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1年度中国消化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新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6期36-39,共4页
消化病学是研究消化系统及其相关疾病的临床学科,又称胃肠病学。消化病学的任务是研究消化系统器官疾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预防、治疗和预后等。消化病学是以消化生理学的发展为先导,伴随基... 消化病学是研究消化系统及其相关疾病的临床学科,又称胃肠病学。消化病学的任务是研究消化系统器官疾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预防、治疗和预后等。消化病学是以消化生理学的发展为先导,伴随基础医学及相关医学科技方法的进步,从器官研究-细胞和亚细胞-分子医学等阶段逐渐发展起来的。目前,中国消化病学已逐渐形成独立的学科,并有了重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病学 消化生理学 肠黏膜屏障功能 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系疾病 胃肠动力障碍疾病 胃肠道微生态环境 发病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下载PDF
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与干细胞因子/c-kit信号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2
作者 田姣 王宝西 江逊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5-388,共4页
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是一类分布于消化道各个部位的特殊间质细胞,它和肠神经系统、平滑肌之间的特殊位置关系构成了"肠神经-ICCs-平滑肌细胞"的网络结构,其中ICCs是该网络重要的协调者,与... 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是一类分布于消化道各个部位的特殊间质细胞,它和肠神经系统、平滑肌之间的特殊位置关系构成了"肠神经-ICCs-平滑肌细胞"的网络结构,其中ICCs是该网络重要的协调者,与肠道慢波的形成密切相关。胃肠道ICCs的特异性受体c-kit,与其配体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SCF)结合后启动的信号途径,在ICCs的生长、发育及表型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从SCF/c-kit信号系统入手,有望拉开治疗ICCs相关性胃肠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新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JAL间质细胞 干细胞因子 c—kit 胃肠动力障碍疾病
下载PDF
促胃肠动力药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评价 被引量:21
3
作者 张玉蓓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6年第6期336-339,共4页
目的:对促胃肠动力药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分析评价,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近期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归纳分析。结果及结论:胃肠动力药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轻瘫、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慢性... 目的:对促胃肠动力药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分析评价,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近期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归纳分析。结果及结论:胃肠动力药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轻瘫、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慢性特发性假性肠梗阻、肠应激综合征、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等方面都显示出了很好的疗效,高选择性5-HT4受体激动剂莫沙必利和胃肠双动力药伊托必利,疗效更加确切,不良反应更少,为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有价值的研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动力障碍疾病 胃肠动力 临床应用进展
下载PDF
小儿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胃肠动力的生理与病理生理 被引量:19
4
作者 周吕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392-395,共4页
关键词 儿童 胃肠动力障碍疾病 生理 病理生理
原文传递
常用胃肠动力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1
5
作者 孟宪镛 《胃肠病学》 2004年第2期124-125,共2页
关键词 胃肠动力 胃肠动力障碍疾病 临床药学 多巴胺受体 5-HT受体
下载PDF
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症状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1
6
作者 李治仝 季锋 +6 位作者 韩新巍 陈立东 吴刚 袁莉莉 汪忠镐 彭德禄 李鹏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05-406,共2页
GERD是常见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表现为多种食管内和食管外症状。研究报道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PECC)治疗表现为典型反流症状的GERD安全有效、创伤少,但对于表现为食管外症状的GERD是否有效,国内外鲜见相关文献报道。本研究纳入52例接... GERD是常见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表现为多种食管内和食管外症状。研究报道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PECC)治疗表现为典型反流症状的GERD安全有效、创伤少,但对于表现为食管外症状的GERD是否有效,国内外鲜见相关文献报道。本研究纳入52例接受PECC治疗的GERD食管外症状患者,结果显示PECC治疗后患者反流相关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且患者消化道症状缓解率高于食管外症状;40例(76.9%)患者PECC治疗后停用PPI,8例(15.4%)减量或间断口服PPI,4例(7.7%)继续服用PPI,PPI去除率为92.3%(48/52)。表明PECC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治疗GERD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外症状 胃食管反流病 治疗表现 缩窄 贲门 内镜 胃肠动力障碍疾病 GERD
原文传递
中药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7
作者 丁曼 周福军 +1 位作者 华洁 侯文彬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5年第3期336-340,共5页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以其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在目前医疗水平下,中药以其副作用小、选择面广、疗效确切等特点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药。就临床上用于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常用的中药...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以其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在目前医疗水平下,中药以其副作用小、选择面广、疗效确切等特点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药。就临床上用于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常用的中药复方(包括半夏泻心汤、四磨汤、大承气汤等)以及单味中药(包括枳实、槟榔、砂仁等)对胃肠运动的影响进行综述,为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与新药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胃肠动力障碍疾病 半夏泻心汤 四磨汤 枳实 槟榔
原文传递
胃肠电生理起搏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6
8
作者 杨敏 房殿春 +1 位作者 隋建峰 龙庆林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32-336,共5页
目的 探讨胃肠电生理起搏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疗效 ,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82例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患者 ,随机分为 2组 ,低频和高频起搏组分别为 5 0和 32例 ,分别采用1 .1~ 1 .2倍内源性胃慢波频率 (IGF)叠加 1 0Hz的... 目的 探讨胃肠电生理起搏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疗效 ,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82例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患者 ,随机分为 2组 ,低频和高频起搏组分别为 5 0和 32例 ,分别采用1 .1~ 1 .2倍内源性胃慢波频率 (IGF)叠加 1 0Hz的双极脉冲方波和 4 .0倍IGF叠加 30Hz双极脉冲方波进行起搏。胃起搏 1次 /d ,每次 4 5min ,共 1 5d。采用 8导联胃电图仪 (EGG)记录患者空腹状态和进食试餐后的胃电活动各 1h。分别于治疗前、治疗 1 5d后对胃电图和各种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 1 5d后 ,除高频起搏组反酸外 ,患者各症状评分均有改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4 )。高频起搏组治疗后恶心、呕吐的改善较低频起搏组更为明显 (P <0 .0 5 ) ,而低频起搏组早饱、嗳气的缓解则较高频起搏组更显著 (P <0 .0 5 ) ,但两组间症状总积分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治疗后低频起搏组餐后过速频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3.4 3± 0 .2 5 )次 /min比 (3.0 1± 0 .2 0 )次 /min ,P <0 .0 5 ],餐后过缓频率则显著增加 [(2 .4 1± 0 .4 3)次 /min比 (2 .6 7± 0 .2 6 )次 /min ,P <0 .0 5 ]。但无论在空腹状态或餐后 ,高频起搏组治疗前后其胃电主频率无明显改变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 胃肠动力障碍疾病 电生理 患者 餐后 胃电节律 治疗后 异常 低频 双相
原文传递
胃肠平滑肌起搏功能研究的最新动态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佐妤 许文燮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9-323,共5页
胃肠道平滑肌具有自动节律性收缩的特性,对消化和吸收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但目前尚未明确胃肠道平滑肌的起搏机制.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关于胃肠道起搏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从起搏细胞的分类、功能、起搏机制以及其与胃肠动力障碍性... 胃肠道平滑肌具有自动节律性收缩的特性,对消化和吸收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但目前尚未明确胃肠道平滑肌的起搏机制.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关于胃肠道起搏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从起搏细胞的分类、功能、起搏机制以及其与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关系等方面做了阐述.胃肠道平滑肌起搏活动的异常是引发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胃肠起搏机制的相关基础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CAJAL间质细胞 起搏电流 胃肠动力障碍疾病
下载PDF
中医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治疗研究概况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杨倩 冯玉彦 姚希贤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8-30,共3页
功能性胃肠疾病是由于胃肠道动力或感觉异常所致 ,现代医学多采用促胃肠动力等药物治疗。而中医认为胃肠功能疾病与脾、胃、肝三脏功能密切相关。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肝主疏泄 ,可调节脾胃的运化功能。因此 ,通过健脾益气、... 功能性胃肠疾病是由于胃肠道动力或感觉异常所致 ,现代医学多采用促胃肠动力等药物治疗。而中医认为胃肠功能疾病与脾、胃、肝三脏功能密切相关。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肝主疏泄 ,可调节脾胃的运化功能。因此 ,通过健脾益气、通降胃气、疏肝理气等方法 ,作用于促胃肠动力的不同位点 ,来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 ,并为治疗本病的中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动力障碍疾病 胃肠功能障碍 中医药疗法 中药
下载PDF
胃肠起搏者Cajal间质细胞基础研究状况与临床意义展望 被引量:8
11
作者 连至诚 钟毅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1153-1155,共3页
关键词 胃肠起搏 CAJAL间质细胞 形态特点 动力调节功能 胃肠动力障碍疾病
下载PDF
要重视小儿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方鹤松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08-409,共2页
关键词 儿童 胃肠动力障碍疾病 胃肠动力 调控
原文传递
无效食管动力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尚占民 关玉盘 +1 位作者 王澈 王世鑫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7-218,共2页
关键词 无效食管动力 胃食管反流病 胃肠动力障碍疾病 食管黏膜损伤 食管酸
原文传递
胃肠动力障碍与功能性疾病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许树长 孙会会 《上海医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20-722,共3页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广义上是指所有胃肠动力紊乱引起的以各种消化道症状为临床表现的疾病,而狭义上主要指由胃肠运动节律、频率和腔内压力等改变所致的无明显结构性病因存在的一类疾病。该类疾病范围广泛,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
关键词 胃肠动力障碍疾病 功能性疾病 诊治 胃肠动力紊乱 消化道症状 临床表现 运动节律 腔内压力
下载PDF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实验研究现状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雅慧 兰忠平 惠起源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7年第2期7-8,共2页
关键词 胃肠动力障碍疾病 实验研究 中枢神经系统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胃排空延迟 胃肠运动功能 病因发病机制 神经心理因素
下载PDF
先天性巨结肠的遗传发病机制及前瞻性队列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彦 夏慧敏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90-93,共4页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disease,HSCR)是一种常见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由肠神经节细胞缺乏所致.其发病率约为1/4000~1/5000,男女发病率比约为41∶1[1].按神经节细胞缺乏所累及肠管的长度不同,国际上常将HSCR分为三型:短段型(...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disease,HSCR)是一种常见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由肠神经节细胞缺乏所致.其发病率约为1/4000~1/5000,男女发病率比约为41∶1[1].按神经节细胞缺乏所累及肠管的长度不同,国际上常将HSCR分为三型:短段型(short-segmentHSCR,SHSCR)、长段型(long-seg-mentHSCR,LHSCR)和全结肠型(totalcolonagangli-onosis,TC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前瞻性队列研究 发病机制 胃肠动力障碍疾病 肠神经节细胞 遗传 全结肠型 发病率
下载PDF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瑞菊 赵文军 王锦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第12期50-52,共3页
在胃肠动力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中,中、西医理论存在许多相近或表述不同但观点相同的相似之处。就中、西医对胃肠动力障碍疾病的发病机制、用药分类及作用特点、实验研究中的模型制造和实验设计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 中医药 胃肠动力 胃肠动力障碍疾病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健胃消胀片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8
作者 莫绮君 卢汉祺 +1 位作者 陈翻享 方笑媚 《海军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356-365,共10页
目的通过“化合物⁃靶标⁃通路⁃疾病”的网络药理研究模式,研究健胃消胀片在重症医学科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DGIM)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筛选健胃消胀片的主要有效成分。TCMSP和Drug⁃Bank平台收集健胃消... 目的通过“化合物⁃靶标⁃通路⁃疾病”的网络药理研究模式,研究健胃消胀片在重症医学科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DGIM)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筛选健胃消胀片的主要有效成分。TCMSP和Drug⁃Bank平台收集健胃消胀片主要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获取DGIM的相关靶点。通过Venny数据库获取药物成分和疾病靶点的交集靶点。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健胃消胀片“化合物⁃交集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利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通过TCMSP数据库共选取健胃消胀片候选化学物136个。通过TCMSP数据库和DrugBank数据库共得到2395个健胃消胀片的成分靶点。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共得到1033个DGIM疾病靶点。维恩图分析显示健胃消胀片的成分靶点与DGIM的疾病靶点之间的交集靶点192个。“化合物⁃交集靶点”网络图显示,共有143个药物成分节点,183个靶节点。主要药物成分有β⁃谷甾醇、芒柄花黄素、异鼠李素等。PPI网络图显示共有191个节点,主要有羟色胺(HT)、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白细胞介素(IL)等。GO功能富集分析共得到2623条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得到174条相关通路。结论健胃消胀片通过参与糖代谢、信号转导、炎症反应等过程,调控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7(IL⁃17)、T辅助细胞17(Th17)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HIF1)、磷酸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胃肠动力障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胃消胀片 胃肠动力障碍疾病 网络药理学 富集分析
下载PDF
中医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治疗研究近况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芳 陈文慧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9年第18期2213-2215,共3页
关键词 胃肠动力障碍疾病 中医 治疗
下载PDF
中药对胃肠动力实验研究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雨秾 陈德兴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前消化内科对胃肠研究的热点 ,正逐步转向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 ,研究从分子到整体器官 ,从整体器官到整个消化系统 ,特别是中药在胃肠动力性疾病中的广泛应用 ,体现了中药的整体作用 ,且副作用小的优势。系统回顾了中药复方、单方在胃... 目前消化内科对胃肠研究的热点 ,正逐步转向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 ,研究从分子到整体器官 ,从整体器官到整个消化系统 ,特别是中药在胃肠动力性疾病中的广泛应用 ,体现了中药的整体作用 ,且副作用小的优势。系统回顾了中药复方、单方在胃肠动力实验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动力疾病 中药 药对 实验研究 消化内科 胃肠动力障碍疾病 单方 整体 优势 分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