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对胃癌微创手术患者脑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福军 刘立业 +1 位作者 康建勋 于宏标 《癌症进展》 2016年第3期253-255,共3页
目的研究低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对胃癌微创手术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微创手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的通气参数是潮气量8 ml/kg,呼吸频率每分钟12次、呼气末正压5 cm H2O。对照组潮... 目的研究低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对胃癌微创手术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微创手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的通气参数是潮气量8 ml/kg,呼吸频率每分钟12次、呼气末正压5 cm H2O。对照组潮气量及呼吸频率同观察组。分别在气腹前和气腹1 h后记录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气腹前和气腹后1 h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中心静脉压(CVP)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前两组患者的Vm、Sjv O2、Da-jv O2、Pa CO2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1 h后,观察组Vm、Pa CO2低于对照组,且Sjv O2、Da-jv 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有利于胃癌微创手术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维持患者的脑供血平衡,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 胃癌微创手术 脑血流
下载PDF
胃癌腹腔镜微创术后切口感染病原学特点及细胞炎性因子和胃肠激素变化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傅金龙 王先法 +3 位作者 汪勇 胡可 黄坚 洪强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腹腔镜微创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病原学特点及细胞炎性因子和胃肠激素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微创手术胃癌患者31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切口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采集感... 目的探讨胃癌腹腔镜微创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病原学特点及细胞炎性因子和胃肠激素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微创手术胃癌患者31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切口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采集感染患者切口分泌物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CRP、TNF-α和PCT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胃泌素和胃动素含量。结果 314例胃癌行腹腔镜微创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31例,感染率为9.87%。共分离培养病原菌4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4株、革兰阳性菌18株、真菌3株。革兰阴性菌中,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17.78%和15.56%;革兰阳性菌中,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3.33%。两组患者术前12h血清CRP、TNF-α、PCT、血清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24h指标水平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感染组高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胃癌腹腔镜微创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且影响患者胃肠功能,因此对感染者需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手段,旨在减轻炎性反应和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腹腔镜微创手术 术后切口感染 病原菌 细胞炎性因子 胃肠激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