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 被引量:86
1
作者 肖志坚 王建祥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61-565,共5页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血液科医师对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诊治,由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牵头,在广泛征求国内专家意见基础上,最终达成了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诊断程序、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等方面的共识。
关键词 粒细胞增多 专家意见 诊断程序 治疗原则 中国 中华医学会 实验室检查 临床诊治
原文传递
卵白蛋白经鼻致敏建立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 被引量:52
2
作者 赵宇 C.Andrew vanHasselt +3 位作者 吴港生 黄约爱 梁传余 梁秉中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6-180,共5页
目的 建立豚鼠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并对其速发和迟发症状、病理学和免疫学指标进行观察。方法 实验豚鼠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 12只。阴性对照组未予致敏和激发,模型组和地氯雷他定治疗组由卵白蛋白经鼻反复致敏和激发... 目的 建立豚鼠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并对其速发和迟发症状、病理学和免疫学指标进行观察。方法 实验豚鼠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 12只。阴性对照组未予致敏和激发,模型组和地氯雷他定治疗组由卵白蛋白经鼻反复致敏和激发后,对其喷嚏、抓鼻、鼻腔分泌物及鼻塞做动态症状学观察;通过被动皮肤过敏实验,测定血清IgG1和IgE水平;计量鼻腔灌洗液中白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数及组胺水平;并且观察鼻腔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经抗原激发后,模型组出现典型的喷嚏、抓鼻、鼻塞和分泌物增多的表现;鼻腔灌洗液中炎性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增多、组胺水平升高、血清IgG1和IgE滴度升高。上述表现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也比治疗组明显增高(P<0.05或<0.01)。模型组的鼻腔黏膜嗜酸粒细胞浸润明显,小血管扩张,杯状细胞扩大。此外,模型组还可观察到迟发相鼻塞。结论 此模型能良好地反映变应性鼻炎的各项表现,方法简易,建模时间短,亦能观察迟发性鼻塞,且对组胺H1受体拮抗剂的治疗反应明确,是研究变应性鼻炎的良好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动物模型 卵白蛋白 致敏 经鼻 组胺H1受体拮抗剂 粒细胞增多 鼻腔灌洗液 皮肤过敏实验 IgG1 0.05 免疫学指标 地氯雷他定 状学观察 鼻腔分泌物 IgE水平 细胞总数 抗原激发后 分泌物增多 粒细胞浸润
原文传递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在慢性咳嗽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64
3
作者 张永明 林江涛 +8 位作者 苏楠 陈欣 刘国梁 俞红霞 农英 张晓岩 杨萌 何洁 李一鸣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254-1258,共5页
目的评估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在慢性咳嗽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就诊的慢性咳嗽病例,根据《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通过诱导痰细胞分类计数、肺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24h食管pH值... 目的评估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在慢性咳嗽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就诊的慢性咳嗽病例,根据《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通过诱导痰细胞分类计数、肺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24h食管pH值监测、变应原皮试及血清IgE检测等方法做出诊断,同时进行FeNO检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FeNO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FeNO诊断CVA的最佳界值。以同样的方法分析FeNO在非CVA患者中诊断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的最佳界值。结果106例慢性咳嗽患者中,诊断CVA39例,EB30例,诊断其他病因慢性咳嗽37例。CVA组的FeNO值为(54±21)ppb(1ppb=1×1019mol/L)显著高于EB组的(34±17)ppb及其他病因慢性咳嗽组的(21±10)ppb(均P〈0.01),EB组高于其他慢性咳嗽组(P〈0.01)。应用FeNO从慢性咳嗽中诊断CV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最佳界值为40ppb,以该界值诊断CVA的敏感度为75%,特异度为86%,准确度为81%。应用FeNO从非哮喘慢性咳嗽中诊断EB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最佳界值为31ppb,以该界值诊断EB的敏感度为63%,特异度为92%,准确度为72%。结论不同病因的慢性咳嗽患者的FeNO水平存在显著差异,FeNO检测有助于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 哮喘 粒细胞增多 一氧化氮 诊断
原文传递
慢性咳嗽病因变迁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58
4
作者 余莉 魏为利 +1 位作者 吕寒静 邱忠民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14-417,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病因变迁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连续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呼吸内科就诊并经逐步诊断流程探查病因的940例慢性咳嗽患者,以年为单位分成5组,通过χ^2检验回顾性分析慢性咳嗽病因分布频率和构成...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病因变迁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连续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呼吸内科就诊并经逐步诊断流程探查病因的940例慢性咳嗽患者,以年为单位分成5组,通过χ^2检验回顾性分析慢性咳嗽病因分布频率和构成的变化趋势。结果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依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437/940,46%)、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鼻后滴流综合征(304/940,32%)、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87/940,9%)、胃食管反流性咳嗽(83/940,9%)、感染后咳嗽(60/940,6%)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相关咳嗽(46/940,5%)。5年间慢性咳嗽病因分布频率存在明显差异(χ^2=60.6,P:0.0001),咳嗽变异性哮喘从44%增至51%(χ^2=12.8,P=0.010),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鼻后滴流综合征从49%降至29%(χ^2=20.1,P=0.001),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从2%增至10%(χ^2=17.6,P=0.002),而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感染后咳嗽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相关咳嗽分布频率保持不变。结论慢性咳嗽主要病因随时问发生变迁,可影响相应的诊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 哮喘 胃食管反流 粒细胞增多
原文传递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诊治规范多学科专家共识 被引量:53
5
作者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诊治规范多学科专家共识编写组 张清玲 +1 位作者 古洁若 陈荣昌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14-521,共8页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外周血及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增多、浸润及中小血管的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属于抗中性粒...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外周血及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增多、浸润及中小血管的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属于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相关性系统性血管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炎 多血管炎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系统性血管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 粒细胞增多 专家
原文传递
鼻窦CT在诊断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中的价值 被引量:34
6
作者 孟一帆 娄鸿飞 +1 位作者 王成硕 张罗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3-98,共6页
目的比较鼻窦CT与其他临床指标对于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 CRS)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 ,eCRSwNP)的预诊断价值。方法2016年1—5月连续入组150例于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 目的比较鼻窦CT与其他临床指标对于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 CRS)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 ,eCRSwNP)的预诊断价值。方法2016年1—5月连续入组150例于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的CRS伴鼻息肉患者(90例eCRSwNP,60例非嗜酸粒细胞性CRS伴鼻息肉),记录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史等基本特征。所有患者在接受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前1周,均进行鼻窦CT检查、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呼出一氧化氮浓度测量以及外周血常规检查。用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两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手术史、哮喘史、过敏史、筛窦与上颌窦评分比值、骨质增生出现率以及窦口扩张出现率;用Mann-Whitney分析比较两组间患者的CT总分、呼出一氧化氮浓度及嗜酸粒细胞计数;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各临床指标在eCRSwNP的预诊断价值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eCRSwNP患者的筛窦与上颌窦评分比值、呼出一氧化氮浓度、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非嗜酸粒细胞性CRS伴鼻息肉患者[3.56±0.37比1.80±0.10,(34.4±18.1)μg/L比(22.1±11.7)μg/L,8.19%±1.50%比4.55%±5.60%,χ^2值为0.900,t值分别为0.994、0.900,P值均〈0.05]。在CT评分方面,筛窦与上颌窦评分比值具有最高的预测诊断价值,其曲线下面积为0.938。当筛窦与上颌窦评分比值的截断值〉2.59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3%和89.6%。结论与其他诊断指标相比,筛窦与上颌窦评分比值对于eCRSwNP有更高的预测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增多 鼻窦炎 鼻息肉 预测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5调节变应性鼻炎骨髓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向东 韩德民 +4 位作者 周兵 魏永祥 白文忠 刘仲燕 鞠淑英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48-450,I005,共4页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5 (interleukin 5 ,IL 5 )对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骨髓反应的调节作用和机制。方法 采用 6~ 8周雄性SD大鼠 ,随机分成实验组 10只和对照组 10只 ,以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制成变应性鼻炎模型 ,瑞氏染色计数骨髓涂片和...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5 (interleukin 5 ,IL 5 )对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骨髓反应的调节作用和机制。方法 采用 6~ 8周雄性SD大鼠 ,随机分成实验组 10只和对照组 10只 ,以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制成变应性鼻炎模型 ,瑞氏染色计数骨髓涂片和外周血涂片中白细胞比例 ,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骨髓中IL 5的表达。结果 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骨髓涂片中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变应性鼻炎模型外周血涂片中嗜酸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变应性鼻炎模型骨髓涂片中IL 5阳性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变应性鼻炎模型骨髓涂片中IL 5阳性细胞比例和嗜酸粒细胞比例呈显著正相关 (R =0 85 ,P <0 0 1)。结论 骨髓IL 5的表达能促进嗜酸粒细胞增生和迁徙 ,抑制骨髓中IL 5介导的嗜酸粒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可能开辟治疗炎症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介素5 变应性鼻炎 骨髓反应 实验研究 常年性 粒细胞增多
下载PDF
难治性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临床特征及诱导痰中炎症细胞分类的比较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华萍 王斌 +6 位作者 杨丽 白莉 程晓明 张巧 林科雄 马千里 王长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80-1283,共4页
目的比较难治性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诱导痰炎症细胞分类,为难治性哮喘炎症类型研究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呼吸内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难... 目的比较难治性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诱导痰炎症细胞分类,为难治性哮喘炎症类型研究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呼吸内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难治性哮喘患者32例和COPD患者21例,分析临床资料,经瑞氏-吉姆萨染色后比较分析诱导痰中炎症细胞的分类百分比。结果①71.9%(23/32)的难治性哮喘患者存在严重的气流受限(FEV1<60%预计值),仅6.3%(2/32)的患者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80%;60%患者(9/15)气道阻塞可逆性>12%,与COPD组临床特征相似。②68.8%(22/32)的难治性哮喘患者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比例≥3%),28.1%(9/32)的患者中性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61%);仅1例(3.1%)患者诱导痰中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难治性哮喘组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比例与COP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中性粒细胞性哮喘组与COPD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依据诱导痰中炎症细胞的分类百分比,难治性哮喘可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哮喘两种亚型,其中,中性粒细胞性哮喘与COPD诱导痰检测有明显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哮喘 疾病 慢性阻塞性 粒细胞增多 中性白细胞
下载PDF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丽 欧希龙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243-246,共4页
关键词 细胞性胃肠炎 粒细胞增多 糖皮质激素 文献综述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白细胞介素12与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9
10
作者 邓秋 周芸 +1 位作者 杨军 范尔钟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本文观察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在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中的变化及其与嗜酸性粒细胞的相关性。方法39只6~8周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自然对照组、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组和布地奈德治疗组,用卵清蛋白致敏... 目的本文观察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在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中的变化及其与嗜酸性粒细胞的相关性。方法39只6~8周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自然对照组、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组和布地奈德治疗组,用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制备实验性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取鼻黏膜制备石蜡切片后进行HE常规染色和IL-12免疫组化染色并显微镜观察计数。结果AR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极显著性地大于自然对照组,P<0.01。布地奈德治疗后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少见,极显著性地低于AR组,P<0.01;而IL-12的表达显著性地高于AR组,P<0.05,但与自然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组织中IL-12的表达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一定的负相关性,R=0.9252。结论鼻黏膜组织中IL-12的异常表达,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恢复或提高局部组织中IL-12的表达,能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在鼻黏膜中的浸润,改善变应性疾病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细胞介素12 粒细胞增多 布地奈德
下载PDF
药物超敏综合征 被引量:12
11
作者 孙青苗 张建中 《皮肤病与性病》 2009年第3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药物超敏综合征 SYSTEMIC 粒细胞增多 药物不良反应 系统 多器官 迟发性 三联征
下载PDF
非变应性鼻炎的诊断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洪田 张静 +6 位作者 尤少华 奥彦云 白银 石怀银 籍灵超 贾婧杰 张悦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01-505,共5页
目的 探讨非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 rhinitis,NAR)的排除诊断方法,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具有两种或以上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典型症状(鼻痒、喷嚏、清涕、鼻塞)的患者1 972例,采用4步排除法进行诊断.第一步... 目的 探讨非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 rhinitis,NAR)的排除诊断方法,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具有两种或以上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典型症状(鼻痒、喷嚏、清涕、鼻塞)的患者1 972例,采用4步排除法进行诊断.第一步排除不适合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的患者,如妊娠、哺乳、哮喘发作期、近日口服抗组胺药物、严重皮肤病等;第二步排除SPT阳性者;第三步排除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和总IgE 1级以上者;第四步排除感染性鼻炎、鼻腔结构明显异常、药物诱发和鼻腔有新生物者.最终患者被诊断为NAR.应用鼻腔分泌物细胞学检查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数量对NAR患者进行鉴别诊断,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年龄等临床特征.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of life questionaire,RQLQ)进行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定.结果 第一步排除法后筛选到有类似AR典型症状患者1 437例.第二步排除法后筛选到SPT阴性者735例,其中302例再行sIgE检测,第三步排除法后筛选到sIgE和总IgE为O级者93例.第四步排除法后62例患者被最终诊断为NAR.单纯SPT阴性诊断NAR的诊断率为51.15% (735/1 437),SPT阴性+sIgE和总IgE阴性(O级)的诊断率为29.06%(93/302).62例NAR患者中血管运动性鼻炎(vasomotor rhinitis,VMR) 47例,占75.81%,嗜酸粒细胞增多性非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 rhinitis with eosinophilia syndrome,NARES)15例,占24.19%.62例NAR患者,年龄11~ 77岁;男23例,女39例;病程11 ~47个月.VMR和NARES患者人数在41 ~ 50岁年龄段最多,但发病年龄最高在21 ~ 30岁.VMR的鼻塞症状VAS评分最高,与其他症状的VA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58,P=0.009).NARES的喷嚏症状VAS评分最高,但与其他症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MR和NARES两组之间在RQLQ的7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血管运动性 粒细胞增多 诊断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及内镜特点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陶利萍 吴小丽 黄智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3922-3924,共3页
目的:分析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探讨其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EG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内镜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EG多以腹痛(83.3%)、腹泻(50.0%)、腹... 目的:分析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探讨其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EG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内镜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EG多以腹痛(83.3%)、腹泻(50.0%)、腹胀(50.0%)为主要症状,也可有消化道梗阻、腹水等表现。外周血嗜酸细胞比例达37%~68.4%;骨髓中嗜酸细胞增多达26.8%~60%;腹水见大量嗜酸细胞;内镜表现多为黏膜充血、水肿及糜烂;病理见大量嗜酸细胞浸润。激素治疗可迅速缓解症状,并可使外周血嗜酸细胞迅速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P<0.05)。结论:EG的症状和内镜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外周血、骨髓及腹水嗜酸细胞,尤其是内镜下多点活检是诊断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炎 粒细胞增多 临床特点 内镜 误诊
下载PDF
γ-干扰素转基因对过敏原导致的小鼠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高占成 康禹 +3 位作者 尚颖 改军 虞有智 何权瀛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395-398,F002,共5页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的小鼠γ 干扰素在小鼠哮喘模型肺上皮细胞内的转基因表达对过敏原所致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作用。方法 :C5 7小鼠经卵蛋白 (ovalbumin ,OVA)腹腔致敏和气道吸入激发建立哮喘模型 ,48h后收获小鼠肺泡灌洗液 (bronch...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的小鼠γ 干扰素在小鼠哮喘模型肺上皮细胞内的转基因表达对过敏原所致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作用。方法 :C5 7小鼠经卵蛋白 (ovalbumin ,OVA)腹腔致敏和气道吸入激发建立哮喘模型 ,48h后收获小鼠肺泡灌洗液 (bronchoalveolarlavage ,BAL)和小鼠肺 ;哮喘模型在OVA激发前 48h ,在其气道内给予带有γ 干扰素的复制缺陷腺病毒 (replication deficientadenoviruswithIFN γgene,AdCMVmIFNγ) 5× 10 8空斑形成单位 (pfu) ,同上在OVA激发 48h后收获其肺泡灌洗液和肺。结果 :在卵蛋白所致的哮喘模型中 ,肺组织病理可见支气管周围、血管周围及部分肺泡内明显的嗜酸粒细胞浸润 ,肺泡灌洗液中的嗜酸粒细胞平均占 (75 .13±6 .85 ) % ,而在阴性对照组中则未见嗜酸粒细胞 ;小鼠哮喘模型气道内给予AdCMVmIFNγ后 ,肺内嗜酸粒细胞浸润的程度明显减少 ,肺泡灌洗液中的嗜酸粒细胞占 (9.0 0± 4.5 8) % (P <0 .0 0 1) ,二者均显著低于哮喘模型组。结论 :小鼠的IFN γ经腺病毒介导在小鼠肺上皮细胞内的表达可明显抑制过敏原所致的肺内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Γ 粒细胞增多 药物疗法 哮喘
下载PDF
Eotaxin基因和趋化因子受体3在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鼻腔黏膜和骨髓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15
作者 周明辉 董明敏 +2 位作者 吴玉瑛 王亮 岳保红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27-230,共4页
目的:探讨Eotaxin(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基因和趋化因子受体3(CCR3)在变应性鼻炎(AR)大鼠模型鼻腔黏膜和骨髓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6~8周龄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AR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以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制成AR模型,... 目的:探讨Eotaxin(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基因和趋化因子受体3(CCR3)在变应性鼻炎(AR)大鼠模型鼻腔黏膜和骨髓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6~8周龄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AR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以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制成AR模型,瑞特染色计数骨髓涂片和外周血涂片中白细胞比例,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骨髓中CCR3的表达;制备大鼠鼻腔黏膜组织病理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鼻腔黏膜中Eotaxin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Eotaxin在鼻腔黏膜中的表达。结果:AR组骨髓涂片中嗜酸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R组外周血涂片中嗜酸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AR组大鼠鼻腔黏膜中Eotaxin阳性细胞数与Eotaxin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1),且二者呈正相关性(r=0.804,P<0.01)。AR组Eotaxin的表达与鼻腔黏膜嗜酸粒细胞的数量呈显著正相关(r=0.795,P<0.01)。AR组骨髓涂片中CCR3阳性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R组骨髓涂片中CCR3阳性细胞比例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呈显著正相关(r=0.736,P<0.05)。结论:AR组中Eotaxin和CCR3表达增强,为嗜酸粒细胞从骨髓快速募集到鼻腔黏膜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粒细胞增多 基因 Eotaxim趋化因子受体3
原文传递
3种不同病因嗜酸粒细胞增多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赵暮迎 李维 +1 位作者 张乾忠 姜红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56-959,共4页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是指外周血中嗜酸粒细胞绝对值大于0.5×10^9/L,并常伴有组织浸润,其病因多种多样。本文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2013年1月至10月确诊的3例分别以"腹腔积液"、"咳嗽"、"皮下游走性结节"为首...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是指外周血中嗜酸粒细胞绝对值大于0.5×10^9/L,并常伴有组织浸润,其病因多种多样。本文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2013年1月至10月确诊的3例分别以"腹腔积液"、"咳嗽"、"皮下游走性结节"为首要表现的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患者临床资料,并探讨其不同的发病原因;本组3例患儿的共同之处是入院后常规检查均发现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明显增多,但临床表现各异。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增多 腹腔积液 炎支原体感染 吸虫
原文传递
针刺血清不同组份对高嗜酸粒细胞血症大鼠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数目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徐慧明 马淑兰 +1 位作者 杨永清 张英英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2-274,共3页
目的:在对针刺全血清进行预初分段分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鉴定针刺血清中抗哮喘有效成分的大体所在。方法:将稀释后的分段血清以2.5mL/kg剂量经大鼠尾静脉注射到高嗜酸粒细胞血症模型大鼠的体内,连续注射3d,同时连续10d测定分段血清... 目的:在对针刺全血清进行预初分段分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鉴定针刺血清中抗哮喘有效成分的大体所在。方法:将稀释后的分段血清以2.5mL/kg剂量经大鼠尾静脉注射到高嗜酸粒细胞血症模型大鼠的体内,连续注射3d,同时连续10d测定分段血清对高嗜酸粒细胞血症大鼠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的影响。结果:针刺血清组份1、组份2和组份3在尾静脉注射后3~10d均可明显降低高嗜酸粒细胞血症大鼠的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P<0.05)。结论:针刺血清中抗哮喘有效成分不是单一的,针刺可能激发了体内多种生物活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增多 针灸疗法 血液 细胞 针灸效应
下载PDF
血管淋巴样组织增生伴嗜酸粒细胞增多 被引量:9
18
作者 曲才杰 孙建方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0年第6期328-331,共4页
血管淋巴样组织增生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可能与外伤、雌性激素、免疫机制等有关 ,也可能是一种良性血管内皮细胞肿瘤。其临床和组织学表现与木村病相似 ,二者的关系尚有争论。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物理疗法、... 血管淋巴样组织增生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可能与外伤、雌性激素、免疫机制等有关 ,也可能是一种良性血管内皮细胞肿瘤。其临床和组织学表现与木村病相似 ,二者的关系尚有争论。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物理疗法、局部或系统应用皮质类固醇或化疗药物、口服异维A酸、己酮可可碱、吲哚美辛金合欢醇酯等有一定疗效 ,但大多容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淋巴样组织增生 粒细胞增多 并发
下载PDF
GM-CSF等细胞因子与哮喘时嗜酸性粒细胞凋亡 被引量:6
19
作者 周浩泉 潘家华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05年第3期156-159,共4页
嗜酸性粒细胞(EOS)在哮喘气道炎症中起重要作用,炎症部位EOS增多,其凋亡减少是发生哮喘的重要原因。有些细胞因子如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 5、白细胞介素 3等对延长EOS生存时间,抑制其凋亡起重要作用,且这些细胞因子由于... 嗜酸性粒细胞(EOS)在哮喘气道炎症中起重要作用,炎症部位EOS增多,其凋亡减少是发生哮喘的重要原因。有些细胞因子如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 5、白细胞介素 3等对延长EOS生存时间,抑制其凋亡起重要作用,且这些细胞因子由于其受体结构的异同,互有交叉竞争或影响,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机制也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细胞因子类 粒细胞增多 凋亡 信号传导
下载PDF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并发急性胰腺炎一例报道 被引量:8
20
作者 曹春水 吕农华 +2 位作者 何文华 夏亮 朱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042-2044,共3页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以节段性胃肠道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患者临床表现因病变损害部位及深度不同而异,因嗜酸粒细胞对胃及十二指肠、胰胆管、胰腺的浸润损伤而导致的急性胰腺炎较为少见。本文通过对1例反复发作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以节段性胃肠道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患者临床表现因病变损害部位及深度不同而异,因嗜酸粒细胞对胃及十二指肠、胰胆管、胰腺的浸润损伤而导致的急性胰腺炎较为少见。本文通过对1例反复发作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经胃镜及活检、CT检查、骨髓组织学检查、染色体检查等确诊为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并发急性胰腺炎。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虽然非常罕见,但也可并发急性胰腺炎,应予以重视,以免造成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炎 粒细胞增多 胰腺炎 急性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