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延髓腹面降压区微量注射L-精氨酸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晶 潘敬运 贾秉钧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 :观察NO前体L 精氨酸 (L Arg)微量注入大鼠延髓腹面降压区 (VSMd)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及其和L 谷氨酸 (L Glu)降压作用的关系。方法 :采用延髓腹外侧部微量注射法 ,以整体灌流肾为模型观察与NO有关的药物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结果 :... 目的 :观察NO前体L 精氨酸 (L Arg)微量注入大鼠延髓腹面降压区 (VSMd)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及其和L 谷氨酸 (L Glu)降压作用的关系。方法 :采用延髓腹外侧部微量注射法 ,以整体灌流肾为模型观察与NO有关的药物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结果 :①VSMd内微量注入L Arg ,动脉血压 (AP)呈剂量依赖性升高 ,肾灌流压 (PPK)与AP同步上升 ,与注入生理盐水对照 ,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 ,但L Arg对心率无显著影响 ;②预先在VSMd内注入甲基蓝可取消L Arg的升压、升PPK作用 ;③VSMd内注入L Glu ,AP下降。如预先注入L Arg后 5min再注入L Glu ,L Glu的降压效应被衰减 ,其衰减程度依赖于L Arg剂量。 结论 :VSMd内的L Arg NO通路参与延髓心血管中枢对AP的调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腹面降压区 动脉血压 血管阻抗 L-精氨酸 甲基蓝 L-谷氨酸 大鼠 血管活动
下载PDF
大鼠延髓尾端加压区微量注射L-精氨酸对血压、心率和肾灌流压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晶 潘敬运 贾秉钧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7-270,共4页
目的 :研究NO前体L Arg微量注入大鼠延髓尾端加压区 (CPA)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延髓腹外侧部微量注射法 ,以整体灌流肾为模型观察与NO代谢有关的试剂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结果 :①CPA内微量注入L Arg(60~ ... 目的 :研究NO前体L Arg微量注入大鼠延髓尾端加压区 (CPA)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延髓腹外侧部微量注射法 ,以整体灌流肾为模型观察与NO代谢有关的试剂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结果 :①CPA内微量注入L Arg(60~ 10 0nmol) ,动脉血压与心率呈剂量依赖性下降 ,肾灌流压下降 ,与生理盐水对照 ,差异有显著意义 ;②预先在CPA内注入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甲基蓝可取消L Arg的降压降肾灌流压作用 ;③CPA内注入L Glu ,AP上升。如预先注入L Arg后 5min再注入L Glu ,L Glu的升压效应被衰减 ,其衰减程度与L Arg是剂量依赖性关系。结论 :CPA内的L Arg NO通路参与延髓心血管中枢对AP的调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尾端加压区 动脉血压 血管阻抗 L-精氨酸 甲基蓝 L-谷氨酸 心率
下载PDF
刺激大鼠延髓腹面降压区对心率和肾血管紧张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晶 林默君 +1 位作者 林春 贾秉钧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研究大鼠延髓腹面降压区对心率和肾血管紧张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延髓腹外侧部微量注射法,以整体灌流肾为模型,观察延髓腹面加压区预先注入不同受体阻断剂对延髓腹面降压区心血管效应的影响。结果(1)L-谷氨酸(L-glu... 研究大鼠延髓腹面降压区对心率和肾血管紧张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延髓腹外侧部微量注射法,以整体灌流肾为模型,观察延髓腹面加压区预先注入不同受体阻断剂对延髓腹面降压区心血管效应的影响。结果(1)L-谷氨酸(L-glu)刺激大鼠延髓腹面降压区(VSMd),可见平均动脉压下降,心率(HR)减慢,肾灌流压(PPk)下降。(2)延髓腹面升压区(VSMp)预先注射普萘洛尔或酚妥拉明,均能明显衰减L-glu兴奋VSMd的降压、降PPk效应,但VSMd的降心率作用基本不受影响。(3)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后预先在VSMp同时注射普萘洛尔和酚妥拉明,VSMd的降压效应可被完全取消。(4)将荷包牡丹碱注入VSMp可使基础血压升高,并使VSMd的降压降心率、降PPk效应翻转。结论VSMd对外周血管紧张性的影响是通过VSMp内的加压神经元实现的。VSMd通过α和β受体作用于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对VSMp的交感神经元产生抑制作用,使外周血管阻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腹面 降压区 加压区 血管阻抗 普萘洛尔
下载PDF
刺激大鼠延髓尾端加压区对心率及肾血管紧张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晶 林默君 +1 位作者 贾秉均 林莘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3期266-270,共5页
目的研究大鼠延髓尾端加压区对肾血管紧张性和心率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刺激和微量注射法对大鼠延髓尾端加压区进行机能定位,以整体灌流肾为模型,观察该区兴奋对肾血管灌注压和心率的影响。结果(1)以电刺激(0.5ms,80~10... 目的研究大鼠延髓尾端加压区对肾血管紧张性和心率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刺激和微量注射法对大鼠延髓尾端加压区进行机能定位,以整体灌流肾为模型,观察该区兴奋对肾血管灌注压和心率的影响。结果(1)以电刺激(0.5ms,80~100Hz,100μA,10s)并经L-谷氨酸(L-glu)检测性验证,提示大鼠延髓尾端升压区位于Ⅻ对脑神经根部联线下方0.8~1.5mm,中线旁开1.2~1.8mm的范围。(2)L-glu微量注射该区,可见心率加快,左肾血管灌流压上升,分别为基础值的28.45%和17.04%,动脉血压上升。(3)用神经元兴奋毒素红藻氨酸毁损该区可引起动脉血压下降至基础值的51.77%。(4)在延髓头端加压区微量注射普萘洛尔和酚妥拉明,可衰减尾端升压区的升压作用,但衰减后的升压作用仍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大鼠延髓尾端有一与心血管活动有关的区域,该区兴奋时通过心率加快和外周血管收缩引起升压效应,说明该区对维持血管运动张力的基础水平和动脉血压的稳定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尾端升压区 血管阻抗 血压 心率
下载PDF
延髓腹面降压区与肾血管阻抗的关系(Ⅰ)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晶 林春 +1 位作者 林默君 贾秉钧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1994年第4期324-327,共4页
实验用300~350g雄性Wistar大鼠,氨基甲酸乙酯腹腔麻醉。电刺激(0.2ms40μA100Hz8s)并经兴奋性氨基酸L-谷氨酸(L-Glu)检测性验证,提示大鼠延髓尾端Ⅻ对脑神经丛第三支根部1mm×1mm... 实验用300~350g雄性Wistar大鼠,氨基甲酸乙酯腹腔麻醉。电刺激(0.2ms40μA100Hz8s)并经兴奋性氨基酸L-谷氨酸(L-Glu)检测性验证,提示大鼠延髓尾端Ⅻ对脑神经丛第三支根部1mm×1mm区域为降压区(depressorareainventralsurfaceofmedullaoblongata,VSMd)。电刺激该区可见平均动脉血压(MAP)以16.99的斜率下降,最大百分数为26.82±8.93(P<0.01 。n=10).其下降率与刺激时间呈对数式关系。L-Glu微量注射后。在降压的同时心率(HR)减慢,分别为2.67±0.47kPa(P<0.01)和30.33±4.23min ̄(-1)(P<0.001,n=6)。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后降压和减心率反应减弱,分别为1.46±0.45kPa和5.6±4.8min ̄(-1)(P<0.01;n=5);双侧损毁肾交感神经,基础MAP下降,同时降压反应被削弱,为1.81±0.49kPa(P<0.01)但对减心率反应无影响(P>0.05,n=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腹面降压区 平均动脉血压 心率 血管阻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