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西花垣地区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生物丘钙藻形态群与环境群带的划分及意义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剑 庄汝礼 +1 位作者 劳可通 龙国华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90年第3期9-19,共11页
引言生物作为一种举足轻重的判别沉积环境的标志,已为广大沉积学者所公认。然而,这种标志是通过古生物与其有亲缘关系的现代生物的生活环境的对比及可靠的相标志互为验证而得到的。对于那些早已绝种而无法与现代生物生活环境参照对比的... 引言生物作为一种举足轻重的判别沉积环境的标志,已为广大沉积学者所公认。然而,这种标志是通过古生物与其有亲缘关系的现代生物的生活环境的对比及可靠的相标志互为验证而得到的。对于那些早已绝种而无法与现代生物生活环境参照对比的生物来说,研究形态群与环境的关系显得格外重要而有意义。作者自1986—1988年在湘西花垣地区的地质调研中,发现该区19个钙藻属种据其形态特征可以划分为四个群七个亚群。这些形态群在剖面上有某种规律性的排列分布,详细的研究又证实了这种排列分布与一定的沉积环境关系密切,从而作者厘定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丘 清虚洞组 下寒武统 沉积环境 生物礁 类化石 被动大陆边缘 未定种
下载PDF
一个最古老的肾形藻泥丘相的首次发现及其地质意义——以滇东北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朱同兴 罗安屏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92年第4期20-28,共9页
迄今为至,国内外对肾形藻的研究还很少,而且研究多集中在寒武纪泥丘相(Pratt,1984;James&Klappa,1983;王剑等,1990)和泥盆纪泥丘相(Mountjoy&Jull,1978;高健,1991)中,还未涉及到前寒武纪。近年来,通过对滇东北地区震旦纪灯影期中大比... 迄今为至,国内外对肾形藻的研究还很少,而且研究多集中在寒武纪泥丘相(Pratt,1984;James&Klappa,1983;王剑等,1990)和泥盆纪泥丘相(Mountjoy&Jull,1978;高健,1991)中,还未涉及到前寒武纪。近年来,通过对滇东北地区震旦纪灯影期中大比例尺岩相古地理研究,作者首次发现表附-肾形藻不仅发育于古生代,而且更发育于震旦纪灯影期(距今约为650Ma)。这是全球范围内发现的最古老的肾形藻生长层位。灯影期肾形藻的发育程度,包括肾形藻的含量及其功能、空间展布和分布于相剖面上的纵向厚度等,均远超过古生代的任何一个时期。一种可能的解释就是震旦纪灯影期缺乏食藻类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影组 震旦系 云岩 岩相古地理 空间展布 滇东北 前寒武纪 成岩作用 白云石化
下载PDF
广西上泥盆统肾形藻泥丘的沉积模式和成岩模式
3
作者 高健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29-142,共14页
本文从沉积学角度研究肾形藻泥丘的形成、发育及其成岩作用,对肾形藻及其有关藻类给予了初步的形态分类,指出广西含肾形藻的地层分布于贵塘组至融县组,并阐述了肾形藻地层的古地理概况;根据肾形藻的含量不同将(含)肾形藻碳酸盐岩进行了... 本文从沉积学角度研究肾形藻泥丘的形成、发育及其成岩作用,对肾形藻及其有关藻类给予了初步的形态分类,指出广西含肾形藻的地层分布于贵塘组至融县组,并阐述了肾形藻地层的古地理概况;根据肾形藻的含量不同将(含)肾形藻碳酸盐岩进行了成因分类,对其岩石学特征进行了讨论。本文还探讨和分析了肾形藻、肾形藻泥丘的分布规律和环境意义,并深入系统地研究和建立了肾形藻泥丘的沉积模式和成岩模式,将广西上泥盆统肾形藻泥丘的发育过程分为4个时期,其结构分为3个亚相;并详细阐述了肾形藻泥丘成岩过程的8个阶段。指出肾形藻泥丘可能是寻找油、气的目的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模式 上泥盆统 泥晶灰岩 岩石学特征 成岩作用 成因分类 亚相 碳酸盐岩 成岩过程
下载PDF
硅藻门双眉藻属一新种
4
作者 郭玉清 谢淑琦 李江颂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273-274,共2页
1991年3月在泰山云步桥下急流山溪底部石上,采得硅藻一新种,定名为肾形双眉藻Amphora reniformis,并对其作了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研究。 肾形双眉藻 新种
关键词 双眉 新种 双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