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治疗肢体动脉梗塞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29
1
作者
盛琴慧
朱国英
+8 位作者
周爱儒
高炜
霍勇
冷冰
朱小君
牛大地
马大龙
陈光慧
汤健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验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治疗肢体动脉梗塞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构建重组VEGF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2/VEGF。有效性试验:制备肢体动脉梗塞病的猴模型,通过肌肉基因缝线法和肌内多点注射法导入VE...
目的验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治疗肢体动脉梗塞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构建重组VEGF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2/VEGF。有效性试验:制备肢体动脉梗塞病的猴模型,通过肌肉基因缝线法和肌内多点注射法导入VEGF基因,对照组转等量空载质粒。安全性试验:将超剂量和治疗剂量的VEGF基因分别导入5只小鼠(1000μg,为小鼠治疗剂量20μg的50倍)、10只大鼠(2000μg,为治疗剂量的10倍)和5只猴(2000μg,治疗剂量)体内观察其毒副作用,并采用PCR法和间接ELISA法进行分子遗传学和免疫学的评估。结果转VEGF基因后1周血管造影即显示,结扎点附近有较多充盈小血管,远端动脉开始充盈,2周时更为明显,1月后新生小血管最为丰富,可见远端动脉明显充盈,血管计数显示VEGF组(1周时5/100cm2、1月12/100cm2)明显多于对照组(1周1/100cm2、1月4/100cm2)。生化等检查,证明VEGF基因对肝肾功能等无明显影响,未见肿瘤或其它病理变化。导入的VEGF基因可在局部肌肉组织中保存4个月以上,不累及其它各脏器组织,且无循环抗体产生。结论肌肉导入VEGF基因治疗肢体动脉梗塞病是有效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
动脉
梗塞
病
基因治疗
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包载治疗基因的聚合物纳米粒子:I.纳米粒子制备及动物模型基因治疗实验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杨菁
宋存先
+7 位作者
孙洪范
武莉
唐丽娜
冷希岗
王彭延
徐意瑶
李拥军
管珩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8-442,共5页
以可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oly-dl-lactic-co-glycolic,PLGA)为原料,采用多相乳化技术制备载VEGF纳米粒子。并对纳米粒子的粒径,VEGF含量,体外释放等进行了测定。VEGF纳米粒子和VEGF裸质粒被注射到兔下肢缺血模型的缺血部...
以可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oly-dl-lactic-co-glycolic,PLGA)为原料,采用多相乳化技术制备载VEGF纳米粒子。并对纳米粒子的粒径,VEGF含量,体外释放等进行了测定。VEGF纳米粒子和VEGF裸质粒被注射到兔下肢缺血模型的缺血部位,通过RT-PCR,免疫组化和血管造影等技术来验证基因治疗的效果,评价VEGF纳米粒子作为基因载体在动物模型基因治疗中的效率。制备的VEGF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约为300nm,包埋效率在96%以上,纳米粒子中VEGF含量约4%。可在体外维持恒定释放约两周。两周基因注射结果表明VEGF-NP治疗组与裸质粒VEGF治疗组的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VEGF纳米粒子组(81.22permm2),对照组(29.54mm2),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RT-PCR结果显示VEGF纳米粒子组表达(31.79au*mm)明显高于VEGF裸质粒组(9.15au*mm)。在动物模型中VEGF纳米粒子是比裸质粒DNA更好的基因载体系统,结果显示了纳米粒子可望在人类基因治疗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载基因
聚合物纳米粒子
纳米粒子
制备工艺
动物模型
基因治疗
肢体
动脉
梗塞
病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治疗肢体动脉梗塞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29
1
作者
盛琴慧
朱国英
周爱儒
高炜
霍勇
冷冰
朱小君
牛大地
马大龙
陈光慧
汤健
机构
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研究所
出处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9-132,共4页
基金
国家"八六三"计划生物技术资助
文摘
目的验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治疗肢体动脉梗塞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构建重组VEGF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2/VEGF。有效性试验:制备肢体动脉梗塞病的猴模型,通过肌肉基因缝线法和肌内多点注射法导入VEGF基因,对照组转等量空载质粒。安全性试验:将超剂量和治疗剂量的VEGF基因分别导入5只小鼠(1000μg,为小鼠治疗剂量20μg的50倍)、10只大鼠(2000μg,为治疗剂量的10倍)和5只猴(2000μg,治疗剂量)体内观察其毒副作用,并采用PCR法和间接ELISA法进行分子遗传学和免疫学的评估。结果转VEGF基因后1周血管造影即显示,结扎点附近有较多充盈小血管,远端动脉开始充盈,2周时更为明显,1月后新生小血管最为丰富,可见远端动脉明显充盈,血管计数显示VEGF组(1周时5/100cm2、1月12/100cm2)明显多于对照组(1周1/100cm2、1月4/100cm2)。生化等检查,证明VEGF基因对肝肾功能等无明显影响,未见肿瘤或其它病理变化。导入的VEGF基因可在局部肌肉组织中保存4个月以上,不累及其它各脏器组织,且无循环抗体产生。结论肌肉导入VEGF基因治疗肢体动脉梗塞病是有效和?
关键词
肢体
动脉
梗塞
病
基因治疗
内皮生长因子
Keywords
Gene therapy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s
分类号
R543.505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题名
包载治疗基因的聚合物纳米粒子:I.纳米粒子制备及动物模型基因治疗实验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杨菁
宋存先
孙洪范
武莉
唐丽娜
冷希岗
王彭延
徐意瑶
李拥军
管珩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心外科
出处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8-442,共5页
文摘
以可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oly-dl-lactic-co-glycolic,PLGA)为原料,采用多相乳化技术制备载VEGF纳米粒子。并对纳米粒子的粒径,VEGF含量,体外释放等进行了测定。VEGF纳米粒子和VEGF裸质粒被注射到兔下肢缺血模型的缺血部位,通过RT-PCR,免疫组化和血管造影等技术来验证基因治疗的效果,评价VEGF纳米粒子作为基因载体在动物模型基因治疗中的效率。制备的VEGF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约为300nm,包埋效率在96%以上,纳米粒子中VEGF含量约4%。可在体外维持恒定释放约两周。两周基因注射结果表明VEGF-NP治疗组与裸质粒VEGF治疗组的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VEGF纳米粒子组(81.22permm2),对照组(29.54mm2),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RT-PCR结果显示VEGF纳米粒子组表达(31.79au*mm)明显高于VEGF裸质粒组(9.15au*mm)。在动物模型中VEGF纳米粒子是比裸质粒DNA更好的基因载体系统,结果显示了纳米粒子可望在人类基因治疗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关键词
包载基因
聚合物纳米粒子
纳米粒子
制备工艺
动物模型
基因治疗
肢体
动脉
梗塞
病
手术治疗
Keywords
Gene delivery Nanoparticles Vessel endothelial grow factor (VEGF) Ischemia
分类号
R346 [医药卫生—基础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治疗肢体动脉梗塞病的实验研究
盛琴慧
朱国英
周爱儒
高炜
霍勇
冷冰
朱小君
牛大地
马大龙
陈光慧
汤健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
29
原文传递
2
包载治疗基因的聚合物纳米粒子:I.纳米粒子制备及动物模型基因治疗实验研究
杨菁
宋存先
孙洪范
武莉
唐丽娜
冷希岗
王彭延
徐意瑶
李拥军
管珩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