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三维重建心房颤动患者肺静脉前庭解剖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赵亮 孟小茜 +4 位作者 张家友 姜其钧 赵学 刘士远 廖德宁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2期876-880,共5页
目的应用CT三维重建方法描述并测量心房颤动患者肺静脉前庭的解剖形态。方法30例在三维标测技术下行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患者,术前应用CT进行心脏扫描,三维重建后描述肺静脉解剖形态学特点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左上肺静... 目的应用CT三维重建方法描述并测量心房颤动患者肺静脉前庭的解剖形态。方法30例在三维标测技术下行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患者,术前应用CT进行心脏扫描,三维重建后描述肺静脉解剖形态学特点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左上肺静脉最大径(24.30±4.54)mm、最小径(17.76±4.24)mm;左下肺静脉最大径(19.10±4.45)mm、最小径(12.27±3.52)mm;右上肺静脉最大径(22.99±5.04)mm、最小径(16.19±4.87)mm;右下肺静脉最大径(18.63±4.60)mm、最小径(14.46±3.48)mm。左肺静脉间嵴:前缘(14.78±3.86)mm、中部(7.20±1.42)mm、后缘(14.94±3.82)mm;右肺静脉间嵴:前缘(15.86±5.14)mm、中部(7.91±3.35)mm、后缘(18.73±5.55)mm。左心耳与左肺静脉间嵴上缘、中部、下缘分别为(19.12±4.98)mm、(7.74±3.30)mm、(17.92±5.14)mm。结论CT三维重建图像能够真实反映肺静脉前庭的解剖结构,可作为术前了解肺静脉前庭的方法之一;肺静脉前庭结构个体差异大,术前须充分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静脉前庭 CT 心房颤动
下载PDF
强化肺静脉前庭前壁消融的环肺静脉隔离术联合上游药物治疗房颤 被引量:5
2
作者 庞占琪 马奔 +5 位作者 王涛 王琳 杨健 李亚文 董赫 李世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7期3761-3762,共2页
目的:评价强化肺静脉前庭前壁消融的环肺静脉隔离术联合上游药物治疗房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顺序入选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大连市中心医院59例房颤患者,阵发性房颤采用环肺静脉隔离术,持续性房颤采用环肺静脉隔离加左房顶部及二... 目的:评价强化肺静脉前庭前壁消融的环肺静脉隔离术联合上游药物治疗房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顺序入选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大连市中心医院59例房颤患者,阵发性房颤采用环肺静脉隔离术,持续性房颤采用环肺静脉隔离加左房顶部及二、三尖瓣峡部线消融。术中均强化肺静脉前庭前壁消融的时间及能量。上游治疗药物选用瑞舒伐他汀及替米沙坦。术后第1、3、6、12及18个月进行随访。结果随访(12±6)个月,联合治疗成功率为86.4%。治疗前后左房前后径[(45±7)mm比(41±5) mm,P<0.05)]左房排空分数[(46%±4%)比(54%±5%),P<0.05],改善明显。结论强化肺静脉前庭前壁消融的环肺静脉隔离术联合上游药物治疗房颤安全可靠,治疗12个月后左心房内径减小、左心房排空指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肺静脉前庭 上游治疗
原文传递
肺静脉前庭扩大冷冻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早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连亮华 黄炳煌 +4 位作者 张建成 彭一鸣 吴梅琼 林亚洲 陈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45-853,共9页
目的:探索肺静脉前庭扩大冷冻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福建省立医院行第二代冷冻球囊导管消融(CBA)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249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肺静脉前庭扩大冷冻消融... 目的:探索肺静脉前庭扩大冷冻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福建省立医院行第二代冷冻球囊导管消融(CBA)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249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肺静脉前庭扩大冷冻消融组(PVIPLUS组,n=106例)和单纯肺静脉电隔离组(PVI组,n=143例)。观察两组并发症及12个月成功率以评估肺静脉前庭扩大冷冻消融的安全性及早期疗效。结果:249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访中位数15(6~31)个月,有209例(83.94%)维持窦性心律。PVIPLUS组CBA术后的成功率明显高于PVI组[89.62%(95/106)vs.79.72%(114/143),P=0.035],生存分析同样显示PVIPLUS组CBA术后12个月的成功率高于PVI组(HR=0.402,95%CI:0.202~0.875,log-rank P=0.035)。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单纯肺静脉电隔离相比,采用肺静脉前庭扩大冷冻消融方法(OR=0.455,95%CI:0.216~0.959,log-rank P=0.039)与提高阵发性房颤CBA成功率独立相关,同时左心房内径增大(OR=2.077,95%CI:1.143~3.777,log-rank P=0.017)与术后复发率独立相关,术后复发的患者左心房内径大于术后成功患者。两组共出现10例(4.02%)并发症[PVIPLUS组4例(3.77%),PVI组6例(4.20%)];其中主要并发症为短暂性膈神经麻痹6例(2.41%),PVIPLUS组2例(1.89%),PVI组4例(2.80%);PVIPLUS组1例发生迷走反射,3例(PVIPLUS组1例,PVI组2例)出现术后右侧股静脉穿刺部位血肿。PVIPLUS组与PVI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肺静脉前庭扩大冷冻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是安全、有效的,可降低阵发性房颤CBA术后早期复发风险,提高成功率。左心房内径增大是阵发性房颤患者CBA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冷冻消融 肺静脉前庭 安全性 早期疗效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观察肺静脉前庭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郭曦 张兆琪 +7 位作者 马长生 喻荣辉 韩晓峰 王雪 赵轶轲 姜红 郭淼 董继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7期1053-1056,共4页
目的:环肺静脉线性前庭隔离术是近年来普遍采用的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介入治疗技术,该技术要求术者对真实解剖结构的准确理解。64层螺旋CT(MSCT)左心房肺静脉成像可以提供详细的术前、术后解剖学信息,并对两侧前庭区进行观察与分析。本... 目的:环肺静脉线性前庭隔离术是近年来普遍采用的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介入治疗技术,该技术要求术者对真实解剖结构的准确理解。64层螺旋CT(MSCT)左心房肺静脉成像可以提供详细的术前、术后解剖学信息,并对两侧前庭区进行观察与分析。本研究对二组大样本患者进行64层MSCT左心房肺静脉成像,获得前庭区形态学分析,用以指导房颤消融术并评估预后。方法:对232例患者(房颤组146例,对照组86例)行64层MSCT左心房肺静脉成像,显示双侧前庭区,进行解剖学分析,并比较房颤组及对照组前庭区的周长、面积及形态。结果:两组患者两侧前庭均为不规则状。房颤组前庭周长:左侧(119.61±24.71)mm,右侧(128.84±24.77)mm;对照组前庭周长:左侧(97.83±9.37)mm,右侧(107.56±4.79)mm;房颤组前庭面积:左侧(1053.79±561.57)mm2,右侧(1246.07±542.64)mm2;对照组前庭面积:左侧(621.13±89.80)mm2,右侧(849.20±59.03)mm2。结论:64层MSCT左心房肺静脉成像可以在环肺静脉线性前庭隔离术术前提供详细的肺静脉前庭区解剖数据,且在房颤组和对照组中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所得出的各项形态学分析结果对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房 肺静脉 肺静脉前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arto指导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翟继民 张明哲 《医药论坛杂志》 2011年第1期34-35,共2页
目的评价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行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 16例房颤患者,术中采用Carto三维标测系统结合肺静脉造影重塑左心房和肺静脉模型,定位肺静脉前庭开口及其周围出现呈现出双电位或复合电位的靶位点,在环状电极标测下... 目的评价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行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 16例房颤患者,术中采用Carto三维标测系统结合肺静脉造影重塑左心房和肺静脉模型,定位肺静脉前庭开口及其周围出现呈现出双电位或复合电位的靶位点,在环状电极标测下,分别沿肺静脉前庭开口进行环状消融,并消融其周围双电位及复合高频电位处,直至双侧肺静脉内电位完全隔离。结果 16例患者术后达到完全肺静脉内电位隔离,所有患者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但有2例术后复发。结论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肺静脉前庭环状消融治疗房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颤 肺静脉 肺静脉前庭 肺静脉消融
原文传递
CARTO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前庭电学隔离治疗心房颤动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易 李绍龙 +5 位作者 刘屹 董建增 张荣华 陶四明 张仪坚 谢晓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4期258-260,共3页
目的总结三维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环肺静脉前庭电学隔离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意义。方法12例患者(其中阵发性房颤8例,持续性房颤4例)接收手术,阵发房颤采用Pappone术式,持续性房颤采用联合Pappone及Nademanee术式。术后随访5~18个月。... 目的总结三维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环肺静脉前庭电学隔离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意义。方法12例患者(其中阵发性房颤8例,持续性房颤4例)接收手术,阵发房颤采用Pappone术式,持续性房颤采用联合Pappone及Nademanee术式。术后随访5~18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达到消融终点,1例患者复发房颤。结论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采用Pappone及Nademanee术式治疗房颤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肺静脉前庭 导管消融术
下载PDF
肺静脉前庭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如兴 刘旭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23-724,共2页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肺静脉前庭
原文传递
肺静脉前庭的组织解剖学特点与心房颤动 被引量:3
8
作者 胡福莉 马长生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9年第3期373-375,共3页
肺静脉前庭是肺静脉和左房相延续的区域,胚胎发育中由肺静脉与左房融合、吸收逐渐形成,该处肌纤维走行复杂,可呈环形、纵行或斜行排列,不同肌纤维相互交错、各向异性明显,激动在此处传导时存在明显延缓或阻滞。肺静脉及其前庭组织与心... 肺静脉前庭是肺静脉和左房相延续的区域,胚胎发育中由肺静脉与左房融合、吸收逐渐形成,该处肌纤维走行复杂,可呈环形、纵行或斜行排列,不同肌纤维相互交错、各向异性明显,激动在此处传导时存在明显延缓或阻滞。肺静脉及其前庭组织与心房颤动的发生、维持密切相关,深入认识肺静脉前庭区域的组织解剖学特点,对理解心房颤动发生、维持机制,进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肺静脉前庭 组织解剖
下载PDF
心房颤动肺静脉前庭和左房内连续碎裂电位的电生理特点 被引量:3
9
作者 储慧民 沈才杰 +4 位作者 丰明俊 何斌 郁一波 刘晶 陈晓敏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2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探讨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肺静脉前庭(PVO)和左房(LA)内连续碎裂电位(CFEAs)的电生理特点。方法入选24例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患者,依房颤节律分为阵发性房颤(PAF)组与持续性房颤(PeAF)组,每组各12例,根据距离肺静脉... 目的探讨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肺静脉前庭(PVO)和左房(LA)内连续碎裂电位(CFEAs)的电生理特点。方法入选24例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患者,依房颤节律分为阵发性房颤(PAF)组与持续性房颤(PeAF)组,每组各12例,根据距离肺静脉口远近,将肺静脉分成距肺静脉5~10 mm(Ⅰ区)与10~20 mm(Ⅱ区)两区。在房颤时,应用EnSite NavX标测系统高密度标测PVO和LA,比较两组平均CFE值(碎裂间期)≤70ms的CFAEs的电生理特点。结果①PeAF组LA内径大于PAF组(P<0.05),PAF组LA后壁CFAES分布比例最低,顶部最高,PeAF组前后壁最低,左心耳最高;PAF组PVO较LA高(P<0.05),PeAF组PVO和LA无差异。②两组间总PVO区域连续CFAEs比例无差异,PeAF组LA明显高于PAF组(P<0.05),PAF左下PVO连续CFAEs分布比例高于PeAF(P=0.02),另三支PVO无明显差别。除顶部PAF组连续CFAEs分布高于PeAF组(P=0.02)外,PeAF组下壁、左心耳及二尖瓣环均显著高于PAF组(P均<0.001)。③PAF组各支Ⅰ区连续CFAEs分布高于Ⅱ区(P<0.05),PeAF组左下PVOⅠ区高于Ⅱ区(P<0.05),右上PVOⅡ区高于Ⅰ区(P<0.05),另两支PVO无差异。④PAF组PVO平均CFE明显低于LA(P<0.0001),PeAF组两区域及两组间PVO则无差异;PeAF组LA平均CFE值较低,连续CFAEs数量较多,房颤周长较短。结论 LA电解剖重构在房颤维持中起重要作用,PeAF LA内连续CFAEs分布较PAF广泛,碎裂程度更高,房颤周长较短。PVO绝大多数连续CFAEs位于5~10 mm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心房颤动 肺静脉前庭 左房 连续碎裂电位
下载PDF
环肺静脉消融策略在房颤治疗中地位的思考
10
作者 王现青 张存泰 张莉 《医学与哲学(B)》 2007年第7期28-29,共2页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对患者危害极大。由于对它发病机制的认识不同导致了临床上不同的治疗方法。肺静脉及环肺静脉开口的肺静脉前庭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中的作用已引起人们的共识。本文通过对房颤机制认识的回顾及治...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对患者危害极大。由于对它发病机制的认识不同导致了临床上不同的治疗方法。肺静脉及环肺静脉开口的肺静脉前庭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中的作用已引起人们的共识。本文通过对房颤机制认识的回顾及治疗方法进展,来探讨环肺静脉消融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为将来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颤 肺静脉 肺静脉前庭 肺静脉消融
下载PDF
心房颤动时人的肺静脉前庭组织中T型钙离子通道的表达改变 被引量:2
11
作者 丁文军 史昀青 +2 位作者 孙勇新 魏强 王春生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25-229,共5页
目的研究正常窦律(SR)与心房颤动(AF)两组患者肺静脉前庭(PVA)组织中T型钙离子通道(T-type calcium channel,TTCC)α1G、α1H亚基mRNA及蛋白的表达差异。方法术中获取各组患者(SR=34,AF=38)少量肺静脉前庭组织标本,实时荧光定量RT-PCR... 目的研究正常窦律(SR)与心房颤动(AF)两组患者肺静脉前庭(PVA)组织中T型钙离子通道(T-type calcium channel,TTCC)α1G、α1H亚基mRNA及蛋白的表达差异。方法术中获取各组患者(SR=34,AF=38)少量肺静脉前庭组织标本,实时荧光定量RT-PCR对各组α1G及α1H亚基的mRNA丰度相对定量(2-ΔΔCt法);蛋白免疫印迹法比较两种α1亚基蛋白表达水平;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比较两种α1亚基蛋白在细胞中的分布表达。结果与SR组相比,AF组患者的肺静脉前庭组织中TTCC的α1H亚基的mRNA表达丰度及亚基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但α1G亚基在两组中的表达水平接近,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前一结论符合,并证实α1G、α1H亚基蛋白定位于心肌细胞膜表面。结论 AF组对比SR组,其T型钙通道α1H亚基表达显著增加,而α1G亚基的表达水平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钙离子通道 肺静脉前庭
原文传递
Ensite NavX三维标测系统指导阵发性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令时 高明军 +7 位作者 刘同祥 鲍庆秋 郝军强 张新才 牟延光 李秀芹 韩晓虹 王娟玲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338-339,共2页
目的评价三维标测系统(Ensite NavX)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6例反复发作阵发性房颤患者,术中采用Ensite NavX系统结合肺静脉造影建立左心房和肺静脉模型,定位出左右肺静脉前庭开口及其周围呈现出双电位或复合高... 目的评价三维标测系统(Ensite NavX)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6例反复发作阵发性房颤患者,术中采用Ensite NavX系统结合肺静脉造影建立左心房和肺静脉模型,定位出左右肺静脉前庭开口及其周围呈现出双电位或复合高频电位的靶位点,在环状电极标测下,分别沿左右肺静脉前庭开口进行环状消融,并消融其周围双电位及复合高频电位处,直至双侧肺静脉内电位完全隔离。结果6例病人术后即刻均达到完全肺静脉内电位隔离,所有病人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6例患者术后均未有阵发性心悸发作。1例伴有窦房结功能障碍的病人,未发现窦房结功能异常。结论在EnSite NavX系统指导下的肺静脉前庭环状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颤 射频消融 肺静脉前庭
下载PDF
阵发性房颤的三维标测消融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鑫宇 关春普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36期5501-5502,共2页
目的评价三维标测系统(En Site Velocity^(TM))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我院选择反复发作的或无法坚持药物治疗阵发性房颤伴有房扑病人30例,在En Site Velocity^(TM)系统4.0版本辅助下,利用环肺电极建立左心房和... 目的评价三维标测系统(En Site Velocity^(TM))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我院选择反复发作的或无法坚持药物治疗阵发性房颤伴有房扑病人30例,在En Site Velocity^(TM)系统4.0版本辅助下,利用环肺电极建立左心房和肺静脉模型以及基质标测,定位左右肺静脉开口和呈现碎裂点位的靶点,分别沿左右肺静脉前庭进行环状线性消融,并消融其周围双电位及复合高频电位处,直至双侧肺静脉内电位完全隔离。此30例病人术后即刻均达到肺静脉完全电隔离或消融过程中自行转复窦性心律。对照组选自阵发性房颤患者50例,对照组均不愿意接受射频消融治疗者,实验组与对照组阵发性房颤病史均在2年之内,对照组以口服"胺碘酮"控制房颤为主。结果术后3个月,实验组25例均未再出现房颤,有5例阵发性房颤复发。对照组50例服药3个月后仍有房颤发作,其中有14例因服用胺碘酮后出现QT间期延迟超过0.50 s,5例因服用胺碘酮后出现心室率低于53次/分,而停止服药,退出实验。剩余31例对照组服用胺碘酮3个月后仍有房颤发作。结论 En Site Velocity^(TM)系统指导下的肺静脉前庭环状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安全有效,总有效率达8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颤 射频消融 肺静脉前庭
下载PDF
L型钙通道α_(1c)蛋白在犬肺静脉前庭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涛 贾玲 +1 位作者 刘闯 苏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2426-2428,共3页
目的研究快速起搏心房引起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动物模型肺静脉前庭中L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L-type voltage dependent calcium channel,LVDCC)α1c蛋白表达。方法通过建立犬房颤模型,并按是否产生房颤设立房颤组、窦性心律组和对照组,应... 目的研究快速起搏心房引起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动物模型肺静脉前庭中L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L-type voltage dependent calcium channel,LVDCC)α1c蛋白表达。方法通过建立犬房颤模型,并按是否产生房颤设立房颤组、窦性心律组和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肺静脉前庭中LVDCCα1c蛋白表达,用图像分析系统对组织化学抗原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α1c蛋白阳性表达在发生房颤的犬肺静脉前庭组织中表达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同样条件下,不能诱发房颤的犬肺静脉前庭组织中α1c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肺静脉前庭组织中LVDCC蛋白表达的变化可能参与了心房的电重构和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该通道的变化也可能是房颤难以自发终止的原因之一,也可能是房颤发生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肺静脉前庭 L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犬肺静脉前庭有效不应期与心房颤动诱发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苏荏 贾玲 +1 位作者 刘闯 张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27-28,共2页
选择健康杂种犬10只,S1S2程序刺激测定左侧肺静脉前庭上下部、右侧肺静脉前庭上下部有效不应期(ERP),S1S2程序刺激进行心房颤动(AF)诱发,并记录AF的发生。结果左侧肺静脉前庭ERP较右侧肺静脉前庭短(P<0.05);左侧肺静脉前庭上部与下部... 选择健康杂种犬10只,S1S2程序刺激测定左侧肺静脉前庭上下部、右侧肺静脉前庭上下部有效不应期(ERP),S1S2程序刺激进行心房颤动(AF)诱发,并记录AF的发生。结果左侧肺静脉前庭ERP较右侧肺静脉前庭短(P<0.05);左侧肺静脉前庭上部与下部ERP、右侧肺静脉前庭上部与下部ERP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左侧肺静脉前庭与右侧肺静脉前庭的AF诱发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认为左侧肺静脉前庭部位ERP较短,AF诱发率较高;左侧肺静脉前庭部位在AF的发生中可能作用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静脉前庭 心房颤动 有效不应期
下载PDF
人的肺静脉前庭心肌的病理组织学特点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秀雯 高连君 +5 位作者 张树龙 杨东辉 于胜波 宫瑾 隋鸿锦 杨延宗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8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虽然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已取得了较高的成功率,但房颤的机制仍不十分明确,目前临床应用的导管消融术式多与肺静脉前庭有关,因此,肺静脉前庭的解剖结构与电生理特点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实验通过对比观察左心房、肺... 目的虽然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已取得了较高的成功率,但房颤的机制仍不十分明确,目前临床应用的导管消融术式多与肺静脉前庭有关,因此,肺静脉前庭的解剖结构与电生理特点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实验通过对比观察左心房、肺静脉及肺静脉前庭的组织学特点,探讨房颤发生与维持的机制。方法10例非心脏原因死亡的成人尸检标本。观察肺静脉的分布与走行,沿肺静脉走行剥离肺静脉与心包及周围结缔组织,剪下左心房与肺静脉。观察肺静脉前庭部肌束的分布与走行。并同时将标本由近至远心端分别环行剪取左上及右上肺静脉、左上及右上肺静脉前庭、左心房3mm宽组织标本。将组织置于4%的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1周以上进行取材。经酒精脱水,石蜡包埋,分别作纵向和横向连续切片,常规HE染色。选取部分标本进行Masson染色。随机选取肺静脉前庭部纵切3mm宽的组织标本,进行PGP9.5单克隆抗体S-P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肺静脉前庭心肌厚度、细胞分布与排列特点、神经分布特点。结果(1)肺静脉前庭内心肌平均厚度较左心房薄[(2.6±0.4)mm对(3.0±0.5)mm,P=0.047]。(2)细胞分布:心肌纤维自左心房至肺静脉前庭向肺静脉连续延伸,逐渐变薄,心肌细胞数逐渐减少。与鼻心房心肌细胞分布相比较,肺静脉前庭处,从横切面上可以观察到心肌在肺静脉前庭内分布不均一,有的部分相对数量较多而有的部分则较稀疏。(3)细胞排列:从纵切面观察,在心房心肌纤维总体呈横行排列,密度均匀,而肺静脉前庭内的心肌纤维的走行方向呈横行、纵行或斜行等不规律排列,在近心内膜部分肌束排列较紧密,近心外膜部分则排列较疏松。随着向肺静脉延伸,心肌细胞分布逐渐稀疏,心内膜和心外膜的差别渐无。(4)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肺静脉前庭 心肌 病理组织学
原文传递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肺静脉前庭心内膜电位的特点分析
17
作者 胡福莉 马长生 +7 位作者 董建增 刘兴鹏 齐晓勇 龙德勇 喻荣辉 汤日波 李树仁 李晓梅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92-495,共4页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肺静脉前庭(PVA)区域心内膜电位的特点。方法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结合CT影像融合,对25例阵发性症状性房颤患者进行环肺静脉前庭消融术(CPVA)。术中对PVA部位进行标测,记录并分析PVA电位特...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肺静脉前庭(PVA)区域心内膜电位的特点。方法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结合CT影像融合,对25例阵发性症状性房颤患者进行环肺静脉前庭消融术(CPVA)。术中对PVA部位进行标测,记录并分析PVA电位特点。结果环绕双侧PVA各取100个位点,发现右侧PVA取样点中有42个位点为宽时程(≥50 ms)的双峰电位(DP),41个位点为碎裂电位(CFAE),17个位点为单电位(SP)或窄时程(<50 ms)DP。左侧取样点中38个为DP,48个位点为CFAE,14个位点为SP。双侧PVA区域心内膜电位均以DP或CFAE为主(占84.5%),只有少数区域(15.5%)为SP;环PVA区域不同部位之间电位分布无差异(P>0.05)。结论PVA区域心内膜电位多表现为DP或CFAE,在PVA区域寻找这种缓慢的电传导部位,可能有助于PVA的组织学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肺静脉前庭 影像融合 心内电图
下载PDF
左房快速起搏对犬肺静脉前庭电生理重构的影响
18
作者 杨俊敏 李莉 +1 位作者 张涛 王颖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97-800,共4页
目的:观察左房快速起搏对肺静脉前庭电生理重构的影响及其诱发心房颤动的肺静脉前庭组织学特性。方法:采用S1S2程序刺激、快速起搏左心耳的方法建立犬心房颤动模型(n=16),在起搏前及起搏后2、4、8h对左上、左下肺静脉前庭及右上、右下... 目的:观察左房快速起搏对肺静脉前庭电生理重构的影响及其诱发心房颤动的肺静脉前庭组织学特性。方法:采用S1S2程序刺激、快速起搏左心耳的方法建立犬心房颤动模型(n=16),在起搏前及起搏后2、4、8h对左上、左下肺静脉前庭及右上、右下肺静脉前庭的有效不应期进行测定,并进行房颤诱发,记录房颤后发生率。结果:起搏后2、4、8h时各部位有效不应期较起搏前缩短(F组间=0.38,P>0.05;F时间=90.70,P<0.05);并且随着起搏时间延长,房颤的诱发率也增加(F组间=2.17,P>0.05;F时间=101.00,P<0.05)。结论:快速心房起搏可引起肺静脉前庭电生理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静脉前庭 电生理学 心房颤动 电重构
下载PDF
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9
作者 李先进 韩冰 +2 位作者 蒋树中 李为东 李世杰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44-947,共4页
目的:探讨以环肺静脉电隔离为主要术式的导管消融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慢性心衰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33例为研究对象。在Carto系统指引下进行环肺... 目的:探讨以环肺静脉电隔离为主要术式的导管消融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慢性心衰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33例为研究对象。在Carto系统指引下进行环肺静脉前庭消融术,消融线距离肺静脉口部20~30mm。以心房-肺静脉间电传导完全被阻滞作为消融终点,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行二维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及射血分数(EF),评价心功能变化。同时应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价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双侧肺静脉完全电隔离,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12.8±5.4)个月,复发6例(3个月空白期后),有2例进行了二次消融,未再复发。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LAD、左室EF及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术后6个月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治疗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可恢复窦性心律、逆转心房重构、增加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肺静脉前庭 三维标测系统 慢性心力衰竭
原文传递
肺静脉前庭在犬心房颤动中的作用
20
作者 杨俊敏 苏荏 贾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33期58-59,共2页
目的测定诱发心房颤动(AF)或持续电刺激2h前后肺静脉前庭有效不应期(ERP),探讨其在AF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杂种犬10只,S1S2程序刺激测定窦性心律下和诱发AF或持续电刺激2h后肺静脉前庭ERP;并进行AF诱发,并记录AF的发生。结果肺静脉前庭ER... 目的测定诱发心房颤动(AF)或持续电刺激2h前后肺静脉前庭有效不应期(ERP),探讨其在AF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杂种犬10只,S1S2程序刺激测定窦性心律下和诱发AF或持续电刺激2h后肺静脉前庭ERP;并进行AF诱发,并记录AF的发生。结果肺静脉前庭ERP在诱发AF或持续电刺激2h后与窦性心律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发AF或持续电刺激2h后AF诱发率增加(24.38% VS 9.68%,P<0.05)。结论诱发AF或持续电刺激2h后可以使肺静脉前庭ERP缩短且更易诱发AF,肺静脉前庭在AF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不应期 心房颤动 肺静脉前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