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一)指南制定的方法本指南是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织,在2011年卫生部颁布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标准》(WS 339-2011)及2009年学组编写的《外周动脉疾病诊治标准(征求稿)》基础上,参考201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一、概述(一)指南制定的方法本指南是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织,在2011年卫生部颁布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标准》(WS 339-2011)及2009年学组编写的《外周动脉疾病诊治标准(征求稿)》基础上,参考201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Cardiology.展开更多
1概述1.1指南制定的方法本指南是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织,在2011年卫生部颁布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标准》(WS 339-2011)及2009年学组编写的《外周动脉疾病诊治标准(征求稿)》基础上,参考201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1概述1.1指南制定的方法本指南是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织,在2011年卫生部颁布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标准》(WS 339-2011)及2009年学组编写的《外周动脉疾病诊治标准(征求稿)》基础上,参考201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和201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CCF/AHA) 发布的相关指南。展开更多
本研究以120例普通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血管超声检查内颈总动脉(CCA)与股总动脉(CFA)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试图探讨普通健康人群血管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与差异。检测结果显示,平均颈总动脉的IM...本研究以120例普通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血管超声检查内颈总动脉(CCA)与股总动脉(CFA)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试图探讨普通健康人群血管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与差异。检测结果显示,平均颈总动脉的IMT与股总动脉的IMT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0.68 mm vs 0.75 mm,p〈0.01);股总动脉中斑块形成的几率显著高于颈总动脉(46.7%vs 29.2%);48.2%的研究对象同时存在股总动脉与颈总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仅在股总动脉与颈总动脉中的几率分别为40.2%与19.6%;若仅考虑纤维脂质分离的斑块时,股总动脉与颈总动脉之间的差异更加明显(47.2%vs 25.6%)。本研究结果初步证实,健康一般人群中超过40%的人群粥样硬化斑块存在于股总动脉而非颈总动脉中。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做进一步研究确认在心血管疾患风险评估筛查中引入股总动脉超声检查的必要性。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72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为实验组,另选取72例体检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血管,观察两组检查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72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为实验组,另选取72例体检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血管,观察两组检查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下肢血管成像清晰、内膜厚度正常、光滑度好;其中11例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为软斑块,检出率为15.28%。实验组血管成像不清晰,可见内膜不同程度增厚,光滑度不佳,内中膜厚度(IMT)≥1.0 mm 70例,检出率为97.22%;IMT>1.5 mm 45例,管腔突出且呈强回声,硬斑块检出率为62.50%。两组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1~10年,血管病变率为20.00%(4/20),病变主要发生于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病程11~20年,血管病变率为64.71%(22/34);病程>20年,主要病变部位为胫后动脉、股动脉和腘动脉,血管病变率为94.44%(17/18),病变部位可致整个下肢。发生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表现为皮肤温度下降,苍白,功能部分或全部消失。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用于判断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情况,正确分析病变情况及病变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义。此外,该技术还具有操作方便、费用不高且安全无痛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使用中推广。展开更多
文摘一、概述(一)指南制定的方法本指南是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织,在2011年卫生部颁布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标准》(WS 339-2011)及2009年学组编写的《外周动脉疾病诊治标准(征求稿)》基础上,参考201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Cardiology.
文摘1概述1.1指南制定的方法本指南是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织,在2011年卫生部颁布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标准》(WS 339-2011)及2009年学组编写的《外周动脉疾病诊治标准(征求稿)》基础上,参考201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和201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CCF/AHA) 发布的相关指南。
文摘本研究以120例普通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血管超声检查内颈总动脉(CCA)与股总动脉(CFA)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试图探讨普通健康人群血管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与差异。检测结果显示,平均颈总动脉的IMT与股总动脉的IMT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0.68 mm vs 0.75 mm,p〈0.01);股总动脉中斑块形成的几率显著高于颈总动脉(46.7%vs 29.2%);48.2%的研究对象同时存在股总动脉与颈总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仅在股总动脉与颈总动脉中的几率分别为40.2%与19.6%;若仅考虑纤维脂质分离的斑块时,股总动脉与颈总动脉之间的差异更加明显(47.2%vs 25.6%)。本研究结果初步证实,健康一般人群中超过40%的人群粥样硬化斑块存在于股总动脉而非颈总动脉中。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做进一步研究确认在心血管疾患风险评估筛查中引入股总动脉超声检查的必要性。
文摘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72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为实验组,另选取72例体检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血管,观察两组检查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下肢血管成像清晰、内膜厚度正常、光滑度好;其中11例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为软斑块,检出率为15.28%。实验组血管成像不清晰,可见内膜不同程度增厚,光滑度不佳,内中膜厚度(IMT)≥1.0 mm 70例,检出率为97.22%;IMT>1.5 mm 45例,管腔突出且呈强回声,硬斑块检出率为62.50%。两组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1~10年,血管病变率为20.00%(4/20),病变主要发生于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病程11~20年,血管病变率为64.71%(22/34);病程>20年,主要病变部位为胫后动脉、股动脉和腘动脉,血管病变率为94.44%(17/18),病变部位可致整个下肢。发生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表现为皮肤温度下降,苍白,功能部分或全部消失。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用于判断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情况,正确分析病变情况及病变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义。此外,该技术还具有操作方便、费用不高且安全无痛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使用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