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道-器官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崔新梦 高兴华 《药学研究》 CAS 2022年第8期531-536,共6页
肠道通过神经、免疫、内分泌通路与多个器官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关系被称为肠道-器官轴。肠道微生物在肠道-器官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这一理论,我们可以通过靶向肠道-器官轴来治疗肠道和多种相关器官的疾病。本文总结了肠-脑轴、肠-... 肠道通过神经、免疫、内分泌通路与多个器官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关系被称为肠道-器官轴。肠道微生物在肠道-器官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这一理论,我们可以通过靶向肠道-器官轴来治疗肠道和多种相关器官的疾病。本文总结了肠-脑轴、肠-肝轴、肠-肺轴、肠-心轴、肠-皮轴、肠-脂肪轴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微生物 -脑 -肝 -肺 -心 -皮 -脂肪
下载PDF
基于“肠-皮”轴研究秦艽丸对银屑病患者肠道微生态及相关炎症因子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郑毅 张琼 +1 位作者 王婷 安月鹏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53-58,共6页
目的 在“肠-皮”轴理论的指导下,观察中药古方秦艽丸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肠道微生态菌群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干预作用,同时基于不同的血分证候,系统分析皮损情况与肠道多因素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寻常... 目的 在“肠-皮”轴理论的指导下,观察中药古方秦艽丸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肠道微生态菌群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干预作用,同时基于不同的血分证候,系统分析皮损情况与肠道多因素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再根据患者的血分证候类型,入组各自组别的血热证亚组、血燥证亚组、血瘀证亚组,最终实际完成病例数为治疗组173例,对照组171例,其中治疗组均口服中药秦艽丸,对照组均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采用PASI评分法连续动态观察患者的皮损情况,并判定临床疗效;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的粪便,进行主要肠道菌群(肠球菌、大肠埃希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酵母菌)的鉴定及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的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进行检测;同时,针对秦艽丸干预的治疗组,分析在其不同的血分证候亚组中,PASI变化量(△PASI)与各肠道菌群数量变化量及各相关炎症因子变化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PASI及疗效方面,治疗组中血热证、血瘀证亚组患者的PASI在治疗4周后均显著降低(P<0.01),其中血热证亚组患者的PASI在治疗1周后即表现出降低(P<0.05),而血瘀证亚组患者的PASI在治疗2周后表现出降低(P<0.05)。在对肠道菌群及炎症因子的研究方面,治疗组中血热证亚组患者肠道中各主要菌群的数量及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均有改善(P<0.05或P<0.01),血瘀证亚组患者仅对主要菌群有改善作用(P<0.05或P<0.01),血燥证亚组患者则两个方面作用均不显著。在相关性研究方面,治疗组中血热证亚组患者的△PASI与各肠道菌群及炎症因子间均存在正相关性(P<0.05),血瘀证亚组患者的△PASI与炎症因子间均在相关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 银屑病 秦艽丸 道微生态 菌群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基于“肠-皮轴”理论探讨玫瑰痤疮脾胃湿热病机的生物学内涵
3
作者 张维明 陈柏林 +2 位作者 董晓宛 杨皓瑜 白彦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3期1818-1822,共5页
玫瑰痤疮的发病与肠道微生物群失调及免疫反应、慢性炎症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群与皮肤稳态之间存在密切的双向联系,肠道微生物群通过对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作用,调节皮肤的内稳态和外稳态。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失衡会影响肠黏膜通... 玫瑰痤疮的发病与肠道微生物群失调及免疫反应、慢性炎症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群与皮肤稳态之间存在密切的双向联系,肠道微生物群通过对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作用,调节皮肤的内稳态和外稳态。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失衡会影响肠黏膜通透性、脂质代谢及细胞因子的分泌来诱导炎症反应的产生,促使免疫紊乱,从而导致发病。基于中医理论及临床研究,元气不足屏障受损是发病之本,脾胃湿热是关键病机。肠道微生物群与中医脾胃在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上也十分相似,肠道微生物失调与脾胃湿热证表现相契合。本文以中医理论和现代生物学研究为依据,从“肠-皮轴”角度探讨玫瑰痤疮脾胃湿热病机的内在生物学机制,以期为临床防治玫瑰痤疮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 道微生物群 玫瑰痤疮 湿热内蕴 脾胃论
下载PDF
基于肠道微生态探讨针灸“从肠治皮”干预慢性荨麻疹的机制研究
4
作者 肖显俊 石云舟 +8 位作者 曹炜 姚俊鹏 邹子豪 胡笑燊 钟冬灵 金荣疆 李瑛 陈明岭 李涓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74-2179,共6页
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是一种涉及自身免疫及变态反应的常见皮肤病,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中医“肺合大肠,大肠者,皮其应”理论早已表明肠腑功能与皮部存在紧密的生理病理联系,随着现代医学理论“肠-皮轴”的提出,肠... 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是一种涉及自身免疫及变态反应的常见皮肤病,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中医“肺合大肠,大肠者,皮其应”理论早已表明肠腑功能与皮部存在紧密的生理病理联系,随着现代医学理论“肠-皮轴”的提出,肠道微生态与CU相关性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纠正肠道微生态失调将是临床治疗CU的新趋势。针灸具有良性调节肠道微生态的效应作用,且临床治疗CU疗效肯定。因此,本文将近年来肠道微生态与CU之间的研究进展加以总结,探讨针灸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治疗CU的可行性,围绕“从肠治皮”的角度为针灸治疗CU的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道微生态 针灸 -皮 治皮
下载PDF
基于肺-肠-皮轴理论探讨咽部与掌跖脓疱病的相关性
5
作者 李燕霞 朱雅楠 +1 位作者 薛凯元 杨素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7期128-132,共5页
掌跖脓疱病是目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的临床难治性皮肤疾病之一,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随着研究深入发现,咽部病理改变导致和加重掌跖脓疱病的临床进展不容忽视。肺-肠-皮轴是肺肠与皮肤间的交互通路,为中医学“肺主皮毛、里... 掌跖脓疱病是目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的临床难治性皮肤疾病之一,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随着研究深入发现,咽部病理改变导致和加重掌跖脓疱病的临床进展不容忽视。肺-肠-皮轴是肺肠与皮肤间的交互通路,为中医学“肺主皮毛、里合大肠”理论的阐释提供新视角。咽部作为参与免疫的重要屏障,通过肺-肠-皮轴的多途径影响掌跖脓疱病的发生和发展,形成复杂的网络机制。本文基于肺-肠-皮轴理论探讨咽部病理改变与掌跖脓疱病发病机制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跖脓疱病 肺--皮 道菌群 扁桃体 α-链球菌 局灶性感染
下载PDF
基于脾气散精理论探讨炎症因子经脾系双轴促发肛周湿疹机制研究
6
作者 唐枭 康健 +3 位作者 李欣奕 吴宇琪 云昱 何涛宏 《四川中医》 2023年第9期35-39,共5页
炎症因子为机体发挥抵御外邪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本属精微。在肛周湿疹人群中,由于脾气散精功能失常、正气过度反应,炎症因子水平异常升高或蓄积,并随着体液的输布全身,损伤皮肉,积聚魄门。其在体内的循环过程与脾气散精功能类似。本文... 炎症因子为机体发挥抵御外邪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本属精微。在肛周湿疹人群中,由于脾气散精功能失常、正气过度反应,炎症因子水平异常升高或蓄积,并随着体液的输布全身,损伤皮肉,积聚魄门。其在体内的循环过程与脾气散精功能类似。本文取象比类,运用脾气散精理论,阐述了炎症因子如何以脾脏为轴心,经脾-肠-皮、脾-脉-肉双轴在机体内流动,最终浸淫肌肤,促发肛周湿疹。同时在该基础上探讨了肠脉、皮肉间如何依靠脾气散精功能紧密联系,为运用运脾散精、祛湿化痰法治疗肛周湿疹提供可行基础,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气散精 炎症因子 脾--皮 脾-脉-肉 肛周湿疹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与皮肤疾病--肠-脑-皮轴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7
作者 段云峰 金锋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60-371,共12页
皮肤疾病,特别是湿疹、皮炎和痤疮等不仅影响个人形象,还可引起躯体感觉不适或精神异常.皮肤疾病影响人群广泛,病因复杂,复发率高,全球范围内患病人数不断增加.皮肤疾病与心理疾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并且心理疾病的患病比例增长趋势也很... 皮肤疾病,特别是湿疹、皮炎和痤疮等不仅影响个人形象,还可引起躯体感觉不适或精神异常.皮肤疾病影响人群广泛,病因复杂,复发率高,全球范围内患病人数不断增加.皮肤疾病与心理疾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并且心理疾病的患病比例增长趋势也很明显.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肠道状态、肠道微生物以及心理疾病与皮肤疾病的关联称作肠道-大脑-皮肤轴(肠-脑-皮轴).肠道微生物可影响皮肤疾病的发生,并且精神状态与肠道微生物健康状况可折射皮肤健康状况.反之,皮肤状况也可作为精神状态和肠道微生物健康状况的评估参照.饮食是通过肠-脑-皮轴影响皮肤的重要因素,而心理因素对皮肤健康的影响也不能忽视.通过将肠道和皮肤微生物、肠道状态、大脑以及皮肤作为一个系统,而非独立对待,进而围绕肠-脑-皮轴进行干预将是解决皮肤疾病的重要方法.未来皮肤病的治疗趋势是将饮食、益生菌、益生元、药物和心理健康等方式综合运用.本文将重点介绍人类第二基因组——人体微生物组、肠道-大脑-皮肤轴与皮肤疾病的关系以及相互影响有关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大脑 -脑-皮 道微生物
原文传递
对肠-脑-皮轴及其与中医联系的思考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柳伊 弓明燕 陈泽林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5-277,共3页
文章基于文献探讨了腹脑、皮脑的概念及其结构基础和生理病理现象。阐述了肠-脑-皮轴的研究现状,指出肠-脑-皮轴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人体各器官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与中医理论的认识是一致的。太极拳对身体的调节作用,头皮针、推拿罐、浮... 文章基于文献探讨了腹脑、皮脑的概念及其结构基础和生理病理现象。阐述了肠-脑-皮轴的研究现状,指出肠-脑-皮轴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人体各器官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与中医理论的认识是一致的。太极拳对身体的调节作用,头皮针、推拿罐、浮针、腕踝针等刺法和推拿、拔罐等疗法可用肠-脑-皮轴理论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脑 皮脑 -脑-皮 推拿罐 整体观念
原文传递
基于肠-脑-皮轴理论探讨从心脾论治痤疮 被引量:8
9
作者 吴玥 朱小芳 黄莺 《四川中医》 2020年第3期35-37,共3页
痤疮是发生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具有一定的损容性,各年龄段皆可发病,但青少年患病率最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精神心理的变化,痤疮发病率日渐升高,并且青春期后痤疮发病率也在上升。笔者将通过肠-... 痤疮是发生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具有一定的损容性,各年龄段皆可发病,但青少年患病率最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精神心理的变化,痤疮发病率日渐升高,并且青春期后痤疮发病率也在上升。笔者将通过肠-脑-皮轴理论探讨从心脾论治痤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皮 道菌群 精神心理 痤疮 心脾
下载PDF
肠-脑-皮轴与银屑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叶晟桢 余倩颖 陈明岭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9-353,共5页
银屑病是常见的由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复杂,常见共病有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焦虑、抑郁等。近年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及心理应激对银屑病具有重要影响,其可能的实现途径“肠-... 银屑病是常见的由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复杂,常见共病有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焦虑、抑郁等。近年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及心理应激对银屑病具有重要影响,其可能的实现途径“肠-脑-皮轴”成为研究热点,为银屑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本文综述肠-脑-皮轴与银屑病之间联系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脑-皮 道菌群 心理应激 免疫 神经递质
下载PDF
肠-脑-皮轴与斑秃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艾克达·铁木尔 赵玲玲 张成会 《皮肤病与性病》 2024年第5期294-298,共5页
斑秃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引起的以T细胞介导的炎症性自身免疫性非瘢痕性脱发,发病的关键是毛囊免疫特权的豁免,常见共病有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肠易激综合征、甲状腺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焦虑症、抑郁症等。近几年,研究人员... 斑秃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引起的以T细胞介导的炎症性自身免疫性非瘢痕性脱发,发病的关键是毛囊免疫特权的豁免,常见共病有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肠易激综合征、甲状腺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焦虑症、抑郁症等。近几年,研究人员发现肠道菌群和心理压力可能影响斑秃的发生和发展,这与现代医学中的肠-脑-皮轴理论相吻合。本文综述肠-脑-皮轴与斑秃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为斑秃病机的阐明及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秃 -脑-皮 道菌群 心理应激 神经内分泌免疫
下载PDF
基于肠-脑-皮轴理论探讨从肝肺论治成年女性青春期后痤疮
12
作者 曾言敏 贾一飞 +2 位作者 郎朗 谢晶杰 史邢田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7期81-84,共4页
青春期后痤疮以成年女性为主要发病人群,本病作为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具有一定的损容性且容易反复,易对患者身心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近年来研究发现肠-脑-皮轴理论在痤疮的发病机制中有较大作用。而本病中医病机与气机失调、津液输布... 青春期后痤疮以成年女性为主要发病人群,本病作为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具有一定的损容性且容易反复,易对患者身心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近年来研究发现肠-脑-皮轴理论在痤疮的发病机制中有较大作用。而本病中医病机与气机失调、津液输布障碍关系密切,这与肝肺之功能关系密切,肝、肺、大肠、皮肤之间的协同作用与肠-脑-皮轴理论有一定的相关性。故本文通过分析肠-脑-皮轴理论解释从肝肺论治成年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可行性,为中医临床辨治成年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皮 道菌群 精神心理 青春期后痤疮
下载PDF
肥大细胞与肠-脑-皮轴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交互作用
13
作者 靳雅乔 郭书婷 +6 位作者 李锐杰 董浩宇 杨美丽 李丹阳 王红 韩慧 郝勇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65-974,共10页
目的探索肥大细胞(MC)及肠-脑-皮轴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交互作用。方法选取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为试验组,同期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集两组的外周静脉血、皮损组织和粪便,分别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17(IL-17... 目的探索肥大细胞(MC)及肠-脑-皮轴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交互作用。方法选取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为试验组,同期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集两组的外周静脉血、皮损组织和粪便,分别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17(IL-17)、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MC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脂多糖(LPS)的水平及皮损中的MC表达量,并分析肠道菌群差异,探讨MC与肠-脑-皮轴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交互作用,以及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血清IL-17、IL-23、MCT、CRH、LPS水平和皮损MC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血清IL-17、IL-23、MCT、CRH、LPS水平与PASI评分正相关(r_(s)=0.80、0.52、0.84、0.75、0.86,P<0.001);皮损MC表达量与血清IL-17、IL-23、MCT、CRH、LPS水平及PASI评分均呈正相关(r_(s)=0.75、0.76、0.76、0.81、0.72、0.76,P<0.001)。试验组肠道菌群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α多样性降低(W=34、111,P<0.05);两组间的β多样性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2818、2762,P<0.05),但经主坐标分析(PCoA)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降维两组菌群聚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6,P>0.05);试验组Firmicutes/Bacteroidetes(F/B)比值与PASI评分、血清IL-17、IL-23、CRH、LPS、MCT水平及皮损MC表达量呈正相关(r_(s)=0.89、0.76、0.49、0.72、0.76、0.71、0.53,P<0.001),较对照组F/B比值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1,P>0.05);短链脂肪酸(SCFAs)来源的显著差异菌Lachnospirales、Lachnospiraceae、Anaerostipes、Anaerostipes hadrus在试验组减少(W=31、31、34、30,P<0.05),与血清和组织学指标低至中度负相关(P<0.001)。结论MC表达量及活化程度与银屑病皮损严重程度和炎症程度相关,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病;银屑病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并与MC活化及银屑病炎症程度相关,肠-脑-皮轴相互作用可能影响MC活化,并在银屑病发病中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肥大细胞 -脑-皮 发病机制 道菌群
下载PDF
基于肠-脑-皮轴探讨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李阳梅 冯霞 +1 位作者 陈若曦 赵一丁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第3期405-408,F0003,共5页
基于肠-脑-皮轴理论探讨心理行为、肠道菌群与特应性皮炎之间的关系。通过梳理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研究文献,发现中医药可通过干预肠-脑-皮轴调节肠道菌群相对丰度、参与免疫代谢、恢复皮肤屏障功能,进而达到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目的。
关键词 皮炎 特应性 -脑-皮 道菌群 神经系统 中医药 综述
原文传递
从“肠-脑-皮肤”轴失调以及痤疮和抑郁症的重叠炎症和免疫机制探讨针刺治疗的可能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曾觉铭 陈丹凤 李金香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第12期2211-2219,共9页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其进展和复发被认为与情绪和心理障碍(如:抑郁症)有关。目前西医尚无特效药,且西药不良反应较多,而针刺治疗该病有效,无毒副作用,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目前没有特定的机制可以解释痤疮与抑郁症之间的关联。而“...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其进展和复发被认为与情绪和心理障碍(如:抑郁症)有关。目前西医尚无特效药,且西药不良反应较多,而针刺治疗该病有效,无毒副作用,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目前没有特定的机制可以解释痤疮与抑郁症之间的关联。而“肠-脑-皮”轴已被用于解释肠道微生物群,情绪状态以及全身和皮肤炎症之间的相关性,并且该轴可能与痤疮和抑郁症之间的重叠机制有关。该文从“肠-脑-皮”轴理论出发,通过分析其重叠的炎症和免疫机制,探讨针刺治疗痤疮和抑郁症的作用机制,并为临床治疗和动物实验提供潜在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脑-皮 炎症机制 免疫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