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近段解剖学参数分析及对内固定设计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11
1
作者 魏波 李光灿 +1 位作者 梁捷予 李康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6-438,共3页
目的: 对国人近段股骨标本进行测量分析, 为内固定装置的设计、改进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测量54根防腐股骨标本的股骨头直径、股骨颈最小径线及 135°头颈轴长等 10项解剖学指标。结果: (1) 股骨头直径(46. 80±3 .73) mm;... 目的: 对国人近段股骨标本进行测量分析, 为内固定装置的设计、改进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测量54根防腐股骨标本的股骨头直径、股骨颈最小径线及 135°头颈轴长等 10项解剖学指标。结果: (1) 股骨头直径(46. 80±3 .73) mm; (2) 股骨头长径 (39 .18±4.32) mm; (3) 135°头颈轴长 (95.94±7 .69) mm; (4) 135°颈上缘头颈长 (84 .31±7. 06) mm; (5) 135°颈下缘头颈长 (100 .39±8. 99) mm; (6) 颈最小前后径 (26. 54±3 .19)mm; (7) 颈最小上下径 (32. 35±3. 31) mm; (8) 颈干角 (α) (127 .04±7 .11)°; (9) 颈中线与小转子轴线夹角(γ) (43. 22±4. 86)°; (10) 大转子与股骨外侧皮质延长夹角 (β) (16. 67±3. 87)°。结论: 所测数据可为股骨近段骨折内固定装置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解剖 测量 内固定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股骨近段形态学改变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选择的意义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佩 王春生 +2 位作者 王坤正 宫福良 宋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8-450,共3页
目的 分析强直性脊柱炎股骨近段的形态学改变,及其改变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选择的意义。方法1999年1月~2004年6月,将13例(16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设为选择组,患者均已出现关节强直,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另16例(19髋)为对照组... 目的 分析强直性脊柱炎股骨近段的形态学改变,及其改变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选择的意义。方法1999年1月~2004年6月,将13例(16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设为选择组,患者均已出现关节强直,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另16例(19髋)为对照组,为非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而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组患者均摄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测量Singh指数、髓腔张开指数、皮质形态指数及皮质骨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选择组Singh指数、髓腔张开指数及皮质形态指数分别为:3.81±0.54、2.63±0.41及2.02±0.38,对照组分别为4.63±0.62、3.03±0.27及2.76±0.2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组皮质骨指数为1.69土0.69,对照组为2.12土0.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组患者髓腔呈烟囱型10例13髋,普通型3例3髋;对照组烟囱型3例3髋,普通型13例16髋。结论强直性脊柱炎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应采用骨水泥型人工关节假体,并根据患者髓腔形态使用定制型骨水泥假体,以达到更好的近段固定效果。对于有严重骨质疏松者应按关节翻修术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股骨 形态学 全髋关节置换术 假体选择
下载PDF
温哥华B、C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及股骨近段骨折合并髋关节疾患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9
3
作者 沈建国 郭亭 +2 位作者 曾晓峰 赵建宁 周利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温哥华B、C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及股骨近段骨折合并髋部疾患需同时行髋关节置换患者在需解决的问题及治疗策略上有众多相同之处,文中探讨温哥华B、C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及股骨近段骨折合并髋部疾患(如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目的温哥华B、C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及股骨近段骨折合并髋部疾患需同时行髋关节置换患者在需解决的问题及治疗策略上有众多相同之处,文中探讨温哥华B、C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及股骨近段骨折合并髋部疾患(如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颈骨折等)需同时行髋关节置换者的治疗方法。方法 8例股骨假体周围型骨折及5例股骨近段骨折合并髋关节疾患需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48~78岁,平均61.5岁。由同一组人员都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及股骨骨折内固定治疗。结果 13例骨折均获得临床愈合,髋关节功能均明显改善。结论温哥华B、C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及股骨近段骨折合并髋部疾患需同时行髋关节置换患者在治疗上应根据患者的一般状况、骨折类型、骨折部位、假体是否松动以及局部骨质量来综合考虑,可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假体周围 骨折 股骨 髋关节置换
下载PDF
倒置LISS在股骨近段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季卫平 徐龙伟 +3 位作者 蒋李青 李浩 黄自强 赵鹏飞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19-21,共3页
关键词 LISS 骨折 股骨 粉碎性 应用
下载PDF
股骨近段91例骨肿瘤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海燕 马晓文 +1 位作者 张明 潘历波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24期4062-4065,共4页
目的:分析股骨近段骨肿瘤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股骨近段骨肿瘤的认知及疾病诊断水平。方法:回顾2010年至2016年本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91例股骨近段骨肿瘤。总结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影像学表现。两名放射科诊断... 目的:分析股骨近段骨肿瘤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股骨近段骨肿瘤的认知及疾病诊断水平。方法:回顾2010年至2016年本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91例股骨近段骨肿瘤。总结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影像学表现。两名放射科诊断医师分别对DR、CT、MRI诊断骨肿瘤的价值进行评价。结果:原发肿瘤76例,转移瘤15例。男53例,女38例,年龄4~83岁,平均34.43岁。良性骨肿瘤47例,占51.65%;中间型骨肿瘤20例,占21.98%;恶性骨肿瘤24例,占26.37%。良性肿瘤平均发病年龄29(4~60)岁,常见病种有纤维结构不良、单纯骨囊肿。中间型肿瘤平均发病年龄为21(4~40)岁,常见病种有动脉瘤样骨囊肿、软骨母细胞瘤;恶性肿瘤平均发病年龄为59(36~83)岁,转移瘤最常见。CT和MRI骨肿瘤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DR(P<0.05),CT和MRI的诊断符合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段骨肿瘤中,良性及中间型骨肿瘤多见,以未明确肿瘤性质的肿瘤为主;恶性骨肿瘤以转移瘤最多。CT和MRI股骨近段骨肿瘤诊断价值优于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股骨 X射线摄影(DR)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 磁共振成像(MRI)
下载PDF
股骨近段髓腔的CT测量及股骨假体设计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建龙 李毅中 +2 位作者 林金矿 姚学东 庄华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169-3172,共4页
背景:人工关节大多根据西方人种设计,与国人股骨近段髓腔存在一定差异。目的:通过CT测量股骨近段横断面的髓腔内径参数,为设计符合国人的髋关节假体提供数据。方法:通过CT对61例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成年人的健侧股骨近段进行扫描,连续扫... 背景:人工关节大多根据西方人种设计,与国人股骨近段髓腔存在一定差异。目的:通过CT测量股骨近段横断面的髓腔内径参数,为设计符合国人的髋关节假体提供数据。方法:通过CT对61例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成年人的健侧股骨近段进行扫描,连续扫描3层,层厚均2mm,测量股骨颈平面、股骨小转子平面、股骨峡部平面的髓腔内径等参数。结果与结论:股骨峡部平面的各径线之间、股骨颈平面的宽径与内侧径之间、股骨小转子平面的长径与内侧径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相关性(P<0.05)。股骨颈平面的长径、宽径、内侧径及股骨峡部平面的皮质厚度在男女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所测3个平面的径线可为该类型股骨假体的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设计 全髋关节置换 股骨 CT 髓腔内径
下载PDF
定量CT测量北京城乡老年人股骨近段骨密度与骨结构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天宇 程晓光 +1 位作者 王玲 张勇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2017年第4期342-349,共8页
目的分析北京城区与农村老年人群的股骨近段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骨结构参数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1日至2013年12月1日接受髋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扫描的174名50~70岁的北京居民的相... 目的分析北京城区与农村老年人群的股骨近段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骨结构参数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1日至2013年12月1日接受髋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扫描的174名50~70岁的北京居民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居住地分为城区组(n=118)(男性46名、女性72名)和农村组(n=56)(男性31名、女性25名)。统计学分析由QCT测得的股骨颈体积骨密度(femoral neck volumetric bone mineral density,FN v BMD)、全髋体积骨密度(total hip volumetric bone mineral density,TH v BMD)、股骨颈面积骨密度(femoral neck areal bone mineral density,FN a BMD)、股骨大粗隆面积骨密度(trochanter areal bone mineral density,TR a BMD)、股骨粗隆间面积骨密度(intertrochanter areal bone mineral density,IT a BMD)和全髋面积骨密度(total hip areal bone mineral density,TH a BMD)等参数以及股骨近段骨强度(hip strength analysis,HSA)参数,包括股骨颈干角(neck shaft angle,NSA)、颈宽度(femur neck width,FNW)、髋轴长(hip axis length,HAL)、股骨颈横截面惯性矩(cross-sectional moment of inertia,CSMI)、股骨颈横截面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曲率比率(buckling ratio,BR)、平均骨皮质厚度(averaged cortical thickness,ACT)、截面模数(section modulus,SM)等在两组人群中的差异。结果城乡男女身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城区老年男性体质量(73.66±12.63)kg显著高于农村男性(67.8±9.58)kg(P<0.05);城乡男性之间的FN v BMD、TH v BMD、FN a BMD、TR a BMD、IT a BMD、TH a BMD、NSA、FNW、HAL、CSMI、CSA、BR、ACT、SM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农村女性HAL显著高于城区女性HAL(109.41 mm vs 104.23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骨密度及骨结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老年女性HAL城乡之间存在差异外,本研究人群股骨近段QCT骨密度与骨结构参数无城乡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CT 北京城乡 股骨 骨密度 骨结构
下载PDF
骨水泥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近段骨转移瘤 被引量:3
8
作者 浦飞飞 钟彬龙 +7 位作者 刘建湘 王弘刚 师德尧 刘伟健 张志才 王佰川 吴强 邵增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01-506,共6页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近段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54例行骨水泥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的股骨近段转移瘤患者的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近段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54例行骨水泥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的股骨近段转移瘤患者的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国际骨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system,MSTS)功能评分、国际保肢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limb salvage,ISOLS)影像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 hip score)、Karnofsky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和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Nottingham health profile,NHP)评分评定患者疼痛、肢体功能和生存质量。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情况。结果:患者随访时间为10~99个月,平均42.17个月。患者手术时间(79.68±6.17)min,术中出血量(524.00±39.25)mL。术后3、6和12个月,VAS评分和NHP评分分别较术前降低,MSTS评分、ISOLS评分、Harris评分和KPS评分分别较术前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和12个月,每个随访点之间的VAS评分、相关功能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6例发生并发症。患者平均生存时间19.46个月,6个月、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8.89%、70.37%和11.11%。结论:股骨近段骨转移瘤患者行骨水泥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可减轻患者疼痛,提高肢体功能,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肿瘤转移 股骨 外科治疗 股骨头置换
下载PDF
髋部定量CT(QCT)骨质疏松防治管理临床应用:2015 ISCD共识——部分Ⅰ摘录 被引量:3
9
作者 毛一凡 王玲 +1 位作者 史晓林 程晓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81-983,共3页
国际临床骨密度测量学会(ISCD)发布了髋部定量CT(QCT)临床应用的最新共识。ISCD致力于汇总归纳定量CT的临床应用证据并在2015年ISCD指南修订会议上发布共识指南报告,讨论并一致通过了关于支持医学应用的证据、依据和矛盾,以及未来研究... 国际临床骨密度测量学会(ISCD)发布了髋部定量CT(QCT)临床应用的最新共识。ISCD致力于汇总归纳定量CT的临床应用证据并在2015年ISCD指南修订会议上发布共识指南报告,讨论并一致通过了关于支持医学应用的证据、依据和矛盾,以及未来研究建议的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共识 股骨 定量CT(QCT)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假体的选择(英文)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佩 王春生 +2 位作者 王坤正 时志斌 宫福良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68-1473,共6页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股骨近段的形态学改变并以之为基础指导强直性脊柱炎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假体选择。方法 将24例(36髋)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设为强直性脊柱炎(AS)组, 所纳入患者术前已出现关节强直, 并进行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股骨近段的形态学改变并以之为基础指导强直性脊柱炎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假体选择。方法 将24例(36髋)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设为强直性脊柱炎(AS)组, 所纳入患者术前已出现关节强直, 并进行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共30例(45髋) , 均系非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并且进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分析两组患者术前髋关节正侧位片, 并且测量Singh指数、髓腔张开指数、皮质形态指数和皮质骨指数, 分析两组患者术后 X线片, 测量股骨假体的髓腔占有率。并且进行组间计量资料t检验, 对髓腔占有率和Singh指数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两组间在Singh指数、髓腔张开指数、皮质形态指数以及假体髓腔占有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皮质骨指数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股骨近段出现比较显著的骨质疏松以及形态学改变,髓腔形态更接近于直立, 髓腔开口处张口角度更大, 骨皮质变薄。结论 在没有定制型假体的情况下, 对于由于严重骨质疏松所造成的股骨近段髓腔形态呈现烟囱型改变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可以选用传统水泥型假体并且应当按照关节翻修术来处理; 对于对髓腔形态没有出现显著改变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仍然可以选用传统生物固定型假体; 由于其年龄较轻预期生存时间较长, 对THA术后髋关节功能期望值较高, 根据患者髓腔形态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制备特殊设计的个体化水泥型假体应比现有类型假体更加适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股骨 SINGH指数 髓腔张开指数 皮质骨指数
下载PDF
微创内固定系统倒置固定治疗股骨近段及转子下骨折 被引量:1
11
作者 洪劲松 潘永雄 +1 位作者 李中万 杨仲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584-585,共2页
股骨近段及转子下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复杂骨折,骨折线常位于股骨近端并累及股骨上段和中上段,目前尚无统一的名称。股骨近端一般是指股骨小转子下5cm的近侧股骨部分,但国际内固定学会(AO/ASIF)只将小转子下缘平面以近的股骨范... 股骨近段及转子下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复杂骨折,骨折线常位于股骨近端并累及股骨上段和中上段,目前尚无统一的名称。股骨近端一般是指股骨小转子下5cm的近侧股骨部分,但国际内固定学会(AO/ASIF)只将小转子下缘平面以近的股骨范围定义为股骨近端,股骨近端骨折主要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股骨头骨折。对于此类股骨近端骨折累及股骨上段、中上段的,我们称为股骨近段及转子下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内固定系统 转子下骨折 股骨 固定治疗 股骨端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小转子 倒置
原文传递
股骨近段良性肿瘤手术方式与效果分析:关节置换还是内固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郎赟 段宏 +6 位作者 余泽平 张斌 熊燕 石锐 闵理 张闻力 屠重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8期7839-7840,共2页
股骨近段良性肿瘤的手术适应证,内固定物选择及是否可行关节置换在肢体肿瘤外科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仍存在争议。文章探讨股骨近段良性肿瘤的手术指征及手术方式,比较选择内固定物重建和关节置换各自优缺点及术后患者功能效果差异。回... 股骨近段良性肿瘤的手术适应证,内固定物选择及是否可行关节置换在肢体肿瘤外科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仍存在争议。文章探讨股骨近段良性肿瘤的手术指征及手术方式,比较选择内固定物重建和关节置换各自优缺点及术后患者功能效果差异。回顾性分析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治疗的57例股骨近段良性肿瘤患者,其中41例采用病灶刮除,瘤腔灭活,自体骨和(或)异体骨、人工骨植骨,内固定重建;16例采用瘤段切除或切刮术,关节置换。评估内固定组和关节置换组手术指征的选择是否合理。同时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再次手术率及肢体功能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内固定组3例(7.3%)术后出现浅层感染;4例(9.8%)出现内固定失败,其中2例最终行关节置换;5例(12.2%)出现局部复发;末次随访平均MSTS评分为26.4分。关节置换组1例(6.3%)出现术后浅层感染,1例(6.3%)出现关节脱位,予手法复位后未再脱位;1例(6.3%)出现局部软组织复发,再次手术后未再复发;末次随访平均MSTS评分为28.5分。关节置换组术后早期功能优于内固定组,但在应用股骨转子外侧解剖钢板的患者与关节置换组功能无明显差异。内固定适用于大部分患者,包括肿瘤范围较小者、股骨上段合并股骨干肿瘤者及畸形需矫正者。关节置换适用于股骨头颈区肿瘤破坏范围大、重建困难者;侵袭性、复发性肿瘤;内固定失败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关节置换 内固定方式 内固定失败 末次随访 人工骨植骨 浅层感染 异体骨 股骨头颈 切除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形态及全髋置换术后的股骨假体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春生 王坤正 +2 位作者 杨佩 党晓谦 时志斌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07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的假体选择方法。方法将24例(36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设为强直性脊柱炎(AS)组,所有纳入患者术前均已出现关节强直,并进行了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共30例(45髋),均系非强直性脊...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的假体选择方法。方法将24例(36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设为强直性脊柱炎(AS)组,所有纳入患者术前均已出现关节强直,并进行了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共30例(45髋),均系非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并且进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分析两组患者术前髋关节正侧位片,并且测量singh指数、髓腔张开指数、皮质形态指数和皮质骨指数,分析两组患者术后X线片,测量股骨假体的髓腔占有率,进行组间计量资料t检验,对髓腔占有率和Singh指数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两组间在singh指数、髓腔张开指数、皮质形态指数以及假体髓腔占有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皮质骨指数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股骨近段出现比较显著的骨质疏松以及形态学改变,髓腔形态更接近于直立,髓腔开口处张口角度更大,骨皮质变薄。结论在没有定制型假体的情况下,对于由于强直性脊柱炎严重骨质疏松所造成的股骨近段髓腔形态呈现烟囱型改变的患者,应该选用传统水泥型假体并按照关节翻修术的方法来处理;对于髓腔形态没有出现显著改变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仍可选用传统生物固定型假体;根据患者髓腔形态利用CAD技术特殊设计的个体化水泥型假体应比现有类型假体更加适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股骨 SINGH指数 髓腔张开指数 皮质骨指数
原文传递
髋关节置换协同瘤段切除灭活再植治疗股骨近段恶性骨肿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陶涛 张云坤 郁忠杰 《当代医学》 2010年第32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段恶性骨肿瘤的临床保肢的方法。方法自2004年12月~2009年10月,采用髋关节置换协同瘤段股骨切除灭活再植治疗股骨近段恶性骨肿瘤10例,均选用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加瘤段切除灭活再植和自体骨植骨术。结果本组已进行10例患... 目的探讨股骨近段恶性骨肿瘤的临床保肢的方法。方法自2004年12月~2009年10月,采用髋关节置换协同瘤段股骨切除灭活再植治疗股骨近段恶性骨肿瘤10例,均选用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加瘤段切除灭活再植和自体骨植骨术。结果本组已进行10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4例于术后1a左右死亡。生存的6例关节获平均2年9个月随访,按Enneking肢体肌肉骨骼肿瘤外科治疗重建术后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估:4~5分4例,3分2例,1分1例。结论根据股骨近端肿瘤类型采用髋关节置换协同瘤段切除灭活再植治疗的方法,使患者减轻手术痛苦,有效的重建髋关节功能并达到保肢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肿瘤 灭活再植 髋关节置换
下载PDF
儿童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合并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静瑶 张莉 +3 位作者 李楠 苏雁 陈振萍 吴润晖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265-268,共4页
李楠(住院医师):患儿男,8岁,主因发现皮肤出血点5年,头皮包块3年,发热4个月于2013年7月4日入院。患儿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全身皮肤出现针尖大小出血点及瘀斑,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血小板(PLT)2×10^9/L,白细胞(WBC)及血红蛋白(H... 李楠(住院医师):患儿男,8岁,主因发现皮肤出血点5年,头皮包块3年,发热4个月于2013年7月4日入院。患儿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全身皮肤出现针尖大小出血点及瘀斑,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血小板(PLT)2×10^9/L,白细胞(WBC)及血红蛋白(Hb)正常,骨髓细胞学检查示全片巨核细胞〉300个,诊断"免疫性PLT减少症",予以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及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PLT计数可升至正常,口服激素1周后PLT下降,再予IVIG后PLT再次上升,此后间断输注IVIG,每次PLT计数仅维持正常1周左右会再次降至10×10^9/L以下,予以长春新碱静脉注射后PLT数仅维持在(5~10)×10^9/L,此后反复间断输注IVIG、口服激素及中药治疗,PLT可维持在(50~60)×10^9/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出血点 巨核细胞 骨髓细胞学检查 住院医师 人免疫球蛋白 骨破坏 骨髓检查 免疫功能 股骨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下载PDF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儿童股骨近段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宏艳 赵洪波 +2 位作者 左玉明 王月光 窦静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2年第8期1143-1145,共3页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儿童股骨近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儿童股骨近段骨折。结果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39个月,平均29个月。二组患儿骨折均获得骨折愈合,时间为3.2~7.6个月,平均3.9个月。依据...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儿童股骨近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儿童股骨近段骨折。结果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39个月,平均29个月。二组患儿骨折均获得骨折愈合,时间为3.2~7.6个月,平均3.9个月。依据Harris评分标准(包括疼痛、功能、关节畸形和关节活动度4方面)评定髋关节功能,优23例,良5例,优良率100%。结论对于年龄较大、患儿体重指数大、不稳定型骨折儿童股骨近段骨折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符合近年来儿童骨折微创治疗观念,是现有内固定技术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股骨 锁定加压钢板 骨折固定术 儿童
原文传递
经皮骨成形术和假体置换术治疗股骨近段转移癌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任晓伟 焦建宝 +2 位作者 姜源涛 陈涛平 王云飞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952-954,共3页
目的 比较经皮骨成形术和假体置换治疗未发生病理骨折的股骨近段骨转移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未发生病理骨折的股骨近段骨转移癌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经皮骨成形术组和假体置换组并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 目的 比较经皮骨成形术和假体置换治疗未发生病理骨折的股骨近段骨转移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未发生病理骨折的股骨近段骨转移癌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经皮骨成形术组和假体置换组并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术后早期功能。结果 随访1~31个月,平均5.56个月。经皮骨成形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假体置换组(P均〈0.05),术后早期功能明显低于假体置换组(P〈0.05);假体置换组1例患者术后12 d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经皮骨成形术及假体置换术均为股骨近段骨转移癌的重要手术方式,对未发生病理骨折的全身多发骨转移、身体条件差及预期生存期较短的患者,建议行经皮骨成形术,可尽快缓解患者疼痛症状,预防病理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骨转移癌 经皮骨成形术 假体置换术
下载PDF
LISS钢板治疗股骨近段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1
18
作者 卢永春 刘文玲 刘承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0年第10期916-917,共2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段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减少术中术后的并发症。方法应用LISS钢板治疗15例股骨近段粉碎性骨折。结果随访8~24个月,所有病例全部一期愈合,功能评价优良。结论 LISS钢板治疗股骨近段粉碎性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骨... 目的探讨股骨近段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减少术中术后的并发症。方法应用LISS钢板治疗15例股骨近段粉碎性骨折。结果随访8~24个月,所有病例全部一期愈合,功能评价优良。结论 LISS钢板治疗股骨近段粉碎性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的特点,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骨折 AO微刨内固定系统 手术
原文传递
生物型APC重建股骨近端瘤性骨缺损的保肢技术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延岭 闵理 +5 位作者 段宏 周勇 张闻力 石锐 罗翼 屠重棋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生物型同种异体骨-假体复合物(allograft-prosthetic composite,APC)重建股骨近端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中期疗效。方法收集2007~2011年在我科接受股骨近端肿瘤切除、生物型APC重建的15例患者资料及病理结果;术后第1、3... 目的探讨生物型同种异体骨-假体复合物(allograft-prosthetic composite,APC)重建股骨近端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中期疗效。方法收集2007~2011年在我科接受股骨近端肿瘤切除、生物型APC重建的15例患者资料及病理结果;术后第1、3、6、9、12月及之后每半年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及功能随访评估。影像学评估主要包括骨-骨界面愈合情况及大转子骨吸收情况;采用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评分(MSTS)及Harris髋关节评分(HHS)评估患者关节功能,采用查体评估患者外展肌肌力。结果本组15例患者中,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25.1岁(17~56岁);平均随访时间32.8月(18~48月);病理学诊断:骨巨细胞瘤4例,骨肉瘤3例,软骨肉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肿瘤2例,骨母细胞瘤2例,尤文氏肉瘤1例。15例患者异体骨-宿主骨界面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5~9月;至末次随访时,未出现感染、异体骨-宿主骨愈合处骨吸收、髋关节脱位、异体骨超敏反应、髋臼磨损及肿瘤复发和转移等并发症。3例患者术中出现假体周围骨折,以钢丝环扎术固定。术后6例患者出现大转子骨吸收。15例患者平均MSTS评分和HHS评分,术前为11.3分(7~15分)和47.3分(40.3~58.5分),末次随访时为26.1分(24~29分)和80.1分(66.2~92.7分)。结论生物型APC应适用于年龄轻、预期生存时间长及术后功能要求高的股骨近端骨肿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骨肿瘤 骨缺损 同种异体骨-假体复合物 保肢技术
原文传递
股骨粗隆部骨折不同内固定的选择
20
作者 李建军 张君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1年第3期350-351,共2页
股骨粗隆部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我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0月共收治股骨粗隆部骨折76例,分别用动力髋螺钉(DHS)、动力髁螺钉(DCS)、股骨近段髓内钉(PFN)、空心拉力螺钉等固定,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76例。... 股骨粗隆部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我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0月共收治股骨粗隆部骨折76例,分别用动力髋螺钉(DHS)、动力髁螺钉(DCS)、股骨近段髓内钉(PFN)、空心拉力螺钉等固定,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76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32例;年龄50~85岁,平均70.2岁;左侧36例,右侧4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部骨折 内固定 空心拉力螺钉 动力髋螺钉 动力髁螺钉 股骨 常见病 老年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