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2
1
作者 孙晓磊 潘俊兵 +7 位作者 邓万冰 张铖 刘润禹 李杨欣 谢林灼 林倩 陈厚洁 刘勇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29-434,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ischemic disease,SMAID)的临床特点,分析可能增加全因死亡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至2021年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SMAID的141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不同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ischemic disease,SMAID)的临床特点,分析可能增加全因死亡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至2021年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SMAID的141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1例患者中男99例,女42例。患者年龄(63.75±13.16)岁;127例有腹痛症状;围手术期全因死亡27例。ROC曲线分析得到具有预测价值的年龄的最佳界值为64.5岁,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HR=3.855,95%CI:1.739~8.545)、中性粒细胞数(HR=1.072,95%CI:1.018~1.130)、心功能衰竭(HR=2.863,95%CI:1.332~6.154)、肌酐(HR=1.009,95%CI:1.003~1.015)、D-二聚体(HR=1.112,95%CI:1.025~1.205)是SMAID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ial dissection,SMAD)的患者长期生存率明显高于其他的SAMID患者。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ial embolism,SMAE)组与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ial thrombosis,SMAT)组的中性粒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例、D二聚体明显高于SMAD组与肠系膜上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of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ASSMA)组。结论:SMAID好发于老年男性,以腹痛为主要症状,常合并有高血压等并发症,具有老龄、中性粒细胞数高、D-二聚体高等危险因素;SMAE组、SMAT组的中性粒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例、D二聚体明显高于SMAD组与ASSMA组,可作为鉴别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动脉疾病 危险因素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不同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60例分析
2
作者 李恒 蒋士杰 +1 位作者 连鹏 张晖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7期2941-294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SMAI)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西安高新医院收治的60例SMA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66.47±10.33)岁;其中,肠系膜动脉夹层... 目的探讨不同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SMAI)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西安高新医院收治的60例SMA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66.47±10.33)岁;其中,肠系膜动脉夹层(SMAD)患者28例,肠系膜动脉栓塞(SMAE)患者18例,肠系膜动脉血栓(SMAT)患者14例。采用F检验或χ^(2)检验比较SMAD组、SMAE组、SMAT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SMA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SMAD组年龄、高血压占比、房颤占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64.37±2.20)岁、19例(67.86%)、1例(3.57%)、(77.70±3.52)%、(4.25±0.62)g/L及(4.65±0.44)mg/L,与SMAE组[(68.55±3.25)岁、17例(94.44%)、10例(55.56%)、(88.71±4.50)%、(4.86±0.80)g/L及(3.97±0.53)mg/L]、SMAT组[(64.88±2.25)岁、8例(57.14%)、1例(7.14%)、(82.59±4.38)%、(4.20±0.69)g/L及(4.15±0.42)mg/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影响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比值比(OR)=1.394,95%置信区间(CI)1.135~1.712]、高血压(OR=1.910,95%CI 1.127~3.236)、房颤(OR=2.140,95%CI 1.084~4.225)、中性粒细胞(OR=3.080,95%CI 1.336-7.099)、纤维蛋白原(OR=3.554,95%CI 1.167~10.819)、D二聚体(OR=3.242,95%CI 3.214~24.821)均为SMAI发病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SMAI好发于老年人群,常合并高血压、房颤等并发症,CT影像表现为肠壁增厚、肠腔扩张、腹腔积液等。年龄、高血压、房颤、中性粒细胞、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均为SMAI发病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动脉疾病 临床特征 影像学特点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治疗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则君 孟宪平 王伯元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96-699,共4页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临床罕见,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治疗方案包括保守治疗、腔内血管重建术及手术治疗,三者各有利弊、互为补充,但尚未达成共识。介入科医师应当充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为患者制订合理...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临床罕见,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治疗方案包括保守治疗、腔内血管重建术及手术治疗,三者各有利弊、互为补充,但尚未达成共识。介入科医师应当充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为患者制订合理的治疗策略,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动脉疾病 夹层 治疗 腔内血管重建术 手术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肠系膜血管成像对肠系膜上动脉疾病的诊断 被引量:3
4
作者 武永红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7期174-175,共2页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疾病在多层螺旋CT检查时影像学成像特点,为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3月103例确诊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检查,然后对其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多方位重组(...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疾病在多层螺旋CT检查时影像学成像特点,为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3月103例确诊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检查,然后对其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多方位重组(MPR)技术、容积再现(VR)技术处理,观察血管病变以后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103例患者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者26例,肠系膜上动脉狭窄者63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者14例。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可迅速地,大面积地显示SMA的形态,并能准确观察血管内部病变情况,从而辨别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从而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肠系膜血管成像 肠系膜动脉疾病
下载PDF
肠系膜上动脉疾病多层螺旋CT的影像学分析
5
作者 胡川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3期276-276,共1页
探究肠系膜上动脉疾病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的影像学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录的38例肠系膜上动脉疾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所有患者均开展多层螺旋CT扫描,通过回顾研究患者资料数据,分析疾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经... 探究肠系膜上动脉疾病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的影像学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录的38例肠系膜上动脉疾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所有患者均开展多层螺旋CT扫描,通过回顾研究患者资料数据,分析疾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经过调查发现,38例肠系膜上动脉疾病患者经多层螺旋CT检查,疾病类型主要分为肠系膜动脉栓塞、静脉栓塞、动脉瘤、动脉管腔狭窄等方面,每种疾病类型均具有特异性的影像学特点。结论:肠系膜动脉疾病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方案,可以清晰显示患者的病变情况,从而为疾病诊治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动脉疾病 多层螺旋CT 影像学 诊断效果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6
作者 马跃虎 吴刚 +4 位作者 刘浩 冯敏 卢铃铨 殷信道 顾建平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43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肠系膜上动脉(SMA)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接受MSCTA检查的SMA缺血性疾病患者70例,对其MSCTA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70例患者中,根据MSCTA表现诊断为SMA夹层26例、SMA栓塞14例、SMA狭窄病变30例,C...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肠系膜上动脉(SMA)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接受MSCTA检查的SMA缺血性疾病患者70例,对其MSCTA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70例患者中,根据MSCTA表现诊断为SMA夹层26例、SMA栓塞14例、SMA狭窄病变30例,CT横断位及CT血管成像(CTA)重建图像可清楚显示引起SMA缺血的病变。结论 MSCTA可以显示SMA管腔内外的结构及缺血肠壁的改变,有助于详细了解病变的部位、范围及肠管受累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动脉 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 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晓婷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年第2期203-206,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中的早期改变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以剧烈腹痛为就诊主要症状并行MSCT平扫及增强检查,行平扫、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血管...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中的早期改变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以剧烈腹痛为就诊主要症状并行MSCT平扫及增强检查,行平扫、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血管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成像分析.结果 见肠系膜血管密度增高者3例,肠壁增厚10例、变薄者3例,伴腹腔积液4例,肠系膜或门静脉积气2例、肠壁积气1例.结论 MSCT检查及时、准确,对指导临床及时采取对应治疗措施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
下载PDF
41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临床诊治经验 被引量:2
8
作者 银东智 袁又能 +1 位作者 左燕妮 王珍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358-360,共3页
目的总结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黄石市中心医院2002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41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中,行手术治疗40例... 目的总结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黄石市中心医院2002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41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中,行手术治疗40例(术中死亡2例),行介入溶栓治疗1例。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9例,死亡19例。出院后27例患者获访,随访时间为1周-2年(平均随访时间为1.4年)。随访期间,因家属放弃治疗而于家中死亡7例,转院后于他院死亡4例,3例未愈或复发,13例痊愈(1例行介入溶栓治疗)。结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不同进展阶段其临床特征有所差异,术前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意义重大。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根据病情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手术、介入治疗、药物治疗等)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 栓塞 血栓形成 治疗
原文传递
经导管溶栓及支架植入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9
作者 孙虎 刘金昊 +2 位作者 徐益鸣 杨东海 黄小进 《中外医疗》 2020年第31期47-49,56,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溶栓及支架植入术对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9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50例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经导管溶栓治疗,25例)与观察组(支... 目的探讨经导管溶栓及支架植入术对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9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50例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经导管溶栓治疗,25例)与观察组(支架植入术治疗,25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病死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1,P=0.017);观察组血管再通率(96.00%)高于对照组(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0,P=0.005);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HCT、D-二聚体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4.00%)低于对照组(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8,P=0.010)。结论支架植入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的疗效优于经导管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 经导管溶栓 支架植入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