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11篇文章
< 1 2 2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敏性紫癜在内镜下的胃、肠黏膜改变 被引量:89
1
作者 任万英 李华 赵丽婷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50-251,共2页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内镜 胃胸膜 黏膜 改变
原文传递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黏膜Th1/Th2漂移的研究 被引量:74
2
作者 李延青 张海燕 +3 位作者 左秀丽 袁海鹏 卢雪峰 李君曼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28-731,共4页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肠黏膜是否存在Th1/Th2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方法 经结肠镜钳取 5 8例IBS患者及 2 0例对照者的升结肠、降结肠和直肠黏膜标本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肠黏膜主要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IB...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肠黏膜是否存在Th1/Th2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方法 经结肠镜钳取 5 8例IBS患者及 2 0例对照者的升结肠、降结肠和直肠黏膜标本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肠黏膜主要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IBS患者肠黏膜大体及组织学表现与对照相比无明显改变 ;腹泻型IBS患者升结肠、降结肠、直肠黏膜Th1细胞因子干扰素 (IFN) γ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白细胞介素 (IL) 12的表达率在直肠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升结肠、降结肠有升高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性 ;Th2细胞因子IL 10的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呈降低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性。进一步比较腹泻型患者中感染后IBS(pIBS)和非感染后IBS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 ,pIBS中Th1细胞因子IFN γ的表达在升结肠、降结肠和直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升结肠、直肠IL 12的表达亦显著增高 ,降结肠的表达有增高趋势 ;Th2细胞因子IL 4、IL 10较对照组有下降趋势。非感染后IBS患者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便秘型IBS患者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腹泻型IBS患者肠黏膜内存在Th1/Th2漂移 ,Th1反应增强 ,感染因素影响了腹泻型Th1/Th2漂移 ,便秘型患者Th1/Th2仍趋于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激综合征 黏膜 TH1/TH2漂移 免疫组化染色
原文传递
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的CT表现 被引量:67
3
作者 江浩 张蓓 +5 位作者 张华 朱大成 朱晓雷 杨文洁 丁小龙 吴利忠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52-855,共4页
目的评价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AMI)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AMI病例10例,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67.2岁。除1例在诊断次日死亡外,其余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肠系膜上动脉(SMA)梗塞4例,肠系膜上静脉梗塞(SMV)5例,肠系膜下静脉(IMV)梗塞1... 目的评价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AMI)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AMI病例10例,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67.2岁。除1例在诊断次日死亡外,其余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肠系膜上动脉(SMA)梗塞4例,肠系膜上静脉梗塞(SMV)5例,肠系膜下静脉(IMV)梗塞1例。除1例行CT平扫外,其余9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详细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直接征象为血管内充盈缺损(8例)。间接征象包括肠腔扩张积液(4例)、肠壁增厚(6例)、薄纸样肠壁(4例)、缆绳征(5例)、肠系膜积液(3例)、肠壁积气(2例)、门静脉积气(1例)及腹腔积液(3例)。结论CT是诊断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的一种快速、敏感、可靠及无创伤的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系膜血管梗塞 CT表现 血栓形成 黏膜 胆管积气
原文传递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进展 被引量:53
4
作者 张娜 赵和平 霍丽娟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7期1003-1006,共4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直肠、结肠炎症,病变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病变范围多自远段结肠开始,可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呈连续性分布,常伴有肠道外疾病。本病以欧美多...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直肠、结肠炎症,病变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病变范围多自远段结肠开始,可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呈连续性分布,常伴有肠道外疾病。本病以欧美多见,近年国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由于UC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缺乏特异性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 炎症 氨基水杨酸 黏膜下层 末段回 特异性药物 黏膜 美沙拉嗪 全结 偶氮键
下载PDF
桂枝汤对痹证(胶原诱导免疫性关节炎)小鼠肠黏膜免疫系统中CD_4^+、CD_8^+T淋巴细胞及SIgA的影响 被引量:46
5
作者 周桂琴 肖诚 +8 位作者 周静 张丽坤 张浩 吴皓 贾宏伟 王少君 滕静如 李艳 吕爱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6-338,共3页
目的观察桂枝汤对痹证 (胶原诱导免疫性关节炎 )小鼠肠黏膜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0只雄性DBA小鼠随机分为 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桂枝汤高剂量组 (简称桂高组 )、桂枝汤低剂量组 (简称桂低组 )〕。模型组采用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 目的观察桂枝汤对痹证 (胶原诱导免疫性关节炎 )小鼠肠黏膜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0只雄性DBA小鼠随机分为 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桂枝汤高剂量组 (简称桂高组 )、桂枝汤低剂量组 (简称桂低组 )〕。模型组采用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作为痹证模型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标记小鼠小肠及PP结中CD4 +、CD8+T淋巴细胞及SIgA数量 ,用图像分析仪进行统计计算其含量。 结果与正常组比较 ,模型组Ⅱ型胶原免疫后小鼠肠黏膜免疫系统中CD4 +、CD8+T淋巴细胞及SIgA数量明显减少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或P <0 0 1) ,应用桂枝汤 (高、低剂量 )后 ,CD4 +T淋巴细胞及SIgA数量明显升高 ,但只有桂高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或P <0 0 1)。结论桂枝汤可以增强痹证小鼠肠道黏膜免疫功能 ,从而可能诱导免疫耐受和免疫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汤 痹证 免疫性关节炎 小鼠 黏膜 免疫系统 T淋巴细胞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休克复苏时肠黏膜保护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3
6
作者 夏中元 王龙 +1 位作者 陈雪君 刘先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47-448,共2页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 (SF)对休克复苏期间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兔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 ,2 1只家兔随机分为参附注射液治疗组 (A组 )、单纯复苏组 (B组 )和假手术组 (C组 ) ;A组于复苏同时首剂静注参附注射液2 .1ml/kg ...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 (SF)对休克复苏期间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兔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 ,2 1只家兔随机分为参附注射液治疗组 (A组 )、单纯复苏组 (B组 )和假手术组 (C组 ) ;A组于复苏同时首剂静注参附注射液2 .1ml/kg ,随后静滴 5ml/kg ,直到观察结束。分别于实验前 (S0 )、休克 1h(S1)及复苏 1h(R1)、3h(R3)观察乙状结肠黏膜内pH(pHi)、肠黏膜NO、MDA及钙 (Ca++)含量。结果 A组R1和R3时肠pHi明显高于B组相应值 (P <0 .0 5 ) ,R3时肠黏膜NO、MDA及Ca++含量低于B组 (均P <0 .0 5 ) ;B组复苏期间肠pHi维持在S1时的低水平状态 ,肠黏膜NO、MDA及Ca++含量均明显高于A组和C组 (P <0 .0 5 )。结论 SF对失血性休克复苏期间肠黏膜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为增加肠黏膜灌注及氧合、抑制NO的产生及抗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 再灌损伤 失血性休克 参附注射液 家兔
下载PDF
直肠脱垂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50
7
作者 卢鹏 刘连杰 傅传刚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6-128,共3页
关键词 脱垂 诊断和治疗 病人 少见病 乙状结 发病 黏膜 下移 一般 理想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尿乳果糖/甘露醇排出比值及成人正常值 被引量:43
8
作者 刘放南 谭力 罗楠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4年第4期237-238,共2页
目的 :观察尿中乳果糖 /甘露醇能否反映肠黏膜的通透性。 方法 :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 示差检测器测定尿中乳果糖、甘露醇含量的方法。尿样经过超滤、离子交换处理后在LichrosherNH2 柱 (4 .6mm× 2 5 0mm ,5 μm)上 ,以乙腈、水 (... 目的 :观察尿中乳果糖 /甘露醇能否反映肠黏膜的通透性。 方法 :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 示差检测器测定尿中乳果糖、甘露醇含量的方法。尿样经过超滤、离子交换处理后在LichrosherNH2 柱 (4 .6mm× 2 5 0mm ,5 μm)上 ,以乙腈、水 (体积比 72∶2 8)为流动相 ,示差检测器检测。 结果 :乳果糖、甘露醇的回收率分别为 (97.86±3.5 5 ) %与 (99.1 9± 3.1 4 ) % ,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2 .1 2 %与 2 .0 4 %。测定 1 8例正常人口服乳果糖 1 0g和甘露醇5g ,6h后测定尿中乳果糖、甘露醇含量 ,乳果糖 /甘露醇比值为 (0 .0 2 75± 0 .0 1 1 3)。 结论 :尿中乳果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尿乳果糖 甘露醇 排出比值 成人正常值 黏膜
下载PDF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5
9
作者 李卫 赵雍凡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施行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道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方法 术前 3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患病前体重 2 0 %的食管癌患者 5 6例 ,按所给营养方法不同分为肠内营养组 ( n=30 )和肠外营养组( n=2 6 ) ,观察两组患者...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施行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道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方法 术前 3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患病前体重 2 0 %的食管癌患者 5 6例 ,按所给营养方法不同分为肠内营养组 ( n=30 )和肠外营养组( n=2 6 )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结果 ,分别于术后第 1、4和 8天测定两组患者尿乳果糖与甘露醇的比值、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 ( TNF)、胃泌素和谷氨酰胺水平。 结果 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体重减轻较少 ,感染性并发症发生较少( P<0 .0 1,0 .0 5 )。术后第 4天和 8天 ,肠内营养组尿乳果糖与甘露醇比值、血浆内毒素和 TNF较肠外营养组低 ( P<0 .0 1) ,胃泌素、谷氨酰胺较肠外营养组高 ( P<0 .0 1)。 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营养 食管癌 黏膜 屏障功能 临床资料 肿瘤
下载PDF
Effects of probiotic on intestinal mucosa of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被引量:44
10
作者 Hai-HongCui Cun-LongChen Ji-DeWang Yu-JieYang YongCun Jin-BaoWu Yu-HuLiu Han-LeiDan Yan-TingJian Xue-QingChe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521-1525,共5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robiotic on intestinal mucosae of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UC), and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probiotic in preventing the relapse of UC.METHODS: Thirty patients received trea...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robiotic on intestinal mucosae of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UC), and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probiotic in preventing the relapse of UC.METHODS: Thirty patients received treatment with sulphasalazine (SASP) and glucocorticoid and then were randomly administered bifid triple viable capsule (BIFICO)(1.26 g/d), or an identical placebo (starch) for 8 wk. Feca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or stool culture 2 wk before and after the randomized treatments. The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clinically, endoscopically and histologically after 2 mo of treatment or in case of relapse of UC. p65 and IκB expressions were determined by Western blot analysis.DNA-binding activity of NF-κB in colonic nuclear extracts was detected by 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 (EMSA). mRNA expressions of cytokines were identified by semi-quantitative assay, 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RESULTS: Three patients (20%) in the BIFICO group had relapses during 2-mo follow-up period, compared with 14 (93.3%) in placebo group (P<0.01). The concentration of fecal lactobacilli, bifidobacteria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BIFICO-treated group only (P<0.01).The expressions of NF-κB p65 and DNA binding activity of NF-κB were significantly attenuated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that in control (P<0.05). The mRNA expression of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 was elevat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The probiotic could impede the activation of NF-κB, decrease the expressions of TNF-α and IL-1β and elevate the expression of IL-10.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oral administration of this new probiotic preparation is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flare-ups of chronic UC. It may become a prophylactic drug to decrease the relapse of 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 溃疡性结 细胞因子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诊治和预防 被引量:42
11
作者 李德川 刘勇 《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2005年第2期86-88,共3页
关键词 结直 吻合口漏 术后 疾病预防 手术治疗 黏膜 肛门减压管
下载PDF
手术创伤应激下肠黏膜通透性的改变及肠内肠外营养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35
12
作者 蒋小华 李宁 +3 位作者 李元新 刘放南 谭力 黎介寿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45-247,共3页
目的研究手术创伤对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并研究肠内和肠外营养对肠黏膜通透性的不同作用。方法40例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分别于术后3~11d予等氮、等热卡营养支持,并分别于术前1d、术后7d和术后12d,... 目的研究手术创伤对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并研究肠内和肠外营养对肠黏膜通透性的不同作用。方法40例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分别于术后3~11d予等氮、等热卡营养支持,并分别于术前1d、术后7d和术后12d,测定口服含乳果糖10g、甘露醇5g的测试液后6h尿中乳果糖和甘露醇排泄率的比值(L/M)变化,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尿中乳果糖和甘露醇的浓度。结果术前、术后7d和术后12dL/M比值EN组分别为0.026±0.017、0.059±0.026、0.027±0.017;PN组分别为0.025±0.013、0.080±0.032、0.047±0.021。术后7d两组L/M比值较术前均显著升高,且PN组明显高于EN组;术后12dL/M比值PN组仍明显高于术前及EN组,而EN组与术前无明显差异。结论创伤应激早期肠黏膜通透会有明显升高,在创伤的早期需注意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肠内营养有较好的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 通透性 乳果糖 甘露醇 创伤 营养
原文传递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活检黏膜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分级及其与疾病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38
13
作者 钟英强 朱兆华 幸连春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14-417,共4页
目的 研究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 (UC)活检黏膜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分级及其与疾病程度的关系 ,为UC诊断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 应用大样本 (133例 )进行前瞻性研究 ,按UC的严重程度将 133例UC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应用HE染色进行病理形态学... 目的 研究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 (UC)活检黏膜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分级及其与疾病程度的关系 ,为UC诊断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 应用大样本 (133例 )进行前瞻性研究 ,按UC的严重程度将 133例UC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应用HE染色进行病理形态学分析和分级。结果 活检黏膜的病理特征是 :上皮细胞间的中性粒细胞 (10 0 .0 % )、嗜酸性粒细胞 (99.2 % )、浆细胞 (91.7% )与淋巴细胞(75 .2 % )的浸润和淋巴滤泡的形成 (72 .2 % ) ,固有层小血管炎 (6 3.9% )和灶性出血 (6 8.4 % ) ,黏膜隐窝脓肿 (43.6 % )、腺体异常 (44 .4 % )、腺体杯状细胞减少或消失 (18.8% )、上皮细胞再生 (36 .8% )、非典型增生 (2 8.6 % )和肉芽组织的形成 (42 .9% )。随着UC严重程度的增加 ,小血管炎、血管壁坏死、腺体异常、不典型增生、杯状细胞减少或消失、肉芽组织、纤维细胞增生和隐窝脓肿发生率显著升高。淋巴细胞增生、淋巴滤泡形成、嗜酸性粒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三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轻度UC以Ⅰ、Ⅱ级病变为主 ,中度UC以Ⅱ、Ⅲ级病变为主 ,重度UC以Ⅲ级、Ⅳ级病变为主 ;轻、中、重度间各分级 ,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活动期UC活检黏膜具有一定的病理特征 ,其部分指标与组织学分级能反映活动期UC的严重性和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期 溃疡性结 组织学活检 黏膜 病理组织学 小血管病变
原文传递
全蝎、蜈蚣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小肠黏膜IL-2、IL-4、IL-10表达及关节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9
14
作者 赵海梅 左志琴 +3 位作者 程绍民 王艳辉 吕爱平 刘端勇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观察全蝎、蜈蚣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小肠黏膜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IL-2)、IL-4、IL-10表达及关节损伤的影响。方法 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正常组)、模型组、全蝎、蜈蚣高... 目的观察全蝎、蜈蚣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小肠黏膜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IL-2)、IL-4、IL-10表达及关节损伤的影响。方法 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正常组)、模型组、全蝎、蜈蚣高、中、低剂量组和Ⅱ型胶原蛋白(typeⅡcollagen,CⅡ)治疗组(CⅡ组),采用CⅡ诱导的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给药40天,肉眼观察大鼠关节损伤,测量大鼠关节容积,采用ELISA法检测小肠组织匀浆IL-2、IL-4、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关节损伤评分及左右后肢足爪容积自给药第23天后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伴足趾及踝关节红肿变形,甚至影响行走。给药后第32天,4个治疗组关节损伤评分及足爪容积明显降低(P<0.05,P<0.01)。模型组大鼠小肠组织匀浆IL-2、IL-4、IL-10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仅全蝎、蜈蚣高剂量组及CⅡ组小肠组织匀浆IL-2、IL-4表达显著升高,全蝎、蜈蚣高、中剂量组及CⅡ组IL-10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全蝎、蜈蚣可有效缓解胶原免疫性关节炎大鼠的关节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小肠黏膜IL-2、IL-4、IL-10表达水平升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全蝎 蜈蚣 黏膜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 被引量:35
15
作者 王爱丽 武庆斌 孙庆林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82-384,F0003,共4页
关键词 道菌群 黏膜 免疫
原文传递
丙氨酰谷氨酰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及血浆二胺氧化酶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8
16
作者 赵永华 杨开敏 +3 位作者 贾秀艳 晁怀宇 刘东海 孟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4-216,共3页
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及血浆二胺氧化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1年9月—2013年4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 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及血浆二胺氧化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1年9月—2013年4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单纯静脉营养,观察组患者在静脉营养基础上给予丙氨酰谷氨酰胺0.4g·kg-1·d-1,输液泵24 h匀速输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1、5、9天尿中乳果糖排泄率及血浆二胺氧化酶水平。结果对照组患者第1、5、9天尿中乳果糖排泄率分别为(0.46±0.10)%、(0.38±0.14)%、(0.30±0.05)%,血浆二胺氧化酶水平分别为(3.79±1.12)U/ml、(3.63±0.81)U/ml、(2.98±1.83)U/ml;观察组第1、5、9天尿中乳果糖排泄率分别为(0.40±0.80)%、(0.24±0.25)%、(0.18±0.40)%,血浆二胺氧化酶水平分别为(3.28±1.05)U/ml、(2.89±1.17)U/ml、(1.56±1.12)U/ml。两组患者治疗第1天尿中乳果糖排泄率、血浆二胺氧化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第5、9天尿中乳果糖排泄率、血浆二胺氧化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外营养有助于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通透性,保护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黏膜 谷氨酰胺 二胺氧化酶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腹内压及肠黏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7
17
作者 张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77-1279,共3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腹内压及肠黏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内高压患者,以数字表格法分为乌司他丁组及常规组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禁食、胃肠道减压、维持酸碱平衡及电解质平衡、抗生...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腹内压及肠黏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内高压患者,以数字表格法分为乌司他丁组及常规组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禁食、胃肠道减压、维持酸碱平衡及电解质平衡、抗生素控制感染、抑制胰液分泌等治疗,乌司他丁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10万U+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治疗,4次/d,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48 h腹内压、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A(IgA)、血浆二胺氧化酶(DAO)、血浆D-乳酸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腹内压、IL-6、IgA、DAO及D-乳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腹内压、IL-6、DAO及D-乳酸明显较治疗前下降,IgA水平升高(P<0.05),而乌司他丁组较常规组腹内压、IL-6、DAO及D-乳酸下降幅度及IgA升高幅度更为明显(P<0.05);治疗前IL-6与腹内压之间存在正相关(r=0.91,P<0.05)。结论乌司他丁用于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能明显改善腹内高压状态,通过抗炎作用起到保护肠黏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乌司他丁 腹内高压 黏膜
下载PDF
肝硬化肠黏膜屏障损伤患者血浆D-乳酸、二胺氧化酶及内毒素的变化 被引量:37
18
作者 高金生 时志民 +2 位作者 韩转叶 李校天 杨书良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及内毒素在肝硬化患者血浆中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58例肝硬化患者(试验组),分别采用改良基质偶氮显色法、分光光度法和邻联茴香胺试剂法,检测血中D-乳酸、DAO及内毒素的水平... 目的探讨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及内毒素在肝硬化患者血浆中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58例肝硬化患者(试验组),分别采用改良基质偶氮显色法、分光光度法和邻联茴香胺试剂法,检测血中D-乳酸、DAO及内毒素的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前后D-乳酸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试验组A、B、C3级间均依次增高(P<0.01或<0.05);试验组3级治疗后D-乳酸活性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或<0.05)。试验组治疗前后DAO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3级治疗前DAO活性先升高后降低(P<0.01或<0.05),而治疗后B、C级均高于A级(P<0.01),但B、C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3级治疗后,A、B级DAO活性均低于治疗前(P<0.05或<0.01),而C级则高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B、C级治疗前后内毒素活动均高于对照组和试验组A级(P<0.01或<0.05),而试验组A级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后仅C级内毒素活性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血浆D-乳酸、DAO水平是肠黏膜损伤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内毒素血症是肝硬化患者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黏膜 内毒素类 乳酸盐类 胺氧化酶(含铜)
下载PDF
肠道微生态系统与肠黏膜免疫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9
作者 洪南 湛先保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4-446,共3页
肠道微生态系统参与肠黏膜免疫系统的发育,促进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ed IgA,sIgA)的合成,并与肠黏膜免疫细胞相互调节,是维持肠道稳态的重要机制,在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小儿过敏性疾病等疾患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 肠道微生态系统参与肠黏膜免疫系统的发育,促进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ed IgA,sIgA)的合成,并与肠黏膜免疫细胞相互调节,是维持肠道稳态的重要机制,在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小儿过敏性疾病等疾患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文中对肠道微生态系统与肠黏膜免疫功能关系的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微生态 黏膜 免疫 炎症性
下载PDF
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损伤与修复 被引量:35
20
作者 侯维 孟庆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2295-2297,共3页
肠黏膜的一个关键作用是形成一个分隔间质与肠内容物的屏障。单层肠上皮细胞是宿主与外环境之间动态的分界面。肠道除了包含人体最大的体表面积外,肠黏膜还持续暴露于大量微生物、食物抗原和毒素之中。它必须容纳共生菌群,通过控制炎症... 肠黏膜的一个关键作用是形成一个分隔间质与肠内容物的屏障。单层肠上皮细胞是宿主与外环境之间动态的分界面。肠道除了包含人体最大的体表面积外,肠黏膜还持续暴露于大量微生物、食物抗原和毒素之中。它必须容纳共生菌群,通过控制炎症反应、识别潜在有害病原体的危险信号来维持黏膜动态平衡。因此,充分理解肠黏膜屏障在健康和疾病状态下的结构和功能将有助于我们在临床急、慢性疾病治疗中发展新思路。本文就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损伤与修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 屏障功能 再灌注损伤 细胞膜通透性 道营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