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肠—肾轴”理论探析清肾颗粒对慢性肾衰竭的预防作用机制 被引量:7
1
作者 陈雪莉 吕勇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77-80,共4页
清肾颗粒是治疗慢性肾衰竭急剧加重湿热证患者的有效院内制剂,本科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其作用机制与延缓肾脏纤维化、抑制炎症因子、抑制氧化应激反应等有关。从肠-肾轴理论出发,先行探讨清肾颗粒对慢性肾衰竭的可能作用机制包括:通过上调... 清肾颗粒是治疗慢性肾衰竭急剧加重湿热证患者的有效院内制剂,本科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其作用机制与延缓肾脏纤维化、抑制炎症因子、抑制氧化应激反应等有关。从肠-肾轴理论出发,先行探讨清肾颗粒对慢性肾衰竭的可能作用机制包括:通过上调E-cadherin的表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微炎症状态,达到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从而发挥保护肾功能的作用;和通过降低氧自由基调节慢性肾衰患者失调的肠道菌群以保护肾功能。以期为探究本方治疗慢性肾衰竭新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理论 慢性衰竭 黏膜屏障 道菌群
下载PDF
基于“肠-肾轴理论”的温肾泄浊汤治疗CKD3-4期阳虚湿浊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2
作者 刘颖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85-0088,共4页
探究并分析慢性肾脏病(CKD)3-4期阳虚湿浊证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抽选本院收治100例CKD3-4期阳虚湿浊证患者样本,随机抽样分组为治疗组(50例基于“肠-肾轴理论”的温肾泄浊汤治疗)、对照组(50例海昆肾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 探究并分析慢性肾脏病(CKD)3-4期阳虚湿浊证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抽选本院收治100例CKD3-4期阳虚湿浊证患者样本,随机抽样分组为治疗组(50例基于“肠-肾轴理论”的温肾泄浊汤治疗)、对照组(50例海昆肾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指标、血清学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CKD3-4期阳虚湿浊证患者采用基于“肠-肾轴理论”的温肾泄浊汤治疗效果显著,可在医疗机构中全面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泄浊汤 慢性脏病 阳虚湿浊证
下载PDF
程锦国基于肠-肾轴理论论治慢性肾脏病撷菁 被引量:1
3
作者 谢统 朱丽婷 +1 位作者 王如琰 程锦国 《浙江中医杂志》 2023年第5期320-322,共3页
目的:总结程锦国对慢性肾脏病(CKD)中“肠-肾轴”理论的认识,运用该理论阐述肾脏病的发生机制,总结该理论辨证论治经验。方法:通过门诊临床跟师、查阅相关文献、收集病例,对程锦国运用肠-肾轴理论治疗慢性肾脏病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予临... 目的:总结程锦国对慢性肾脏病(CKD)中“肠-肾轴”理论的认识,运用该理论阐述肾脏病的发生机制,总结该理论辨证论治经验。方法:通过门诊临床跟师、查阅相关文献、收集病例,对程锦国运用肠-肾轴理论治疗慢性肾脏病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予临床医案举例验证。结果:程师认为,CKD的主要病位在脾肾,与肠密切相关。肠-肾轴功能的调顺主要依靠脾、肾、肠道的功能正常。其中脾肾两虚是发病基础,治疗上多以健脾益气、补肾温阳、清热祛湿、化浊解毒为要,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程锦国将肠-肾轴理论与CKD临床相结合,在改善肾功能、减轻临床症状、控制疾病进展上疗效显著,为CKD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脏病 -理论 辨证论治 程锦国
下载PDF
基于肠-肾轴理论探讨健脾汤联合益肾汤灌肠液治疗慢性肾脏病3-5期脾肾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于亚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66-69,共4页
分析基于肠-肾轴理论探讨健脾汤联合益肾汤灌肠液治疗慢性肾脏病3-5期脾肾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90例慢性肾脏病3-5期脾肾气虚证患者设置为此次研究对象,样本纳入起始时间为2020.01,结束时间为2022.01;组别划分依据为分层... 分析基于肠-肾轴理论探讨健脾汤联合益肾汤灌肠液治疗慢性肾脏病3-5期脾肾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90例慢性肾脏病3-5期脾肾气虚证患者设置为此次研究对象,样本纳入起始时间为2020.01,结束时间为2022.01;组别划分依据为分层随机抽样法,对照组(45例),治疗方案为常规西药,实验组(45例)45例,治疗方案为常规西药+健脾汤联合益肾汤灌肠液。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高(P<0.05);治疗前组间疾病中医症候积分、肾功能指标对比未体现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积分与对照组相比较低,尿素氮、血肌酐与对照组相比更低,肾小球滤过率更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未体现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肠-肾轴理论指导下对治疗慢性肾脏病3-5期脾肾气虚证患者实施健脾汤联合益肾汤灌肠液治疗可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具有保障,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健脾汤 汤灌 慢性脏病 气虚证
下载PDF
结合肠肾轴理论探讨中医药从结肠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思路 被引量:11
5
作者 邹川 吴禹池 +6 位作者 杨丽虹 卢钊宇 苏国彬 曾玉群 罗学文 刘旭生 黄春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47-951,共5页
慢性肾脏病(CKD)正日益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延缓CKD的进展具有重要经济和社会意义。近年研究发现,结肠是产生尿毒症毒素的重要器官之一,肠源性尿毒素与CKD的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国外学者提出了延缓CKD进展的肠-肾轴理论(The Theory of G... 慢性肾脏病(CKD)正日益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延缓CKD的进展具有重要经济和社会意义。近年研究发现,结肠是产生尿毒症毒素的重要器官之一,肠源性尿毒素与CKD的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国外学者提出了延缓CKD进展的肠-肾轴理论(The Theory of Gut-kidney Axis),成为研究的热点。中药结肠给药治疗CKD在临床广泛应用,大量的临床报道提示其可延缓肾衰进展,但临床研究质量偏低,限制了其进一步推广应用。本研究在广东省中医院肾病科学术带头人——黄春林教授应用通腑泄浊法治疗CKD思路的指导下,结合最新肠肾轴理论,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性研究,并提出了进一步临床和实验研究的思路,为日后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获得高级别的临床证据提供数据和方法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中医药 治疗 慢性脏病 研究思路
下载PDF
基于TLRs/NF-κB信号通路探讨升清降浊胶囊对5/6肾切除大鼠肠道屏障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黎志彬 王超 +3 位作者 汤水福 张礼财 李林 林燕娜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01-1306,共6页
目的基于肠肾轴理论及肠道TLRs/NF-κB信号转导通路探讨升清降浊胶囊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治疗组(升清降浊胶囊,1.2 g·kg^-1);建立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竭模型;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8周。... 目的基于肠肾轴理论及肠道TLRs/NF-κB信号转导通路探讨升清降浊胶囊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治疗组(升清降浊胶囊,1.2 g·kg^-1);建立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竭模型;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8周。给药结束后检测大鼠血肌酐、尿素、24 h尿蛋白定量;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硫酸吲哚酚(IS)、脂多糖(LPS)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ZO-1的表达水平;qRT-PCR法检测肠道组织TLR2、TLR4、MyD88、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血肌酐、尿素、24 h尿蛋白定量、IS、LPS以及MyD88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claudin-1、occludin、ZO-1蛋白表达以及TLR2、TLR4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的血肌酐、尿素、24 h尿蛋白定量、IS、LPS以及MyD88、NF-κB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claudin-1、occludin、ZO-1蛋白表达以及TLR2、TLR4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升清降浊胶囊可降低5/6肾切除大鼠血液循环中的肠源性毒素LPS、IS,促进肠道屏障修复,可能与调控TLRs/NF-κB信号转导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清降浊胶囊 慢性脏病 理论 紧密连接蛋白 源性毒素 TLRs/NF-κB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基于“肠-肾轴”理论探讨芪黄四物汤对环孢素A慢性肾毒性的保护机制 被引量:7
7
作者 韩聪 胡洪贞 +6 位作者 周乐 姜月华 刘瑶 杨旭 吕帆 宋国栋 李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623-2627,共5页
目的:探讨芪黄四物汤通过"肠-肾轴"调节肠道菌群进而对环孢素A(CsA)慢性肾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及芪黄四物汤组,每组8只,以CsA 30mg·kg-1·d-1灌胃建立CsA慢性肾毒... 目的:探讨芪黄四物汤通过"肠-肾轴"调节肠道菌群进而对环孢素A(CsA)慢性肾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及芪黄四物汤组,每组8只,以CsA 30mg·kg-1·d-1灌胃建立CsA慢性肾毒性模型,造模时芪黄四物汤组给予0.48g·kg-1·d-1灌胃,模型组及对照组等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6周后观察3组小鼠一般情况及肾功能、炎症及尿毒素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定量、白介素-6(IL-6)、硫酸吲哚酚(IS)],HE、Masson染色观察结肠组织及肾脏病理,免疫荧光观察结肠组织闭锁小带蛋白1(ZO-1)及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并提取小鼠肠道微生物总DNA进行16S rDNA V3+V4区测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降低,尿量减少,Scr、BUN、24h尿蛋白定量、IL-6、IS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芪黄四物汤干预后均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ZO-1表达减少,肾组织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小动脉玻璃样变,肾小管空泡变性伴有萎缩、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增宽伴有条带状纤维化,胶原纤维及TGF-β1表达增加;芪黄四物汤干预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菌群丰度与多样性均降低,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值(F/B)升高(P<0.01),拟杆菌属等致病菌含量增加(P<0.05),乳杆菌属等益生菌含量降低;芪黄四物汤增加了阿克曼属等益生菌含量,改善了菌群紊乱。结论:芪黄四物汤能够通过"肠-肾轴"降低CsA慢性肾毒性小鼠肠道通透性,增加阿克曼属等益生菌的含量、降低拟杆菌属等致病菌的含量,改善炎症及纤维化状态,降低尿毒素水平,保护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rDNA测序 芪黄四物汤 道菌群 慢性脏病 环孢素A慢性毒性 机制 -理论
原文传递
基于肠肾轴理论应用保肾缓衰栓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的研究
8
作者 王敏 戴晓霞 +2 位作者 吴冰 徐丹 肖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053-056,共4页
分析基于肠肾轴理论应用保肾缓衰栓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的实际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经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肾病科住院的CKD3-4期的非透析患者共计60例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 分析基于肠肾轴理论应用保肾缓衰栓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的实际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经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肾病科住院的CKD3-4期的非透析患者共计60例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保肾缓衰栓1枚日3次肛门给药,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经过系统治疗干预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治疗之后的指标,如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中医证候积分等。结果 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6.67%,两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患者干预后肾功能改善情况,治疗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指标明显降低,肾小球滤过率(eGFR)指标上升,其肾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基于肠肾轴理论应用保肾缓衰栓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的实际效果较好,患者康复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缓衰栓治疗 慢性
下载PDF
基于肠肾轴理论探讨耳穴压豆对尿毒症透析患者肠源性尿毒素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探讨
9
作者 雷天香 林少勤 +3 位作者 付菊荣 李玉玲 罗坤明 陈河梅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323-326,I0004,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肠肾轴理论耳穴压豆对尿毒症透析患者肠源性尿毒素的影响。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广东省第二中医院2021年01月—2022年01月住院的52例尿毒症透析患者,均给予基于肠肾轴理论耳穴压豆法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血清... 目的:探讨基于肠肾轴理论耳穴压豆对尿毒症透析患者肠源性尿毒素的影响。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广东省第二中医院2021年01月—2022年01月住院的52例尿毒症透析患者,均给予基于肠肾轴理论耳穴压豆法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血清肠源性尿毒症毒素硫酸对甲酚(PCS)、硫酸吲哚酚(IS)、便秘症状积分,使用16S rDNA测序分析观察微生态指标肠道菌群变化。结果:治疗后、随访4周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肠源性尿毒症毒素PCS、IS、便秘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毒症透析患者治疗后肠道菌群多样性明显增加,尿毒症透析患者治疗后肠道菌群仍旧以变形杆菌、厚壁菌门为主,其中拟杆菌门相对比治疗前丰度增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肠肾轴理论耳穴压豆可有效减轻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肾功能受损程度,降低PCS、IS水平,调节大便性状,改变肠道菌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耳穴压豆 尿毒症 血液透析 源性尿毒素
下载PDF
基于肠肾轴理论的济川煎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阳虚证疗效观察
10
作者 苏静 陆敏 +1 位作者 顾海莺 汤智勤 《河北中医》 2024年第11期1802-1807,共6页
目的基于肠肾轴理论研究济川煎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阳虚证的效果。方法将126例功能性便秘阳虚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联合组42例予济川煎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生物反馈组42例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济川煎组42例予济... 目的基于肠肾轴理论研究济川煎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阳虚证的效果。方法将126例功能性便秘阳虚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联合组42例予济川煎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生物反馈组42例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济川煎组42例予济川煎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便秘症状评分、肛门直肠动力学指标[肛管静息压(ARP)、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直肠静息压(RRP)、肛管高压带(HPZ)]、直肠感觉试验指标(初始感觉阈、排便阈值及直肠最大耐受量)、胃肠激素[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P物质(SP)]及生活质量变化。比较3组临床疗效,并随访12个月,统计3组复发率。结果治疗2周时,济川煎组、生物反馈组、联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8%(31/42)、71.4%(30/42)、92.8%(39/42),治疗4周时分别为78.6%(33/42)、80.9%(34/42)、97.6%(41/42),联合组总有效率均高于济川煎组和生物反馈组同期(P<0.05)。治疗后,3组排便时间、排便频率、排便困难、肛门不适、腹胀不适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济川煎组和生物反馈组(P<0.05),济川煎组低于生物反馈组(P<0.05)。治疗后,3组AMCP水平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高于济川煎组和生物反馈组(P<0.05),济川煎组高于生物反馈组(P<0.05);治疗后,3组HPZ、初始感觉阈、排便阈值、最大耐受量及中文版便秘患者生存质量自评量表(PAC-QOL)躯体不适、心理不适、担心焦虑、满意评价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低于济川煎组和生物反馈组(P<0.05),济川煎组低于生物反馈组(P<0.05)。治疗后,3组5-HT、MTL、SP水平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VIP及SS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5-HT、MTL、SP水平高于济川煎组和生物反馈组(P<0.05),VIP、SS水平低于济川煎组和生物反馈组(P<0.05),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理论 济川煎 生物反馈
下载PDF
基于“肠肾轴理论”总结王亿平教授治疗慢性肾衰便秘经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菅洪利 茅燕萍 +3 位作者 王亿平 余学 薛山 桑田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第4期11-13,共3页
王亿平教授认为慢性肾衰所致的便秘具有其独特的病因病机特征,不同于普通便秘,该病作为慢性肾衰常见合并症之一,可将其视为一种特殊的独立消化道疾病。便秘不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而且长期便秘会进一步加重尿毒素的蓄积,进而加... 王亿平教授认为慢性肾衰所致的便秘具有其独特的病因病机特征,不同于普通便秘,该病作为慢性肾衰常见合并症之一,可将其视为一种特殊的独立消化道疾病。便秘不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而且长期便秘会进一步加重尿毒素的蓄积,进而加重慢性肾衰,两者相互影响,危害患者的生存质量。安徽省名中医王亿平教授认为其发病特点来源于慢性肾衰病机的复杂性,王亿平教授从“肠肾轴理论”诊治慢性肾衰所致便秘具有独特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亿平 理论 慢性 便秘
下载PDF
基于肠肾轴理论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黄汐 张喜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4期50-54,共5页
近年来,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近年来多项研究提示慢性肾脏病生理病理和肠道菌群有密切关系。肠肾轴学说成为目前一个新的研究热点,认为慢性肾脏病进展过程中存在肠道菌群紊乱,加重尿毒症毒素在体内的蓄积,诱发全身的微炎症反应... 近年来,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近年来多项研究提示慢性肾脏病生理病理和肠道菌群有密切关系。肠肾轴学说成为目前一个新的研究热点,认为慢性肾脏病进展过程中存在肠道菌群紊乱,加重尿毒症毒素在体内的蓄积,诱发全身的微炎症反应,加重肾功能的恶化,肠肾之间存在恶性循环。本文就肠道菌群与慢性肾脏病相关性及中西医治疗手段总结近年来基于肠肾轴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现状,为寻找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新途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道菌群 慢性脏病 中医药
下载PDF
从肠肾轴理论诊治尿酸性肾病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尹延哲 佟颖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7期4-6,共3页
随着从肠治肾的理论提出,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其与尿酸性肾病密切相关,肠道与肾脏相互作用,病理状态下恶性循环。尿酸性肾病是属于传统中医学“痹证”之范畴,本文基于西医肠肾轴概念探讨诊治尿酸性肾病的研究进展。以肠肾轴致病理论为依... 随着从肠治肾的理论提出,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其与尿酸性肾病密切相关,肠道与肾脏相互作用,病理状态下恶性循环。尿酸性肾病是属于传统中医学“痹证”之范畴,本文基于西医肠肾轴概念探讨诊治尿酸性肾病的研究进展。以肠肾轴致病理论为依据,本病核心病机为实中夹虚,邪盛正虚,实为湿热内蕴,虚为肾精亏虚。从肠、肾两个方面辨证论治,为临床治疗尿酸性肾病提出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尿酸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