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引入黑颈长尾雉育雏行为和育雏地选择 被引量:10
1
作者 贝永建 陈伟才 +1 位作者 李汉华 黄乘明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2-94,98,共4页
2004~2005年在广两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对再引进黑颈长尾雉的育雏行为和育雏地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雏鸟活动能力随时间明显增强,1~3日活动面积在300m^2以内。育雏初期为地栖,后期开始为树栖。育雏地有3种类型:人工西南桦幼... 2004~2005年在广两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对再引进黑颈长尾雉的育雏行为和育雏地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雏鸟活动能力随时间明显增强,1~3日活动面积在300m^2以内。育雏初期为地栖,后期开始为树栖。育雏地有3种类型:人工西南桦幼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3种生境的乔木盖度分别是75%、90%、85%;草本盖度分别是80%、60%、65%。Mann—Whitney U分析表明草本层盖度,水源距离,林缘距离,林间小路距离是影响黑颈长尾雉育雏地选择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颈长尾雉 育雏行为 育雏地选择 再引入
下载PDF
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的孵卵和育雏行为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丛培昊 郑光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5-410,共6页
于2005年4—7月、2006年3—7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所有事件取样法对四川老君山自然保护区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的孵卵和育雏行为进行了研究。对3个孵化期内的树上巢分别观察16、5和9d,记录到典型行为8种。观察的时段包... 于2005年4—7月、2006年3—7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所有事件取样法对四川老君山自然保护区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的孵卵和育雏行为进行了研究。对3个孵化期内的树上巢分别观察16、5和9d,记录到典型行为8种。观察的时段包括孵卵中期、孵卵后期和巢内育雏期。孵卵中、后期以出雏前7d为界,中、后期之间的行为频次和累计时间均存在明显差异。Spearman秩相关检验显示翻卵日频次和日翻卵时间与观察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离巢时间和平均气温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孵卵期间日离巢0~2次,通常在上午和傍晚离巢,离巢平均时间(27.6±4.4)min(n=29)。离巢率孵化中期为4.86%,孵化后期为5.37%。雏鸟在巢期间为(3754.5±42.5)min(n=2),此期雌鸟不离巢,行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腹角雉 孵卵行为 翻卵 孵卵节律 育雏行为
下载PDF
栗斑腹鹀双亲递食率比较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陶慧娟 姜云垒 +3 位作者 秦博 张博 张立世 李时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5-108,共4页
2012—2013年4—7月,在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对栗斑腹鹀育雏期双亲递食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栗斑腹鹀双亲均参与育雏,雌鸟和雄鸟递食率没有显著差异;亲鸟每天不同时间段递食次数无显著差异;雌鸟和雄鸟递食频次随着雏鸟日龄增大而显... 2012—2013年4—7月,在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对栗斑腹鹀育雏期双亲递食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栗斑腹鹀双亲均参与育雏,雌鸟和雄鸟递食率没有显著差异;亲鸟每天不同时间段递食次数无显著差异;雌鸟和雄鸟递食频次随着雏鸟日龄增大而显著增加.雏鸟4日龄以前,雄性递食次数高于雌性;雏鸟4日龄以后,雌性递食次数高于雄性.这种递食行为的性别间差异与雌雄分工有关;除递食以外,暖雏、为雏鸟遮阳等行为由雌鸟承担,而领域防御和警戒等行为由雄鸟承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斑腹鹀 育雏行为 递食率
下载PDF
灰胸薮鹛繁殖行为初报 被引量:4
4
作者 韩联宪 邓轶星 +2 位作者 陈本平 凌增文 陈文才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2-445,共4页
2009年春季在四川省屏山县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对灰胸薮鹛Liocichla omeiensis繁殖行为进行了观察。灰胸薮鹛胆小畏人,喜藏匿于茂密灌丛中活动、鸣叫。4月中旬进入繁殖期后雄鸟占区鸣唱逐渐增加,5月中旬占区鸣唱达到高峰,5月下旬逐渐减少,... 2009年春季在四川省屏山县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对灰胸薮鹛Liocichla omeiensis繁殖行为进行了观察。灰胸薮鹛胆小畏人,喜藏匿于茂密灌丛中活动、鸣叫。4月中旬进入繁殖期后雄鸟占区鸣唱逐渐增加,5月中旬占区鸣唱达到高峰,5月下旬逐渐减少,进入育雏期。在山顶茂密方竹丛中找到1巢,对其进行了2个全天观察,雌、雄鸟共同喂雏,亲鸟均会暖雏,但雄鸟暖雏较雌鸟少。亲鸟吃掉幼鸟粪便及食物残渣,以保持巢的清洁。亲鸟喂给幼鸟食物以昆虫和小型蛾类为主,在巢期为15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胸薮鹛 占区鸣唱 领域面积 育雏行为
下载PDF
一对人工巢箱内繁殖的白眉姬鹟育雏习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彭立群 郭梦娇 +1 位作者 丁长青 隋金玲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23-927,共5页
2011年6月10~24日,在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采用全日观察法,对在游览道路旁的人工巢箱内繁殖的1对白眉姬鹟的育雏行为及其栖息地环境条件进行了系统观察与数据采集。结果显示育雏前期和后期雌雄鸟日喂食次数及各时段雌雄鸟进出巢的平均次... 2011年6月10~24日,在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采用全日观察法,对在游览道路旁的人工巢箱内繁殖的1对白眉姬鹟的育雏行为及其栖息地环境条件进行了系统观察与数据采集。结果显示育雏前期和后期雌雄鸟日喂食次数及各时段雌雄鸟进出巢的平均次数均有一定差异,白眉姬鹟在育雏过程中雌鸟喂食次数随雏鸟生长而增加,雄鸟则无明显变化。游客及人为干扰对雌雄鸟出入巢穴均有一定影响,雌鸟较之雄鸟更为胆怯和谨慎。表明白眉姬鹟雌雄鸟在育雏中的行为存在分工和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眉姬鹟 育雏行为 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棕头鸦雀育雏行为时间分配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马世全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年第4期102-104,共3页
棕头鸦雀育雏行为时间分配的研究马世全(奉贤学区应用生物系)1994年4月28日至6月4日,对上海技术师院(今上海师范大学奉贤学区)校园内的棕头鸦雀(Pa,adox。。。sw的b地"us)育雏行为的时间分配开展研究.现... 棕头鸦雀育雏行为时间分配的研究马世全(奉贤学区应用生物系)1994年4月28日至6月4日,对上海技术师院(今上海师范大学奉贤学区)校园内的棕头鸦雀(Pa,adox。。。sw的b地"us)育雏行为的时间分配开展研究.现将部分资料简报如下.l巢区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雏行为 时间分配 生态环境 时间占有率 鸣叫行为 研究方法 日变化 茂密灌木丛 生态学研究 白额雁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东部山地白腹蓝姬鹟繁殖行为初步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殿伟 赵文阁 +2 位作者 刘鹏 于东 陈辉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29-233,共5页
为了解白腹蓝姬鹟的繁殖行为特点,于2004—2012年5—6月份试验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焦点动物观察法、全事件记录法,在黑龙江省海林市威虎山影视基地对白腹蓝姬鹟(Cyanoptila cyanomelana)的繁殖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白腹蓝姬鹟5月末... 为了解白腹蓝姬鹟的繁殖行为特点,于2004—2012年5—6月份试验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焦点动物观察法、全事件记录法,在黑龙江省海林市威虎山影视基地对白腹蓝姬鹟(Cyanoptila cyanomelana)的繁殖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白腹蓝姬鹟5月末6月初开始营巢,巢为开放式碗状,巢材主要为苔藓。窝卵数为5~6枚,与巢高呈极显著正相关(r=0.948,P<0.01)。孵卵任务主要由雌鸟承担,孵化期为12~13 d,平均孵化率为(88.89±11.11)%,卵未孵化的主要原因是未受精。育雏前期,日坐巢时间累计达到256~305 min,平均巢内温度为(33.79±1.06)℃,双亲共同育雏,以雌性为主,喂食模式有三种,即雌鸟喂食、雄鸟喂食、雄鸟将食物交给雌鸟再由雌鸟喂食。食物大多为鳞翅目幼虫,雏鸟喂食次数与日龄呈极显著正相关(r=0.969,P<0.01)。亲鸟每日喂食总次数为96.67±10.32,雌、雄亲鸟日喂食次数差异显著(t=3.245,P<0.05)。喂食频次大多呈双峰型,喂食高峰主要在07:00—09:00、15:00—17:00,喂食次数受外界干扰影响。雏鸟为晚成鸟,平均成活率为(66.67±21.08)%,主要损失原因来自天敌(占71.43%)。警戒行为以雄性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腹蓝姬鹟 孵卵 育雏行为 巢址选择 警戒行为
原文传递
靴隼雕繁殖习性初报 被引量:3
8
作者 吴道宁 马鸣 +6 位作者 魏希明 王尧天 杜利民 蒋可威 刘哲青 刘旭 Paul Buzzard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8,共8页
国内关于靴隼雕(Hieraaetus pennata)资料缺乏,仅有几例新纪录报道,无繁殖信息。本文报道2010~2016年间靴隼雕在新疆南部和北部的繁殖与分布状况。靴隼雕巢址选择开阔的地带,营巢于大树上(n=7),巢距地面高度在7~12 m,巢直径约74~102 cm... 国内关于靴隼雕(Hieraaetus pennata)资料缺乏,仅有几例新纪录报道,无繁殖信息。本文报道2010~2016年间靴隼雕在新疆南部和北部的繁殖与分布状况。靴隼雕巢址选择开阔的地带,营巢于大树上(n=7),巢距地面高度在7~12 m,巢直径约74~102 cm。窝卵数2~3枚,孵卵期37~40 d,育雏期48~58 d,繁殖期持续4~5个月。育雏前期与后期亲鸟的行为变化较大。其巢区附近野生动物资源丰富,食物以鸟类为主,主要是水鸟的幼鸟(体重小于300 g);哺乳类包括草兔(Lepus capensis)、大耳猬(Hemiechinus auritus)、鼹形田鼠(Ellobius talpinus)等。在新疆和硕利用红外相机监测32 d,共收获77 894张图片。育雏期人工观察16 d,约248 h,同时拍下行为照片及录像作为辅助记录。育雏前期,雌鸟的陪护时间占88.43%,雄鸟只有3.26%。亲鸟育雏期的活动节律、投食次数呈现单峰型;续巢频次则为双峰型。在中亚,靴隼雕有明显"东扩"之趋势。通过野外观察靴隼雕的行为,了解繁殖状况,积累基础资料,对其种群保护和管理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靴隼雕 巢址 食性 育雏行为 新疆
原文传递
陕西红碱淖遗鸥育雏行为和雏鸟生长 被引量:3
9
作者 汪青雄 杨超 +2 位作者 刘铮 胡彩娥 肖红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7-362,共6页
2012年5~7月,应用e-Science信息技术和标记法,对陕西神木县红碱淖(N 38°13'~39°27',E 109°42'~110°54')遗鸥(Larus relictus)的育雏行为和雏鸟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雏鸟由双亲共同承... 2012年5~7月,应用e-Science信息技术和标记法,对陕西神木县红碱淖(N 38°13'~39°27',E 109°42'~110°54')遗鸥(Larus relictus)的育雏行为和雏鸟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雏鸟由双亲共同承担喂食。育雏前期,亲鸟采取直接喂食、食物呕吐于巢边和在巢中间断性喂食这3种喂食模式;亲鸟昼间平均喂食(0.706±0.036)次/h,夜间平均喂食(0.469±0.024)次/h,双亲在喂食频次上无显著差异(F=32.54,P>0.05)。育雏后期,主要采取双亲直接喂食和亲鸟把食物呕吐于地面上,由雏鸟自己取食的喂食模式;亲鸟昼间平均喂食(0.416±0.021)次/h,夜间平均喂食(0.331±0.018)次/h,亲鸟喂食次数与雏鸟的日龄存在相关性(r=0.074,P<0.05)。随着雏鸟日龄的增长,暖雏次数趋于减少,而在炎热晴天、降雨和大风等天气状况下,暖雏时间和护雏行为都增强。雏鸟20日龄后未再观察到暖雏行为。雏鸟体长及外部器官的形态学参数适合用Gompertz曲线方程拟合。同时,与其近缘种黑嘴鸥(L.saundersi)的育雏行为和雏鸟生长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鸥 育雏行为 雏鸟生长 红碱淖
原文传递
小五台山野外褐马鸡育雏行为的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安春林 郑建旭 +1 位作者 郭书彬 马世英 《河北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0-11,共2页
:1995~ 1998年 ,我们对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褐马鸡种群生态生物学习性进行了较系统研究 ,特别是利用定位观察和野外跟踪的方法对褐马鸡的育雏行为做了详细观察。该文从褐马鸡的离巢、转移、取食、避敌、栖息、代育现象
关键词 小五台山 褐马鸡 育雏行为 种群生态 习性
全文增补中
甘肃莲花山宝兴歌鸫的繁殖记录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秀生 孙悦华 +2 位作者 宋江宁 贾陈喜 方昀 《四川动物》 CSCD 2003年第4期235-237,共3页
2 0 0 3年 5~ 7月 ,在甘肃省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对中国特产鸟类宝兴歌鸫的繁殖 ,包括孵卵节律及育雏行为进行了观察。宝兴歌鸫在孵卵期平均每天出巢 13.6次 (n =7) ,出巢时间平均为 12 .0min(n =93) ,日活动期平均为85 5 .5min(n =7)。... 2 0 0 3年 5~ 7月 ,在甘肃省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对中国特产鸟类宝兴歌鸫的繁殖 ,包括孵卵节律及育雏行为进行了观察。宝兴歌鸫在孵卵期平均每天出巢 13.6次 (n =7) ,出巢时间平均为 12 .0min(n =93) ,日活动期平均为85 5 .5min(n =7)。亲鸟出巢时间的长度和环境温度呈明显的正相关 (r =0 .35 ,P =0 .0 0 2 ,n =77)。宝兴歌鸫雌雄共同育雏 ,两只雏鸟的喂食频次分别为 1.33次 /h和 0 .98次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兴歌鸫 莲花山自然保护区 繁殖记录 孵卵节律 育雏行为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监测的黄喉鹀育雏行为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国富 尹伟平 +1 位作者 陈福元 于少鹏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57-1065,共9页
2019年4—7月,在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样地(50°47′50″—50°48′6″N,125°55′14″—125°55′40″E;海拔473.50—530.79 m)内,利用红外相机对5个黄喉鹀(Emberiza elegans)繁殖巢进... 2019年4—7月,在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样地(50°47′50″—50°48′6″N,125°55′14″—125°55′40″E;海拔473.50—530.79 m)内,利用红外相机对5个黄喉鹀(Emberiza elegans)繁殖巢进行视频监测,共记录到3358条有效视频。分析表明:营巢期为(6.7±1.2)d,窝卵数为(5.2±0.5)枚,孵卵期为(12.7±1.2)d,雏鸟留巢时间为(11.7±0.6)d;雌鸟每日平均喂食频次略低于雄鸟,但频次差异不显著(P>0.05),喂食总频次(y_(1))与雏鸟日龄(x_(1))呈正相关关系(y_(1)=5.0839x_(1)+4.2323,R^(2)=0.6988),雌鸟总护雏时长(2540.0±74.4)min高于雄鸟(862.8±62.0)min,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但单日龄亲鸟护雏时长差异不显著。护雏总时长(y_(2))与雏鸟日龄(x_(1))呈负相关关系(y_(2)=-36.988x_(1)+525.680,R^(2)=0.7986)。繁殖期黄喉鹀双亲共同育雏,不存在明显的繁殖分工。研究结果为保护区日后进行鸟类繁殖监测提供了科研监测方法和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喉鹀 红外相机技术 育雏行为
下载PDF
红颈苇鹀育雏行为及雏鸟发育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国海 乔桂芬 +3 位作者 孙孝维 邹畅林 孙鹏 乔士臣 《吉林林业科技》 2008年第2期29-31,共3页
在吉林省西部首见红颈苇鹀繁殖和育雏行为,填补了历史上该区域无繁殖的记录。观察发现,茂密的植被和陈旧的草簇构成了红颈苇鹀繁殖的要件;红颈苇巫鸟的育雏行为有明确分工,雌鸟履行孵化职责,而雄鸟则负责安全警戒,孵化期约15 d,育雏期约... 在吉林省西部首见红颈苇鹀繁殖和育雏行为,填补了历史上该区域无繁殖的记录。观察发现,茂密的植被和陈旧的草簇构成了红颈苇鹀繁殖的要件;红颈苇巫鸟的育雏行为有明确分工,雌鸟履行孵化职责,而雄鸟则负责安全警戒,孵化期约15 d,育雏期约16 d;全天喂雏行为有差别,从清晨到上午8:00时、从下午18:00时到日落为喂食高峰期,雄鸟喂食雏鸟的次数高于雌鸟;红颈苇鹀以草籽和谷物为食,繁殖季节主要捕食昆虫;50 d左右,幼鸟完全可以自食其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颈苇鹀 育雏行为 雏鸟 发育
下载PDF
鸟界“神偷”——大杜鹃公审案
14
作者 王龙舞 钟国 《大众科学》 2018年第1期34-37,共4页
大杜鹃是人们最熟悉的预报春天到来的使者,却也是自然界臭名昭著的鸟界“神偷”。大杜鹃是人们最熟悉的预报春天到来的使者,却也是自然界臭名昭著的鸟界“神偷”。大杜鹃俗称“布谷鸟”,鹃形目杜鹃科鸟类,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是我国17... 大杜鹃是人们最熟悉的预报春天到来的使者,却也是自然界臭名昭著的鸟界“神偷”。大杜鹃是人们最熟悉的预报春天到来的使者,却也是自然界臭名昭著的鸟界“神偷”。大杜鹃俗称“布谷鸟”,鹃形目杜鹃科鸟类,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是我国17种寄生性杜鹃之一。它们多于北回归线以北繁殖,繁殖期为4~7月,具有专性巢寄生的习性(寄生鸟完全不筑巢、孵卵和育雏行为,依赖宿主鸟类抚育后代)。目前发现大杜鹃可在超过125种宿主中寄生繁殖,如苇莺类或者大部分的雀形目小鸟。大杜鹃是目前科学家研究其巢寄生繁殖行为最清楚的对象之一,一直以来其“作案过程”的动机让进化生物学家们心驰神往、废寝忘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科 布谷鸟 寄生性 繁殖期 欧亚大陆 北回归线 育雏行为 繁殖行为
下载PDF
人工饲养火烈鸟自然育雏行为的观察
15
作者 王纪芬 毕邹生 徐嘉泽 《山东畜牧兽医》 2011年第5期51-52,共2页
火烈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国内繁殖成功的为数很少。无锡动物园于2009年引进一批火烈鸟进行养殖,经过两年多来的努力,成功孵化出4只雏鸟,现将亲鸟自然育雏行为的观察情况初步总结如下:
关键词 人工饲养条件 育雏行为 火烈鸟 自然 动物园 孵化
下载PDF
棕背黑头鸫繁殖习性初步观察
16
作者 杨楠 张凯 +4 位作者 窦亮 张小芳 李八斤 岳碧松 冉江洪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8-70,F0002,共4页
2008年和2009年的4~8月,在四川省雅江县帕姆岭对棕背黑头鸫Turdus kessleri的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观察。该鸟繁殖期在4月下旬至7月上旬,营树上巢,营巢树种为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和鳞皮冷杉Abies squamata。窝卵数为2~3枚(n=7)... 2008年和2009年的4~8月,在四川省雅江县帕姆岭对棕背黑头鸫Turdus kessleri的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观察。该鸟繁殖期在4月下旬至7月上旬,营树上巢,营巢树种为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和鳞皮冷杉Abies squamata。窝卵数为2~3枚(n=7),平均卵重(7.96±0.03)g(n=8),卵长径(32.7±0.17)mm,短径(21.9±0.13)mm(n=13),雌雄共同孵卵,以雌性为主,孵化期为15~17d(n=2),孵化率为83.3%(n=18)。雌雄共同育雏,以雄性为主,雏鸟出飞后主要在巢周围的林下或灌丛活动,这时亲鸟仍会对幼鸟喂食。在同一繁殖季对巢有重复利用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背黑头鸫 繁殖 育雏行为
下载PDF
小鸊鷉冬季日活动节律和亲代育雏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乐 丁伟 李斯 《野生动物》 2012年第4期180-183,共4页
为了分析各种行为的时间预算分配以及小(辟鸟)(?)的亲代育雏行为,2010年10月11日~2011年1月11日共93 d,以曲靖师范学院南湖的所有小(辟鸟)(?)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冬季日各种行为的活动时间分配分为觅食行为、游动行为、休息... 为了分析各种行为的时间预算分配以及小(辟鸟)(?)的亲代育雏行为,2010年10月11日~2011年1月11日共93 d,以曲靖师范学院南湖的所有小(辟鸟)(?)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冬季日各种行为的活动时间分配分为觅食行为、游动行为、休息行为、理羽行为、争斗行为、振羽行为、飞行行为和起舞行为,所占比例依次为36.9%、30.2%、17.7%、9.7%、2.9%、1.3%、1.0%、0.4%,都呈明显的节律性变化,其中觅食行为与游动行为、休息行为与理羽行为的发生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起舞行为与游动行为的发生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在不同育雏期的亲鸟喂雏次数是不同的,一天中12:30~13:30时段喂食活动的频次达到最高值,各个年龄组之间的喂食频次除了第1期和第3期(每1期为10 d)相比为显著差异(P<0.05),其他各种行为都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雏鸟的成长发育,亲鸟与雏鸟的距离变化都呈现抛物线的变化,雌性亲鸟对雏鸟的保护及警戒投入多于雄性亲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鸊鷉 日活动节律 亲代育雏行为
下载PDF
黑鹳育雏行为的观察与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白晓洁 刘炳友 《林业实用技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黑鹳 育雏行为 保护研究 濒危鸟类 欧亚大陆 自然孵化 人工孵化 观察研究 生态行为 珍稀物种
下载PDF
南非出土的化石显示恐龙可能有集体居住和育雏行为
19
《生物学教学》 2012年第10期76-76,共1页
据2012年2月7日《科技日报》援引该报比勒陀利亚2月5日电,南非和加拿大科学家对南非自由州省金门国家公园出土的恐龙蛋化石和恐龙幼仔足印的研究表明,在恐龙中可能存在着集体定居和抚育孩子的行为。研究结果发表在2012年1月24日出版... 据2012年2月7日《科技日报》援引该报比勒陀利亚2月5日电,南非和加拿大科学家对南非自由州省金门国家公园出土的恐龙蛋化石和恐龙幼仔足印的研究表明,在恐龙中可能存在着集体定居和抚育孩子的行为。研究结果发表在2012年1月24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龙蛋化石 育雏行为 南非 集体 出土 居住 显示 《科技日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