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极化^(129)Xe磁共振波谱和成像及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孙献平 韩叶清 +1 位作者 罗晴 周欣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81-390,共10页
文章简要介绍了磁共振波谱和成像的基本原理和对限制其灵敏度的挑战,详细阐述了为增强磁共振信号而制备超极化129Xe的物理机制,论述了129Xe在生物组织中的溶解性以及化学位移的特异性,综述了当前超极化129Xe在肺部、脑部成像领域的研究... 文章简要介绍了磁共振波谱和成像的基本原理和对限制其灵敏度的挑战,详细阐述了为增强磁共振信号而制备超极化129Xe的物理机制,论述了129Xe在生物组织中的溶解性以及化学位移的特异性,综述了当前超极化129Xe在肺部、脑部成像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在临床方面应用所取得的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并讨论了基于超极化129Xe分子生物探针的超灵敏磁共振技术的研究前景,最后对超极化129Xe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极化129Xe 磁共振波谱和成像 灵敏度增强 成像 成像
原文传递
电阻抗成像技术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监测中的应用与发展
2
作者 朱佳燕 甘桂芬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4期29-32,共4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以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为特征,胸部影像学显示双侧肺组织浸润渗出,不能完全用心力衰竭或体液超载来解释。目前,CT扫描常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分类和预后,但受限于危重患者转运不便等情况,此项检查无法满足实时...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以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为特征,胸部影像学显示双侧肺组织浸润渗出,不能完全用心力衰竭或体液超载来解释。目前,CT扫描常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分类和预后,但受限于危重患者转运不便等情况,此项检查无法满足实时监测肺组织通气与灌注的需求。电阻抗断层扫描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电阻抗断层扫描作为一项新兴的功能性成像技术,能够无创、实时地评估肺部通气和灌注情况,从而协助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评估危重程度、优化患者机械通气参数以及疗效评估。本文主要对电阻抗成像技术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病情监测中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电阻抗断层扫描 机械通气 成像
下载PDF
基于雾化全氟化碳纳米探针的小鼠多核^(1)H/^(19)F-MR肺通气成像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姜颖 陈静 +1 位作者 董婧 吴丽娜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6-31,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雾化全氟化碳纳米探针(perflurocarbon nanoprobe,PFC NP)进行多核^(1)H/^(19)F磁共振(^(1)H/^(19)F magnetic resonance,^(1)H/^(19)F-MR)肺通气成像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将BALB/c鼠分为空气组和雾化PFC NP组,并进行多核^(... 目的探讨应用雾化全氟化碳纳米探针(perflurocarbon nanoprobe,PFC NP)进行多核^(1)H/^(19)F磁共振(^(1)H/^(19)F magnetic resonance,^(1)H/^(19)F-MR)肺通气成像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将BALB/c鼠分为空气组和雾化PFC NP组,并进行多核^(1)H/^(19)F-MR扫描,研究经呼吸道递送雾化PFC NP后肺内^(19)F磁共振(^(19)F magnetic resonance,^(19)F-MR)信号的分布;在0 h、1 h、4 h、8 h、12 h、24 h、48 h分别进行^(1)H/^(19)F-MR扫描,研究雾化PFC NP在肺内的代谢规律;通过组织切片验证雾化PFC NP在肺组织中的沉积和对主要脏器的影响。结果雾化PFC NP能够使双肺^(19)F-MR信号明显增强,且肺各区域的^(19)F信号强化程度不同,其中上肺野和下肺野之间、中肺野和下肺野之间的^(19)F信号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时间点^(1)H/^(19)F-MR成像发现,^(19)F-MR信号在递送雾化PFC NP后8 h开始减弱,24 h显著减弱,48 h减至背景信号水平;组织切片证实经呼吸道递送后PFC NP在肺组织沉积,H&E染色显示经呼吸道递送雾化PFC NP后各组织未见病理损伤。结论基于雾化PFC NP的多核^(1)H/^(19)F-MR肺通气成像能够反映肺解剖结构及其生理状态下的肺通气信息,可以通过多核磁共振实现肺通气成像,在呼吸系统磁共振成像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 成像 全氟化碳 多核磁共振 19F磁共振
下载PDF
CT肺功能成像技术研究 被引量:67
4
作者 张伟宏 刘玉清 +9 位作者 牟文斌 朱杰敏 金征宇 孙革利 刘维 王京岚 马毅 罗松江 李宏晨 方亮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32-836,共5页
目的 探讨CT肺功能成像技术的可行性 ,着重研究CT肺功能参数与肺功能检查(pulmonaryfunctionaltest,PFT)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共 6 9例 ,包括PFT正常者 2 1例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者 37例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者 9例 ,混合性功能障碍... 目的 探讨CT肺功能成像技术的可行性 ,着重研究CT肺功能参数与肺功能检查(pulmonaryfunctionaltest,PFT)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共 6 9例 ,包括PFT正常者 2 1例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者 37例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者 9例 ,混合性功能障碍者 2例 ,均在 1周内完成PFT和胸部CT检查。采用最大吸气末和呼气末屏气螺旋CT扫描。扫描参数 12 0kV ,175mA ,每层螺旋扫描时间 1s,床速 2 0mm/s,螺距 2∶1。将CT图像经医学数字影像与通讯 (DICOM)协议接口接到计算机上。利用自行研制的CT肺功能定量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通过吸气末CT测得的肺体积 (Vin)与PFT的最大肺总量 (TLC)存在明显相关性 (r=0 86 6 ,P <0 0 0 1) ,呼气末CT测得的肺体积 (Vex)与残气量 (RV)有相关性 (r=0 833,P <0 0 0 1) ,呼吸比 (Vex/Vin)与RV/TLC有相关性 (r=0 5 90 ,P <0 0 0 1)。吸气像平均CT值与第 1秒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 (FEV1%) ,第 1秒用力呼吸量 (FEV1) /用力肺活量 (FVC)存在相关性 (r=0 382 ,P <0 0 5 ;r=0 6 82 ,P <0 0 1)。像素指数 (PI) =- 910~ - 95 0HU与FEV1、FEV1%、FVC %、FEV1/FVC均存在相关性 ,其中与FEV1/FVC的相关性最好 (r =0 747~ 0 772 ,P <0 0 1)。呼气像平均CT值与FEV1、FEV1%、FVC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功能试验 数据收集 CT 功能成像
原文传递
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对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价值 被引量:42
5
作者 贾飞鸽 彭珂文 +5 位作者 汪春荣 高慧 古治梅 高德宏 谭四平 沈比先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3年第6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25例怀疑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行双源CT进行双能量扫描,所得数据采用Dual Energy软件处理得到肺灌注图像,同时得到肺动脉CTA图像,将肺组织灌注状态按肺叶、肺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25例怀疑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行双源CT进行双能量扫描,所得数据采用Dual Energy软件处理得到肺灌注图像,同时得到肺动脉CTA图像,将肺组织灌注状态按肺叶、肺段、肺亚段与CTA上所示肺动脉栓塞进行记录,对比分析肺灌注与肺动脉栓塞之间的关系。结果 CTA共检出21个肺叶、47个肺段、37个亚段内有血栓存在。DEPI检出肺叶灌注稀疏或缺失20个,符合率为95.2%;肺段灌注稀疏或缺失42个,符合率为89.4%;亚段灌注稀疏或缺失33个,符合率89.2%。当肺段、亚段动脉栓塞完全栓塞时,相应DEPI的灌注缺失主要是以肺段或亚段分布;当肺动脉部分栓塞时,DEPI以灌注稀疏为主,少数表现为无灌注缺失;7个肺段区显示灌注缺失,而CTPA未见到血栓。结论 DEPI能够显示肺动脉栓塞导致肺血流改变的肺灌注异常,与CTPA联合起来有助于提高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双能量灌注成像 栓塞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肺容积成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3
6
作者 尹子铭 高莉 +1 位作者 王霄英 刘建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4-187,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肺容积扫描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COPD组87例,对照组29例,进行64层螺旋CT肺容积扫描和常规肺功能检查,两次检查时间间隔小于30d,研究CT肺容积参数与肺功能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肺容积扫描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COPD组87例,对照组29例,进行64层螺旋CT肺容积扫描和常规肺功能检查,两次检查时间间隔小于30d,研究CT肺容积参数与肺功能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CT肺容积参数对COPD诊断和分级的临床价值。结果 CT容积扫描获取的肺气肿容积比例与肺功能分级、RV(实际/预计%)、TLC(实际/预计%)、RV/TLC(%)、FEV1(实际/预测%)和FEV1/VCMAX(%)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r分别为0.560,0.309,0.246,0.280,-0.522,-0.599,P均<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全肺肺气肿容积比例、右肺肺气肿容积比例和左肺肺气肿容积比例诊断COP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3、0.822和0.917(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测量的肺气肿容积与肺总容积之比和肺功能分级相关,对诊断COPD有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慢性阻塞性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容积成像
下载PDF
肺通气灌注显像与64排CT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孙长青 徐炳福 +1 位作者 刘兰 马建青 《中国医学装备》 2016年第3期61-64,共4页
目的:评价肺通气灌注显像与64排CT肺动脉造影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价值。方法:选取73例临床怀疑有肺动脉栓塞的患者,分别进行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以及64排CT肺动脉造影两种检查,以最终临床确诊为标准,评价并比较两种显像对肺动脉栓塞的... 目的:评价肺通气灌注显像与64排CT肺动脉造影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价值。方法:选取73例临床怀疑有肺动脉栓塞的患者,分别进行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以及64排CT肺动脉造影两种检查,以最终临床确诊为标准,评价并比较两种显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结果: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对肺动脉栓塞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依次为:82.86%、92.11%、90.63%和85.37%。64排CT肺动脉造影检查诊断肺动脉栓塞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74%、94.12%、94.59%和88.89%。结论:64排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的特异性强,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诊断肺动脉栓塞的灵敏度较高;二者均为诊断肺动脉栓塞有效的影像学方法,且联合应用有助于更好地诊断肺动脉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栓塞 CT动脉造影 通气灌注成像 64排螺旋CT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肺癌灌注成像与VEGF和PCNA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7
8
作者 刘进康 熊曾 +3 位作者 周晖 周漠玲 周建华 傅春燕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06-411,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扫描(MSCT)肺灌注成像的关系。方法:2005年12月至2008年1月在湘雅医院对61例肺内单发结节患者行MSCT肺灌注扫描,其中22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获得...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扫描(MSCT)肺灌注成像的关系。方法:2005年12月至2008年1月在湘雅医院对61例肺内单发结节患者行MSCT肺灌注扫描,其中22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获得与灌注成像兴趣区相当的病理层面。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CD34,VEGF和PCNA表达。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22例NSCLC患者灌注参数与NSCLC分化程度及CD34-MVD,VEGF,PCNA表达的相互关系。结果:VEGF与PCNA在肿瘤组织中呈异质性表达。分化程度与总CD34-MVD无关,而与未形成完整管腔的周围区CD34-MVD,PCNA,VEGF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均P<0.05)。未形成完整管腔的周围区CD34-MVD与VEGF和PCNA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分化程度与血流量(BF),血容量(BV),最高增强值(PEI)均呈负相关(均P<0.05)。总CD34-MVD与PEI呈正相关(P<0.05)。未形成完整管腔的周围区CD34-MVD与BF,BV,PEI均呈负相关(P<0.05)。PCNA与BF,BV,PEI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PCNA与VEGF均参与肿瘤增殖与血管新生的调控,灌注成像主要通过评价微血管构筑表达水平来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CT灌注成像 微血管构筑表型 非小细胞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肺容积成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杰 易星航 《临床肺科杂志》 2014年第3期476-478,共3页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肺容积成像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4例肺疾病患者应用64层螺旋CT对其进行肺容积扫描,同时给予常规肺功能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析64层螺旋CT肺容积成像技术在COP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肺容积成像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4例肺疾病患者应用64层螺旋CT对其进行肺容积扫描,同时给予常规肺功能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析64层螺旋CT肺容积成像技术在COP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FEV1和FEV1/VCMAX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肺功能分级、RV、TLC、RV/TLC、FEV1和FEV1/VCMAX与右侧、左侧、全肺E/L指标呈现明显的相关性(P<0.01)。结论 64层螺旋CT肺容积成像能快速、准确的测定肺气肿与肺总容积之比,对COPD的临床早期诊断具有明确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积成像 慢性阻塞性疾病
下载PDF
CT肺功能成像技术在早期尘肺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伊 吕富荣 +2 位作者 盛波 夏露花 肖云华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57-1159,共3页
目的探讨CT肺功能成像技术对早期尘肺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表面遮盖显示(SSD)3D-lung三维后处理技术、值域限定图像分割技术以及特殊的体积直方图软件1对30例早期尘肺患者和30例健康者的16排螺旋CT胸部平扫图像进行后处理。定性、定量... 目的探讨CT肺功能成像技术对早期尘肺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表面遮盖显示(SSD)3D-lung三维后处理技术、值域限定图像分割技术以及特殊的体积直方图软件1对30例早期尘肺患者和30例健康者的16排螺旋CT胸部平扫图像进行后处理。定性、定量比较二组的差异。结果定性:对照组的3D-lung肺表面显示平滑的脏层胸膜;尘肺组显示肺表面局部凹陷。定量:尘肺组肺体积(3 730.4±603.6)cm3比健康者(4 114.8±742.2)cm3减小;而平均CT值尘肺组(-747.1±51.9)HU与对照组(-852.9±30.2)HU相比增大。2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尘肺组体积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稍有降低。结论CT肺功能成像的多种技术能够定性、定量的观测到早期尘肺的纤维化及程度,结果客观、可靠,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成像技术 表面遮盖显示 体积直方图 定量分析
下载PDF
CT对于早期尘肺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14
11
作者 蔡晖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期173-174,共2页
目的:分析CT对于早期尘肺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0例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呼吸科收治的尘肺病患者进行研究,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高千伏X线摄影和高分辨率CT检查,将检查结果分别作为对照组和CT组,观察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 目的:分析CT对于早期尘肺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0例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呼吸科收治的尘肺病患者进行研究,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高千伏X线摄影和高分辨率CT检查,将检查结果分别作为对照组和CT组,观察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患者尘肺小阴影的显示情况,包括肺内圆形阴影及不规则阴影,并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尘肺患者斑片影、空洞、胸膜粘连等显示情况。结果:高分辨率CT检查的CT组尘肺患者肺内圆形阴影、不规则阴影的显示率为89.75%和11.25%,显著高于高千伏X线摄影的对照组(P <0.05);高分辨率CT检查的CT组尘肺患者病灶数目、斑片影、空洞、胸膜粘连显示率为100.00%、87.50%、26.25%、30.25%,均显著高于高千伏X线摄影的对照组(P <0.05)。结论:高分辨率CT对于早期尘肺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准确率高于高千伏X线摄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功能成像技术 临床诊断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非小细胞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进康 周晖 +3 位作者 熊曾 周漠玲 朱智明 夏宇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9-483,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评价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病理特征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44例NSCLC患者行MSCT灌注扫描,用多元相关分析探讨灌注参数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再分亚组进行趋势检验。结果灌注参数与...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评价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病理特征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44例NSCLC患者行MSCT灌注扫描,用多元相关分析探讨灌注参数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再分亚组进行趋势检验。结果灌注参数与NSCLC病理特征相关,血流量(BF)和强化峰值(PEI)随分化程度减低而降低(P值分别为0.009与0.021);有淋巴结转移组的BF和PEI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值分别为0.000与0.002);PTNM低分期组BF值明显低于高分期组(P=0.000);术后转移或复发组BF值明显低于未转移或复发组(P=0.000);不同病理类型灌注参数无明显差别。结论MSCT灌注成像通过无创性评价血管生成的方式和程度,间接反映肿瘤分化程度,从而预测淋巴结转移和术后转移复发的可能性,是判断NSCLC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 分期 病理 灌注成像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双能CT临床应用现状 被引量:13
13
作者 田川 张治平 +3 位作者 李振辉 张大福 封俊 高德培 《医学综述》 2019年第16期3264-3268,3273,共6页
双能CT的出现为影像诊断提供了更多的解剖与功能信息,大大提高了影像术前诊断准确率。双能CT从基本原理、数据后处理到临床应用特点均不同于传统CT。双能CT可对物质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并定量测量其含量,在减少伪影进行图像优化,提高时间... 双能CT的出现为影像诊断提供了更多的解剖与功能信息,大大提高了影像术前诊断准确率。双能CT从基本原理、数据后处理到临床应用特点均不同于传统CT。双能CT可对物质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并定量测量其含量,在减少伪影进行图像优化,提高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密度对比分辨率的同时,还增加了能量分辨率。此外,强大的数据后处理功能为影像诊断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目前双能CT的临床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特别是物质分离技术和单能量成像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已相对成熟,其他技术的临床应用也正在不断挖掘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CT 双能量成像 定量分析 物质分离 双能CT灌注成像
下载PDF
人体肺功能生物电阻抗成像技术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晓艳 王化祥 +1 位作者 石小累 范文茹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3-668,共6页
研究的目的在于改进生物电阻抗(EIT)重建图像质量方法。首先,采用自适应多重网格法,依据后验误差的估计,基于自适应网格剖分加速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并根据多重网格算法细分相关场域,获得圆形场域的人体呼吸过程图像;然后,研究结合先验知... 研究的目的在于改进生物电阻抗(EIT)重建图像质量方法。首先,采用自适应多重网格法,依据后验误差的估计,基于自适应网格剖分加速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并根据多重网格算法细分相关场域,获得圆形场域的人体呼吸过程图像;然后,研究结合先验知识的图像重建算法,根据肺部组织结构及阻抗特性,采用有限元仿真软件COMSOL求解正问题,获取融合先验知识的灵敏度系数矩阵。人体肺呼吸功能实时成像结果表明,即使采用较少的网格单元,仍可获得较高精度的正问题解,具有较高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阻抗成像 功能成像 图像重建 多重网格法 先验知识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15
作者 沈维英 刘虎 +5 位作者 朱佩云 陈园 乔洪梅 苏刚 赵宏伟 蒋伟浩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6-650,共5页
目的评估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临床诊断疑似肺动脉栓塞成功行DEPI检查的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CT肺动脉造影(CTPA)诊断结果为参照标准,分别... 目的评估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临床诊断疑似肺动脉栓塞成功行DEPI检查的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CT肺动脉造影(CTPA)诊断结果为参照标准,分别以患者和肺叶为评价单位,采用诊断性试验计算DEPI对肺动脉栓塞检出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并计算Kappa系数值,评价DEPI与CTP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分别以患者和肺叶为评价单位,DEPI对肺动脉栓塞检出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5.06%和89.57%,灵敏度为88.41%和76.80%,特异度为72.22%和96.82%,阳性预测值为92.42%和93.20%,阴性预测值为61.90%和88.02%,Youden指数为0.61和0.74,阳性似然比为3.18和24.15,阴性似然比为0.16和0.24,DEPI与CTPA诊断结果分别具有较好和极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571和0.765)。结论DEPI对于肺动脉栓塞的检出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将DEPI联合CTPA应用可同时得到解剖结构和功能信息影像,大大提高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准确率,应作为临床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灌注成像 动脉造影 动脉栓塞 双源CT
下载PDF
双源CT肺动脉造影及肺灌注成像对肺栓塞治疗后效果评价 被引量:12
16
作者 焦亚彬 耿园园 +7 位作者 李培秀 杨奋有 都日娜 王建军 宇轲 裴晓东 袁克芳 曲杨 《临床肺科杂志》 2018年第2期288-291,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肺动脉造影(CTPA)结合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对肺栓塞(PE)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经CTPA及DEPI扫描确诊的PE患者25例,均行抗凝及溶栓治疗,治疗后复查CTPA及DEPI,对比治疗前后肺灌注图像及CTP... 目的探讨双源CT肺动脉造影(CTPA)结合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对肺栓塞(PE)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经CTPA及DEPI扫描确诊的PE患者25例,均行抗凝及溶栓治疗,治疗后复查CTPA及DEPI,对比治疗前后肺灌注图像及CTPA上肺血管内栓子分支的数目及类型。结果 25例患者经治疗后16例治愈,9例好转;与治疗前相比,治愈者在CTPA上表现为栓子消失,在DEPI上表现为肺组织灌注良好,无缺损及稀疏;好转者则在CTPA上表现为栓子数目减少或栓塞类型由完全栓塞变为部分栓塞,在DEPI上表现为原肺组织灌注缺损或稀疏区域减少;治疗前后肺组织灌注量CT值(HU)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A结合DEPI可作为评价PE治疗效果的良好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灌注成像 灌注缺损 治疗
下载PDF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在呼吸系统肺功能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孟春 邢金燕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4期373-378,共6页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IT)作为一项新兴的功能性成像技术,具有无损伤、便携、图像监护等突出特点。其中肺功能成像为目前EIT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可以实现肺通气及血流灌注的实时动态监测。本文介绍肺EIT在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如急性呼吸窘迫...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IT)作为一项新兴的功能性成像技术,具有无损伤、便携、图像监护等突出特点。其中肺功能成像为目前EIT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可以实现肺通气及血流灌注的实时动态监测。本文介绍肺EIT在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等疾病中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为未来EIT技术的进步及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断层成像 功能成像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原文传递
CT肺灌注成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金志发 罗良平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2期191-193,共3页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灌注成像 平均通过时间 CURVE 对比剂 静脉注射 时间密度 数学模型 TIME 峰值时间
下载PDF
电阻抗断层成像应用基础与临床应用的一些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任超世 李章勇 +2 位作者 王妍 沙洪 赵舒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0-304,共5页
综述电阻抗断层成像(EIT)在应用基础和临床应用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有针对性地深入研究生物组织的电特性,提取在细胞层次上发生的、与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相联系的功能性信息。介绍用于脑、腹部渗血检测与监护,区域性肺功能成像,胃动力... 综述电阻抗断层成像(EIT)在应用基础和临床应用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有针对性地深入研究生物组织的电特性,提取在细胞层次上发生的、与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相联系的功能性信息。介绍用于脑、腹部渗血检测与监护,区域性肺功能成像,胃动力检测与评价,以及乳腺肿瘤早期发现等实用化的EIT方法。对未来进行展望,提出在EIT方法学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有确定目标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断层成像(EIT) 渗血监护 功能成像 胃动力评价 乳腺肿瘤检测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被引量:8
20
作者 范丽 刘士远 《当代医学》 2009年第8期124-131,共8页
肺癌的影像诊断目前主要还是依靠X线和CT以及PET—CT,MR/检查具有软组织对比分辨率高、多参数成像、无需重建的任意断面成像、无骨伪影、无放射线损伤等优点,使其在胸部疾病尤其是肺癌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补充作用。本文从胸部检查方... 肺癌的影像诊断目前主要还是依靠X线和CT以及PET—CT,MR/检查具有软组织对比分辨率高、多参数成像、无需重建的任意断面成像、无骨伪影、无放射线损伤等优点,使其在胸部疾病尤其是肺癌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补充作用。本文从胸部检查方法、肺癌TNM分期、DCE—MRI、DWI、MRS和肺功能成像几个方面评价MRI在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诊断 鉴别诊断 磁共振成像 胸部疾病 放射线损伤 TNM分期 功能成像 MRI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