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星型细胞分离方法和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李严严 姜颖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59-1072,共14页
肝星型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又叫储脂细胞(Fat-storing cells,FSCs)或脂肪细胞(lipocytes),是肝脏固有的非实质细胞类型之一,存在于狄氏腔内,以脂滴的形式储存人体维生素A总量的50%–80%。原代HSCs分离方法,目前主要集中... 肝星型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又叫储脂细胞(Fat-storing cells,FSCs)或脂肪细胞(lipocytes),是肝脏固有的非实质细胞类型之一,存在于狄氏腔内,以脂滴的形式储存人体维生素A总量的50%–80%。原代HSCs分离方法,目前主要集中于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离心淘洗、HSCs高侧向角的流式分选法、紫外激发的自发荧光或特异性抗体标记的流式细胞术等,将为HSCs生理和病理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近年来,HSCs的研究蓬勃发展,合作领域不断拓宽。生理状态下,HSCs处于静息状态,合成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并维持其稳态,同时广泛摄取和储存维生素A,并具有调节肝细胞再生的功能;而病理状态下,HSCs在肝损伤和持续性刺激条件下被激活,增殖活性明显增强,脂滴减少或消失,ECM合成也明显增加,具有收缩性,同时分泌多种促炎因子和粘附分子,并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变,表明HSCs的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有关HSCs的分离和功能研究一直是肝脏细胞学和肝脏病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文中我们将系统总结和探讨HSCs的分离方法和改进策略,及其功能研究进展和具有潜在价值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型细胞 分离方法 肝脏生理功能 肝纤维化 肝再生 肝脏蛋白质组学
原文传递
脑死亡供体肝脏生理功能改变及维护措施的探讨
2
作者 王伟 叶啟发 +2 位作者 肖琦 刘忠忠 王彦峰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93-496,共4页
供体肝脏质量和功能是影响肝移植成功率和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外肝移植供肝主要来源于循环功能不稳定的脑死亡供体(DBD)。机体脑死亡后,在短时间内即可诱发机体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病理生理功能改变,引起机体血流动力学和内环... 供体肝脏质量和功能是影响肝移植成功率和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外肝移植供肝主要来源于循环功能不稳定的脑死亡供体(DBD)。机体脑死亡后,在短时间内即可诱发机体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病理生理功能改变,引起机体血流动力学和内环境的改变,继而导致机体肝脏损伤,影响肝脏生理功能和质量,最终影响移植成功率和预后,甚至导致潜在供体器官的丢失。因而,针对脑死亡进程诱发的各种生理功能改变及其对肝脏造成的损伤,采取各种维护供体肝脏质量的措施,有效减轻器官损伤、改善器官功能和质量,最终提高器官利用率和移植成功率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就脑死亡供体(DBD)的肝脏生理功能改变及维护措施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死亡 脑死亡进程 肝脏生理功能 肝脏质量 维护措施
原文传递
疲劳综合征与肝脏的关系
3
作者 郑德芳 薄文美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24期63-63,共1页
采取调查问卷和资料梳理相结合的方法,对疲劳综合征的病因病机、治疗和预防进行概述。
关键词 疲劳综合征 肝脏生理功能 临床治疗 预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