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加拿大蒙特利尔学者Mutch等最近提出了一种新的肱骨大结节骨折形态学分型方法,将肱骨大结节骨折分为3种类型:撕脱型骨折、劈裂型骨折及压缩型骨折。目的:比较传统钢板螺钉和空心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后的肩关节...背景:加拿大蒙特利尔学者Mutch等最近提出了一种新的肱骨大结节骨折形态学分型方法,将肱骨大结节骨折分为3种类型:撕脱型骨折、劈裂型骨折及压缩型骨折。目的:比较传统钢板螺钉和空心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后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对宜昌市夷陵医院骨科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肱骨大结节患者按Mutch新分类方法分类,选择83例获得完整随访的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3例采用钢板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钢板螺钉组);60例采用空心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空心螺钉组)。采用目测类比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Constant and Murley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分析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的疼痛及肩关节功能变化。结果与结论:8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所有患者均1年取出内固定物。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Constant and Murle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内固定取出后16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目测类比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Constant and Murley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空心螺钉组优于钢板螺钉组。提示空心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操作简单,创伤较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方式,临床修复效果优于钢板螺钉置入内固定。展开更多
目的对单纯肱骨大结节骨折的3种不同内固定方式(螺钉、张力带、肱骨大结节锁定钢板)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比较其稳定性,为临床肱骨大结节骨折内固定物的选择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取18具保留肩袖肌的新鲜冰冻成人肱骨尸体标本,建立肱骨大...目的对单纯肱骨大结节骨折的3种不同内固定方式(螺钉、张力带、肱骨大结节锁定钢板)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比较其稳定性,为临床肱骨大结节骨折内固定物的选择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取18具保留肩袖肌的新鲜冰冻成人肱骨尸体标本,建立肱骨大结节骨折模型后,随机编号分为3组,分别采用螺钉、张力带及肱骨大结节锁定钢板技术固定大结节骨折块,牵拉冈上肌,测试力-位移曲线,记录2组参数:大结节移位5 mm时力的大小(load to 5 mm yield point,LtYP)及失效负荷(load to failure,LtF)。结果 3组标本(螺钉组、张力带组、肱骨大结节锁定钢板组)在大结节移位5 mm时力的大小分别为(377±86)、(499±90)、(793±52)N,3组标本间LtY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锁定钢板组LtYP远大于螺钉组(本研究中仅3例在内固定失效前位移达到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锁定钢板组LtYP相比张力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张力带组LtYP相对螺钉组表现出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3组标本失效负荷分别为(744±112)、(908±93)、(979±143)N,3组标本间Lt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锁定钢板组LtF相对螺钉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张力带组LtF相对螺钉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锁定钢板组LtF与张力带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肱骨大结节锁定钢板组相对螺钉组及张力带组表现出明显的生物力学优势,锁定钢板将为临床治疗单纯肱骨大结节骨折提供新的、更好的选择。展开更多
肩部疼痛是一种常见的肌肉骨骼问题,终生患病率是人群的三分之一[1].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SIS)是肩关节常见疾病之一,约占门诊以肩关节疼痛为主诉病人的44%~65%[2].Neer于1972年提出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肩部疼痛是一种常见的肌肉骨骼问题,终生患病率是人群的三分之一[1].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SIS)是肩关节常见疾病之一,约占门诊以肩关节疼痛为主诉病人的44%~65%[2].Neer于1972年提出肩关节撞击综合征(impingement syndrome of the shoulder,ISS)的概念[3],当肩关节前屈、外展时,肱骨大结节与喙肩弓反复撞击,导致肩峰下滑囊炎症、肩袖组织退变,甚至肩袖撕裂,引起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4].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复位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肱骨大结节骨折(HGTF)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y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Medline、维普、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1月。...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复位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肱骨大结节骨折(HGTF)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y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Medline、维普、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1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评估文献中的偏倚风险。使用RevMan 5.2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主要指标包括肩关节活动度、功能评分和并发症等。结果纳入文献6篇共304例患者,其中关节镜组140例,切开组164例;5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1篇为随机对照研究,文献质量高。meta分析显示,关节镜组末次随访的肩关节前屈活动度(MD=20.27,95%CI:16.45~24.98)、外展活动度(MD=22.65,95%CI:17.41~27.89)、内旋活动度(MD=8.98,95%CI:4.59~13.37)均优于切开组(P<0.05),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MD=4.09,95%CI:1.69~6.49)高于切开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OR=0.05,95%CI:0.01~0.23)低于切开组(P<0.05),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MD=-0.49,95%CI:-0.73~-0.24)低于切开组(P<0.05),手术时间(MD=32.17,95%CI:27.16~37.18)长于切开组(P<0.05)。两组后伸活动度(MD=1.01,95%CI:-1.89~3.92)和外旋活动度(MD=2.46,95%CI:0.03~4.89)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下复位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治疗移位HGTF的近期效果较好,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加拿大蒙特利尔学者Mutch等最近提出了一种新的肱骨大结节骨折形态学分型方法,将肱骨大结节骨折分为3种类型:撕脱型骨折、劈裂型骨折及压缩型骨折。目的:比较传统钢板螺钉和空心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后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对宜昌市夷陵医院骨科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肱骨大结节患者按Mutch新分类方法分类,选择83例获得完整随访的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3例采用钢板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钢板螺钉组);60例采用空心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空心螺钉组)。采用目测类比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Constant and Murley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分析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的疼痛及肩关节功能变化。结果与结论:8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所有患者均1年取出内固定物。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Constant and Murle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内固定取出后16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目测类比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Constant and Murley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空心螺钉组优于钢板螺钉组。提示空心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操作简单,创伤较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方式,临床修复效果优于钢板螺钉置入内固定。
文摘目的对单纯肱骨大结节骨折的3种不同内固定方式(螺钉、张力带、肱骨大结节锁定钢板)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比较其稳定性,为临床肱骨大结节骨折内固定物的选择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取18具保留肩袖肌的新鲜冰冻成人肱骨尸体标本,建立肱骨大结节骨折模型后,随机编号分为3组,分别采用螺钉、张力带及肱骨大结节锁定钢板技术固定大结节骨折块,牵拉冈上肌,测试力-位移曲线,记录2组参数:大结节移位5 mm时力的大小(load to 5 mm yield point,LtYP)及失效负荷(load to failure,LtF)。结果 3组标本(螺钉组、张力带组、肱骨大结节锁定钢板组)在大结节移位5 mm时力的大小分别为(377±86)、(499±90)、(793±52)N,3组标本间LtY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锁定钢板组LtYP远大于螺钉组(本研究中仅3例在内固定失效前位移达到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锁定钢板组LtYP相比张力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张力带组LtYP相对螺钉组表现出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3组标本失效负荷分别为(744±112)、(908±93)、(979±143)N,3组标本间Lt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锁定钢板组LtF相对螺钉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张力带组LtF相对螺钉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锁定钢板组LtF与张力带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肱骨大结节锁定钢板组相对螺钉组及张力带组表现出明显的生物力学优势,锁定钢板将为临床治疗单纯肱骨大结节骨折提供新的、更好的选择。
文摘肩部疼痛是一种常见的肌肉骨骼问题,终生患病率是人群的三分之一[1].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SIS)是肩关节常见疾病之一,约占门诊以肩关节疼痛为主诉病人的44%~65%[2].Neer于1972年提出肩关节撞击综合征(impingement syndrome of the shoulder,ISS)的概念[3],当肩关节前屈、外展时,肱骨大结节与喙肩弓反复撞击,导致肩峰下滑囊炎症、肩袖组织退变,甚至肩袖撕裂,引起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4].
文摘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复位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肱骨大结节骨折(HGTF)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y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Medline、维普、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1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评估文献中的偏倚风险。使用RevMan 5.2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主要指标包括肩关节活动度、功能评分和并发症等。结果纳入文献6篇共304例患者,其中关节镜组140例,切开组164例;5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1篇为随机对照研究,文献质量高。meta分析显示,关节镜组末次随访的肩关节前屈活动度(MD=20.27,95%CI:16.45~24.98)、外展活动度(MD=22.65,95%CI:17.41~27.89)、内旋活动度(MD=8.98,95%CI:4.59~13.37)均优于切开组(P<0.05),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MD=4.09,95%CI:1.69~6.49)高于切开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OR=0.05,95%CI:0.01~0.23)低于切开组(P<0.05),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MD=-0.49,95%CI:-0.73~-0.24)低于切开组(P<0.05),手术时间(MD=32.17,95%CI:27.16~37.18)长于切开组(P<0.05)。两组后伸活动度(MD=1.01,95%CI:-1.89~3.92)和外旋活动度(MD=2.46,95%CI:0.03~4.89)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下复位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治疗移位HGTF的近期效果较好,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