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6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活检病理诊断标准指导意见 被引量:379
1
作者 邹万忠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0-274,共5页
关键词 疾病 活检 病理诊断 肾小球肾炎
原文传递
肾小管间质损害在IgA肾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4
2
作者 张燕平 陈香美 +2 位作者 庄永泽 危成筠 石晓云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13-617,共5页
目的 探讨肾小管间质损害 (TIL)在IgA肾病 (IgAN)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 6 0 9例IgAN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 肾小管间质损害情况 :肾小管间质损害轻度者占 47 1% ,中度者占 2 1 7% ,重度者占 16 6 % ,无肾小管间质损害者仅占... 目的 探讨肾小管间质损害 (TIL)在IgA肾病 (IgAN)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 6 0 9例IgAN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 肾小管间质损害情况 :肾小管间质损害轻度者占 47 1% ,中度者占 2 1 7% ,重度者占 16 6 % ,无肾小管间质损害者仅占 14 6 %。肾小管间质损害与临床指标的关系 :随着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加重 ,IgAN患者的病情亦逐渐加重 ,表现为血压升高、尿蛋白定量增加、血清白蛋白下降及肾功能减退。肾小管间质损害与病理参数的关系 :血管损害、肾小球总体损害、系膜增殖程度及球性硬化的积分随着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加重逐渐增高 ;反之 ,随着肾小球和血管病变的加重 ,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亦相应加重。结论 肾小管间质损害在IgAN患者病理改变中广泛存在 ,并随其损害程度的加重 ,IgAN患者的病情亦逐渐加重 ;肾小管间质损害可能是决定IgAN预后不良的关键因素之一 ,且其与肾小球及血管病变程度均呈平行关系 ;从而提示肾小管间质损害与肾小球和血管的病变有直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IGA 肾炎 间质性 症状 普通病理学
原文传递
大黄治疗大鼠系膜增殖性肾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4
3
作者 魏建冬 黎磊石 姚建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7-89,共3页
为了解中药大黄对系膜增殖性肾炎的治疗效果,用计算机图像分析及ELISA法观察了大黄对抗Thy-1肾炎大鼠系膜区细胞外基质的影响,并检测了肾小球培养上清中的白细胞介素-1(IL-1)活性。结果表明,大黄不仅减少了肾炎大... 为了解中药大黄对系膜增殖性肾炎的治疗效果,用计算机图像分析及ELISA法观察了大黄对抗Thy-1肾炎大鼠系膜区细胞外基质的影响,并检测了肾小球培养上清中的白细胞介素-1(IL-1)活性。结果表明,大黄不仅减少了肾炎大鼠基质的堆积,还能降低肾小球培养上清中的纤维连接蛋白(FN)浓度和IL-1活性。肾小球FN浓度在未治疗组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与大黄组(P<0.01),其中大黄组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肾小球IL-1活性未治疗组显著高于大黄组,而大黄组又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大黄能改善系膜增殖性肾炎大鼠系膜区基质的堆积,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肾小球分泌IL-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肾小球肾炎 膜增生性 中医药疗法
原文传递
低分子量肝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及细胞外基质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2
4
作者 张佶 谌贻璞 +2 位作者 李美花 高进 王海燕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 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MWH)对体外、体内肾小球系膜细胞及细胞外基质增生的影响。方法 体外试验在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中进行:以氮蓝四唑盐方法测定LMWH对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间接竞争抑制酶联免疫吸附法观察LMWH对... 目的 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MWH)对体外、体内肾小球系膜细胞及细胞外基质增生的影响。方法 体外试验在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中进行:以氮蓝四唑盐方法测定LMWH对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间接竞争抑制酶联免疫吸附法观察LMWH对细胞外基质成分纤维连接蛋白(FN)的影响。体内试验在大鼠抗Thy1.1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MsPGJ)中进行,用定量病理分析观察LMWH对系膜细胞增殖和系膜基质增殖的影响。结果 体外试验显示,LMWH明显抑制血清刺激的系膜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比较,P<0.05),呈剂量依赖关系;并减少系膜细胞培养上清及细胞层的FN含量(与对照组比较,P<0 .05)。体内试验中,MsPGN大鼠 LMWH治疗组第 6及第 14 d的系膜细胞增殖、系膜基质蓄积均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P<0.05)二结论LMWH能够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量肝素 细胞外基质 纤连蛋白类 肾小球肾炎
原文传递
雷公藤内酯醇对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0
5
作者 胡可斌 刘志红 +1 位作者 刘栋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29-233,共5页
目的 :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人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mRNA表达及VEGF生成与分泌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雷公藤内酯醇降低肾小球肾炎患者尿蛋白的作用机制。  方法 :以人内皮细胞系ECV 30 4为研究对象 ,利用RT PCR ,流式细胞... 目的 :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人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mRNA表达及VEGF生成与分泌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雷公藤内酯醇降低肾小球肾炎患者尿蛋白的作用机制。  方法 :以人内皮细胞系ECV 30 4为研究对象 ,利用RT PCR ,流式细胞仪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不同剂量雷公藤内酯醇对佛波脂 (PMA)诱导的内皮细胞VEGFmRNA表达及VEGF生成与分泌的影响。  结果 :雷公藤内酯醇可以抑制PMA诱导的内皮细胞VEGFmRNA表达及VEGF生成与分泌 ,并呈剂量依赖性。  结论 :雷公藤内酯醇抑制内皮细胞VEGFmRNA表达及VEGF生成与分泌可能是其雷公藤内酯醇降低肾小球肾炎患者尿蛋白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 内皮细胞 肾小球肾炎 VEGF
下载PDF
水蛭对系膜增殖性肾炎蛋白尿、脂质代谢及凝血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58
6
作者 董柯 陈香美 汤力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50-252,共3页
选择我院1989年10月至1994年3月经肾穿刺活检检查的31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组,观察了水蛭对肾炎患者血生化指标、尿酶及临床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蛭口服9g/d治疗4周后,尿蛋白明显减少,血浆白蛋白明... 选择我院1989年10月至1994年3月经肾穿刺活检检查的31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组,观察了水蛭对肾炎患者血生化指标、尿酶及临床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蛭口服9g/d治疗4周后,尿蛋白明显减少,血浆白蛋白明显上升,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明显下降(P<0.01或0.05);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力明显降低(P均<0.01)。但血小板计数、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出凝血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明显下降(P<0.01)。说明水蛭具有缓解肾小球肾炎蛋白尿和减轻肾实质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蛋白尿 水蛭 治疗
原文传递
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临床实践指南:肾小球肾炎 被引量:67
7
作者 李世军(译) 刘志红(校)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0-267,共8页
目前,在我国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最常见的病因仍然是肾小球肾炎,对其的诊断和治疗是我国慢性肾脏病防治的重点之一。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正式发布了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旨在促进执业医师对肾小球肾炎的规范治疗。本指南... 目前,在我国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最常见的病因仍然是肾小球肾炎,对其的诊断和治疗是我国慢性肾脏病防治的重点之一。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正式发布了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旨在促进执业医师对肾小球肾炎的规范治疗。本指南包括的肾小球疾病有:儿童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儿童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微小病变、特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特发性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感染相关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过敏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寡免疫复合物局灶节段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和抗肾小球基膜肾炎。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法是基于系统回顾及相关的临床试验证据。循证证据的质量与等级的评估采用分级推荐的评估方法。指南还讨论了上述肾小球肾炎治疗目前循证证据的不足与局限,并对将来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本期刊登了该指南的译文,希望借此帮助大家了解KDIGO指南,并在临床实践中结合中国的国情对它进行观察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善全球脏病预后组织(KDIGO) 临床实践指南 肾小球肾炎
下载PDF
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的新疗法——雷公藤多甙新治疗方案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0
8
作者 戎殳 胡伟新 +2 位作者 刘志红 唐政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5期409-414,共6页
目的:应用双倍剂量雷公藤多甙(TⅡ)继以间歇用药维持治疗方案治疗不同临床病理类型的原发性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前瞻性观察其疗效及副反应,确定此一新疗法的临床价值。方法:79例无氮质血症的原发性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患者... 目的:应用双倍剂量雷公藤多甙(TⅡ)继以间歇用药维持治疗方案治疗不同临床病理类型的原发性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前瞻性观察其疗效及副反应,确定此一新疗法的临床价值。方法:79例无氮质血症的原发性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患者(IgAN47例,IgMN15例,MsPGN17例)在连续服用TⅡ2mg/(kg·d)4周后改为间歇疗法,每日2mg/kg,服2周停2周,交替进行,平均随访19.3周,观察蛋白尿、血尿变化及副反应。结果:47例尿检异常型IgAN患者中,19例达临床缓解(40.5%),5例改善(10.6%),23例无效(48.9%)。其中表现为单纯蛋白尿者疗效最佳,其次为单纯血尿者,蛋白尿伴血尿者疗效最差。17例MsPGN患者中,11例达临床缓解(64.7%),6例无效(35.3%)。同样以单纯蛋白尿者疗效最佳,其次为蛋白尿伴血尿者,单纯血尿疗效最差。15例IgMN患者中,8例达临床缓解(53.3%),3例改善(20%),4例无效(26.7%)。19例以往曾用足量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中有12例(63.2%)经双倍剂量TⅡ治疗后获缓解。临床缓解的38例患者中,缓解时间在4周以内者26例(68.4%),6周内者3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双倍剂量 系膜增殖性 肾小球肾炎 治疗
下载PDF
人类肾小球肾炎中肾小管及间质细胞表型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43
9
作者 王玉 李晓玫 +1 位作者 邹万忠 王海燕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观察人类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管-间质细胞发生的表型转化现象。方法对34例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穿刺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Vim)、角蛋白(cytokera... 目的观察人类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管-间质细胞发生的表型转化现象。方法对34例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穿刺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Vim)、角蛋白(cytokeratin,CK)、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Ⅳ型胶原(ColiⅣ)表达,并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在人类肾小球肾炎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可出现间质细胞标志物波形蛋白及α-SMA表达,并可游离至肾间质中;肾间质中 α-SMA阳性的肌纤维母细胞(myofibroblast, Myo-FB)增多,与波形蛋白阳性的间质细胞分布区域近似,并伴有Ⅳ型胶原的聚积增多。α-SMA阳性的肾小管-间质细胞均有增殖现象。结论人类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间质成纤维细胞可发生向肾间质肌纤维母细胞的表型转化,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管 管间质 表型 肌纤维母细胞 肾小球肾炎
原文传递
大鼠系膜增殖型肾小球肾炎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58
10
作者 刘震 周树录 +4 位作者 谭建三 王峥 王增贵 张晓东 余运成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182-184,共3页
为深入探讨胃肠道粘膜免疫与系膜增殖型肾小球肾炎的关系,作者采用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分次静脉注射,牛血清白蛋白(BSA)隔日灌胃及弗氏佐剂分次皮下注射,建立SD大鼠系膜增殖型肾小球肾炎模型,观察肾小球的病理变化。... 为深入探讨胃肠道粘膜免疫与系膜增殖型肾小球肾炎的关系,作者采用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分次静脉注射,牛血清白蛋白(BSA)隔日灌胃及弗氏佐剂分次皮下注射,建立SD大鼠系膜增殖型肾小球肾炎模型,观察肾小球的病理变化。结果显示:自实验的第6周末大鼠肾小球出现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增生,至第8周末呈现明显的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增生。本模型制作时间较短(6~8周),病变稳定,模型的建立进一步证实胃肠粘膜免疫在系膜增殖型肾小球肾炎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膜增殖型 肾小球肾炎 粘膜免疫
下载PDF
成人膜性肾病患者血清抗PLA2R抗体与病情的相关性 被引量:63
11
作者 周广宇 金玲 +1 位作者 于晶 张芝平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 分析成人膜性肾病患者血清抗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与特发性膜性肾病( IMN)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探讨抗PLA2R抗体在IMN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经肾活检证实的46例肾小球疾病患者,包括20例IMN、7例IgA肾病、6例乙型肝炎病... 目的 分析成人膜性肾病患者血清抗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与特发性膜性肾病( IMN)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探讨抗PLA2R抗体在IMN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经肾活检证实的46例肾小球疾病患者,包括20例IMN、7例IgA肾病、6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 HBV-MN)、6例微小病变性肾病、4例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3例Ⅴ型狼疮肾炎.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血清抗PLA2R抗体,并对其与IMN患者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量、血清总胆固醇和Scr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20例IMN患者中15例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阳性比例为75%;7例IgA肾病患者中1例抗PLA2R抗体阳性,阳性比例为14.29%;6例HBV-MN患者中1例阳性,阳性比例为16.67%;其余患者均为阴性.IMN患者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比例显著高于继发性膜性肾病和其他肾小球肾炎(均P<0.01),且抗PLA2R抗体水平与IMN患者尿蛋白量呈正相关(r=0.803,P<0.01);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r=-0.816,P<0.01).结论 IMN患者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比例高,提示抗PLA2R抗体可能是IMN的特异性抗体.该抗体与尿蛋白量呈正相关,提示抗PLA2R抗体可能是IMN的致病性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膜性 受体 M型磷脂酶A2 抗体
原文传递
改良慢性血清病性大鼠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7
12
作者 贾慧 邹万忠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1-25,共5页
本文在传统的慢性血清病肾炎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四项改进措施,包括切除大鼠一侧肾脏,用多次足垫皮下注射含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福氏佐剂和腹腔内短时注入递增浓度的 BSA 进行预免疫,并采用尾静脉和腹腔注射 BSA 隔日交替进行的免疫方法... 本文在传统的慢性血清病肾炎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四项改进措施,包括切除大鼠一侧肾脏,用多次足垫皮下注射含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福氏佐剂和腹腔内短时注入递增浓度的 BSA 进行预免疫,并采用尾静脉和腹腔注射 BSA 隔日交替进行的免疫方法,同时尾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缩短了制作周期,致使病变程度相近及病理类型趋向一致。经实验观察及血、尿生化检查和多项病理学检查证实,符合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和病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膜增生性 肾小球肾炎 动物模型 血清病肾炎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非糖尿病性肾损害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8
13
作者 刘刚 王梅 +2 位作者 刘玉春 邹万忠 王海燕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26-230,共5页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性肾损害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总结分析29例2型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肾损害的临床资料、病理改变及治疗反应。结果2型糖尿病或糖尿病肾病可以合并多种非糖尿病肾损害,以各种类型的原发性及继发性肾...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性肾损害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总结分析29例2型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肾损害的临床资料、病理改变及治疗反应。结果2型糖尿病或糖尿病肾病可以合并多种非糖尿病肾损害,以各种类型的原发性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为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常见病理类型有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IgA肾病和微小病变。这些患者具有以下不同于典型糖尿病肾病的特点:(1)糖尿病病程短于5年;(2)大量蛋白尿或肾功能不全时血压正常;(3)急性肾功能衰竭;(4)血尿明显。大部分肾病水平蛋白尿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联合细胞毒类药物治疗后可完全缓解。结论(1)2型糖尿病合并肾损害不等于糖尿病肾病;(2)2型糖尿病可以合并各种非糖尿病性肾损害;(3)当2型糖尿病伴肾脏受累者具有上述不符合糖尿病肾病特征时,应尽早行肾活检明确诊断;(4)在充分考虑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改变、严格控制血糖及血压的情况下,糖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联合细胞毒类药物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改变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糖尿病 2型糖尿病 病理
原文传递
缬沙坦联合前列地尔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功能、免疫指标及其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0
14
作者 张微 熊军 +2 位作者 王景平 叶红 李莉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236-1239,共4页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疗效及其对肾功能、免疫指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9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肾内科治疗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疗效及其对肾功能、免疫指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9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肾内科治疗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缬沙坦80 mg清晨口服,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1次/d;2组均持续治疗40 d。观察2组临床疗效,24 h尿蛋白排泄量、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及免疫球蛋白(IgM、IgG、IgA)、补体(C3)水平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胱抑素C(CysC)、白介素-2(IL-2)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5,P=0.031)。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排泄量、血肌酐、尿素氮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4.750、3.511、7.373,P<0.01)。与治疗前比较,2组IgM、IgG、IgA、C3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t=6.214、6.205、6.472、4.899,P<0.01)。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VEGF、CysC水平均下降,IL-2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t=2.375、12.945、7.813,P<0.01)。结论缬沙坦联合前列地尔可有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显著降低肾功能指标,提升机体免疫功能,较单一缬沙坦用药治疗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前列地尔 肾小球肾炎 慢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胱抑素C 白介素-2
下载PDF
低分子量肝素对增殖性肾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8
15
作者 杨筱伟 陈香美 +3 位作者 徐启河 秦晓新 陈振玉 师锁柱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731-735,共5页
为观察低分子量肝素对增殖性肾炎的治疗作用,对41例经肾活检证实组织学改变都有明显的系膜细胞增殖,并有不同程度硬化和肾小球内凝血的患者,按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及肾组织病变程度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激素、环磷酰胺和洛汀新... 为观察低分子量肝素对增殖性肾炎的治疗作用,对41例经肾活检证实组织学改变都有明显的系膜细胞增殖,并有不同程度硬化和肾小球内凝血的患者,按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及肾组织病变程度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激素、环磷酰胺和洛汀新;观察组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每日一次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速避凝3075~6150IUAXa。结果表明,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组患者治疗4周后尿蛋白明显减少,血清白蛋白明显增高,总胆固醇下降,其中尿蛋白和血清白蛋白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虽然4周时各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肌酐清除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但8周及12周时,两组间肌酐清除率差值的比较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肌酐清降率呈上升趋势。本研究提示低分子量肝素可使具有肾小球内凝血和硬化的增殖性肾炎患者尿蛋白减少,有利于肾病综合征早期缓解,而且出血危险性小,无需特别监护,便于长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膜增生性 肝素 低分子量 疗效
原文传递
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在IgA肾病肾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48
16
作者 王建中 陈香美 +2 位作者 师锁柱 张燕平 田月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5-78,共4页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 1(TIMP 1)系统在IgA肾病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IgA肾病的进展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 ,分别在蛋白质和基因水平检测 38例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的MMP 9...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 1(TIMP 1)系统在IgA肾病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IgA肾病的进展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 ,分别在蛋白质和基因水平检测 38例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的MMP 9和TIMP 1的变化。结果 MMP 9在正常肾脏肾小球的脏层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有少量表达 ,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间质血管壁也有少量表达 ;在IgA肾病中 ,MMP 9在系膜增殖性肾小球和间质血管壁的表达均明显增多 (P <0 0 0 1) ,而在硬化肾小球内的表达则明显减少 ,肾小管细胞的MMP 9表达无明显变化。TIMP 1在正常肾组织中不能检出 ,在IgA肾病患者具有系膜增殖性病变的肾小球中有微量表达 ,在增殖很重但尚未完全硬化的肾小球内表达增多 ,在肾小管间质表达最为明显 (P <0 0 0 1) ,其主要见于肾小管细胞、间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肾组织中的TIMP 1表达与血清肌酐水平呈显著相关 (P <0 0 5 ) ,与肾小管间质的纤维化和炎细胞浸润程度亦明显相关 (P值均 <0 0 1)。肾小球中的MMP 9表达与尿蛋白无明显相关性 ,但与血清肌酐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MMP 9和TI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IGA 金属蛋白酶类 金属蛋白酶类组织抑制剂
原文传递
KDIGO指南解读:IgA肾病治疗 被引量:57
17
作者 张宏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25-927,共3页
IgA肾病是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但由于临床和病理表现多样,预后各不相同,治疗方案一直以来缺乏共识。2012年6月国际肾脏病学会发表了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提出的关于肾小球疾病的治疗指南——KDIGO指南,其中包括IgA肾病的KDIGO... IgA肾病是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但由于临床和病理表现多样,预后各不相同,治疗方案一直以来缺乏共识。2012年6月国际肾脏病学会发表了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提出的关于肾小球疾病的治疗指南——KDIGO指南,其中包括IgA肾病的KDIGO治疗指南。该指南根据当前IgA肾病治疗的循证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为临床医生能够更加科学和合理地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就该指南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分析和解读,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 KDIGO指南 肾小球肾炎
原文传递
母体基础疾病状况对子痫前期发病的影响 被引量:56
18
作者 沈洁 杨孜 王伽略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05-411,共7页
目的探讨母体合并内科疾病等子痫前期临床风险因素对子痫前期发病的影响,旨在提高和强化围孕期早期评估和识别高危人群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1年1月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的、合并内科疾病的子痫前期患者97例(M—P... 目的探讨母体合并内科疾病等子痫前期临床风险因素对子痫前期发病的影响,旨在提高和强化围孕期早期评估和识别高危人群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1年1月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的、合并内科疾病的子痫前期患者97例(M—PE组)及无内科疾病的单纯子痫前期患者203例(I.PE组)的临床资料,并分别与同期合并内科疾病未发生子痫前期孕妇183例及无内科疾病正常妊娠孕妇203例进行对比。结果2008年11月至2011年1月本院子痫前期总体病例中,存在多胎及合并内科疾病等子痫前期临床风险因素者占43.1%(159/369);单胎妊娠中合并内科疾病者子痫前期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内科合并症者,分别为15.0%(97/646)、4.45%(210/471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胎妊娠子痫前期中合并内科疾病者占32.3%(97/300)。M—PE组孕妇比I-PE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1.7±4.5)、(29.3±5.2)岁]、高龄孕妇比例[分别为29%(28/97)、17.7%(36/203)]、既往有子痫前期史孕妇比例[分别为11%(11/97)、4.9%(10/203)]、中晚孕期妊娠丢失史比例[分别为11%(11/97)、3.0%(6/203)]及早孕期体质指数(BMI)[分别为(26.0±5.6)、(23.3±3.7)kg/m2]、高BMI孕妇比例[分别为62%(18/29)、33%(18/55)]均明显增高,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E组比I-PE组诊断孕周中位数提前(分别为32.9、34.4周),发病孕周在32周之前者[分别为45%(44/97)、34.0%(69/203)]、在34周之前者[分别为54%(52/97)、45.8%(93/203)]及在孕32周前发生的重症病例所占比例[分别为45%(44/97)、34.O%(69/203)]均增加,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32孕周为界,I—PE组早发型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危险因素 高血压 糖尿病 妊娠 肾小球肾炎 甲状腺疾病
原文传递
雷公藤多苷联合厄贝沙坦对IgA肾病疗效及尿足细胞排泄的影响 被引量:53
19
作者 梁艳 张小玲 +2 位作者 刘冰 朱清 邵凤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26-1431,共6页
背景 IgA肾病是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也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的常见原因。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雷公藤多苷、厄贝沙坦等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但两者是否具有协同作用从根源上缓解IgA肾病的进展尚未被证实。目的探讨雷公... 背景 IgA肾病是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也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的常见原因。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雷公藤多苷、厄贝沙坦等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但两者是否具有协同作用从根源上缓解IgA肾病的进展尚未被证实。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厄贝沙坦治疗IgA肾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尿足细胞排泄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IgA肾病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雷公藤多苷组(42例)、厄贝沙坦组(40例)和联合治疗组(46例)。雷公藤多苷组口服雷公藤多苷片20 mg/次,3次/d;厄贝沙坦组口服厄贝沙坦片150 mg/次,2次/d;联合治疗组同时服用雷公藤多苷片(20 mg/次,3次/d)和厄贝沙坦片(150 mg/次,2次/d);所有患者治疗12周。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实验室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SUA)、血清清蛋白(Alb)、总胆固醇(TC)、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24 h尿蛋白〕,尿蛋白缓解效果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尿足细胞。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Alb高于雷公藤多苷组、厄贝沙坦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低于雷公藤多苷组、厄贝沙坦组(P<0.05)。雷公藤多苷组、厄贝沙坦组、联合治疗组治疗后Scr、24 h尿蛋白均低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Alb、eGFR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BUN、SUA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高于雷公藤多苷组、厄贝沙坦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尿足细胞少于雷公藤多苷组、厄贝沙坦组(P<0.05)。雷公藤多苷组、厄贝沙坦组、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尿足细胞均少于本组治疗前(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厄贝沙坦治疗IgA肾病患者疗效及减少尿足细胞排泄的效果优于单一雷公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IGA 雷公藤属 厄贝沙坦 治疗结果 足细胞
下载PDF
不同护理方式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并发症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效果比较 被引量:52
20
作者 王倩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322-324,共3页
肾衰竭是一种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症状,因糖尿病、高血压、肾小球肾炎等引起,最终造成代谢产物潴留,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症状及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也称为尿毒症[1]。血液透析为最主要的替代疗法,但因患者自身病情重、身体不适... 肾衰竭是一种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症状,因糖尿病、高血压、肾小球肾炎等引起,最终造成代谢产物潴留,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症状及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也称为尿毒症[1]。血液透析为最主要的替代疗法,但因患者自身病情重、身体不适,对有关血液透析知识不了解,担心经济负担重,最终使得病情继续恶化、甚至死亡,难以很好做好血液透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碱平衡失调 水电解质紊乱 透析并发症 代谢产物潴留 护理满意度 血液透析患者 尿毒症 肾小球肾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