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应用NLR、V20和Dmean预测肺癌放射性肺炎发生——一项外部验证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潘闻燕 孔伟 +5 位作者 王艳阳 海平 白雪红 拜周兰 陆海洋 赵仁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17-420,共4页
目的用已建立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NLR)联合双肺V20及双肺Dmean预测肺癌放疗≥3级放射性肺炎模型,对另外一批在我院接受放疗的肺癌患者进行外部验证。方法选择参与建立模型的166例肺癌患者作为内部验证集,选择2016-2018年... 目的用已建立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NLR)联合双肺V20及双肺Dmean预测肺癌放疗≥3级放射性肺炎模型,对另外一批在我院接受放疗的肺癌患者进行外部验证。方法选择参与建立模型的166例肺癌患者作为内部验证集,选择2016-2018年间在我院接受调强放疗的85例肺癌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集。比较2个验证集患者≥3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对NLR、V20、Dmean行Logistic多因素预测分析;利用ROC曲线分析联合应用NLR、V20和Dmean预测放射性肺炎的区分度;利用Hosmer-Lemeshow检验来评价预测模型的校准度。结果内部验证集和外部验证集患者≥3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23.8%和22.9%。多因素预测分析结果显示内部验证集中NLR、V20、Dmean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2、0.006、0.005);外部验证集中仅V2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模型预测放射性肺炎区分度和校准度在内部验证集和外部验证集均相近(P>0.05)。内部验证集NLR、V20、Dmean及三者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0.611、0.646、0.682和0.775,外部验证集相应值分别为0.544、0.702、0.658和0.754。内部验证集校准度P=2.797、0.834。外部验证集的P=2.452、0.653。结论联合应用NLR、V20和Dmean的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肺癌放疗患者≥3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且在外部数据集中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调强放射疗法 放射 模型参数
原文传递
晚期肺癌非共面和共面IMRT剂量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胡睿 吴锦昌 +3 位作者 周俊东 沈丹青 吴朝霞 王石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 比较研究晚期肺癌非共面IMRT计划剂量学分布特点,并观察计划执行安全性.方法 对14例晚期肺癌患者优化设计共面和非共面5、7个野IMRT计划,对比共面、非共面各组内及组间计划优化结果.观察4例患者非共面7个野计划的执行过程.结果 随... 目的 比较研究晚期肺癌非共面IMRT计划剂量学分布特点,并观察计划执行安全性.方法 对14例晚期肺癌患者优化设计共面和非共面5、7个野IMRT计划,对比共面、非共面各组内及组间计划优化结果.观察4例患者非共面7个野计划的执行过程.结果 随射野数目增加共面及非共面靶区CI均改善(P值均为0.000),非共面野靶区Dmean、Dmax、V95%、HI亦有改善(P=0.001、0.001、0.009、0.000);共面野全肺、患、健肺V5增加(P =0.000、0.002、0.000)及全肺Dmean增加(P=0.000),相反非共面野全肺、健肺V5降低(P =0.001、0.005).组间非共面7个野较共面5个野计划靶区各指标均改善(P值均为0.000);各肺V20均降低(P值均为0.000)且全肺Dmean、V30及健肺V5降低(P=0.000、0.001、0.000),脊髓Dmax亦有减少(P=0.033);但患肺V5及心脏Dmean增加(P =0.000、0.003).较共面7个野计划患肺V5及心脏Dmean亦增加(P =0.000、0.048),但全肺及健肺V5均降低(所有P =0.000).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非共面IMRT,全程未发生碰撞风险.结论 非共面7个野IMRT计划改善了靶区剂量分布,降低肺V20、Dmean也控制了低剂量肺体积增加趋势且临床实施安全有效,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调强放射疗法 非共面 剂量学
原文传递
ExacTrac和CBCT IGRT在肺癌IMRT应用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高绪峰 唐德文 +3 位作者 王培 蒋聪 吴德全 张德康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0-563,共4页
目的:比较红外线标记自动摆位+ExacTrac ( A)和人工摆位+CBCT IGRT技术( B)在肺癌IMRT中的摆位误差和摆位与误差修正时间。方法选择2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自动摆位后再用KV级X射线获取一組交叉X线射野片,与DRR匹... 目的:比较红外线标记自动摆位+ExacTrac ( A)和人工摆位+CBCT IGRT技术( B)在肺癌IMRT中的摆位误差和摆位与误差修正时间。方法选择2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自动摆位后再用KV级X射线获取一組交叉X线射野片,与DRR匹配得到修正前误差;B组采用人工摆位后运用CBCT引导技术获取图像,与定位CT图像匹配得到修正前误差。分别记录A、B两组摆位与误差修正时间,误差修正后再以各自IGRT技术得到修正后误差。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A组和B组修正后左右、上下、前后、绕前后方向误差均小于修正前的(1.8±1.3∶0.4±0.1、2.7±1.9∶0.5±0.1、2.8±1.7∶0.4±0.1、1.6±1.0∶0.3±0.9,P=0.000、0.000、0.000、0.000和2.6±1.9∶0.5±0.5、3.1±2.5∶0.6±0.6、2.1±1.8∶0.5±0.5、0.9±0.7∶0.3±0.1,P=0.000、0.000、0.000、0.000),A组修正后误差与B组修正后误差相近(0.4±0.1∶0.5±0.5、0.5±0.1∶0.6±0.6、0.4±0.1∶0.5±0.5、0.3±0.9∶0.3±0.1,P=0.204、0.257、0.518、0.755),A组摆位与误差修正时间明显小于B组(199.1±16.2∶315.2±13.7,P=0.000)。结论 ExacTrac和CBCTIGRT系统在调强放疗的应用能明显减小摆位误差,提高摆位精度,ExacTrac系统的应用可明显缩短摆位与误差修正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调强放射疗法 摆位误差 摆位与误差修正时间
原文传递
IMRT联合易瑞沙对不能手术不能同步放化疗局部晚期NSCLCⅡ期临床研究初步结果 被引量:3
4
作者 付志雪 杨旭 +8 位作者 王文卿 邓垒 张涛 毕楠 王小震 陈东福 周宗玫 王绿化 梁军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59-563,共5页
目的 观察放疗联合易瑞沙治疗不能手术且不能行同步放化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客观有效率、生存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不能手术且不能行同步放化疗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接受胸部IMRT,同期易瑞沙250 mg 1 次/d。结果 2014—2017... 目的 观察放疗联合易瑞沙治疗不能手术且不能行同步放化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客观有效率、生存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不能手术且不能行同步放化疗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接受胸部IMRT,同期易瑞沙250 mg 1 次/d。结果 2014—2017年入组30例,可分析29例。疗后1个月疗效评价CR、PR、SD、PD分别0、21、6、2例,疾病控制率(CR+PR+SD)为93%,客观有效率(CR+PR)为72%。中位随访25个月,死亡14例,存活15例;23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其中局部进展18例,远处转移14例。全组中位生存时间 26个月,中位PFS 11个月,1、2年OS和PFS分别为79%和44%、55%和18%。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史、分期对OS有影响(P=0.035、0.031),分期、原发灶直径、GTV和PTV对PFS有影响(P=0.000、0.016、0.039、0.030);多因素分析显示分期和PTV体积为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0、0.012)。3级急性不良反应共2例,2级急性放射性肺炎7例。结论 对于不能手术且不能行同步放化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联合易瑞沙的治疗,客观有效率较高,患者耐受良好,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调强放射疗法 肿瘤/分子靶向疗法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大体积肺癌IMRT初次及二次计划剂量学变化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任建新 尹勇 +4 位作者 巩贯忠 姚鑫森 韩柱君 苏铭 全红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72-876,共5页
目的采用刚性配准和形变配准方法获得大体积非小细胞肺癌(NSCLC)IMRT中靶区和危及器官(OAR)的累加剂量,并与初次计划的剂量进行比较。方法选择30例采用IMRT的大体积NSCLC患者,每位患者分别在放疗前和放疗20分次时进行4DCT模拟定位,基于... 目的采用刚性配准和形变配准方法获得大体积非小细胞肺癌(NSCLC)IMRT中靶区和危及器官(OAR)的累加剂量,并与初次计划的剂量进行比较。方法选择30例采用IMRT的大体积NSCLC患者,每位患者分别在放疗前和放疗20分次时进行4DCT模拟定位,基于初次4DCT的平均密度投影CT1-avg制定放疗计划为Plan1,基于二次4DCT的平均密度投影CT2-avg修改放疗计划为Plan2,分别采用刚性配准和形变配准方法将两次计划进行剂量累加得到Plan刚性和Plan形变。比较初次定位和二次定位之间大体肿瘤体积(GTV,以吸气末时相图像CT50%上的勾画为准)和OAR(OAR,以平均密度投影图像CTavg上的勾画为准)的体积变化,以及Plan2、Plan刚性、Plan形变的剂量体积指标相比Plan1的差异。结果二次定位和初次定位相比,GTV、心脏体积分别缩小44.2%、5.5%,患侧肺、健侧肺、全肺体积分别增大5.2%、6.2%、5.8%(P<0.05);对于内GTV(IGTV,10个4DCT时相的GTV融合而来)和计划靶体积(PTV)的D95%、D98%、V100%,Plan2与Plan1相近(P>0.05),Plan刚性、Plan形变较Plan1均略有下降(P<0.05);对于脊髓、心脏、患侧肺、双肺剂量,Plan2、Plan刚性、Plan形变较Plan1均降低(P<0.05),其中心脏V30Gy和Dmean分别降低27.3%、16.5%、15.3%和15.2%、6.6%、5.6%,双肺V20Gy和Dmean分别降低15.6%、4.5%、3.7%和15.7%、6.2%、5.1%;Plan形变的IGTV和PTV的D95%、D98%,心脏V40Gy,患侧肺和全肺的V20Gy、Dmean高于Plan刚性(P<0.05)。形变配准后OAR相似指数明显高于刚性配准(P<0.05)。结论Plan2中OAR剂量体积指标相比Plan1差别很大,因此它们在预测OAR放射性损伤方面均有较大偏差,而形变配准得到的剂量体积指标可以提高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调强放射疗法 形变配准 剂量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