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胀性红斑狼疮 被引量:8
1
作者 左亚刚 王家璧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0-72,共3页
关键词 肿胀红斑狼疮 LET 临床特点 病理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肿胀性红斑狼疮23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凤娟 赵月婷 +2 位作者 耿雯瑾 曾贞 刘彤云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4-289,共6页
目的探讨肿胀性红斑狼疮(LET)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肿胀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资料。结果 23例LET患者中男7例,女16例,平均发病年龄(44.13±1... 目的探讨肿胀性红斑狼疮(LET)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肿胀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资料。结果 23例LET患者中男7例,女16例,平均发病年龄(44.13±16.34)岁,平均病程(1.65±1.92)年。临床表现主要为曝光部位水肿性丘疹或斑块,与日晒相关;组织病理特点主要为基底细胞空泡变性,基底膜带局部增厚,真皮浅中层及深层血管及附属器周围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浸润及真皮浅、深层胶原纤维束间黏蛋白沉积。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D3、CD4、CD8、CD20、CD123均表达不同程度的阳性,且CD4/CD8约为2.05∶1,CD123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呈簇状分布于真皮血管及附属器周围。结论 LET女性多发,皮损主要位于颜面部,具有光敏性,其主要组织病理表现为血管及附属器周围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浸润和胶原纤维束间黏蛋白沉积。CD123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呈簇状分布于真皮血管及附属器周围,此种分布模式可能为LET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胀红斑狼疮 临床特点 组织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肿胀性红斑狼疮1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宋鑫鑫 郭淑兰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2年第7期512-513,共2页
临床资料患者男,20岁,焊接工。左面部肿胀伴触痛2个月。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左颌部出现一指甲大红斑,无明显不适感,触之较硬,皮温稍高,未就诊。此后红斑逐渐扩大,10天后扩大至直径约5cm,考虑为皮肤过敏,自行外用药(具体不... 临床资料患者男,20岁,焊接工。左面部肿胀伴触痛2个月。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左颌部出现一指甲大红斑,无明显不适感,触之较硬,皮温稍高,未就诊。此后红斑逐渐扩大,10天后扩大至直径约5cm,考虑为皮肤过敏,自行外用药(具体不详)无效,皮疹继续扩大。20天后皮疹累及左侧面颊、眼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胀红斑狼疮 临床资料 面部肿胀 皮肤过敏 红斑 不适感 外用药 患者
下载PDF
肿胀性红斑狼疮1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曹萍 高飞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8年第8期636-637,共2页
关键词 肿胀红斑狼疮 ERYTHEMATOSUS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下载PDF
肿胀性红斑狼疮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董映莅 彭琳琳 +1 位作者 崔媛媛 赵文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3年第10期659-660,共2页
临床资料患者男,52岁。因右眼周红肿,伴疼痛反复6年,加重1个月人院。6年前,右眼周出现红肿,自觉疼痛,曾于外院眼科诊断“右眼炎性纤维瘤”,给予泼尼松50mg/d,红肿可控制,减至20mg/d时复发,患者未予治疗。2年前,患者四肢无... 临床资料患者男,52岁。因右眼周红肿,伴疼痛反复6年,加重1个月人院。6年前,右眼周出现红肿,自觉疼痛,曾于外院眼科诊断“右眼炎性纤维瘤”,给予泼尼松50mg/d,红肿可控制,减至20mg/d时复发,患者未予治疗。2年前,患者四肢无力、酸痛,腰背部疼痛.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检查:抗ANA1:1000(+),抗ds—DNA(+),核小体抗体(+),补体降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给予泼尼松60mg口服日1次,环磷酰胺0.4,静点,每周1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胀红斑狼疮 系统红斑狼疮 大连医科大学 自觉疼痛 眼科诊断 腰背部疼痛 临床资料 四肢无力
下载PDF
肿胀性红斑狼疮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冬霞 李胜男 +2 位作者 兰菲 郑松 耿龙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50-950,952,共2页
肿胀性红斑狼疮是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比较少见的一种亚型[1],国内报道不多,现将所见1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肿胀红斑狼疮 皮肤型红斑狼疮 患者 临床治疗
下载PDF
肿胀性红斑狼疮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邱莹 邵丽芳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2年第10期742-743,共2页
肿胀型红斑狼疮是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的少见型,临床上容易误诊及漏诊,现报道1例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26岁。因左侧背部红色斑丘疹伴轻度瘙痒2年来诊。患者2年前夏季日晒后左侧背部出现红色斑丘疹,伴轻度瘙痒,日晒后皮损增多,未... 肿胀型红斑狼疮是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的少见型,临床上容易误诊及漏诊,现报道1例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26岁。因左侧背部红色斑丘疹伴轻度瘙痒2年来诊。患者2年前夏季日晒后左侧背部出现红色斑丘疹,伴轻度瘙痒,日晒后皮损增多,未予诊治。患者自患病来无发热,关节痛,口腔溃疡等不适。既往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及类似病史。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左侧背部散在肿胀性轻度浸润的红色斑丘疹,表面光滑无鳞屑,无压痛(图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沉、抗核抗体谱、补体均无异常。组织病理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胀红斑狼疮 家族遗传病史 红色斑丘疹 皮肤型红斑狼疮 实验室检查 临床资料 抗核抗体谱 口腔溃疡
下载PDF
肿胀性红斑狼疮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曹海鹏 孙秋宁 马东来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19-620,共2页
患者男 ,3 0岁 ,面部、上胸背及双手背水肿性红斑 5 0天。实验室检查免疫学指标均正常 ,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 :表皮未见明显异常 ,真皮血管周围少量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阿新蓝染色示真皮胶原纤维间有粘蛋白沉积 ,诊断为肿胀性红斑狼疮。
关键词 肿胀红斑狼疮 真皮 诊断 免疫学指标 组织病理检查 手背 细胞浸润 表皮 粘蛋白
下载PDF
肿胀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徐钰 王再兴 杨森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5年第4期224-227,共4页
肿胀性红斑狼疮为皮肤型红斑狼疮的亚型之一,其临床特征为紫红色斑,单个或多发斑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楚,不形成瘢痕,无糜烂、萎缩、鳞屑、毛囊角栓等表皮的改变,且具有显著光敏性,好发于日光暴露部位.组织病理学特点为血管及附属器周围... 肿胀性红斑狼疮为皮肤型红斑狼疮的亚型之一,其临床特征为紫红色斑,单个或多发斑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楚,不形成瘢痕,无糜烂、萎缩、鳞屑、毛囊角栓等表皮的改变,且具有显著光敏性,好发于日光暴露部位.组织病理学特点为血管及附属器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真皮网状层黏蛋白沉积,无明显表皮受累,直接免疫荧光检测为阴性.氯喹和羟氯喹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胀红斑狼疮 光敏感 直接免疫荧光 组织病理
原文传递
肿胀性红斑狼疮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波 郑松 +2 位作者 李久宏 陈洪铎 宋芳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12期982-983,共2页
关键词 肿胀红斑狼疮 LUPUS
下载PDF
网状红斑黏蛋白病1例
11
作者 程必红 窦侠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4-96,共3页
患者女,28岁,双侧乳房境界清楚的网状红斑3年,月经期间发红加重。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中上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间质胶原纤维束间有阿辛兰染色阳性的黏蛋白沉积。诊断:网状红斑黏蛋白病。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2次/d,治疗1.5个月后无... 患者女,28岁,双侧乳房境界清楚的网状红斑3年,月经期间发红加重。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中上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间质胶原纤维束间有阿辛兰染色阳性的黏蛋白沉积。诊断:网状红斑黏蛋白病。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2次/d,治疗1.5个月后无明显改善,口服羟氯喹200 mg, 2次/d, 0.5个月后皮损显著改善,1.5个月后完全消退,随访16个月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红斑黏蛋白病 肿胀红斑狼疮 治疗
下载PDF
肿胀性红斑狼疮:26例报道
12
作者 Vieira V. Del Pozo J. +1 位作者 Yebra-Pimentel M.T. 潘敏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 2006年第8期30-31,共2页
Objective: To study 26 cases of lupus erythematosus tumidus (LET), a subset of chronic 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 (CCLE), referred to in the literature as a rare entity. Patients and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 Objective: To study 26 cases of lupus erythematosus tumidus (LET), a subset of chronic 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 (CCLE), referred to in the literature as a rare entity. Patients and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f 26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LET between 1996 and 2002.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histopathologic and laboratory findings, response to treatment, association with other subsets of lupus, course,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by sex was similar. The mean age of presentation was 49.19 years.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usually involved erythematous, edematous plaques located on the face, chest, back, or extremities, related to sun exposure. A dermal lymphocytic infiltrate with a perivascular disposition and differing degrees of mucin deposition was observed in all cases. Minimal epidermal changes were present in 18 cases, and 11 of these also showed minimal dermal-epidermal changes. Only one case showed dermal-epidermal changes without any epidermal alteration. 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test was performed in 15 patients, and 11 were negative. All cases showed a benign course without systemic manifestations. The response to topical steroids or antimalarial treatment was excellent, but a seasonal recurrence was usually observed. Discussion: No defined criteria for LET are universally accepted. The main controversies are the acceptance of LET as a separate subset of CCLE, and the histopathologic diagnostic features, mainly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epidermal and dermal-epidermal changes in these lesions. Conclusions: No inflexible histologic criteria should be employed for the diagnosis of LET. This subset of lupus erythematosus is characterized by intense photosensitivity, definite clinical lesions, a benign course, the absence of systemic disease, good response to antimalarial treatment,and a tendency to recur. More studies should be performed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true incidence of LET because this subset of CCLE is probably underestim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胀红斑狼疮 淋巴细胞浸润 临床亚型 临床特征 检查结果 组织病理 治疗反应 发病年龄 临床表现
下载PDF
肿胀性红斑狼疮一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平 王冬云 王俊民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肿胀红斑狼疮 治疗 诊断
原文传递
肿胀性红斑狼疮1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林娜 郑和义 方凯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71-571,共1页
关键词 肿胀红斑狼疮 皮肤型 皮损 病理组织
下载PDF
肿胀性红斑狼疮1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李云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6年第2期310-310,共1页
关键词 肿胀红斑狼疮 皮肤型红斑狼疮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肿胀性红斑狼疮一例
16
作者 周颖丽 宋秀祖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4年第6期405-405,共1页
患者女,54岁。因右侧眼睑面颊红斑肿胀反复1年,于2011年6月就诊。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右侧面颊部出现暗红色水肿性斑片,因皮疹无自觉症状,未予重视,未行诊治。之后红斑范同逐渐扩大,渐累及右侧眼睑,表现为右侧上下眼睑肿胀。... 患者女,54岁。因右侧眼睑面颊红斑肿胀反复1年,于2011年6月就诊。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右侧面颊部出现暗红色水肿性斑片,因皮疹无自觉症状,未予重视,未行诊治。之后红斑范同逐渐扩大,渐累及右侧眼睑,表现为右侧上下眼睑肿胀。就诊前1个月右侧眼睑肿胀逐渐加重,睁眼网难,视力未受明显影响。患者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皮炎,予以抗过敏药物等(具体不详)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红斑肿胀不断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胀红斑狼疮 眼睑肿胀 抗过敏药物 自觉症状 医院诊断 面颊部 就诊前 右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