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枳实薤白桂枝汤阐释“胃络通心”理论及其潜在分子作用机制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丰荣 范晓璇 +1 位作者 李志勇 唐仕欢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30-37,共8页
中医理论内涵的科学阐释是中医学自身发展的重要内容,将中医经典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是有效途径之一。在系统梳理中医"胃络通心"理论的基础上,笔者选择经典名方枳实薤白桂枝汤为例,借助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V2.0(T... 中医理论内涵的科学阐释是中医学自身发展的重要内容,将中医经典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是有效途径之一。在系统梳理中医"胃络通心"理论的基础上,笔者选择经典名方枳实薤白桂枝汤为例,借助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V2.0(TCMIP V2.0)的分子挖掘技术,分析枳实薤白桂枝汤防治胃心痛的作用机制,得到了枳实薤白桂枝汤的220种化学成分,涉及674个靶标,其中直接作用于心绞痛和胃食管反流病的核心靶标有12个,包括胰岛素(INS),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肿瘤蛋白p53(TP53),白蛋白(Al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白细胞介素-6(IL-6),90 kDa热休克蛋白αA1(HSP90AA1),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1(CREB1),雌激素受体1(ESR1),肿瘤坏死因子(TNF),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涉及相关疾病的TNF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等125条通路,这些均是"胃络通心"理论的生物学基础。中医经典理论的梳理结合代表方药的分子机制挖掘,可为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研究提供示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实薤白桂枝汤 分子机制 整合药理学 炎症 血管疾病 中医理论
原文传递
“胃络通心”理论探析
2
作者 姚鹏宇 梁粟 杨晓妮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7期184-188,共5页
“胃络通心”理论源出《黄帝内经》,揭示了胃、心二者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通过对《黄帝内经》相关条文辨析,明确胃、心二者经络相连、生理相通、病理相关及五行相生,故而概括衍化为“胃络通心”理论。以“胃络通心”为基础,解析症状... “胃络通心”理论源出《黄帝内经》,揭示了胃、心二者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通过对《黄帝内经》相关条文辨析,明确胃、心二者经络相连、生理相通、病理相关及五行相生,故而概括衍化为“胃络通心”理论。以“胃络通心”为基础,解析症状,明确病源,梳理相关病机学说,确立了6类常见病因病机:阳明实热,循络扰神;温邪循络,上扰神志;风邪入腑,循络及心;胃不养心,舌窍失用;移邪攻心,痛证居多;心病及胃,胃症屡见。据理立法,概括“胃络通心”指导下的6种治法:通腑泄热,宁心安神;宣通郁遏,苦辛泄化;温阳散寒,建中理上;益火补土,助胃消化;清心泻火,子母同治;补土伏火,土厚火宁。并提出代表性方药,为理论的临证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 中医理论 病因病机 治法方药
下载PDF
基于“胃络通心”理论延年半夏汤治疗胸痹心痛机制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姜春云 李军 杨春昆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5期2879-2881,共3页
延年半夏汤出自《外台秘要》引《延年秘录》,主治腹中痃癖硬急、气满不食、胸背痛,其中,痃癖与胸痹心痛病机相通、症状相近,以方测证,此方可用以治疗阳微阴弦之胸痹心痛。通过方证溯源,延年半夏汤由通气汤、吴茱萸汤化裁而来,全方通阳... 延年半夏汤出自《外台秘要》引《延年秘录》,主治腹中痃癖硬急、气满不食、胸背痛,其中,痃癖与胸痹心痛病机相通、症状相近,以方测证,此方可用以治疗阳微阴弦之胸痹心痛。通过方证溯源,延年半夏汤由通气汤、吴茱萸汤化裁而来,全方通阳活血、降逆化痰,升降相宜,共奏心胃同治,气血同调之效。本研究在此基础上以“胃络通心”理论为出发点,以“药基”为方法探讨延年半夏汤治疗胸痹心痛机理,对中医治疗胸痹心痛思路与方法提出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年半夏汤 胸痹 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