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VMAT与CK-6D Skull技术多发脑转移瘤立体定向放疗方案综合评价 被引量:6
1
作者 黎国全 胡斌 +4 位作者 张甜 梁志文 胡涛 张盛 彭振军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33-836,共4页
目的对比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和射波刀六维颅骨追踪(CK-6D Skull)技术治疗多发脑转移瘤的立体定向放疗(SRT)方案的综合差异,探索颅内多靶点采用何种技术更具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18年间,≥2个脑转移灶接受SRT患者42例,分别对... 目的对比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和射波刀六维颅骨追踪(CK-6D Skull)技术治疗多发脑转移瘤的立体定向放疗(SRT)方案的综合差异,探索颅内多靶点采用何种技术更具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18年间,≥2个脑转移灶接受SRT患者42例,分别对每例患者选择CK-6D Skull技术和VMAT技术设计放疗计划;通过统计靶区梯度指数、剂量跌落体积和危及器官等参数比较VMAT与CK-6D Skull的计划质量;记录总机器跳数和单次治疗时间比较两种技术执行效率。结果颅内2靶点与3靶点计划的梯度指数CK-6D Skull技术优于VMAT技术(P<0.05);颅内4靶点和5靶点两组计划的梯度指数差异不大(P>0.05);两种技术对于危及器官最大剂量的贡献差别不大(P>0.05),但VMAT技术治疗时间更短(P<0.05)。结论两种技术均能满足临床开展SRT多发脑转移瘤的要求,单从治疗计划和执行的角度,建议颅内<4个转移瘤患者考虑采用CK-6D Skull技术实施SRT,≥4个转移瘤考虑采用VMAT技术实施SRT;体质状况差,不易长时间保持固定体位的患者优先考虑VMAT技术。对于两种技术在实施颅内多发脑转移瘤SRT更多的差异,有待更多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 肿瘤/容积调强弧形疗法 脑转移 肿瘤/射波刀六维颅骨追踪 脑转移 肿瘤/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评价
原文传递
肿瘤体积和放疗剂量对体部γ刀治疗肝细胞肝癌的预后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段影 吕进 +8 位作者 余飞 李晓 燕存青 张健 郭兴东 叶建平 陈慧茹 陈梁 邹跃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63-767,共5页
目的 探索GTV和放疗剂量对体部γ刀治疗肝细胞肝癌的预后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2-2015年间69例体部γ刀治疗肝细胞肝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50%或60%等剂量曲线覆盖计划靶区,单次4~5 Gy,边缘总剂量36~50 Gy (中位数45 Gy).观察其近期疗... 目的 探索GTV和放疗剂量对体部γ刀治疗肝细胞肝癌的预后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2-2015年间69例体部γ刀治疗肝细胞肝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50%或60%等剂量曲线覆盖计划靶区,单次4~5 Gy,边缘总剂量36~50 Gy (中位数45 Gy).观察其近期疗效、总生存期及不良反应.采用ROC曲线确定肿瘤体积最佳界值.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69例患者放疗近期总有效率为67%.1、2年生存率分别为62%、40%,中位生存期18.6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GTV〈93 cm3(P=0.013)及放疗近期有效(P=0.000)是影响生存的因素.GTV〈93 cm3时患者≥45 Gy亚组预后明显好于〈45 Gy亚组(P=0.019),而GTV≥93 cm3组患者中剂量大小对生存期无明显影响(P=0.665).结论 肿瘤体积是影响局部晚期肝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小体积肿瘤行大剂量放疗患者生存获益.对肿瘤体积较大患者不宜强行追求高剂量照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大体肿瘤体积 预后
原文传递
射波刀SBRT治疗肝门区肝癌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邱鸣寒 孟茂斌 +5 位作者 庄洪卿 王欢欢 董洋 王境生 袁智勇 王平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 评价射波刀在肝门区肿瘤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9—2015年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接受射波刀SBRT的 36例肝门区肝癌患者的病历资料。36例患者(37个病灶)的肿瘤直径为 15-55 mm (中位数30 mm),其中 20例... 目的 评价射波刀在肝门区肿瘤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9—2015年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接受射波刀SBRT的 36例肝门区肝癌患者的病历资料。36例患者(37个病灶)的肿瘤直径为 15-55 mm (中位数30 mm),其中 20例患者(21个病灶)采用金标呼吸同步追踪技术,16例患者(16个病灶)采用椎体追踪技术。通过增强CT和(或) MRI评价肿瘤进展,Kaplan-Meier法计算LC、OS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12.7个月。术后1、2年LC率分别为90%、76%,术后 1年OS、PFS分别为63%、39%,中位OS、PFS时间分别为15.2、10.0个月。3级不良反应为11%。结论 射波刀SBRT是肝门区肝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射波刀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射波刀立体定向放疗中金标利用率统计与弃用原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徐飞 郭福新 +10 位作者 彭冉 张喜乐 庄洪卿 江萍 范京红 李卫燕 姜玉良 吉喆 孙海涛 程程 王俊杰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5-298,共4页
目的统计射波刀VSI治疗中金标的利用率并分析金标弃用的原因,为金标植入、放疗计划设计和操作提供参考数据。方法2017年3—8月间植入或粘贴金标患者47人次,植入金标42人次,其中CT引导3D共面模板辅助植入金标32人次,CT引导3D非共面... 目的统计射波刀VSI治疗中金标的利用率并分析金标弃用的原因,为金标植入、放疗计划设计和操作提供参考数据。方法2017年3—8月间植入或粘贴金标患者47人次,植入金标42人次,其中CT引导3D共面模板辅助植入金标32人次,CT引导3D非共面模板辅助植入金标1人次,不使用模板辅助单纯cT引导下植入1人次,超声引导下金标植入8人次。利用射波刀共治疗44人次肿瘤患者,有2人次肿瘤患者金标不能使用改为脊柱追踪,有3人次患者未行射波刀放疗。统计患者在射波刀治疗时使用的金标和弃用金标的数量,得到金标的利用率和弃用率。对弃用金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分类统计。结果44人次患者植入体内和粘贴体表的134颗金标有111颗被使用,利用率为82.8%;弃用23颗,弃用率为17.2%。造成金标弃用的主要因素有刚性误差大(26.1%)、植入金标不符合要求(17.4%)、金标移位(26.1%)、其他因素(30.4%)。结论应用cT引导3D共面或非共面模板辅助植入金标.较单纯CT引导徒手植入和超声引导下植入金标,每次金标植入只需要使用2根穿刺针,单根穿刺针植入2颗金标,减少了穿刺针数目,降低了患者穿刺造成的风险和创伤,降低金标植入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多种方式植入的金标在治疗中不是全部都能被使用,会因各种原因造成弃用,因此要在金标植入等环节中考虑到此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射波刀 金标 利用率
原文传递
28例大肝癌立体定向放疗疗效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孙静 张爱民 +5 位作者 李文刚 王佳 张丹 李栋 丁俊强 段学章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49-752,共4页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放疗大肝癌的生存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011-2014年在三0二医院收治的28例单发大肝癌行立体定向放疗患者进行观察。PTV处方剂量39~61 Gy分3~9次,其中20例同步介入治疗。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无进展生存、局控率,Co...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放疗大肝癌的生存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011-2014年在三0二医院收治的28例单发大肝癌行立体定向放疗患者进行观察。PTV处方剂量39~61 Gy分3~9次,其中20例同步介入治疗。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无进展生存、局控率,Cox模型对总生存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对放射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1、2、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5%、57%、54%、22%,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9%、47%、36%、18%,局控率分别为92%、86%、86%、86%。4例患者出现放射性肝损伤,无因放射性肝损伤死亡病例。Child-Pugh分级是总生存率和放射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结论初步认为立体定向放疗是大肝癌患者的可替代的安全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预后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恶性肿瘤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祝效鹏 刘百龙 +4 位作者 历程 吕进财 全晓月 刘敏 董丽华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9-393,共5页
手术、放疗及化疗是恶性肿瘤的三种传统治疗方式。随着医学的发展,免疫治疗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一支新兴力量。近年来的一些临床研究表明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可以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改善患者预后。立体定向放疗单次... 手术、放疗及化疗是恶性肿瘤的三种传统治疗方式。随着医学的发展,免疫治疗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一支新兴力量。近年来的一些临床研究表明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可以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改善患者预后。立体定向放疗单次剂量大,精度高,相比常规放疗更能诱发远隔效应及机体抗肿瘤应答,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更具前景,这在一些临床研究中已经初步显现。然而,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并非所有类型的肿瘤都能在联合治疗时获益,有关联合治疗时的最佳放疗剂量与分割方式、放疗靶病灶的选择、免疫调节剂、安全性等问题尚不明确。本文旨在就恶性肿瘤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进展、相关争议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恶性肿瘤/免疫疗法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肺剂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白雪 王彬冰 +3 位作者 邵凯南 杨一威 单国平 陈明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目的研究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肺剂量预测方法和应用于计划质量控制的可行性。方法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实现剂量预测。首先,建立专家计划库,提取计划库中的几何特征信息、照射野角度和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 目的研究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肺剂量预测方法和应用于计划质量控制的可行性。方法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实现剂量预测。首先,建立专家计划库,提取计划库中的几何特征信息、照射野角度和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在几何及照射野特征和DVH之间建立相关模型;其次,提取专家库外10例患者的几何和照射野特征信息,利用模型预测可实现的DVH值,并将其与实际计划结果比较。结果10例患者肺平均剂量和V20外部验证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91.95 cGy和3.12%。对肺受量高于预测剂量的2例计划进行修改,修改后肺剂量均有所降低。结论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制定立体定向放疗计划前,可根据相关数学模型提前预测肺DVH曲线作为计划评估标准,从而保证治疗计划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机器学习 剂量体积直方图
原文传递
射波刀治疗早期周围型肺癌结果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袁智勇 宋勇春 +5 位作者 李丰彤 董洋 王境生 王军 王长利 王平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0-183,共4页
目的评价采用射波刀(Cyberknife)立体定向放射手术平台治疗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的疗效和初期毒性反应。方法接受射波刀治疗的17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年龄54~87岁,临床分期Ⅰa期(T1N0M0期)8例、Ⅰb期(T2N0M0期)9例,病理类型鳞癌3例... 目的评价采用射波刀(Cyberknife)立体定向放射手术平台治疗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的疗效和初期毒性反应。方法接受射波刀治疗的17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年龄54~87岁,临床分期Ⅰa期(T1N0M0期)8例、Ⅰb期(T2N0M0期)9例,病理类型鳞癌3例、腺癌8例(6例因拒绝穿刺等以PET—CT为诊断依据)。肺癌计划靶体积6~82cm^3,中位36cm^3,总剂量45~60Gy,中位剂量50Gy,分割3~5次。10例采用肿瘤内植入金标的呼吸同步追踪技术(Synchrony),7例采用椎体追踪(X—Sight)技术。结果所有患者治疗耐受性良好,主要不良表现为乏力。疗后2~10个月中(中位时间7个月),17例均存活。影像学复查结果为13例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未发现肿瘤进展、复发及远处转移。出现放射性肺炎1级3例、2级1例,骨髓抑制1级3例,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采用射波刀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周围型肺癌疗效显著,安全性好,远期结果需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射波刀 近期结果
原文传递
局部晚期胰腺癌SBRT剂量分割模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旭阳 王皓 杨瑞杰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30-1134,共5页
对于局部晚期胰腺癌( LAPC) SBRT能提高肿瘤LC率,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但目前剂量分割模式并不明确。国外LAPC的治疗经历了从常规剂量分割到单次大剂量再到低分割、高分次剂量的演变,国内也从常规剂量分割演变为低分割、高分... 对于局部晚期胰腺癌( LAPC) SBRT能提高肿瘤LC率,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但目前剂量分割模式并不明确。国外LAPC的治疗经历了从常规剂量分割到单次大剂量再到低分割、高分次剂量的演变,国内也从常规剂量分割演变为低分割、高分次剂量模式。依据目前的放射生物学原理及临床研究,6~7次分割、隔日照射的模式可能是一个较好的选择。目前对SBRT并没有更加合适的剂量转换模型,LQ模型依然是最简单实用的模型。 SBRT生物学机制既符合临床实践又简单易懂的放射生物学模型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剂量分割
原文传递
全脑照射配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振明 朱廷林 《中国辐射卫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3-364,共2页
目的分析全脑照射配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S)治疗脑转移瘤的作用。方法对55例脑转移瘤患者进行全脑照射配合SRS;17例行单纯SRS治疗。全脑照射采用6MV X射线,1.5~2.0Gy/次,DT30~42Gy,4~5周;SRS处方剂量为18~30Gy,SRS前行... 目的分析全脑照射配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S)治疗脑转移瘤的作用。方法对55例脑转移瘤患者进行全脑照射配合SRS;17例行单纯SRS治疗。全脑照射采用6MV X射线,1.5~2.0Gy/次,DT30~42Gy,4~5周;SRS处方剂量为18~30Gy,SRS前行全脑放疗39例,SRS后行全脑放疗16例。结果全脑照射加SRS组病变完全消灭(CR)占60.0%、部分消失(PR)占32.7%,无变化(NC)占7.3%,总缓解率(CR+PR)为92.7%;与单纯SRS组的35.0%、41.2%、23.5%、76.2%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3.47,P〉0.05)。全脑照射加SRS组复发率为14.5%,中位复发时间为1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3个月;与单纯SRS组的41.2%、4个月、7.5个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5.58、t=11.1、t=7.27,P〈0.05)。两组1a生存情况差异无显著性(χ^2=1.33,P〉0.05)。结论全脑放疗配合SRS治疗脑转移瘤对减少肿瘤复发率、延缓中位复发时间、延长中位生存时间较单纯SRS有显著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放射疗法 肿瘤/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脑转移瘤
下载PDF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立体定向放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小凤 柏慧 +3 位作者 黄国定 刘峰 姚原 梁军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8-302,共5页
放疗对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的影响具有双向性,免疫治疗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与放疗联合可产生抗肿瘤免疫的协同作用。与常规放疗相比,体部立体定向消融放疗(SABR)可对靶病灶实现高精度和高剂量照射,具有更强的抗肿瘤免疫激活效应... 放疗对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的影响具有双向性,免疫治疗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与放疗联合可产生抗肿瘤免疫的协同作用。与常规放疗相比,体部立体定向消融放疗(SABR)可对靶病灶实现高精度和高剂量照射,具有更强的抗肿瘤免疫激活效应,同时因剂量梯度陡峭,可较好的保护周围正常组织,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迅速控制局部病灶的有效手段;而ICIs是晚期NSCLC标准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ICIs与SABR联合使用可使晚期NSCLC患者获益,本文就二者合用的生物学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国内同行更好地运用这种新治疗模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肿瘤/免疫疗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原文传递
MR加速器在肝脏肿瘤放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宗源 门阔 +15 位作者 王淑莲 唐源 景灏 田源 覃仕瑞 刘跃平 宋永文 房辉 亓姝楠 卢宁宁 李宁 杨颛搏 万宝 张彦新 李晔雄 陈波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初步探讨MR加速器在肝脏肿瘤中的应用流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1年15例采用MR加速器治疗的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数据, 探讨肝脏肿瘤采用MR加速器治疗的流程, 分析患者肿瘤的图像识别率、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全组1... 目的初步探讨MR加速器在肝脏肿瘤中的应用流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1年15例采用MR加速器治疗的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数据, 探讨肝脏肿瘤采用MR加速器治疗的流程, 分析患者肿瘤的图像识别率、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全组15例患者中肝细胞癌6例、结直肠癌肝转移8例、乳腺癌肝转移1例;肝内1个病灶10例、2个病灶4例、3个病灶1例;中位肿瘤最长径2.4 cm (0.8~9.8 cm)。MR加速器大体肿瘤体积(GTV)识别率达13/15, 2例患者GTV显示不清, 采用肿瘤周边大血管或胆管识别辅助仍可达精准配准。全组患者均接受体部立体定向放疗。肝细胞癌患者中位分割次数9次(5~10次), GTV或计划靶体积(PGTV)中位单次剂量6 Gy (5~10 Gy), 中位总剂量52 Gy (50~54 Gy), α/β=10的中位2 Gy等效剂量(EQD2Gy)为72 Gy (62.5~83.3 Gy)。肝转移瘤患者中位分割次数10次(5~10次), GTV或PGTV的中位单次剂量5 Gy (5~10 Gy), 中位总剂量50 Gy (40~50 Gy), α/β=5的中位EQD2Gy为71.4 Gy (71.4~107.1 Gy)。放疗后1个月野内总有效率8/13, 疾病控制率13/13, 放疗后3~6个月野内总有效率6/6。全组患者中位随访4.0个月(0.3~11.6个月), 4个月局部无进展生存、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分别为15/15、11/15和15/15。放疗不良反应轻微, 未见≥3级不良反应。结论 MR加速器对肝内肿瘤显示率高, 且可通过周边大血管或胆管的显示辅助精准配准, 在肝脏肿瘤的精准治疗上初步展现优势, 局部疗效肯定, 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加速器 肿瘤/体部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肿瘤 转移/体部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局部残留和复发鼻咽癌立体定向放疗的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少雄 赵充 +5 位作者 邓美玲 王汉渝 李凤岩 高远红 包勇 曾智帆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07-410,共4页
目的分析局部残留和复发鼻咽癌分次立体定向放疗(FSRT)的预后因素。方法采用FSRT治疗鼻咽癌常规放疗后局部残留和复发患者共90例,除3例治疗前已发生远处转移外,余87例(34例残留,53例复发)纳入分析。其中肿瘤位于鼻咽腔内、外者分别为44... 目的分析局部残留和复发鼻咽癌分次立体定向放疗(FSRT)的预后因素。方法采用FSRT治疗鼻咽癌常规放疗后局部残留和复发患者共90例,除3例治疗前已发生远处转移外,余87例(34例残留,53例复发)纳入分析。其中肿瘤位于鼻咽腔内、外者分别为44、43例;中位肿瘤体积为5.7 cm3(0.8~24.7 cm3);残留和复发病灶FSRT的中位处方剂量分别为18 Gy分3次和48 Gy分6次。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局部失败生存率(LFFS)和疾病相关生存率(DSS),用Logrank法和Cox模型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预后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24.9个月(3.3~86.3个月),1、2、3、4年LFFS和DSS分别为90%、83%、81%、75%和84%、77%、61%、56%。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体积(≤或>5 cm3)对患者DSS有影响(P=0.01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体积和病灶类型(残留或复发)是影响DSS的独立因素(P<0.05)。残留组和复发组晚期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和26%。结论FSRT治疗残留和复发鼻咽癌可得到较好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复发病灶和较大肿瘤体积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分次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局部残留或复发 预后因素
原文传递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决择:手术或立体定向放疗 被引量:17
14
作者 伍艳玲 冯勤付 +1 位作者 王晓丹 曾强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09-712,共4页
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手术治疗仍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胸腔镜下的微创肺段或亚段切除。然而,超大剂量分割的立体定向放疗(SBRT)已取得与手术相似或相同疗效,不仅是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者不可争议的治愈方式,而对于能手术者也... 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手术治疗仍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胸腔镜下的微创肺段或亚段切除。然而,超大剂量分割的立体定向放疗(SBRT)已取得与手术相似或相同疗效,不仅是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者不可争议的治愈方式,而对于能手术者也发起了挑战,尽管还存在一些争议。因此,本综述将针对这两种治疗方式的优劣给予阐述,以利于为患者提供更适宜的治疗方式,并获得更多益处。尽管尚无大的随机临床研究比较SBRT与手术治疗疗效以及如何选择,但目前证据显示,对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者SBRT是治愈的方式;对于老年、合并心肺疾病、糖尿病等高或较高风险手术者,SBRT应成为主要的治疗,由于SBRT疗效不差于手术疗效,并发症更少且轻。总之,宜个体化的选择治疗方式,使患者获益更大,特别是在存在较大手术风险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体部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肿瘤/外科学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经倾向评分匹配后立体定向放疗与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比较 被引量:11
15
作者 董百强 王谨 +8 位作者 徐裕金 狄小云 单国平 陈维军 陈梦圆 郑雷 李浦 李剑龙 陈明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90-894,共5页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放疗(SBRT)与手术治疗Ⅰ一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2015年在浙江省肿瘤医院经SBRT或手术的12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两组进行倾向得分匹配,各纳入60例符合要求病例。放疔组80%等剂...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放疗(SBRT)与手术治疗Ⅰ一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2015年在浙江省肿瘤医院经SBRT或手术的12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两组进行倾向得分匹配,各纳入60例符合要求病例。放疔组80%等剂量线作为处方剂量覆盖95%PTV。100%等剂量线覆盖100%IGTV,每次5-15 Gy,中位生物等效剂量100 Gy(57.6-150.0Gy);手术组VATS肺叶切除32例,楔形切除和肺段切除9例。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随访率100%,中位随访时间32.3个月。3例手术患者90 d内因感染发生治疗相关死亡,SBRT组无治疗相关死亡(P=0.079)。SBRT组3例患者随访期间因肿瘤外因素死亡(脑梗死、心脏病等)。12例患者出现局部区域复发,其中手术组5例,SBRT组7例(P=0.543)。17例远处转移,其中手术组11例,SBRT组6例(P=0.835)。中位无瘤生存期手术组38.4个月,SBRT组33.5个月(P=0.178);1、3年总生存率手术组分别为95%、83%,SBRT组分别为93%、83%(P=0.993)。结论SBRT对早期原发性NSCLC总生存期与手术相当,二者局部控制率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体部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肿瘤/外科学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200例肺部肿瘤SBRT的经验和疗效 被引量:10
16
作者 董百强 徐裕金 +10 位作者 孙晓江 郑晓 杜向慧 狄晓云 单国平 陈维军 李浦 李剑龙 邵凯南 许亚萍 陈明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27-630,共4页
目的 评价SBRT肺部肿瘤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2—2015年在浙江省肿瘤医院经SBRT的200例肺部肿瘤患者。早期原发性NSCLC 118例,肺孤立转移82例,80%等剂量线作为处方剂量覆盖95%PTV,100%等剂量线覆盖100%IGTV,4.0~18.0... 目的 评价SBRT肺部肿瘤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2—2015年在浙江省肿瘤医院经SBRT的200例肺部肿瘤患者。早期原发性NSCLC 118例,肺孤立转移82例,80%等剂量线作为处方剂量覆盖95%PTV,100%等剂量线覆盖100%IGTV,4.0~18.0 Gy/次,每天或隔天1次,BED为40.0~151.2 Gy (中位数100 Gy)。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随访率96.0%。原发瘤组CR率14.8%(17/115),PR率65.2%(75/115)。转移瘤组组CR率25%(19/77),PR率38%(29/77)。2、3级急性RP发生率分别为4.7%、3.1%。中位随访时间14.9个月,1、2年原发和转移瘤组LC率分别为95.7%、84.3%和92%、73%,OS率分别为94.5%、92.0%和85%、62%。结论 SBRT对早期原发性NSCLC和肺孤立转移瘤的1、2年LC、OS率较高且发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体部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肺孤立转移瘤/体部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基于MR引导放疗系统肺癌SBRT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振江 李成强 +6 位作者 李玉坤 王玮 刘希军 朱健 李宝生 卢洁 尹勇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0-145,共6页
目的初步观察MR引导下非小细胞肺癌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可行性,并对有无磁场环境下剂量学差异进行分析。方法前瞻性的入组3例SBRT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应用MR引导加速器放疗。治疗计划分别应用有磁场模型和无磁场模型进行优化和... 目的初步观察MR引导下非小细胞肺癌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可行性,并对有无磁场环境下剂量学差异进行分析。方法前瞻性的入组3例SBRT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应用MR引导加速器放疗。治疗计划分别应用有磁场模型和无磁场模型进行优化和剂量计算,同时在常规加速器进行患者备用计划的制备。比较有无磁场模型剂量的分布差异。同时对靶区覆盖度、计划通过率、治疗时间进行描述,并比较常规加速器备用计划和有磁场模型下执行计划的复杂度等差异。结果3例患者分次治疗时间为(36.67±6.11)min,在线自适应计划平均时间为(14.4±1.7)min,患者基本耐受。治疗前计划的γ通过率(3%/3mm)平均为98.9%,疗中在线计划γ通过率(3%/3mm)为98.5%,靶区覆盖度达99.1%,满足临床需求。有磁场情况下肺部低剂量区剂量略低于无磁场情况,但肋骨和皮肤剂量因磁场存在略高于无磁场计划。在线自适应计划的机器跳数略高于参考计划,常规加速器备用计划机器跳数在相同靶区覆盖度情况下明显低于MR加速器计划。随访结果显示患者无不良反应,近期疗效均为部分缓解。结论在考虑磁场影响情况下可获得满足临床需求的治疗计划,证明MR加速器引导的肺癌SBRT放疗具有可行性,但治疗时间较长,治疗流程较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磁共振引导放射疗法 肿瘤/自适应放射疗法 肿瘤/体部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原文传递
五种光子放疗设备在胰腺癌立体定向放疗中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6
18
作者 曹洋森 张建英 +7 位作者 李婷婷 邱健健 张立波 庄亚运 苏阳 郭晓晶 张火俊 上海医学会肿瘤放射治疗分会立体定向放疗学组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6-163,共8页
目的比较射波刀、螺旋断层治疗(Tomo)、Edge加速器、Trilogy加速器和伽马刀5种设备在胰腺癌立体定向放疗中剂量学上的优劣。方法回顾分析10例射波刀治疗的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别由5家单位5种设备按照统一计划设计要求进行计划设计。... 目的比较射波刀、螺旋断层治疗(Tomo)、Edge加速器、Trilogy加速器和伽马刀5种设备在胰腺癌立体定向放疗中剂量学上的优劣。方法回顾分析10例射波刀治疗的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别由5家单位5种设备按照统一计划设计要求进行计划设计。完成后的计划统一导入MIM软件平台提取评估参数。主要参数包括计划靶区的Dmin、Dmean、Dmax、适形指数(CI和nCI)、均匀指数(HI)、梯度指数(GI)、覆盖率和胃肠Dmax及体积剂量等。结果Trilogy获得最优CI和nCI(P<0.001);伽马刀HI最差(P<0.001);GI射波刀最优,伽马刀次之,Tomo和Edge相对最弱(P<0.001);Edge加速器和Trilogy加速器获得最大PTV Dmin值,射波刀和Tomo组获得较小PTV Dmin值(P<0.001);伽马刀组获得了最大的PTV Dmax、Dmean(P<0.001)。危及器官方面,射波刀组获得最低的空回肠Dmax及D5cm3(P<0.001)、胃Dmax(P=0.003)、十二指肠Dmax(P=0.001)、D5cm3(P<0.001)及D10cm3(P=0.005)、脊髓Dmax及D0.35cm3(P<0.001);伽马刀组空回肠Dmax最大;Edge加速器组十二指肠D5cm3最高(P<0.001);Tomo组脊髓Dmax及D0.35cm3最高(P<0.001)。结论5种放疗设备均能很好地完成满足临床要求的胰腺癌立体定向放疗计划。射波刀和伽马刀拥有更优的剂量跌落梯度,Trilogy加速器和Edge加速器拥有更优的靶区适形性,射波刀胃肠道剂量保护相对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波刀 螺旋断层疗法 直线加速器 伽马刀 剂量分布 胰腺肿瘤/体部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原文传递
142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SBRT长期预后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董百强 王谨 +6 位作者 徐裕金 胡晓 杜向慧 单国平 邵凯南 白雪 陈明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16-420,共5页
目的评价体部立体定向放射疗法(SBRT)对Ⅰ-Ⅱ期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2018年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SBRT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主要研究终点为局部区域控制(LRC)及肿瘤特... 目的评价体部立体定向放射疗法(SBRT)对Ⅰ-Ⅱ期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2018年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SBRT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主要研究终点为局部区域控制(LRC)及肿瘤特异生存(CSS)率。结果共纳入142例符合要求病例,中位BED10100 Gy(100~132 Gy),中位年龄75.6岁(47.2~89.0岁),其中高龄≥75岁者75例。中位随访时间31.0个月,<75岁和≥75岁患者的5年LRC率分别为84.5%和95.8%(P=0.08),5年CSS率分别为72.4%和78.6%(P=0.61)。治疗期间全身性反应轻微,所有患者未出现4-5级不良反应事件。早期放射性肺炎中14例(9.9%)2级,2例(1.4%)3级。未发现90d内治疗相关性死亡发生。结论SBRT治疗早期原发性肺癌的5年LRC、CSS率满意,并发症低,与以往报道结果相近,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肿瘤/体部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