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颈干角在前后位X线平片与CT三维重建图像上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刘力铭 雷凯 +3 位作者 范华全 陈欣 杨柳 郭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134-2140,共7页
目的探讨股骨颈干角在前后位X线平片与CT三维重建图像上的差异及其主要相关因素。方法通过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回顾性收集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于关节外科中心住院患者资料265例(265侧下肢)。判定其股骨颈干角在前后位... 目的探讨股骨颈干角在前后位X线平片与CT三维重建图像上的差异及其主要相关因素。方法通过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回顾性收集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于关节外科中心住院患者资料265例(265侧下肢)。判定其股骨颈干角在前后位X线平片与CT三维重建图像上的差异性。通过记录其年龄、性别、BMI、左右侧别,测量其髋膝踝角、股骨干弓形角、股骨扭转角、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股骨干长度,并建立统计学模型,筛选导致其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同时设立对照组及试验组,通过1∶1倾向性评分匹配验证导致差异的最主要相关因素。结果股骨颈干角X线平片测量值(128.02±6.26)°与其CT三维图像测量值(124.22±6.4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且差异大于3°的占比高达56.6%。多重线性回归模型(P<0.001,调整R2=0.747)显示股骨扭转角(标化系数=-0.233,P<0.001)是其差异的最主要相关因素。结论股骨颈干角在前后位X线平片与CT三维重建图像上存在显著差异,股骨扭转角是导致差异的主要相关因素,较大的股骨颈外旋扭转会伴有股骨颈干角的X线测量结果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干角 股骨扭转角 三维重建图像 X线平片
下载PDF
MRI及多层螺旋CT在测量股骨扭转角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任灿权 汪林刚 +2 位作者 凌桢 张海峰 冯波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19期32-35,40,共5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及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在测量股骨扭转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接受骨盆MRI及CT检查的髋关节疼痛患者51例(65髋...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及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在测量股骨扭转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接受骨盆MRI及CT检查的髋关节疼痛患者51例(65髋)为研究对象。采用MRI与多层螺旋CT的4种常用测量方法评估股骨扭转角,分析其可重复性及一致性,并比较4种参考轴之间股骨扭转角的差异。结果MRI与多层螺旋CT用于评估股骨扭转角观察者间与观察者内的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均≥0.97。MRI与多层螺旋CT用于评估股骨扭转角的差值均数在0.23°~1.11°之间,MRI与多层螺旋CT不同水平股骨近端参考轴测量所得的股骨扭转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转子参考轴观察者间ICC差异在1个标准差内的占比为72.31%(47/65),股骨颈参考轴为87.69%(57/65),股骨颈基部参考轴为67.69%(44/65),小转子参考轴为78.46%(51/65)。结论MRI与多层螺旋CT不同水平股骨近端参考轴评估股骨扭转角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差别不大,但MRI无辐射,可减少患者有效辐射剂量。此外,不同水平近端参考轴可直接影响股骨扭转角的测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股骨扭转角 影像诊断
下载PDF
股骨扭转角和颈干角的测量统计及其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袁琼嘉 沙川华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88-94,共7页
本文采用《人体测量手册》的方法,测量了250例在成都地区收集的成人股骨扭转角和颈干角。其结果为:(1)我们采用的测量方法所测得股骨扭转角的数据均为正值。其平均值为21.48°±0.59。男、女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 本文采用《人体测量手册》的方法,测量了250例在成都地区收集的成人股骨扭转角和颈干角。其结果为:(1)我们采用的测量方法所测得股骨扭转角的数据均为正值。其平均值为21.48°±0.59。男、女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女性均为左侧大于右侧,男性的侧别差异有显著性(0.05>p>0.02),女性的无显著性差异(p>0.05)。(2)股骨颈干角的平均值为130.86°±0.45。男、女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股骨颈干角左侧大于右侧,其侧别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扭转角 股骨颈干角
下载PDF
股骨假体旋转角对全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影响的3年随访 被引量:16
4
作者 谢军 刘巍 袁凤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7期4283-4287,共5页
背景:股骨假体旋转不良可造成屈曲间隙不平衡和髌骨轨迹不良,从而影响膝关节功能的恢复。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股骨假体旋转角对患者膝关节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江苏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关节外科行初次全膝关节... 背景:股骨假体旋转不良可造成屈曲间隙不平衡和髌骨轨迹不良,从而影响膝关节功能的恢复。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股骨假体旋转角对患者膝关节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江苏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关节外科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146例(186膝)。置换后进行CT扫描检查并测量股骨髁扭转角评价股骨假体旋转位置,根据股骨髁扭转角分为3组,正常组74例(外旋3°-内旋3°),内旋组15例(内旋>3°),外旋组58例(外旋>3°),置换后随访3年。结果与结论:①膝关节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正常组活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内旋组和外旋组,外旋组活动功能评分高于内旋组(P<0.05);在活动功能评分中3组的标准活动评分、自由活动评分及高级活动评分中,正常组明显高于内旋组和外旋组,外旋组高于内旋组(P<0.05);但3组的站立与行走评分、满意度评分和期望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结果证实:股骨假体旋转角影响全膝关节置换后远期膝关节功能恢复,因此应注意避免置换中股骨假体旋转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骨关节生物力学 膝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 股骨假体旋转对线 股骨扭转角 膝关节功能 活动能力 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 内旋 外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TKA术后股骨假体旋转对KSS主观评分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加勇 尚希福 +1 位作者 贺瑞 胡飞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9期788-790,809,共4页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旋转对患者膝关节评分的影响。方法对在我院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PS型假体)的158位患者198例膝关节于术后5年进行随访,其中男性54例68膝,女性104例130膝。通过CT测量股骨髁扭转角(computed tomography...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旋转对患者膝关节评分的影响。方法对在我院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PS型假体)的158位患者198例膝关节于术后5年进行随访,其中男性54例68膝,女性104例130膝。通过CT测量股骨髁扭转角(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来评价膝关节假体的旋转,同时对患者膝关节进行美国膝关节协会(knee society score,KSS)(2011版)主观功能评定。根据患者的CTA分为A组正常组(外旋3°至内旋3°),B组外旋组(外旋大于3°),C组内旋组(内旋大于3°),对A、B、C组的各项KSS得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在在功能活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满意度评分、期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功能评分的细项中,标准活动评分、高级活动评分、自由活动评分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步行及站立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膝关节置换中股骨假体的旋转位置影响膝关节功能活动主观评分,术者应避免股骨假体旋转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股骨扭转角 膝关节协会评分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区分股骨颈扭转角与前倾角 被引量:9
6
作者 朱求亮 袁剑锋 +1 位作者 赵立来 王新风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10期831-833,共3页
目的: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描述股骨颈扭转角与前倾角,显示二者区别并测量数据。方法:2010年3月至2010年10月,采用CT重建扫描30例健康成人志愿者股骨结构,男15例,女15例;年龄25~65岁,平均(43.66±7.57)岁。进行图像后处理显示股骨颈... 目的: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描述股骨颈扭转角与前倾角,显示二者区别并测量数据。方法:2010年3月至2010年10月,采用CT重建扫描30例健康成人志愿者股骨结构,男15例,女15例;年龄25~65岁,平均(43.66±7.57)岁。进行图像后处理显示股骨颈扭转角及前倾角,用"圆心法"测量扭转角,直接测量股骨颈前倾角。结果:股骨颈前倾角是股骨头颈中心轴线与股骨冠状面的夹角,测量结果为(13.326±6.085)°;扭转角是股骨颈截面的长轴面与股骨冠状面的夹角,测量结果为(31.335±2.079)°。两角度左、右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颈前倾角与扭转角是股骨上段完全不同的两个角度参数,前倾角是线与面的夹角,角尖朝向外下,扭转角是面与面的夹角,角尖朝向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前倾角 股骨扭转角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基于MRI和CT二维图像重建膝关节三维数字化模型的股骨髁扭转角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黄赞 李彦林 +4 位作者 胡猛 李建 尤志敏 王国梁 何川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研究基于MRI和CT二维图像建立的人膝关节三维数字化模型上股骨髁扭转角(femoral condylar twist angle,CTA)测量的差异,为术前股骨假体旋转位置设计中选择最佳CTA测量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取10具正常成人尸体膝关节标本,分别于三维数... 目的研究基于MRI和CT二维图像建立的人膝关节三维数字化模型上股骨髁扭转角(femoral condylar twist angle,CTA)测量的差异,为术前股骨假体旋转位置设计中选择最佳CTA测量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取10具正常成人尸体膝关节标本,分别于三维数字化模型和尸体标本中测量CTA。实验分为4组:A组为基于MRI二维影像重建三维数字化模型测量组,B组为基于CT二维影像重建三维数字化模型测量组,C组为尸体标本保留膝关节软骨测量组,D组为尸体标本去除膝关节软骨测量组。统计分析各组CTA差异。结果三维数字化模型中A、B组CTA分别为(6.43±0.53)、(3.31±1.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35,P=0.000)。膝关节标本中C、D组CTA分别为(5.21±1.28)、(3.33±1.12)°,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5.770,P=0.000)。而A、C组间C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219,P=0.110),B、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79,P=0.000)。结论在基于MRI二维图像重建的膝关节三维数字化模型上测量的CTA更接近膝关节保留软骨状态下的实际测量值,有利于指导术前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CT 膝关节三维数字化模型 股骨扭转角
原文传递
激光投射法测量股骨颈扭转角及前倾角 被引量:5
8
作者 朱求亮 许斌 +4 位作者 沈良华 赵立来 颜茂华 王元龙 张莹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94-697,共4页
目的通过裸骨观察及设计激光投射法测量股骨颈扭转角及前倾角,探讨激光投射法测量的可行性。方法裸骨观察描述股骨颈扭转角及前倾角,设计股骨颈扭转角前倾角测量装置,分两次用激光投射法测量60个股骨标本,对测定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作... 目的通过裸骨观察及设计激光投射法测量股骨颈扭转角及前倾角,探讨激光投射法测量的可行性。方法裸骨观察描述股骨颈扭转角及前倾角,设计股骨颈扭转角前倾角测量装置,分两次用激光投射法测量60个股骨标本,对测定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作左右两侧比较。结果对裸骨标本直接观察可以看出股骨颈扭转角与前倾角区别,采用激光投射法分两次测量所得数据差异无显著意义(统计学把握度为100%,P>0.05)。测定股骨颈前倾角左侧13.58°±6.55°,右侧12.15°±5.83°;股骨颈扭转角左侧18.50°±7.38°,右侧19.08°±8.59°,双侧两角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激光投射法是测量股骨颈扭转角及前倾角有效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股骨扭转角 股骨颈前倾角 激光投射法
下载PDF
三维CT重建观察膝骨关节炎患者股骨远端旋转解剖标志的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窦勇 田伟 +2 位作者 柳剑 杨德金 尹星华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16期13-15,18,I0002,共5页
目的采用三维CT测量膝骨关节炎患者远端旋转解剖标志的变化。方法选择因膝骨关节炎而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5例(112膝),其中内翻型92膝(内翻组)、外翻型20膝(外翻组);Ⅲ期股骨头坏死34例(68膝)作为正常组。回顾性分析3组术前的CT资料... 目的采用三维CT测量膝骨关节炎患者远端旋转解剖标志的变化。方法选择因膝骨关节炎而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5例(112膝),其中内翻型92膝(内翻组)、外翻型20膝(外翻组);Ⅲ期股骨头坏死34例(68膝)作为正常组。回顾性分析3组术前的CT资料,采用三维CT重建的方法测量股骨与胫骨机械轴夹角(mFTA)、解剖股骨远端外翻角(aLDFA)、解剖胫骨近端内翻角(aMPTA)、股骨后髁角(PCA)、股骨髁扭转角(CTA),Whiteside线与股骨后髁连线(PCL)的夹角(WPCL)、与外科髁上轴(SEA)的夹角(WSEA)及与临床髁上轴(CEA)的夹角(WCEA)。结果内翻组mFTA、WPCL、WSEA、WCEA均高于正常组,aMPTA、PCA、CTA均低于正常组;外翻组aMPTA、PCA、CTA、WPCL、WSEA、WCEA均高于正常组,mFTA、aLDFA均低于正常组;P均<0.05。内翻组PCA与mFTA呈负相关(r=-0.555),与aMPTA呈正相关(r=0.450);外翻组PCA与mFTA呈负相关(r=-0.614),与aLDFA呈负相关(r=-0.719);P均<0.05。随着mFTA逐渐增大至15°,内翻组PCA、CTA逐渐减小,P均<0.05。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均存在Whiteside线外移;内翻型患者PCA、CTA均降低,PCA与mFTA和aMPTA相关;外翻型患者PCA、CTA均升高,PCA与mFTA和aLDFA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膝关节 股骨旋转力线 股骨后髁角 股骨扭转角 Whiteside线
下载PDF
股骨偏心距及其与股骨颈干角、股骨颈扭转角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韩铭 单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9-241,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偏心距测量数据及其与股骨颈干角、股骨颈扭转角相关性。方法:对国人100副股骨标本男女各50副,进行股骨偏心距、股骨颈干角、股骨颈扭转角测量,对所测量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股骨偏心距(mm)男性右侧:44... 目的:探讨股骨偏心距测量数据及其与股骨颈干角、股骨颈扭转角相关性。方法:对国人100副股骨标本男女各50副,进行股骨偏心距、股骨颈干角、股骨颈扭转角测量,对所测量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股骨偏心距(mm)男性右侧:44·4±4·56,左侧:42·7±4·95;女性右侧:39·9±6·00,左侧:38·9±6·18。股骨扭转角(°)男性右侧:6·02±10·85,左侧:7·08±9·30;女性右侧:10·02±11·69,左侧:6·02±10·85。股骨颈干角(°)男性右侧:131·8±4·36,左侧:134·0±4·78;女性右侧:132·1±5·94,左侧:132·8±4·93。结论:股骨扭转角和股骨颈干角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股骨偏心距性别差异显著;股骨扭转角侧别无差异,而股骨颈干角和股骨偏心距侧别差异显著。由此推导出股骨偏心距、颈干角、扭转角回归方程,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偏心距 股骨颈干角 股骨扭转角
下载PDF
股骨颈内固定螺钉构型的解剖影像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袁剑锋 朱求亮 史本功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0-424,共5页
目的根据影像解剖图像分析探讨股骨颈骨折3枚螺钉内固定的最优螺钉构型。方法自2017年1月至2月,在安吉县人民医院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中回顾性选择15例正常成人双侧(30根)股骨行三维CT重建,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28~63岁,平均(43±... 目的根据影像解剖图像分析探讨股骨颈骨折3枚螺钉内固定的最优螺钉构型。方法自2017年1月至2月,在安吉县人民医院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中回顾性选择15例正常成人双侧(30根)股骨行三维CT重建,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28~63岁,平均(43±8.5)岁。于股骨颈中心轴线垂直方向在颈中部显示股骨颈截面(FNS),经图像重叠获得其在股骨转子外侧壁的投影。在股骨颈截面内模拟3种螺钉构型:以股骨颈截面长轴为中线的等边三角形构型(IET-FNS组)、股骨冠状轴为中线的等边三角形构型(IET-PF组)和股骨颈截面内的钝角三角形螺钉构型(OT组)。观察螺钉间距离、螺钉距股骨颈截面中心距离、螺钉工作面积与股骨颈截面积比。结果螺钉间的距离:OT组(5.96±0.37)cm;IET-FNS组(4.74±0.39)cm。IET-PF组(4.58±0.39)cm;螺钉与股骨颈截面中心点距离:OT组(3.43±0.18)cm;IET-FNS组(2.81±0.17)cm;IET-PF组(2.72±0.14)cm。螺钉面积与股骨颈截面积比:OT组(0.31±0.01);IET-FNS组(0.21±0.02);IET-PF组(0.16±0.01)。OT组3项测量指标值均较大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影像解剖学分析,钝角三角形螺钉构型在观察指标螺钉间距离,螺钉距股骨颈截面中心距离、螺钉工作面积与股骨颈截面积比有优势,可能是股骨颈骨折3枚螺钉内固定的理想构型,但需要进一步的生物力学测试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股骨扭转角 内固定 三维重建 螺钉构型 解剖学
下载PDF
肉眼直观区别股骨颈扭转角与前倾角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求亮 许斌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8-662,共5页
目的探讨肉眼直观下描述股骨颈扭转角及前倾角的区别,并分析其差异的临床意义。方法在股骨冠状面平面,分别从6点钟、12点钟、1∶30点钟、3点钟和4∶30点钟位置观察干燥完整的股骨标本(60根),在照片上分别确定股骨头颈轴线、股骨冠状面... 目的探讨肉眼直观下描述股骨颈扭转角及前倾角的区别,并分析其差异的临床意义。方法在股骨冠状面平面,分别从6点钟、12点钟、1∶30点钟、3点钟和4∶30点钟位置观察干燥完整的股骨标本(60根),在照片上分别确定股骨头颈轴线、股骨冠状面、股骨颈截面最长径及股骨上段冠状面,画图描述股骨颈扭转角与前倾角,分析这两个角度的区别。结果股骨颈前倾角是股骨头颈轴线与股骨冠状面的夹角,是线与面的关系,角尖朝内,在6点钟、12点钟、1∶30点钟、3点钟和4∶30点钟位均可观察到;股骨颈扭转角是股骨颈椭圆截面最长径线构成的面与股骨(上段)冠状面的夹角,是面与面的关系,角尖朝后,仅在12点钟、1∶30点钟、3点钟位可以观察到。1∶30钟位是显示股骨颈扭转角和前倾角区别的最佳位置。结论股骨颈前倾角和扭转角是共同基于股骨冠状面,分别与股骨头颈轴线、股骨颈截面最长径线构成的面,组成的两个不同角度参数。非立体观察是混淆股骨颈扭转角与前倾角的重要原因。前倾角决定内固定螺钉及股骨假体的方向,扭转角对内固定螺钉进钉点及股骨髓腔开口位置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扭转角 股骨颈前倾角 大体标本 直接观察
下载PDF
用双滑线法测量股骨颈扭转角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光宗 丁士海 鞠晓华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3-75,共3页
关键词 股骨扭转角 双滑线法 器材 工具 组装 使用
下载PDF
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因素
14
作者 罗建民 许斌 朱求亮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17期60-63,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内固定术,观察术后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情况,并对造成患者股骨...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内固定术,观察术后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情况,并对造成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0.5个月),39例患者在术后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2.5%;术后未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股骨颈扭转角(31.56±8.81)°与前倾角(13.75±3.41)°均明显小于术后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股骨颈扭转角(45.04±12.25)°与前倾角(21.24±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8、8.44,P〈0.05);年龄、性别、致伤到手术时间、Garden分型等因素是术后是否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因素(r=0.038、-0.032、-0.023、0.054,P〈0.05)。结论 内固定术是一种治疗股骨颈骨折分型的有效治疗方案,经过治疗,术后易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发症,年龄、性别、致伤到手术时间、Garden分型等因素是术后是否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术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股骨扭转角与前倾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