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趋势面分析的男性肺一氧化碳弥散量与地理因素 被引量:2
1
作者 何进伟 葛淼 +4 位作者 崔致远 王欣 曹利霞 闫燕春 王志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3-576,共4页
运用相关分析法研究中国健康成年男性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与海拔高度、年日照时数、年平均气温、气温年较差、年平均相对湿度、年降水量、年平均风速、年平均总云量关系。海拔高度是影响成年男性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最主要的因素... 运用相关分析法研究中国健康成年男性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与海拔高度、年日照时数、年平均气温、气温年较差、年平均相对湿度、年降水量、年平均风速、年平均总云量关系。海拔高度是影响成年男性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最主要的因素。以多元回归分析理论为基础,构造趋势面回归数学模型。应用GIS内插成年男性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空间趋势图,知晓中国某地地理坐标,用此模型可估算该地成年男性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从空间趋势图可得任意地区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碳弥散 参考值 地理因素 趋势面
下载PDF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肺大疱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0
2
作者 林志忠 余伟 +1 位作者 庹哲 胡秀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比较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肺大疱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效果。方法将80例肺大疱并自发性气胸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胸腔镜组(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与开胸组(行传统开胸手术),每组40例。比较2组手术一般情况、... 目的比较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肺大疱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效果。方法将80例肺大疱并自发性气胸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胸腔镜组(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与开胸组(行传统开胸手术),每组40例。比较2组手术一般情况、术后疼痛程度、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每分钟通气量(MV)、用力肺活量(FV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胸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开胸组(P<0.05)。术后1、3、7 d时,胸腔镜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开胸组(P<0.05)。术后7 d,2组FEV 1%、FVC、MV、DLCO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胸腔镜组降低程度显著小于开胸组(P<0.05)。胸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显著低于开胸组的37.50%(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肺大疱并自发性气胸疗效显著,具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及对肺功能影响小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 自发性气胸 胸腔镜 开胸手术 氧化碳弥散 并发症
下载PDF
一口气呼吸法肺弥散功能测试的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 被引量:17
3
作者 郑劲平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23-725,共3页
本期发表了郑劲平医师关于肺弥散功能测试质量控制问题的专题笔谈,值得从事肺功能测定者及临床医生重视。肺功能检测是呼吸科医生诊断疾病、观察病情、进行临床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有些症候群[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小气... 本期发表了郑劲平医师关于肺弥散功能测试质量控制问题的专题笔谈,值得从事肺功能测定者及临床医生重视。肺功能检测是呼吸科医生诊断疾病、观察病情、进行临床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有些症候群[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小气道疾病等]就是基于肺功能障碍而命名的。近年来临床肺功能测定的质量控制问题的确十分令人担忧。笔者曾亲见同一患者连续3次测定简单的用力肺活量,其误差竞达25%以上,远远超过药物治疗能起到的作用。也曾看到有个别单位,依据一口气呼吸法肺弥散测定得到的肺泡气代替气体稀释法来报告功能残气量与肺总量。如此报告即使正常人也会有较大的误差,更何况 COPD 患者?其原因是测试所用氦气等指示气体,在十几秒内不可能在肺内均匀分布。弥散功能测定对肺纤维化(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及肺气肿(肺一氧化碳弥散量/肺泡通气量)的诊断都很重要。郑劲平医师已作了很完整的介绍。还应注意的是除最大屏气时间低于7 s 外,用力肺活量过小者(<1.5L)也不适用于一口气呼吸法。另外,孕妇因肺血量增多的代偿作用,其一氧化碳弥散量值会比怀孕前与分娩后有明显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 功能测试 弥散 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 呼吸法 氧化碳弥散 注意事 功能测定
原文传递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及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业彪 邱泳波 +6 位作者 陈淑珍 许伟珍 林育超 陈森 李祖设 杨扬 倪武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2期53-57,共5页
背景肺切除术是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常用手段,而有效预测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风险并进行适当的术前管理对降低NSCLC患者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 背景肺切除术是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常用手段,而有效预测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风险并进行适当的术前管理对降低NSCLC患者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pred)及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pred)与NSCLC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5月在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及胸外科行肺切除术(包括开胸手术和电视胸腔镜手术)的NSCLC患者154例,根据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对照组(未发生心肺并发症,n=117)和研究组(发生心肺并发症,n=37)。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肺功能指标;绘制ROC曲线以确定年龄、FEV1%pred、MVV%pred、DLCO%pred预测NSCLC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的最佳截断值,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SCLC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1)本研究中154例NSCLC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为24.0%。(2)研究组患者年龄大于对照组,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冠心病发生率高于对照组,FEV1%pred、MVV%pred、DLCO%pred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性别、体质指数(BMI)、手术方式、临床分期及血脂异常、糖尿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ROC曲线显示,年龄、FEV1%pred、MVV%pred、DLCO%pred预测NSCLC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7[95%CI(0.686,0.801)]、0.689[95%CI(0.576,0.735)]、0.695[95%CI(0.631,0.754)]、0.643[95%CI(0.609,0.733)],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9岁、84%、74%、7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9岁[OR=2.160,95%CI(1.016,4.593)]、高血压[OR=2.261,95%CI(1.063,4.810)]、COPD[OR=2.088,95%CI(1.133,3.848)]、FEV1%pred<84%[OR=2.206,95%CI(1.085,4.848)]、MVV%pred<74%[OR=2.201,95%CI(1.274,3.803)]、DLCO%pred<70%[OR=1.735,95%CI(1.138,2.644)]是NSCLC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 并发症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每分钟最大通气 氧化碳弥散
下载PDF
补益肺肾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徐艳玲 赵克明 +6 位作者 郑忻 隋爱凤 王丽娜 王国力 郭静 梁艳 邓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10期43-46,共4页
[目的]观察补益肺肾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7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按国内常规治疗,并发肺部感染抗生素控制感染,低氧血症吸氧。对照组38例强的松、抗氧化剂。... [目的]观察补益肺肾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7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按国内常规治疗,并发肺部感染抗生素控制感染,低氧血症吸氧。对照组38例强的松、抗氧化剂。治疗组39例补益肺肾活血方(太子参、麦冬各15g,黄芪40g,山萸肉、浙贝、当归、川芎、赤芍、鳖甲各15g,等),1剂/d,水煎300mL,口服100mL/次,3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2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生化指标、血气分析、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动脉氧分压-PaO2)、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例,有效2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1.42%;对照组显效1例,有效12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37.14%;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临床控制1例,显效5例,有效2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7.24%;对照组临床控制1例,显效1例,有效12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40.00%;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FVC、DLCO、PaO2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DLCO明显改善(P<0.05),FVC、PaO2无显著变化(P>0.05);FVC、DLCO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aO2改善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补益肺肾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疗效满意,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间质纤维化(IPF) 肾气阴两虚 血瘀 补益肾活血方 强的松 氧化 尼莫地平法积 分评价 用力(FVC) 氧化碳弥散(DLCO) 动脉氧分压(PaO2)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SARS患者康复期肺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1
6
作者 郑则广 陈荣昌 +7 位作者 吴华 刘晓青 何为群 徐远达 陈思蓓 黎毅敏 郑劲平 钟南山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29-331,共3页
目的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康复期肺功能的特征性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对26例SARS患者出院后每隔3个月进行1次肺功能检查,分析康复期肺功能各指标的意义。结果SARS患者发病后第3~6个月肺功能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 目的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康复期肺功能的特征性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对26例SARS患者出院后每隔3个月进行1次肺功能检查,分析康复期肺功能各指标的意义。结果SARS患者发病后第3~6个月肺功能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不同时间段(3~6个月、6~9个月、9~12个月、12~15个月、15~17个月)的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0)、功能残气量(FRC)和残气容积(RV)差异均无显著性,但随康复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同时FEV1.0/FVC变化不大;而肺总量(TLC)和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在不同时间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SARS患者发病后肺功能的损害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但随康复时间的延长两者均逐渐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康复期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SARS患者 氧化碳弥散 弥散功能障碍 用力呼气容积 FEV1.0 主要表现 康复时间 功能检查 用力 功能残气 变化规律 残气容积 不同程度 发病后 时间段
下载PDF
肺移植对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刘锦铭 杨文兰 +7 位作者 姜格宁 丁嘉安 王英敏 郑卫 朱东 高蓓兰 江平 吴文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09-512,共4页
目的研究单肺移植手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对呼吸生理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5例患者均为Ⅳ级COPD男性患者,年龄51~63岁。术前2周测定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最大通气量(MVV)、残气容积(RV)... 目的研究单肺移植手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对呼吸生理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5例患者均为Ⅳ级COPD男性患者,年龄51~63岁。术前2周测定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最大通气量(MVV)、残气容积(RV)、肺总量(TLC)、残总比(RV/TLC)、深吸气量(IC)、胸腔气体容积(TGV)、呼气峰流量(PEF)、总气道阻力(Rawtotal)、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每升肺泡容积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V·A)、6分钟行走距离(6MWD)、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平均肺动脉压(mPAP)等参数。术后2个月再行上述测定。结果5例患者术前2周、术后2个月检测的参数为MVV(23.6±5.8)、(71.6±21.8)L,FEV1(0.68±0.21)、(1.85±0.46)L,FEV1/FVC(37.4±8.3)、(75.6±13.9)%,PaO2(60.0±9.1)、(86.2±2.9)mmHg(1mmHg=0.133kPa),SaO2(90.0±4.6)%、(96.8±0.5)%及mPAP(31.2±5.5)、(16.6±1.8)mmHg,均有显著改善(P均<0.05);3例患者IC[(1.16±0.26)、(1.83±0.35)L]、TGV[(6.52±0.27)、(4.52±0.29)L]、RV[(5.12±0.39)、(3.20±0.32)L]、RV/TLC[(71.0±5.6)、(51.3±2.5)%]及Rawtotal[(6.62±0.99)、(2.48±0.87)cmH2O·L-1·s-1]改善显著(P均<0.05);4例患者PEF[(1.65±0.40)、(3.92±1.63)L/s]、DLCO[(8.5±3.0)、(21.0±6.2)ml·min-1·mmHg-1]及6MWD[(46.8±14.7)、(246.8±51.9)m]也显著增加(P均<0.05);FVC[(1.85±0.40)、(2.45±0.49)L]、TLC[(7.19±0.15)、(6.26±0.73)L]、DLCO/V·A[(2.90±1.50)、(5.41±0.87)L·min-1·mmHg-1]、P(Aa)O2[(37.6±16.3)、(17.8±6.3)mmHg]及PaCO2[(44.6±7.7)、(37.4±3.4)mmHg]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OPD患者肺移植术后肺通气、气道阻力、残气、弥散、运动耐力及气体交换功能均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疾病 慢性阻塞性 呼吸功能试验 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 移植 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 功能 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 氧化碳弥散 FEV1/FVC
原文传递
大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肺功能、血清指标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吴玉枝 武爱萍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9年第21期2569-2573,共5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V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血清指标以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的影响.方法选取山西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慢性... 目的探讨大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V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血清指标以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的影响.方法选取山西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140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大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VC、FEV1、PaO2、DLCO、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86%(58/70),对照组为58.57%(4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68,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82、0.028、0.421、0.155,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FEV1[(59.03±15.02)%比(53.35±13.71)%]、VC[(69.95±11.83)%比(65.21±11.65)%]、DLCO[(68.92±11.56)%比(64.01±11.34)%]及PaO2[(68.79±5.38)mmHg比(62.37±6.14)mmHg]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37、2.389、2.537、6.580,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EGF及TGF-β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30、0.016,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VEGF[(0.32±0.04)ng/L比(0.44±0.05)ng/L]及TGF-β[(271.16±35.21)ng/L比(345.13±39.08)ng/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765、15.680,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3%比4.28%,χ2=2.323,P>0.05).结论大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有利于改善患者VEGF及TGF-β水平,进而提升肺功能,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 疾病 慢性阻塞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 动脉血氧分压 氧化碳弥散 N-乙酰半胱氨酸
原文传递
弥散功能测定及结果评估 被引量:8
9
作者 蒋雷服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84-586,共3页
肺的弥散功能是指气体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从肺泡向毛细血管弥散,并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临床上最常用的是一口气呼吸法肺一氧化碳弥散功能测定。测定前应做好测定仪器和受试者准备。要结合通气功能和肺容积测定结果综合评... 肺的弥散功能是指气体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从肺泡向毛细血管弥散,并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临床上最常用的是一口气呼吸法肺一氧化碳弥散功能测定。测定前应做好测定仪器和受试者准备。要结合通气功能和肺容积测定结果综合评估弥散功能测定结果。弥散功能测定对于间质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系统性硬化病的诊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碳弥散 间质性疾病 慢性阻塞性疾病 糖尿病 系统性硬化病
原文传递
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发生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飞 于洪涛 +1 位作者 朱明慧 王晓博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8年第11期1096-1099,共4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患者发生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的危险因素。方法 IPF患者64例,其中24例有PH者为PH组,40例无PH组者为无PH组。比较2组肺一氧化碳弥散量(carbon monoxide dif...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患者发生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的危险因素。方法 IPF患者64例,其中24例有PH者为PH组,40例无PH组者为无PH组。比较2组肺一氧化碳弥散量(carbon monoxide diffusing capacity,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pred)、DLCO与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olume,VA)比值(DLCO/VA)、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肺总容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占预计值百分比(TLC%pred)、FEV1/FVC、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谷草转氨酶(glutamic-oxaloacetic transaminase,GOT)、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GP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尿酸(uric acid,UA)、肌酐(creatinine,Cr)、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水平,以及血气分析结果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PF患者合并PH的危险因素。结果无PH组DLCO%pred[(59.26±16.07)%]高于PH组[(40.53±14.79)%](P<0.05),DLCO/VA[(79.88±21.81)%]、FVC%pred[(81.88±24.21)%]、FEV1%pred[(82.94±23.00)%]、TLC%pred[(78.38±16.51)%]、FEV1/FVC[(80.48±11.69)%]与PH组[(63.50±29.94)%、(73.80±24.81)%、(77.72±24.88)%、(70.38±16.73)%、(82.93±6.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PH组血小板计数[(210.20±73.20)×109/L]低于PH组[(265.40±95.50)×109/L](P<0.05),白细胞计数[(8.25±1.96)×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4.96±1.81)×109/L]、血红蛋白[(125.50±17.60)g/L]、GPT[(29.10±26.90)u/L]、GOT[(24.37±16.83)u/L]、LDH[(255.90±103.60)u/L]、UA[(261.20±111.70)μmol/L]、Cr[(63.07±17.99)μmol/L]、FPG[(6.25±2.74)mmol/L]、TG[(1.31±0.99)mmol/L]、TC[(4.3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纤维化 动脉高压 氧化碳弥散
原文传递
功能残气量和肺一氧化碳弥散量测定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丽 杨延杰 宋元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94-796,共3页
功能残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指的是平静呼气后肺内残留的气体量,等于残气量(RC)加补呼气量(ERV)。FRC对稳定肺泡气体分压起缓冲作用,如果没有FRC,呼气末期肺泡将完全陷闭。FRC增加提示肺泡扩张,FRC减少说... 功能残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指的是平静呼气后肺内残留的气体量,等于残气量(RC)加补呼气量(ERV)。FRC对稳定肺泡气体分压起缓冲作用,如果没有FRC,呼气末期肺泡将完全陷闭。FRC增加提示肺泡扩张,FRC减少说明肺泡缩小或陷闭。FRC不能直接测定,通常采用间接的方法,主要有密闭体描法,密闭式氮稀释法,密闭氦稀释法(一口气法和重复呼吸法)。不管是开放式还是密闭式气体稀释法测定的基本原理均来源于质量守恒定律,即某一已知浓度的指示气体被另一未知容量的气体所稀释,通过测定已被稀释的气体中指示气体的浓度即可获得该未知的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残气 直接测定 氧化碳弥散 控制 气体稀释法 氦稀释法 补呼气 FRC
原文传递
肺弥散功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岳书冉 胡瑞成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6期929-932,共4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的慢性气道疾病,主要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肺功能测定是其诊断的金标准,慢阻肺的肺功能测定除了常规的肺通气功能测定以外,还包括肺弥散功能测定。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肺弥散功能在慢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的慢性气道疾病,主要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肺功能测定是其诊断的金标准,慢阻肺的肺功能测定除了常规的肺通气功能测定以外,还包括肺弥散功能测定。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肺弥散功能在慢阻肺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其有助于早期诊断、疾病评估及预测死亡风险。本文就肺弥散功能在慢阻肺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全面阐述肺弥散功能对于慢阻肺的临床价值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弥散功能 氧化碳弥散
下载PDF
各期COPD支气管管壁和DLco的相关性分析
13
作者 曹亚娟 王警建 金晨望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862-864,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支气管管壁厚度(T)和管壁面积占总气道总截面百分比(WA%)与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COPD患者,其中COPD轻度40例、中度25例、重度23例和极重...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支气管管壁厚度(T)和管壁面积占总气道总截面百分比(WA%)与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COPD患者,其中COPD轻度40例、中度25例、重度23例和极重度12例;与5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测量支气管的T、WA%及DLco,分析支气管的T、WA%与DLco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OPD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与对照组的T、WA%、DLco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COPD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四组的T和WA%随着COPD疾病的加剧逐渐增加;COPD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四组的DLco随着COPD疾病的加剧逐渐降低;COPD组的T与DLco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COPD组的WA%与DLco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患者的T、WA%比健康人高,DLco比健康人低,COPD患者的T、WA%均与DLco呈显著正相关关系,T、WA%和DLco3个指标的变化情况可预测COPD病情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支气管管壁厚度 管壁面积占总气道总截面百分比 氧化碳弥散 相关性
下载PDF
FEV_1和DLCO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14
作者 李晓亮 樊立茂 +1 位作者 郭朝卫 王新刚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050-1054,共5页
目的 评估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PPC)及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对2019年2月—2023年1月在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行电视胸腔镜手术肺叶切... 目的 评估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PPC)及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对2019年2月—2023年1月在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行电视胸腔镜手术肺叶切除术的150例NSCLC患者进行分析,根据术后30 d内的PPC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PPC组(n=26)及无PPC组(n=124),并记录患者的院内死亡情况。结果 PPC组患者FEV_(1)%术后预测值(ppoFEV_(1)%)、DLCO%术后预测值(ppoDLCO%)和DLCO更低,而住院时间和院内病死率,吸烟史比例更高,年龄更大(P<0.05)。通过受试者(ROC)曲线分析显示,ppoFEV_(1)%和ppoDLCO%预测肺叶切除术患者发生PP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0(95%CI:0.771~0.930)、0.858(95%CI:0.779~0.936),最佳截断值分别为59.26%、53.25%。Lasso回归和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β=0.074,OR=1.077),ppoFEV_(1)%(β=-0.036,OR=0.964)和ppoDLCO%(β=-0.103,OR=0.902)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预测因素(P<0.05)。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PPC组患者的ppoFEV_(1)%、ppoDLCO%与住院时间呈负相关(r=-0.473,P=0.015;r=-0.434,P=0.027)。经ROC曲线分析,ppoFEV_(1)%、ppoDLCO%对肺叶切除术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AUC分别为0.850(95%CI:0.771~0.930)、0.926(95%CI:0.871~0.982)。结论 ppoFEV_(1)%<59.26%、ppoDLCO%<53.25%的行电视胸腔镜手术肺叶切除术的NSCLC患者具有更高的PPC发生风险,检测患者的ppoFEV_(1)%、ppoDLCO%有助于临床医生对NSCLC患者进行风险分层、预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术后预测值 氧化碳弥散(DLCO)术后预测值 叶切除术 术后部并发症 院内死亡
下载PDF
20例间质性肺疾病PaO_2、DLco及VC随访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宋玉 刘刚 +2 位作者 李振华 康健 于润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6-37,42,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病因所致肺间质纤维化 %DLco、PaO2 、%VC随病程变化情况。方法 :2年内 5次检测肺功能并相互比较。结果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IPF)、结节病 (Sarc)、血管胶原病伴肺纤维化 (IP CVD)在初期均有不同程度的 %DLco、PaO2 、... 目的 :探讨不同病因所致肺间质纤维化 %DLco、PaO2 、%VC随病程变化情况。方法 :2年内 5次检测肺功能并相互比较。结果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IPF)、结节病 (Sarc)、血管胶原病伴肺纤维化 (IP CVD)在初期均有不同程度的 %DLco、PaO2 、%VC的降低。IPF组 %DLco、PaO2 、%VC呈进行性降低 ,分别为 38%、6 %和 14 %。而结节病组 %DLco、PaO2 有所升高或转至正常 ,%VC降低 2 1.7%。IP CVD组 %DLco、PaO2 、%VC改变不明显 ,但FEV1.0 %降低 6 %。结论 :不同病因所致ILD病变进展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疾病 动脉血氧分压 氧化碳弥散
下载PDF
弥漫性肺骨化症一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洁 丛金鹏 +3 位作者 成炜 巩海红 糜丽云 于文成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88-490,共3页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4岁。因'胸闷、气短半年,加重20 d'于2018年5月2日收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可耐受一般体力活动,无咳嗽、咳痰、胸痛、咯血、发热、乏力、消瘦,无皮疹、眼...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4岁。因'胸闷、气短半年,加重20 d'于2018年5月2日收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可耐受一般体力活动,无咳嗽、咳痰、胸痛、咯血、发热、乏力、消瘦,无皮疹、眼干、口干、关节肌肉痛等症状。20 d前胸闷、气短进行性加重,无其他明显不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骨化症 间质性疾病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DPO 泡微石症 骨化灶 氧化碳弥散 功能 中度增生 活检术
原文传递
中国男性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乔莎莎 葛淼 王震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3期87-91,共5页
为制定中国男性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提供科学的依据,收集了中国46个地区3256例正常男性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其与八项地理因素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男性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与中国地理... 为制定中国男性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提供科学的依据,收集了中国46个地区3256例正常男性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其与八项地理因素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男性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与中国地理因素之间有很显著的相关关系(F=11.429,P=0.000<0.01).本文用向后回归分析的方法推导出了一个回归方程.由此若已知中国某地的地理因素,就可以用回归方程计算出该地的男性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并且依据男性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依赖关系,把中国分为八个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碳弥散 参考值 地理因素 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下载PDF
肺容量和弥散功能在不同级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表现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林蔚 杜晶 +4 位作者 邓燕 祖萍 何太灵 袁玉茹 梁斌苗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6-43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肺容量和弥散功能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的慢阻肺患者,记录其临床资料、肺通气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肺容量和弥散功能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的慢阻肺患者,记录其临床资料、肺通气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以及肺容量指标[肺总量(TLC)、残气容积(RV)及RV/TLC],采用体积描记法和气体稀释法进行测定,并采用单次呼吸法测定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组,对组间资料进行比较,并对肺通气功能指标与肺容量和DLCO%pred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共计170例慢阻肺患者被纳入研究。随慢阻肺程度的加重,肺容量指标(TLC、RV和RV/TLC)逐渐增加,而且体积描记法和气体稀释法两种方法之间的差值ΔTLC%pred、ΔRV%pred和ΔRV/TLC逐渐增加。随FEV1%pred的降低,DLCO%pred则逐渐降低。相关分析显示,FEV1%pred与ΔTLC%pred、ΔRV%pred和ΔRV/TLC呈显著负相关,与DLCO%pred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与气体稀释法相比,体积描记法能更准确地对慢阻肺患者的肺容量进行测定。随气流受限程度加重,慢阻肺患者弥散功能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阻 氧化碳弥散
原文传递
融合灶总体积对叁期尘肺病患者肺功能评估的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美岸 许金桂 +4 位作者 余燕湘 彭胜 陈奇 朱香 肖雄斌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7年第4期305-307,共3页
[目的]分析融合灶(progressive massive fibrosis,PMF)总体积(V_(PMF))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探讨V_(PMF)对叁期尘肺患者肺功能评价的意义,为临床评估叁期尘肺病患者的肺功能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1—9月收治的叁期尘肺病并发PMF患者52... [目的]分析融合灶(progressive massive fibrosis,PMF)总体积(V_(PMF))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探讨V_(PMF)对叁期尘肺患者肺功能评价的意义,为临床评估叁期尘肺病患者的肺功能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1—9月收治的叁期尘肺病并发PMF患者52例,测量患者V_(PMF),收集其肺功能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52例叁期尘肺病合并PMF患者肺功能主要损害特点是混合性肺通气功能障碍。患者V_(PMF)范围为5.63~258.8 cm^3;与其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比值(FEV_1/Pre)、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比值(FVC/Pre)、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比值(DLCO/Pre)均呈负相关(r_s=-0.74、-0.65、-0.72,P<0.05);以V_(PMF)为自变量,FEV_1/Pre、FVC/Pre、DLCO/Pre分别为应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所得方程分别为:FEV_1/Pre=0.87-0.003×V_(PMF)(R^2=0.58、F=68.6,P<0.01);FVC/Pre=0.91-0.002×V_(PMF)(R^2=0.45、F=41.6,P<0.01);DLCO/Pre=0.94-0.002×V_(PMF)(R^2=0.53、F=56.8,P<0.01)。[结论]可通过测量融合灶总体积大致预计FEV_1/Pre、FVC/Pre及DLCO/Pre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灶 功能 第一秒用力呼气 用力 氧化碳弥散
原文传递
维吾尔族173例与汉族163例体检者肺毛细血管膜弥散和肺毛细血管血量与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差异性分析
20
作者 贾慧英 赵明华 +7 位作者 马岩霞 韩克斯 巴提曼 徐春莲 王维 孜比尔 买尔巴提 徐世琦 《中国医药》 2013年第6期778-780,共3页
目的比较在我院体检的维吾尔族和汉族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正常值、肺毛细血管血量(VC)与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之间的差异。方法对在我院体检的336例(汉族163例,维吾尔族173例)成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常规进行肺功能及弥散功能... 目的比较在我院体检的维吾尔族和汉族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正常值、肺毛细血管血量(VC)与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之间的差异。方法对在我院体检的336例(汉族163例,维吾尔族173例)成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常规进行肺功能及弥散功能检查,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DLCO、单位肺泡弥散量(KCO)、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量(Dm)及Vc。通过年龄分层比较,对年龄、身高、体重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维吾尔族组和汉族组肺通气功能呼气峰流量(P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2.0)L/s比(6.8±2.0)lMs](P〈0.05),弥散功能DLCO、Vc、KC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2.0)mmol/(min·kPa)比(8.5±1.8)mmol/(min·kPa),(70±19)ml(77±20)ml,(1.59±0.20)mmol/(min·kPa·L)比(1.73±0.25)mmol/(min·kPa·L)](P〈0.01);通过维吾尔族和汉族年龄分层进行比较,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25%~75%)、DLCO、KCO、Dm均在40岁以后与30~39岁组间比较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cmax、FEV1、Vc则在50岁以后与30~39岁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体检的维吾尔族和汉族肺通气功能差异,主要表现在弥散功能方面的差异。民族间弥散值差异是否与少数民族居住的环境、生活饮食习惯等因素相关有待于进一步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膜弥散 毛细血管血 氧化碳弥散 维吾尔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