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9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膳食营养干预与脑健康:调整饮食节律中的“肠-脑”轴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志刚 贾梦真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3,共13页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人口结构变化,焦虑、抑郁以及与衰老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脑健康问题日渐成为公共卫生和人民健康的重大威胁。“健康中国2030”计划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指出,对特定人群开展膳食营养干预至关重要。膳食结...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人口结构变化,焦虑、抑郁以及与衰老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脑健康问题日渐成为公共卫生和人民健康的重大威胁。“健康中国2030”计划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指出,对特定人群开展膳食营养干预至关重要。膳食结构和饮食规律对于机体健康影响重大。近年来,团队系列研究证实调整饮食规律、延长空腹时间对于改善脑健康具有改善作用。本文围绕调整饮食节律这一营养干预中,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肠-脑”轴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在精神、神经类疾病以及慢性代谢性疾病中调整饮食规律的干预效果及分子机制,为未来开展针对特殊人群的精准营养干预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节律 间歇性禁食 健康 - 道菌群
下载PDF
药物基于“肠-脑”通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正威 赵朕雄 +1 位作者 王琰 蒋建东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43-653,共11页
肠道菌群是由诸多共生及致病微生物组成的复杂而动态的群落,并与宿主紧密合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肠-脑"轴理论,肠道菌群与神经精神疾病之间的联系逐步被发现。由于神经精神疾病治疗药物大多经口服后进入肠道,使得... 肠道菌群是由诸多共生及致病微生物组成的复杂而动态的群落,并与宿主紧密合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肠-脑"轴理论,肠道菌群与神经精神疾病之间的联系逐步被发现。由于神经精神疾病治疗药物大多经口服后进入肠道,使得其与肠道菌群可能产生更广泛的相互作用。多项研究表明该类药物可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同时肠道菌群也会参与药物的代谢,进而对脑功能产生有益或有害的影响。因此,肠道菌群在药物代谢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两者相互作用的研究结果,探讨了神经精神疾病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肠道菌群对潜在精神活性药物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各类神经精神疾病可能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菌群 神经精神疾病 药物代谢 - 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化痰通络汤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肠-脑”轴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唐三 杨筱倩 +7 位作者 朱秋燕 丁煌 刘晓丹 曾鑫冰 陆展辉 杨芙蓉 王宪庆 黄小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32-41,共10页
目的:基于"肠-脑"轴探讨化痰通络汤(HTTLD)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和肠道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HTTLD高、中、低剂量组(28.66,14.33,7.16 g·kg^(-1)),依达拉奉(4 g... 目的:基于"肠-脑"轴探讨化痰通络汤(HTTLD)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和肠道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HTTLD高、中、低剂量组(28.66,14.33,7.16 g·kg^(-1)),依达拉奉(4 g·kg^(-1))+丁酸梭菌(5.0×10^(8)cfu·mL^(-1))组,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灌胃给药HTTL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2,3,5-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脑组织损伤,小肠推进率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对肠道动力的影响,十二指肠黏膜的病理形态学检测评价肠黏膜细胞损伤,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清D-乳酸(D-LAC),二胺氧化酶(DAO),细菌内毒素(LPS)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十二指肠的闭合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5(Claudin-5),闭锁小带蛋白-1(ZO-1)蛋白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HTTLD中、高剂量组能显著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出现明显梗死灶,脑梗死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P<0.01),以HTTLD高剂量组的效应最佳,且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小肠推进率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能显著升高小肠推进率(P<0.01),以HTTLD高剂量效应最佳,且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十二指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脑缺血再灌注后十二指肠黏膜可见明显损伤,各给药组黏膜损伤情况明显减轻。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ZO-1,Occludin,Claudin-5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HTTLD低、中、高剂量组能不同程度上调ZO-1,Occludin,Claudin-5蛋白表达(P<0.05,P<0.01),以高剂量组的效应最为显著。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DLAC,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缺血再灌注 化痰通络汤 道动力 道屏障
原文传递
基于“肝-脑-肠”轴理论探讨中医药论治肝纤维化
4
作者 赵艺 卢秉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3-56,共4页
“肝”“脑”“肠”三者在生理及病理上紧密相连,形成“肝-脑-肠”轴交互体系。“肝-脑-肠”轴之间存在着多向交互串扰,轴系失衡影响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LF)的发生、发展,因此恢复平衡轴系在LF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将中医理论与现... “肝”“脑”“肠”三者在生理及病理上紧密相连,形成“肝-脑-肠”轴交互体系。“肝-脑-肠”轴之间存在着多向交互串扰,轴系失衡影响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LF)的发生、发展,因此恢复平衡轴系在LF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将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对“肝-脑-肠”轴进行阐述:肝藏魂,魂得所养,则脑清神聪;心藏神,总统魂魄,心脑相通,调肝亦助心脑之康;肝肾精血同源,肾精充盛则脑髓充盈,形成“肝-脑”轴。肝-肠相通,肠道在肝脏正常疏泄的前提下共同完成升清降浊功能;肝疏泄调畅,脾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有余而储藏至肝脏,肝脾疏运和调,形成“肝-肠”轴。脑为元神之府,脑心同治,脾所运化水谷精微能够养心濡神;大肠经、督脉与脑相连,经气布散周身,形成“肠-脑”轴。“肝-脑”轴通过肝脏的刺激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肝-肠”轴由门静脉循环、胆管和全身循环组成,是肠道和肝脏之间的相互联系,“肝”“脑”“肠”三者密切相互作用形成“肝-脑-肠”轴。基于滋补肝肾以理“肝-脑”轴、疏肝理脾以调“肝-肠”轴、涤肠开窍以通“脑-肠”轴探讨中医药论治肝纤维化,为今后中医治疗LF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 “肝- -
下载PDF
基于“肺-脑-肠”轴理论探析微生物群与特发性肺纤维化
5
作者 邹吉宇 庞立健 +3 位作者 吕晓东 张春辉 臧凝子 王天娇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014-5018,共5页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为“肺络病”范畴,肺络、脑络、肠络之间以络脉相系,“肺”“脑”“肠”三者在生理及病理上紧密相连,形成“肺-脑-肠”轴环形体系。微生物群在“肺-脑-肠”轴之间进行多向交互串扰,微生物群失调影响IPF的发生、发展...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为“肺络病”范畴,肺络、脑络、肠络之间以络脉相系,“肺”“脑”“肠”三者在生理及病理上紧密相连,形成“肺-脑-肠”轴环形体系。微生物群在“肺-脑-肠”轴之间进行多向交互串扰,微生物群失调影响IPF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多个环节。文章基于“肺-脑-肠”轴理论阐述微生物群失调影响IPF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为IPF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群 特发性肺纤维化 “肺- - “肺- 肺络病
原文传递
肠道微生物参与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常露露 刘顶鼎 +2 位作者 曾贵荣 王静茹 隋怡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60-565,共6页
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神经紊乱性疾病,由于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对于偏头痛的防治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近期研究提出的"微生物群-肠-脑轴"理论为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其认为肠道微生物通... 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神经紊乱性疾病,由于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对于偏头痛的防治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近期研究提出的"微生物群-肠-脑轴"理论为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其认为肠道微生物通过"肠-脑"轴参与中枢系统的调控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因此,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结合偏头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详述肠道微生物与神经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阐明肠道微生物参与偏头痛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并对后续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偏头痛发病机制研究及治疗新药物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微生物 神经系统疾病 偏头痛 -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调控抑郁症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机制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圆圆 莫天录 姚永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3期4480-4490,共11页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具有高自杀、高致残风险,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在全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流行期间,抑郁症的复发率和患病率显著上升,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部门将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具有高自杀、高致残风险,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在全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流行期间,抑郁症的复发率和患病率显著上升,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部门将抑郁症的防治列入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的重点.抑郁症患者机体处于炎症和应激状态,肠道菌群发生紊乱.肠道菌群结构和组成的改变可能是抑郁症的潜在影响因素,其可作为抗抑郁治疗的靶点,在缓解和治疗抑郁症方面有一定的效果.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基于“肠-脑”轴在抑郁症炎症反应、氧化应激中发挥的作用,抗抑郁药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他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抗抑郁的疗法,如饮食疗法、益生菌、益生元、后生元、粪便移植等,以期为促进以肠道菌群为靶点治疗抑郁症的精准医学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菌群 - 抑郁症 炎症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肠道微生物与衰老 被引量:4
8
作者 周峰 李佳琪 +3 位作者 周玉枝 秦雪梅 高丽 杜冠华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61-765,共5页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在衰老过程中发生了微妙变化,影响着机体的衰老状态。其中,大脑和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双向调节机制肠-脑-轴通过调节炎症因子等方式影响着衰老性认知障碍。通过合理的膳食纤维、益生菌干预和菌...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在衰老过程中发生了微妙变化,影响着机体的衰老状态。其中,大脑和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双向调节机制肠-脑-轴通过调节炎症因子等方式影响着衰老性认知障碍。通过合理的膳食纤维、益生菌干预和菌群移植可以一定程度上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和数量,减少由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疾病,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菌群 -- 认知障碍 衰老
原文传递
肠道微生态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44
9
作者 刘萍 罗本燕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1-254,共4页
肠道菌群与其宿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统一体称为肠道微生态(Gut microflora),是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其在人类健康与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近来的研究显示人体肠道微生态与肥胖的发生发展、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 肠道菌群与其宿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统一体称为肠道微生态(Gut microflora),是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其在人类健康与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近来的研究显示人体肠道微生态与肥胖的发生发展、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如2型糖尿病)、应激、抑郁症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微生态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菌群--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与皮肤疾病--肠-脑-皮轴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0
作者 段云峰 金锋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60-371,共12页
皮肤疾病,特别是湿疹、皮炎和痤疮等不仅影响个人形象,还可引起躯体感觉不适或精神异常.皮肤疾病影响人群广泛,病因复杂,复发率高,全球范围内患病人数不断增加.皮肤疾病与心理疾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并且心理疾病的患病比例增长趋势也很... 皮肤疾病,特别是湿疹、皮炎和痤疮等不仅影响个人形象,还可引起躯体感觉不适或精神异常.皮肤疾病影响人群广泛,病因复杂,复发率高,全球范围内患病人数不断增加.皮肤疾病与心理疾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并且心理疾病的患病比例增长趋势也很明显.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肠道状态、肠道微生物以及心理疾病与皮肤疾病的关联称作肠道-大脑-皮肤轴(肠-脑-皮轴).肠道微生物可影响皮肤疾病的发生,并且精神状态与肠道微生物健康状况可折射皮肤健康状况.反之,皮肤状况也可作为精神状态和肠道微生物健康状况的评估参照.饮食是通过肠-脑-皮轴影响皮肤的重要因素,而心理因素对皮肤健康的影响也不能忽视.通过将肠道和皮肤微生物、肠道状态、大脑以及皮肤作为一个系统,而非独立对待,进而围绕肠-脑-皮轴进行干预将是解决皮肤疾病的重要方法.未来皮肤病的治疗趋势是将饮食、益生菌、益生元、药物和心理健康等方式综合运用.本文将重点介绍人类第二基因组——人体微生物组、肠道-大脑-皮肤轴与皮肤疾病的关系以及相互影响有关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皮 道微生物
原文传递
从任脉论治消渴病的思路探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黄培冬 史俊恒 +2 位作者 罗乐 习书晗 易玮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09-1310,共2页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中医学多从阴虚立论。任脉为"阴脉之海",对十二经脉气血具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任脉的生理功能与消渴病病机有密切联系;任脉的循行与消渴病病位高度吻合;而消渴病症状又与任脉的主...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中医学多从阴虚立论。任脉为"阴脉之海",对十二经脉气血具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任脉的生理功能与消渴病病机有密切联系;任脉的循行与消渴病病位高度吻合;而消渴病症状又与任脉的主治相关联。因此,调节任脉气血的平和,或可成为防治消渴病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脉 募穴 “胰岛-- 糖尿病 消渴病
原文传递
对肠-脑-皮轴及其与中医联系的思考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柳伊 弓明燕 陈泽林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5-277,共3页
文章基于文献探讨了腹脑、皮脑的概念及其结构基础和生理病理现象。阐述了肠-脑-皮轴的研究现状,指出肠-脑-皮轴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人体各器官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与中医理论的认识是一致的。太极拳对身体的调节作用,头皮针、推拿罐、浮... 文章基于文献探讨了腹脑、皮脑的概念及其结构基础和生理病理现象。阐述了肠-脑-皮轴的研究现状,指出肠-脑-皮轴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人体各器官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与中医理论的认识是一致的。太极拳对身体的调节作用,头皮针、推拿罐、浮针、腕踝针等刺法和推拿、拔罐等疗法可用肠-脑-皮轴理论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 推拿罐 整体观念
原文传递
基于“微生物-肠-脑”轴的肠道菌群参与抑郁症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徐珒昭 马岩石 +6 位作者 王丹萍 张旭研 杨晓莹 于雁松 马隆凯 汤梦琪 许晓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83-391,共9页
抑郁症是现代社会较为普遍的精神障碍类疾病之一。抑郁症不仅严重危害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因为其高自杀率及致残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肠-脑通信功能紊乱可... 抑郁症是现代社会较为普遍的精神障碍类疾病之一。抑郁症不仅严重危害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因为其高自杀率及致残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肠-脑通信功能紊乱可能是抑郁症的重要病理机制,“微生物-肠-脑”轴是肠道菌群参与的肠道和大脑双向信息交流的通道。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抑郁症个体菌群特征和肠道菌群与抑郁症发病关系的探索方面,提示维护健康的肠道菌群可能是抑郁症预防和治疗的新思路。本文对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从“微生物-肠-脑”轴角度为抗抑郁活性物质作用机理研究提供深入解释,也为益生菌在新的抑郁症治疗手段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微生物-- 道菌群 益生菌 精神障碍疾病
下载PDF
针刺开四关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再发眩晕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韵龙 黄春梅 朱彦龙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326-328,344,共4页
[目的]介绍针刺开四关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复位后再发眩晕的经验,以期为BPPV复位后再发眩晕的针刺治疗提供指导与启发。[方法]选择针刺开四关治疗BPPV复位后再发眩晕验案两则,从中医... [目的]介绍针刺开四关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复位后再发眩晕的经验,以期为BPPV复位后再发眩晕的针刺治疗提供指导与启发。[方法]选择针刺开四关治疗BPPV复位后再发眩晕验案两则,从中医经络气血、五行、气机升降及解剖学与影像学方面论述其获效机制。[结果]从中医角度分析,针刺开四关可调整“经络气血”“五行生克”以及“气机左升右降”,以达止眩之功;而从现代医学角度考虑,其机制可能是调整了“肝-肠-脑”轴。所选医案,均治以针刺开四关为主,紧扣“风、火、痰、瘀”的病理特点,对肝郁阳亢证者偏于疏肝解郁、息风止眩,对痰热壅盛证者偏于清热化痰、开窍醒神,皆取良效。[结论]针刺开四关治疗BPPV复位后再发眩晕,临床疗效可观,值得临床借鉴,而从“肝-肠-脑”轴切入则是进一步研究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再发眩晕 开四关 四关穴 验案 “肝--
下载PDF
肠-脑-皮轴与银屑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叶晟桢 余倩颖 陈明岭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9-353,共5页
银屑病是常见的由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复杂,常见共病有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焦虑、抑郁等。近年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及心理应激对银屑病具有重要影响,其可能的实现途径“肠-... 银屑病是常见的由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复杂,常见共病有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焦虑、抑郁等。近年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及心理应激对银屑病具有重要影响,其可能的实现途径“肠-脑-皮轴”成为研究热点,为银屑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本文综述肠-脑-皮轴与银屑病之间联系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皮 道菌群 心理应激 免疫 神经递质
下载PDF
基于肠-脑-皮轴理论探讨从心脾论治痤疮 被引量:8
16
作者 吴玥 朱小芳 黄莺 《四川中医》 2020年第3期35-37,共3页
痤疮是发生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具有一定的损容性,各年龄段皆可发病,但青少年患病率最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精神心理的变化,痤疮发病率日渐升高,并且青春期后痤疮发病率也在上升。笔者将通过肠-... 痤疮是发生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具有一定的损容性,各年龄段皆可发病,但青少年患病率最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精神心理的变化,痤疮发病率日渐升高,并且青春期后痤疮发病率也在上升。笔者将通过肠-脑-皮轴理论探讨从心脾论治痤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 道菌群 精神心理 痤疮 心脾
下载PDF
化痰通络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肠-脑”轴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唐三 杨筱倩 +7 位作者 朱秋燕 丁煌 刘晓丹 黄美婷 熊海龙 李莹 邓常清 黄小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343-2349,共7页
目的探讨化痰通络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肠-脑”轴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化痰通络汤低、中、高剂量组(7.16、14.33、28.66 g/kg),阳性药物组(依达拉奉4 g/kg+丁酸梭菌5.0×108 cfu/mL),建立... 目的探讨化痰通络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肠-脑”轴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化痰通络汤低、中、高剂量组(7.16、14.33、28.66 g/kg),阳性药物组(依达拉奉4 g/kg+丁酸梭菌5.0×108 cfu/mL),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神经功能评分和病理形态学检测评价脑组织损伤,ELISA法检测肠道及脑组织中MTL、SS、VIP、5-HT、NA、DA、TLR4、IL-1β、IL-6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化痰通络汤中、高剂量组与阳性药物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1);化痰通络汤各剂量组、阳性药物组大鼠细胞损伤率降低(P<0.01),脑组织中TLR-4、IL-1β、IL-6、MTL、VIP、SS水平降低(P<0.05,P<0.01),5-HT、DA、NA水平升高(P<0.05,P<0.01),十二指肠中TLR-4、IL-1β、IL-6、VIP、SS、DA、NA水平降低(P<0.05,P<0.01),MTL、5-HT水平升高(P<0.01)。结论化痰通络汤能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后脑与肠的功能状态,实现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胃肠功能紊乱调节和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痰通络汤 缺血再灌注 -损伤
下载PDF
基于肠-脑-皮轴探讨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李阳梅 冯霞 +1 位作者 陈若曦 赵一丁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第3期405-408,F0003,共5页
基于肠-脑-皮轴理论探讨心理行为、肠道菌群与特应性皮炎之间的关系。通过梳理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研究文献,发现中医药可通过干预肠-脑-皮轴调节肠道菌群相对丰度、参与免疫代谢、恢复皮肤屏障功能,进而达到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目的。
关键词 皮炎 特应性 --皮 道菌群 神经系统 中医药 综述
原文传递
基于肠-脑-皮轴理论探讨从肝肺论治成年女性青春期后痤疮
19
作者 曾言敏 贾一飞 +2 位作者 郎朗 谢晶杰 史邢田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7期81-84,共4页
青春期后痤疮以成年女性为主要发病人群,本病作为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具有一定的损容性且容易反复,易对患者身心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近年来研究发现肠-脑-皮轴理论在痤疮的发病机制中有较大作用。而本病中医病机与气机失调、津液输布... 青春期后痤疮以成年女性为主要发病人群,本病作为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具有一定的损容性且容易反复,易对患者身心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近年来研究发现肠-脑-皮轴理论在痤疮的发病机制中有较大作用。而本病中医病机与气机失调、津液输布障碍关系密切,这与肝肺之功能关系密切,肝、肺、大肠、皮肤之间的协同作用与肠-脑-皮轴理论有一定的相关性。故本文通过分析肠-脑-皮轴理论解释从肝肺论治成年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可行性,为中医临床辨治成年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 道菌群 精神心理 青春期后痤疮
下载PDF
肥大细胞与肠-脑-皮轴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交互作用
20
作者 靳雅乔 郭书婷 +6 位作者 李锐杰 董浩宇 杨美丽 李丹阳 王红 韩慧 郝勇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65-974,共10页
目的探索肥大细胞(MC)及肠-脑-皮轴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交互作用。方法选取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为试验组,同期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集两组的外周静脉血、皮损组织和粪便,分别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17(IL-17... 目的探索肥大细胞(MC)及肠-脑-皮轴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交互作用。方法选取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为试验组,同期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集两组的外周静脉血、皮损组织和粪便,分别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17(IL-17)、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MC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脂多糖(LPS)的水平及皮损中的MC表达量,并分析肠道菌群差异,探讨MC与肠-脑-皮轴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交互作用,以及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血清IL-17、IL-23、MCT、CRH、LPS水平和皮损MC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血清IL-17、IL-23、MCT、CRH、LPS水平与PASI评分正相关(r_(s)=0.80、0.52、0.84、0.75、0.86,P<0.001);皮损MC表达量与血清IL-17、IL-23、MCT、CRH、LPS水平及PASI评分均呈正相关(r_(s)=0.75、0.76、0.76、0.81、0.72、0.76,P<0.001)。试验组肠道菌群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α多样性降低(W=34、111,P<0.05);两组间的β多样性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2818、2762,P<0.05),但经主坐标分析(PCoA)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降维两组菌群聚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6,P>0.05);试验组Firmicutes/Bacteroidetes(F/B)比值与PASI评分、血清IL-17、IL-23、CRH、LPS、MCT水平及皮损MC表达量呈正相关(r_(s)=0.89、0.76、0.49、0.72、0.76、0.71、0.53,P<0.001),较对照组F/B比值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1,P>0.05);短链脂肪酸(SCFAs)来源的显著差异菌Lachnospirales、Lachnospiraceae、Anaerostipes、Anaerostipes hadrus在试验组减少(W=31、31、34、30,P<0.05),与血清和组织学指标低至中度负相关(P<0.001)。结论MC表达量及活化程度与银屑病皮损严重程度和炎症程度相关,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病;银屑病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并与MC活化及银屑病炎症程度相关,肠-脑-皮轴相互作用可能影响MC活化,并在银屑病发病中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肥大细胞 --皮 发病机制 道菌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