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扩散加权成像中ADC值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的定性评估 被引量:18
1
作者 聂伟霞 刘鹏程 +3 位作者 邹立秋 申东兰 刘汉桥 冯飞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9-214,共6页
目的评估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特别是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其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1年5月的55例患者(34例为肿瘤患者怀疑有肝脏转移,21例CT、B超等影像学检查拟诊肝脏占... 目的评估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特别是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其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1年5月的55例患者(34例为肿瘤患者怀疑有肝脏转移,21例CT、B超等影像学检查拟诊肝脏占位性病变无法进行定性诊断)行MR常规序列及DWI,共发现92个病灶(25个原发性肝癌,27个肝转移瘤,3个肝胆管细胞癌,2个肝硬化结节,2个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7个肝血管瘤,26个肝囊肿)。通过分析肝脏病灶信号强度随b值不同的变化及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大小(平均数±标准差)等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特别是不典型肿瘤性病变的良恶性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以病理结果或随访结果为标准计算其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MR DWI上,b=50 s/mm2、500s/mm2及b=50 s/mm2、1000 s/mm2时,良性病变的信号衰减程度高于恶性病变,即b为50 s/mm2、1000 s/mm2时,恶性病变为高信号,而良性病变呈相对等信号或低信号,良恶性病灶信号强度差异明显。恶性病变的ADC值(b值为50 s/mm2、1000 s/mm2时计算)[(0.845±0.0110)×10-3mm2/s,n=55]明显低于良性病变的ADC值(b值为50 s/mm2、1000 s/mm2时计算)[(2.230±0.0497)×10-3mm2/s,n=37],经秩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7.905,P<0.01),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6.36%和83.78%。结论 DWI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特别是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肿瘤性病变具有较大诊断价值,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性病变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B值
原文传递
Kupffer细胞特异性摄取的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肝脏肿瘤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晨 刘媛 +4 位作者 许静涌 吴明晓 宋京海 陈剑 戴维德 《中国医疗设备》 2022年第6期97-101,共5页
目的研究Kupffer细胞特异性摄取的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与增强CT对肝脏肿瘤性病变诊断效能的差异。方法纳入连续入组的66例肝脏肿瘤性病变且行注射用全氟丁烷微球超声造影(Sonazoid-CEUS,S-CEUS)及增强CT检查的... 目的研究Kupffer细胞特异性摄取的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与增强CT对肝脏肿瘤性病变诊断效能的差异。方法纳入连续入组的66例肝脏肿瘤性病变且行注射用全氟丁烷微球超声造影(Sonazoid-CEUS,S-CEUS)及增强CT检查的患者,观察S-CEUS的成像特点,分别进行两种影像诊断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比较,并分析两种影像学方法对肝脏肿瘤性病变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66例患者共112枚病灶,经病理证实恶性84枚、良性28枚。S-CEUS、增强CT对肝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6.6%(97/112)、80.4%(90/112),敏感度分别为88.1%(74/84)、85.7%(72/84),特异度分别为82.1%(23/28)、64.3%(18/28)。S-CEUS、增强CT诊断与病理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分别为0.663与0.488(P>0.05)。应用ROC曲线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的诊断效能,S-CEUS高于增强CT,AUC(95%CI)分别为0.851(0.772~0.911)和0.750(0.659~0.82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S-CEUS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的诊断效能高于增强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Kupffer期 增强CT 肝脏肿瘤性病变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技术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的肝动脉与门静脉系统的显示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潘清云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22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对肝脏肿瘤性病变患者采用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技术进行检查的效果。方法:选取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68例肝脏肿瘤性病变患者开展研究,全部患者均经肝穿刺活检或手术... 目的:探讨分析对肝脏肿瘤性病变患者采用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技术进行检查的效果。方法:选取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68例肝脏肿瘤性病变患者开展研究,全部患者均经肝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确诊,对其均采用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检查,观察患者的病灶供血动脉分布情况、特征、肝固有动脉内径以及邻近血管关系。结果:68例患者中,59例患者检出供血动脉,共计66支。其中,原发性肝癌患者检出30支(肝右动脉24支、肝左动脉10支),特征以增粗、迂曲为主;肝转移癌17支(肝右动脉24支、肝左动脉10支),特征以无显著变化为主;肝局灶结节增生12支(肝右动脉5支、肝左动脉7支),特征以增粗、迂曲为主;肝血管瘤7支(肝右动脉2支、肝左动脉5支),特征以无显著变化为主。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周围血管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袭,部分患者伴有动静脉瘘;肝血管瘤、肝局灶结节增生以及肝转移癌患者,其邻近血管存在不同程度的压迫以及推移等问题。结论:对肝脏肿瘤性病变患者采用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检查有着很好的效果,可以有效确认患者的肝脏肿瘤供血动脉,并显示患者的供血动脉特征,这样就可以为开展后续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性病变 CT血管成像 供血动脉 特征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不同肝脏肿瘤性病变中央瘢痕的CT与MRI表现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姚平竺 汤玲俐 卢黎 《基层医学论坛》 2021年第1期105-106,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肝脏肿瘤性病变中央瘢痕的CT与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东莞市茶山医院收治经CT与MRI检查确定为肝脏肿瘤性病变具有中央瘢痕者患者58例,其中局灶性结节增生(FNH)29例、肝血管瘤15例、纤维板层型肝癌(FLHCC)12例、肝细胞肝癌... 目的观察不同肝脏肿瘤性病变中央瘢痕的CT与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东莞市茶山医院收治经CT与MRI检查确定为肝脏肿瘤性病变具有中央瘢痕者患者58例,其中局灶性结节增生(FNH)29例、肝血管瘤15例、纤维板层型肝癌(FLHCC)12例、肝细胞肝癌(HCC)2例。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不同表现,明确其价值。结果含中央瘢痕的FNH病灶最大层面直径多<5 cm;而血管瘤体积、FLHCC病灶直径均>5 cm。FNH呈薄而小的"星芒状",CT见低(稍低)密度中心相对更低密度影的病灶呈不规则形,MRI检测结果中呈T1WI低信号、T2WI明显高信号;FLHCC较大而宽、似病灶内分隔,可达病灶边缘,CT见不均质低密度肿块内星状或不规则形瘢痕影,MRI呈典型双低信号;血管瘤大小不一、形态多样,CT见低密度肿块内不规则形更低密度影,MRI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HCC中央瘢痕较小,平扫CT表现为稍低密度,MRI检测结果中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结论不同肝脏肿瘤性病变中央瘢痕的CT及MRI表现不同,而两种检查方式均对临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肝脏肿瘤性病变 中央瘢痕 CT表现 MRI表现
下载PDF
肝脏肿瘤性囊性病变CT、MRI诊断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成林 刘小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4年第1期52-55,共4页
关键词 肝脏肿瘤性病变 CT检查 MRI检查 诊断 肝脏转移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