作者 徐雪 朱京慈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8年第9期2268-2271,共4页
颅脑损伤后可引起机体代谢反应和胃肠道功能的改变。综述了胃肠内营养和胃肠外营养支持途径的优缺点,并对近年胃肠内营养的制剂研制和应用进展进行重点阐述。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营养 肠外营养
下载PDF
早产儿早期高剂量输注氨基酸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的研究 被引量:45
8
作者 唐子斐 黄瑛 +1 位作者 张蓉 陈超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9-215,共7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早产儿不同方式输注氨基酸,评价早产儿早期输注高剂量氨基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出生24h内体重1000~2000g进入我院NICU接受静脉营养治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3组。高剂量组(HP)生后24h内给... 目的本研究通过早产儿不同方式输注氨基酸,评价早产儿早期输注高剂量氨基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出生24h内体重1000~2000g进入我院NICU接受静脉营养治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3组。高剂量组(HP)生后24h内给予2.4g/(kg·d)静脉氨基酸,每天增加1.2g/kg,预期达到峰值3.6g/(kg·d)。中剂量组(MP)生后24h内给予1g/(kg·d)静脉氨基酸,每天增加0.5g/kg,预期峰值3g/(kg·d)。低剂量组(LP)生后第3天起给予0.5g/(kg·d)静脉氨基酸,每天增加0.5g/kg,预期峰值3g/(kg·d)。结果3组早产儿人口特征及基线资料相似。HP的最大体重下降(-43.4g,95%CI-74.3,~12.6)、体重下降百分比(-2.84%,95%CI-4.79%,-0.71%),出NICU天数(-5.25d,95%CI-10.23,-0.28)、体重达2000g天数(-7.03d,95%CI-16.01,1.95)、肠内营养达100kcal/kg(1kcal=4.18410)天数(-4.52d,95%CI-7.47,-1.58)均明显少于LP。HP住院费用少于LP(-6275元,95%CI-11294,-1256)和MP(-5715元,95%CI-10907,-524)。HP(5.85mg/L,95%CI-1.17,10.52,P=0.015)和MP(5.07mg/L,95%CI-0.29,9.86,P=0.038)生后第4天的血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浓度明显高于LP。HP尿素第7天较第1天下降程度与LP相比明显减少(-2.28mmol/L,95%CI-4.46,-0.10),血氨基酸谱中苏氨酸浓度(70.64mmol/L,95%CI5.78,135.50)和酪氨酸浓度(63.12mmol/L,95%CI-0.65,126.90)明显增高。HP血糖平均值低于LP[(5.63±1.89)mg/dl和(6.51±2.28)mg/dl]。HP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LP(21.9%和40.0%)。安全性指标3组没有差异。结论早产儿生后24h内即开始输注2.4g/kg氨基酸有利于改善早产儿住院期间营养状况,增加喂养的耐受性,减少住院费用和院内感染的发生,并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肠外营养 氨基酸类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44
9
作者 段建华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2期10-13,共4页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发展经过和预后的不同影响,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间在浙江省绍兴市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5例,根据患者个...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发展经过和预后的不同影响,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间在浙江省绍兴市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5例,根据患者个人意愿分为肠内营养组(33例)和肠外营养组(32例)。肠内营养组为在内镜引导和证实下将空肠营养管越过十二指肠乳头送达空肠并妥善固定,肠外营养通过深静脉导管静脉滴注。两组均在患者腹痛后48h内即开始给予营养支持,并比较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率和最终病死率的差异。结果肠内营养组中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入住ICU率和最终病死率分别为:36.36%、24.24%、39.39%和21.21%;而肠外营养组分别为:40.63%、50.00%、46.88%和25.00%。两组患者中,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入住ICU率和最终病死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肠内营养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不会增加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入住ICU和死亡的风险,但可降低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 肠外营养 胰腺炎 多器官功能衰竭 感染
原文传递
重症胰腺炎病人对静脉输注脂肪乳剂耐受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0
10
作者 周亚魁 史海安 +5 位作者 何跃明 贺银成 黄昌洲 杨先勇 曹军 王正元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探索重症胰腺炎病人对静脉输注脂肪乳剂的耐受性。方法33例重症胰腺炎病人,其中27例基础血甘油三酯(TG)值正常者随机分成A、B、C三组,6例基础血TG值高于正常者列为D组。各组均给予肠外营养:A组以葡萄糖单能源供... 目的探索重症胰腺炎病人对静脉输注脂肪乳剂的耐受性。方法33例重症胰腺炎病人,其中27例基础血甘油三酯(TG)值正常者随机分成A、B、C三组,6例基础血TG值高于正常者列为D组。各组均给予肠外营养:A组以葡萄糖单能源供能,热卡量为800~1000kcal/d;在提供热卡与氮源相同的条件下,B、C组均以双能源供能,其糖脂热卡比分别为6∶4及5∶5;D组肠外营养配方根据血TG、血糖测定值而定。以脂肪乳剂廓清试验观察对输注脂肪乳剂的耐受性。结果B、C组每日输注脂肪65.0~80.0g均能耐受;D组有5例基础血TG值>4.06mmol/L,且空腹血清呈乳状,脂肪乳剂廓清试验阳性,1例基础血TG值为3.14mmol/L,空腹血清不呈乳状,脂肪乳剂廓清试验弱阳性。结论①基础血TG值正常的胰腺炎病人,每日输注占总热卡40%~50%的脂肪乳剂均能耐受;②伴高TG血症的胰腺炎病人,应根据基础血TG值增高的程度及是否存在空腹乳状血清,来判断应用、慎用或不用肪脂乳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肠外营养 甘油三酯 脂肪乳剂
原文传递
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1
作者 高恒淼 樊寻梅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508-510,共3页
关键词 肠外营养 PN 胆汁淤积 PNAC 并发症 新生儿 病因 发病机制 诊断 预后
原文传递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0
12
作者 程雁 王琍琍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36-237,共2页
关键词 喂养不耐受 早产儿 相关因素分析 营养性吸吮 小剂量红霉素 早期预防 胆汁瘀积症 肠外营养
原文传递
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对胃手术后患者结局的影响:120例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38
13
作者 詹文华 蒋朱明 +6 位作者 唐云 吴毅平 刘瑾文 张艳君 陈伟 刘铁 姚晨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5期1729-1733,共5页
目的评价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对手术后患者感染性并发症、术后住院日等结局和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符合营养风险筛查3~4分及其他入选标准的胃肠肿瘤术后患者120例参加,随机进入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n=... 目的评价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对手术后患者感染性并发症、术后住院日等结局和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符合营养风险筛查3~4分及其他入选标准的胃肠肿瘤术后患者120例参加,随机进入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n=60)的肠外营养(PN)按非蛋白热量18(16~20)kcal·kg·d^(-1)、氮0.10(0.09~0.11)g·kg^(-1)·d^(-1)剂量由"预装氨基酸脂肪糖三腔袋"提供。对照组(n=60)按非蛋白热量30(28~32)kcal·kg^(-1)·d^(-1)、氮0.20(0.19~0.21)g·kg^(-1)·d^(-1)剂量由"全合一"无菌配置标准提供。两组患者术后连续6 d 经"外周静脉"或"经外周中心静脉"提供 PN 支持。观察两组血糖、感染性并发症、静脉炎、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术后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等情况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和手术种类有可比性。意向治疗(ITT)分析显示,对照组术后血糖升高百分率明显高于研究组(43.3% vs 6.6%,P=0.000);研究组在下列各项指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感染性并发症(3.3% vs 16.6%,P=0.0149)、静脉炎(0.0% vs 18.3%,P=0.0005)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25.0% vs 45.0%,P=0.0216);符合方案(PP)分析显示,对照组术后平均住院日较研究组长(14.19 d±5.89 d vs 12.35 d±4.04 d,P=0.0479);研究组肠外营养相关总费用比对照组高(3412元±181元 vs 2945元±162元,P=0.0130),但其术后总治疗费用较对照组低(11642元±3019元 vs 13156元±3282元,P=0.01);对照组肠外营养液配制时间显著长于研究组(15.3 min±3.7 min vs 5.3 min±1.5 min,P=0.000)。结论与传统剂量的 PN 比较,符合入选标准的手术后患者接受低氮低热量 PN 时,降低了总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了静脉炎发生率、降低 SIRS 发生率,缩短术后平均住院日和降低术后总治疗费用(clinicaltrial.gov:NCT 002473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营养 高血糖症 结果评价 多中心研究
原文传递
早期胃肠外营养对重症脑外伤预后及氮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9
14
作者 王之敏 惠国桢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44-347,共4页
40例严重脑外伤(GCS4~7分)随机分成两组:早期胃肠外营养组(PN组)和传统延迟性胃肠内营养组(EN组),比较两组蛋白质、氨基酸代谢和免疫功能的改变,并进行临床预后分析。结果PN组获得较高的氮平衡,其血清氨基酸、... 40例严重脑外伤(GCS4~7分)随机分成两组:早期胃肠外营养组(PN组)和传统延迟性胃肠内营养组(EN组),比较两组蛋白质、氨基酸代谢和免疫功能的改变,并进行临床预后分析。结果PN组获得较高的氮平衡,其血清氨基酸、转铁蛋白、前清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及CD4细胞均高于EN组,PN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EN组,且其伤后三个月时的生存质量优于EN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营养 预后 氮代谢
原文传递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37
15
作者 赵青菊 韩秀华 +2 位作者 杨凤海 张连群 董怀平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4-225,共2页
关键词 早期营养支持 颅脑损伤患者 预后影响 重型 吞咽功能障碍 颅脑损伤后 排空延迟 肠外营养 临床研究 颅内高压
原文传递
早期胃肠外营养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6
16
作者 张德碧 杜逸亭 +1 位作者 韩雪梅 牛晓英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9年第3期511-515,共5页
目的研究早期胃肠外营养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120例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早期组与常规组,每组60例。常规组经口或鼻饲早产儿配方奶,适当静脉补充液体... 目的研究早期胃肠外营养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120例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早期组与常规组,每组60例。常规组经口或鼻饲早产儿配方奶,适当静脉补充液体;早期组在经口或鼻饲早产儿配方奶基础上给予早期胃肠外营养。检测患儿电解质与生长调节因子,比较两组免疫功能,记录出生时与月龄12个月时生长发育指标,统计胃肠外营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早期组出生后3d血钾显著低于常规组(P <0.05),血钙显著高于常规组(P <0.05)。早期组出生后14d血清瘦素(lepti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生长激素(GH)分别为5.33±0.96μg/L、66.95±12. 05μg/L、20. 69±3.61μg/L显著高于常规组的4.96±0.89μg/L、62.37±11.22μg/L、18.60±3.35μg/L(P<0.05)。早期组出生后14d CD3^+、CD4^+、CD4^+/CD8^+显著高于常规组(P <0. 05)。早期组月龄12个月时头围、体重、身长分别为44. 90±1.93cm、9. 82±1. 89kg,74. 81±2. 60cm显著高于常规组的43.62±1.88cm、9.15±1. 4kg、73. 06±2.43cm(P <0. 05)。早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胃肠外营养可以缓解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电解质紊乱,促进多种生长调节因子分泌,改善患儿免疫功能,有利于患儿出院后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低体重儿 肠外营养 早期 生长调节因子 生长发育
下载PDF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6
17
作者 张建军 董伟峰 +3 位作者 顾水均 张俊 宣宏飞 谢仁龙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9期552-555,共4页
目的 探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 ( HICH)术后患者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以及不同营养方法的合理性。方法 将 10 7例临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6~ 8分的 HICH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组 ( EEN,n=38)、肠外营养组 ( EPN,n=35 )和传统治... 目的 探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 ( HICH)术后患者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以及不同营养方法的合理性。方法 将 10 7例临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6~ 8分的 HICH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组 ( EEN,n=38)、肠外营养组 ( EPN,n=35 )和传统治疗对照组 ( n=34)。术后 4 8h内给予不同方法的营养支持 ,观察3组治疗后相关营养指标的变化、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及 3周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 1周时 ,EEN组和EPN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优于对照组 ( P<0 .0 5 ) ;2周时 ,3组营养指标虽有高低 ,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EPN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 EEN组 ( P<0 .0 5或 P<0 .0 1) ;3个月后按日常生活能力 ( ADL )评定预后 ,EEN组优于 EPN组和对照组 ( P<0 .0 0 5 )。结论 重症 HICH术后患者能够从 EEN中接受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 ,减少并发症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手术 营养 肠外营养
下载PDF
肠内、肠外营养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胃肠激素及胃动力的影响———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2
18
作者 张群 于健春 +3 位作者 马志强 康维明 柯美云 钱家鸣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28-732,共5页
目的比较肠内与肠外营养方式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胃肠激素及胃动力的影响,探究预测手术后发生胃瘫的敏感指标。方法将41例限期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20例)与肠外营养组(PN组,21例),术后分别给予肠内营养或肠外... 目的比较肠内与肠外营养方式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胃肠激素及胃动力的影响,探究预测手术后发生胃瘫的敏感指标。方法将41例限期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20例)与肠外营养组(PN组,21例),术后分别给予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于术前、术后第1、7天清晨分别测定患者血清胃泌素(GAS)、血浆胃动素(MTL)、血浆胆囊收缩素(CCK)水平,术前、术后第7天行空腹胃电图(EGG)检查,并连续记录术后胃液引流量。结果(1)胃肠激素:EN组患者术后第7天MTL、胆囊收缩素水平明显高于PN组(P<0·01);两组患者GAS水平无明显差别。(2)胃动力:EGG提示EN组术后第7天胃电节律恢复情况明显优于PN组。结论(1)胃大部切除术严重干扰胃肠激素分泌以及正常胃电节律,抑制了胃蠕动。(2)胃大部切除术后应用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更有益于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及胃动力功能指标的恢复。(3)胃肠激素(GAS、MTL、CCK)和EGG尚不宜作为预测手术后胃瘫发生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术 营养 肠外营养 激素类 动力
原文传递
重症胰腺炎营养支持方法的改进和疗效观察 被引量:34
19
作者 任建安 黎介寿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1995年第6期350-352,共3页
作者报告,自1988年以来,重症胰腺炎营养支持方法的改进主要是使用低热卡(<146kJ/kg·d)高氮(0.25~0.4g/kg·d),术后2周内采用白蛋白或血浆强化的TPN支持方法。将按这种改进方法进行治疗... 作者报告,自1988年以来,重症胰腺炎营养支持方法的改进主要是使用低热卡(<146kJ/kg·d)高氮(0.25~0.4g/kg·d),术后2周内采用白蛋白或血浆强化的TPN支持方法。将按这种改进方法进行治疗的23例(B组)与1988年以前的20例(A组)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尽管B组的病情明显重于A组,但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均无明显差异。B组纠正低蛋白血症所需的时间明显短于A组。作者认为采用适量脂肪乳剂供能(糖脂比4:6~5:5),使用高支链氨基酸液与适当延长病情较重病人的TPN支持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肠外营养 营养需要量 营养障碍 疗效
原文传递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2
20
作者 冷凯 罗燕青 曾鹏飞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2-395,共4页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EN)及肠外营养(PN)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将57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分析营养支持后1、2周的营养状况、免疫学指标,同时比较多器官功能失调综合征(MODS)、...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EN)及肠外营养(PN)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将57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分析营养支持后1、2周的营养状况、免疫学指标,同时比较多器官功能失调综合征(MODS)、胰腺及胰周感染率、病死率及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治疗2周后行APACHE II评分和CT评分。结果:给予营养支持后,两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显著升高,血淀粉酶明显降低(P<0.05);治疗2周时EN组的CRP和WBC均低于PN组(P<0.05);EN组治疗1周后TNF-α、IL-6和IL-1β的水平低于PN组(P<0.05),而PN组到入院2周才有显著降低。MODS、胰腺及胰周感染率、病死率及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APACHE II评分、CT评分显著降低,EN组均低于PN组(P<0.05)。结论:对于适合给予EN的SAP患者,尽早给予EN较PN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EN能够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营养 肠外营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