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压迫止血器在肝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萍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7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动脉压迫止血器在肝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介入一科室收治的肝动脉介入术后的10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59... 目的探讨动脉压迫止血器在肝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介入一科室收治的肝动脉介入术后的10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术后分别手动压迫穿刺处5、15min后绑定动脉压迫器止血,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穿刺处渗血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股动脉穿刺处渗血的发生率分别为3.39%、2.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2,P<0.05)。结论将动脉压迫止血器应用肝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中,有利于缩短医护人员对肝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动脉穿刺处手动压迫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压迫 手工止血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压迫器联合肢体约束带在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鲁秋香 杨丽 傅懋林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1年第7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压迫器联合肢体约束带在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19年12月在本科接受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的21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术后采用压迫器压迫股动脉,术侧肢体使用约束带的方法进行压迫及制动;并将... 目的探讨压迫器联合肢体约束带在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19年12月在本科接受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的21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术后采用压迫器压迫股动脉,术侧肢体使用约束带的方法进行压迫及制动;并将2019年1月—2019年5月接受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的17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使用压迫器压迫股动脉的方法进行压迫;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处瘀斑、皮下血肿、皮肤挫伤、水疱及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使用股动脉压迫器联合肢体约束带可以有效地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压迫 肢体约束带 脑血管介入术 护理
下载PDF
不同减压方法在肝脏肿瘤介入术后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罗红梅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0年第6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减压方法在肝脏肿瘤介入术后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7年8月,在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杨浦院区)影像医学科—导管室,肝脏肿瘤介入患者120例分别使用两种类型的动脉压迫止血器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不同减压方法在肝脏肿瘤介入术后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7年8月,在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杨浦院区)影像医学科—导管室,肝脏肿瘤介入患者120例分别使用两种类型的动脉压迫止血器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两组患者分别在止血器类型、局部压迫时间、肢体制动时间、卧床时间、松解减压次数、拆除减压方式等方面进行改良,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穿刺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通过改良减压法后,观察组皮肤破损、皮下渗血、皮下血肿、排尿困难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皮下淤血的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动脉压迫止血器不仅缩短了压迫时间和患者制动时间,提高了患者舒适度,而且大大降低了局部皮肤破损、水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压迫 改良减压法 并发症干预
下载PDF
改良法对脑血管造影术后卸除压迫器胶带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晶晶 赵俐红 杨蓉 《华西医学》 CAS 2012年第9期1393-1394,共2页
目的分析脑血管造影患者术后两种压迫器胶带卸除方法的利弊。方法将2011年10月-12月收治拟行脑血管造影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和改良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用传统法和改良法卸除压迫器胶带,并对比两组卸除时间、皮肤损害程度及疼... 目的分析脑血管造影患者术后两种压迫器胶带卸除方法的利弊。方法将2011年10月-12月收治拟行脑血管造影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和改良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用传统法和改良法卸除压迫器胶带,并对比两组卸除时间、皮肤损害程度及疼痛。结果常规组和改良组卸除胶带时间为(8.8±1.1)min和(7.1±1.1)min;皮肤损害程度为60.0%和13.3%;疼痛评分为(2.00±1.58)和(1.06±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法优于传统法。结论改良法在卸除压迫器胶带过程中,缩短了操作时间、减轻局部皮肤损害、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舒适度,同时又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动脉压迫胶带卸除 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