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镜下肩胛下肌腱修复联合喙突成形术治疗肩胛下肌腱损伤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郑翰林 刘雨龙 +4 位作者 陈光 宁仁德 刘明祥 江华 房传武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4年第7期707-711,共5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肩胛下肌腱修复联合喙突成形术与单纯肩胛下肌腱修复术治疗因喙突撞击导致肩胛下肌腱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01—2023-01采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的30例因喙突撞击导致的肩胛下肌腱损伤,其中15例(A组)采用...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肩胛下肌腱修复联合喙突成形术与单纯肩胛下肌腱修复术治疗因喙突撞击导致肩胛下肌腱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01—2023-01采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的30例因喙突撞击导致的肩胛下肌腱损伤,其中15例(A组)采用肩胛下肌腱修复联合喙突成形术治疗,15例(B组)单纯行肩胛下肌腱修复术治疗而喙突不作处理。比较组间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患肩体侧主动外旋活动度、喙肱距离、肩关节功能UCLA评分、肩关节功能ASES评分。结果3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7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全身或肩关节局部感染、臂丛神经损伤等并发症。A组随访期内未发生肩胛下肌腱再撕裂的情况,而B组1例术后10个月肩胛下肌腱再撕裂。A组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患肩体侧主动外旋活动度、喙肱距离、肩关节功能UCLA评分、肩关节功能ASES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喙突撞击是导致肩胛下肌腱损伤的重要原因,此类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肩胛下肌腱修复联合喙突成形术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纯肩胛下肌腱修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肌腱损伤 喙突撞击征 关节镜 喙突成形 喙肱距离
原文传递
基于CT三维模型分析肩胛下肌腱损伤患者喙突形态和位置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马秉贤 张永 +5 位作者 包呼日查 周慧文 魏宝刚 王永祥 齐岩松 徐永胜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21年第3期229-235,共7页
目的基于CT三维模型分析测量喙突形态和位置,探究其与肩胛下肌腱损伤(subscapularis tendon tears,STT)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了退行性肩袖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和健康人肩关节影像学(CT)数据,分为肩袖损伤伴STT组(A组,28例)和不伴STT... 目的基于CT三维模型分析测量喙突形态和位置,探究其与肩胛下肌腱损伤(subscapularis tendon tears,STT)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了退行性肩袖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和健康人肩关节影像学(CT)数据,分为肩袖损伤伴STT组(A组,28例)和不伴STT组(B组,26例),以及健康组(C组,22例)。采用Mimics软件对肩胛骨进行三维建模并对喙突及关节盂位置进行评估,测量喙突长度(length of coracoid,LC)、喙突前后间距(anteroposterior distance of coracoid,ADC)、喙突高度(height of coracoid,HC)、关节盂平面扭转角(version angle of glenoid,VAG)和关节盂平面倾斜角(inclination angle of glenoid,IAG),分析比较各组参数。结果测量结果显示,LC在A、B、C三组中分别为(21.32±3.83)mm、(18.95±2.36)mm和(17.75±2.69)mm;ADC分别为(23.52±4.04)mm、(22.83±2.37)mm和(24.03±3.65)mm;HC分别为(20.76±3.35)mm、(23.33±2.7)mm和(22.86±3.64)mm;VAG分别为(-2.99±3.27)°、(-2.28±4.9)°和(-2.83±4.4)°;IAG分别为107.82°(101.59-112.04)°、110.19°(105.86-118.72)°和110.37°(104.9-118.02)°。A、B两组间比较:LC、HC和IA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DC、VAG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间比较:LC、HC和IA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DC、VAG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间比较所有测量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喙突越长、位置越低、肩胛盂倾斜角越小越易导致STT;ADC、VAG与STT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肌腱损伤 喙突 三维模型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