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癌术后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1
作者 程书蕙 陈波 李晔雄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3-237,共5页
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是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其最主要的根治性治疗,但术后5年生存率仅约50%,5年复发率可达60%.70%。对于预后不良的患者,明确最佳的辅助治疗手段是降低术后复发和转移率进而提高术后患者生存的关键.然... 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是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其最主要的根治性治疗,但术后5年生存率仅约50%,5年复发率可达60%.70%。对于预后不良的患者,明确最佳的辅助治疗手段是降低术后复发和转移率进而提高术后患者生存的关键.然而,目前尚未明确术后标准治疗模式,多种术后治疗手段包括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放疗、靶向治疗等均在研究和探讨中C本文就肝癌术后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外科学 肿瘤/介入疗法 肿瘤/放射疗法 肿瘤/靶向疗法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外科综合治疗 被引量:41
2
作者 吴伯文 吴孟超 +3 位作者 潘泽亚 姚晓平 杨广顺 杨甲梅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 探讨多种外科方式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LHG)的适应证与手术经验。方法 对我院近10年来经手术切除、瘤体捆扎、肝动脉结扎或栓塞、微波固化术等不同方法治疗的LHG580例进行总结、分析,对手术指征,手术方式选择,术中防止大出血的方... 目的 探讨多种外科方式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LHG)的适应证与手术经验。方法 对我院近10年来经手术切除、瘤体捆扎、肝动脉结扎或栓塞、微波固化术等不同方法治疗的LHG580例进行总结、分析,对手术指征,手术方式选择,术中防止大出血的方法及应急措施,术后辅助治疗等进行讨论。结果 全组术后1个月内死亡2例,占034%;其余均恢复顺利,近5年来已无手术死亡。结论 为提高手术安全性,获得满意疗效,治疗LHG应根据病变大小、部位、全身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或联合方式进行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海绵状/外科学 肿瘤/外科学
下载PDF
肝癌肝切除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2
3
作者 张风华 彭和平 +1 位作者 王宝枝 张晓英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肝癌行肝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57例行肝切除术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切除术后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n=27)和非感染组(n=130),对可能与并发感染相关的... 目的:探讨肝癌行肝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57例行肝切除术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切除术后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n=27)和非感染组(n=130),对可能与并发感染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其与肝切除术后并发感染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病史、术前血清白蛋白低、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和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这5个因素是肝癌肝切除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史、术前血清白蛋白低、术中输血量≥800 m L和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7 d是肝癌肝切除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病史、术前白蛋白水平低、术中输血量≥4个单位以及腹腔引流管放置为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存在以上情况的患者,术后应加强预防感染治疗,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外科学 切除术 感染 高危因素
原文传递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癌围手术期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4
作者 樊献军 谭黄业 +3 位作者 肖咏梅 龙游 廖斌 孟承果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83-686,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肝癌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处理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4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FTS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FTS组采用FTS理念指导下优化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第1天和第5天...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肝癌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处理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4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FTS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FTS组采用FTS理念指导下优化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第1天和第5天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记录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FTS组术后应激水平显著降低,排气排便时间提前,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FTS理念应用于肝癌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是安全、有效的,可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外科学 快速康复外科 切除术 围手术期
原文传递
射频消融术在原发性小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5
作者 赖子森 崔永良 +2 位作者 沈聪龙 江亚彬 黄鑫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05-907,共3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小肝癌的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方法:对34例肝癌患者共37个肝恶性肿瘤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肿瘤直径为2.3~4.0 cm。术后所有患者均进行定期随访、复查。结果:37个癌灶射频消融治疗均获得成功。其中有...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小肝癌的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方法:对34例肝癌患者共37个肝恶性肿瘤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肿瘤直径为2.3~4.0 cm。术后所有患者均进行定期随访、复查。结果:37个癌灶射频消融治疗均获得成功。其中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肝功能衰竭1例,大量腹水2例,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在4~20个月随访中有2例复发,均再次予行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均恢复顺利、出院;术后6,12,20个月生存率分别是100%,94.1%,91.2%。结论:射频消融术做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对小肝癌的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外科学 射频消融术 预后
原文传递
大肝癌手术切除术中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张贯启 张志伟 +3 位作者 项帅 涂振霄 杨磊 陈孝平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比较大肝癌手术切除术中3种不同的入肝血流阻断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3月期间218例大肝癌(>5 cm)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88例采用Pringle法间断阻断全肝血流(肝门阻断组),51例行选择性的半肝血流阻断... 目的:比较大肝癌手术切除术中3种不同的入肝血流阻断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3月期间218例大肝癌(>5 cm)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88例采用Pringle法间断阻断全肝血流(肝门阻断组),51例行选择性的半肝血流阻断(半肝阻断组),79例行肝下下腔静脉阻断联合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联合阻断组)。比较3组患者的术中与术后的相关指标。结果:3组患者的术前情况、手术时间、入肝血流阻断时间及肝切除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半肝阻断组与联合阻断组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输血率均明显低于肝门阻断组,且联合阻断组的输血量、输血率明显低于半肝阻断组(均P<0.05);3组患者术后第1天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半肝阻断组与联合阻断组第3、7天的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肝门阻断组(均P<0.05);3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肝癌切除术术中采用肝下下腔静脉阻断联合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不仅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失血量,而且有利于术后肝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外科学 切除术/方法
原文传递
健脾化瘀法抗肝癌术后复发82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苏小康 叶小卫 +4 位作者 林谋清 郑泽棠 池建安 郭亚雄 郑东翔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73-675,共3页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法抗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995~1999年肝癌切除术后患者164例,对比观察健脾化瘀组(治疗组)和单纯手术组(对照组)1、2、3、5年生存率,复发率,肝功能Child分级及肿瘤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法抗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995~1999年肝癌切除术后患者164例,对比观察健脾化瘀组(治疗组)和单纯手术组(对照组)1、2、3、5年生存率,复发率,肝功能Child分级及肿瘤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93%、76.83%、63.41%、51.22%,复发率分别为74.39%、62.20%、41.46%、37.80%;对照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49%、71.95%、51.22%、39.02%,复发率分别为74.39%、58.54%、32.93%、28.05%。治疗组3、5年生存率,肝功能Child C级,吲哚氰绿15分钟潴留率(ICGR15)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化瘀法可提高肝癌术后远期生存率,改善残余肝脏功能,但对近期生存率、复发率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外科学 肿瘤转移/中医药疗法 @健脾化瘀
下载PDF
精准肝切除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安东均 安琳 +1 位作者 张成 门定坤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84-786,共3页
目的探讨精准肝切除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非规则性肝切除(38例)与精准肝切除(21例)治疗肝癌,比较两种术式围手术期和随访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术后AST水平、标本切缘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 目的探讨精准肝切除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非规则性肝切除(38例)与精准肝切除(21例)治疗肝癌,比较两种术式围手术期和随访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术后AST水平、标本切缘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复发率和生存率等进行数据分析,对随访1~2年的临床资料亦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精准组和非规则组术中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650±610)mL vs.(1050±910)mL,t=1.628,P>0.05];精准组术中输血量较非规则组少[(350±250)mL vs.(750±500)mL,t=2.520,P<0.05];精准组术后AST上升幅度较非规则组小[(169±131)U/L vs.(350±293)U/L,t=2.455,P<0.05];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分别为4.8%(1/21)和21.1%(8/38)(P<0.05);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精准组较非规则组低[33.3%(7/21)vs.71.1%(27/38),P<0.05];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精准组较非规则组低[23.8%(5/21)vs.44.7%(17/38)];术后1年生存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85.7%(18/21)和78.9%(30/38),P>0.05]。结论精准肝切除较之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肝癌,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疗效较好。[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1,20(7):784-7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外科学 精准切除 预后
原文传递
TACE联合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疗效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姚华雄 王超 +1 位作者 李岽健 李瑞超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93-895,共3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技术(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PH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PHC伴PVTT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3DCRT治疗,对照组...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技术(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PH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PHC伴PVTT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3DCRT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TACE治疗。疗程结束后评价近期疗效、观察毒副反应,随访1年评价客观疗效和生存率。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有效率为80.0%,高于对照组(43.3%)(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期内有18例死亡,对照组患者随访期内有24例死亡;观察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及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对毒性反应均可耐受。结论:TACE联合3DCRT治疗PHC合并PVTT患者临床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外科学 门静脉癌栓 动脉化疗栓塞术 三维适形放疗技术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精准肝切除术后应用羟乙基淀粉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吴军 仇毓东 +3 位作者 朱新华 吴星宇 周铁 周建新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精准肝切除术后应用羟乙基淀粉(130/0.4)对合并肝硬化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自2009年1月—2010年5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肝切除术的108例合并肝硬化的原发性肝... 目的探讨精准肝切除术后应用羟乙基淀粉(130/0.4)对合并肝硬化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自2009年1月—2010年5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肝切除术的108例合并肝硬化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1)羟乙基淀粉治疗组:54例。术后3 d内使用羟乙基淀粉(130/0.4)500 mL/d;(2)白蛋白治疗组:54例。术后3 d内使用人血白蛋白者10 g/d。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7 d的ALT,AST,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结果术前两组临床资料、肝切除类型、范围及术中出血量均具有可比性(均P>0.05)。与白蛋白治疗组比较,羟乙基淀粉治疗组患者在术后2,4,7 d的ALT,AST,白蛋白水平,术后住院天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羟乙基淀粉治疗组术后2 d的CRP较白蛋白治疗组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51,P=0.000);术后4,7 d的CRP也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肺部感染、腹腔出血、胆汁漏及腹腔感染。羟乙基淀粉组共有28例发生一种或两者上述并发症,发生率为51.9%(28/54),白蛋白组共有39例发生一种或两者上述并发症,发生率为72.2%(39/5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757,P=0.047)。结论羟乙基淀粉在合并肝硬化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后早期应用可以有效节约白蛋白的用量,控制术后的炎症反应,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外科学 切除术 羟乙基淀粉(130/0.4) 手术后并发症/预防与控制
原文传递
射频消融术和手术对原发性肝癌体内细胞免疫状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卢传辉 尤俊 +3 位作者 刘静 洪明 许林 张志明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15期1146-1148,共3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与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射频消融组26例,手术治疗组20例),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射频消融组治疗10d后与治疗前T淋巴...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与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射频消融组26例,手术治疗组20例),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射频消融组治疗10d后与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CD3+、CD4+T细胞计数上升,CD8+T细胞计数下降,CD4+/CD8+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治疗组术后CD3+、CD4+T细胞计数下降,CD4+/CD8+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治疗后免疫抑制状态改善,细胞免疫功能增强,而手术治疗肝癌,术后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消融术 肿瘤/外科学 T淋巴细胞亚群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成佳 邵泽锋 张本善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4期595-597,共3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经肝穿刺活检或影像学检查被确诊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140例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n=68)和观察组(n=72),对照组患...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经肝穿刺活检或影像学检查被确诊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140例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n=68)和观察组(n=72),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介入.对比两组甲胎蛋白水平变化情况、治疗效果、KP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后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甲胎蛋白水平、KP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甲胎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KPS高于对照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和1年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显著,安全性提高,且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外科学 栓塞 治疗性 动脉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储备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崔书钟 刘海鹰 +5 位作者 王斌 阮钟鸣 唐云强 胡伟民 王嘉康 李建昌 《肿瘤防治杂志》 2003年第11期1159-1160,共2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储备功能。方法 :将 2 3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ICGR15分别与患者的腹水、血浆白蛋白、胆红素、Child’s分级及术后肝功能损害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ICGR15与腹水、胆红素、Child分级及术后肝功能损害呈正...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储备功能。方法 :将 2 3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ICGR15分别与患者的腹水、血浆白蛋白、胆红素、Child’s分级及术后肝功能损害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ICGR15与腹水、胆红素、Child分级及术后肝功能损害呈正相关 ,P =0 0 0 ;与血浆白蛋白呈负相关 ,P =0 0 0。 2 )ICGR15 >2 0 %时 ,患者出现腹水、低蛋白血症、黄疸、Child’s分级升高和术后肝功能损害的机率明显增高 ,P =0 0 0。结论 :ICGR15是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储备功能和肝功能较好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外科学 功能试验 吲哚花青绿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及肝脏体积测定在小儿肝脏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4
作者 赵静 董蓓 +5 位作者 江布先 张虹 姜忠 鹿洪亭 牛海涛 郝希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及肝脏体积测定在小儿巨大肝脏肿瘤和位于肝门部位肝脏肿瘤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02年1月至2009年1月本院诊治巨大和位于肝门部位的小儿肝脏肿瘤25例,均使用螺旋CT增强扫描,并在CT工作站行肝动脉、门静脉及...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及肝脏体积测定在小儿巨大肝脏肿瘤和位于肝门部位肝脏肿瘤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02年1月至2009年1月本院诊治巨大和位于肝门部位的小儿肝脏肿瘤25例,均使用螺旋CT增强扫描,并在CT工作站行肝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的三维影像重建,测量全肝体积,预测切除肝脏体积,并计算残余肝脏体积及残余肝脏体积与标准化肝脏体积之比。结果25例经CT三维重建后均获得清晰的肿瘤瘤体及与血管毗邻关系的图像。其中手术患儿21例,未手术患儿4例。21例手术患儿中,行右半肝切除6例,左半肝切除5例,右三叶切除5例,左二三叶切除1例,肝中叶切除4例,手术患儿术后平均残余肝脏体积为182.55cm^3,最小残余肝脏体积为62.26m^3,平均残余肝脏体积与标准化肝脏体积之比(平均残余肝脏体积比)为44.69%,最小残余肝脏体积比为20.16%,所有患儿同手术期均未发生严重肝功能衰竭。结论通过CT三维重建的画面,可以旋转地动态观察肝脏血管的走行、位置及与肿瘤的关系,并可计算出术后残余肝脏体积及残余肝脏体积与标准化肝脏体积之比,为判断手术的可行性、手术方案的选择与制定及评估术后残余肝脏功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器官测量 肿瘤/外科学 切除/方法 儿童
下载PDF
肝癌肝切除术后感染的病原学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煜 王锋 +2 位作者 张爱芸 张旭 马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62-767,共6页
目的:探讨肝癌肝切除术后感染的病原学特征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确诊为肝癌且接受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89例。回顾性总结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情况,探讨术后感染发生率、感染患者的住院天数和治疗费用、病原菌的分布和构成比、药敏结果,... 目的:探讨肝癌肝切除术后感染的病原学特征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确诊为肝癌且接受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89例。回顾性总结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情况,探讨术后感染发生率、感染患者的住院天数和治疗费用、病原菌的分布和构成比、药敏结果,分析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89例患者中17例发生术后感染,感染率为19.1%。感染患者的住院天数和治疗费用均较非感染患者高(P<0.05)。共培养分离病原菌41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24株,占比58.5%;革兰氏阳性菌16株,占比39.0%;真菌1株,占比2.4%。革兰氏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对头孢唑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舒巴坦及头孢哌酮较敏感;革兰氏阳性菌以肠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福平较敏感。感染与非感染患者的年龄、ALB、肝功能分级、糖尿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术中损伤左右肝管、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LB、糖尿病、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术中损伤左右肝管、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为肝癌肝切除患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感染比较常见,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建议选择头孢唑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舒巴坦及头孢哌酮等敏感药物控制感染,有助于降低住院天数和治疗费用,年龄、ALB、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量、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中损伤左右肝管、糖尿病为肝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外科学 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预防和控制 细菌感染和真菌病/病因学 预后
原文传递
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华 潘承恩 +1 位作者 刘青光 王欣璐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根治性切除后的主要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56例经根治性切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可能影响预后的16项指标进行了多因素分析,并建立生存预测方程。结果 本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73...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根治性切除后的主要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56例经根治性切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可能影响预后的16项指标进行了多因素分析,并建立生存预测方程。结果 本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73%,5408%,2912%。影响肝癌预后最明显的因素是门静脉癌栓、Cmyc表达及肿瘤无包膜。生存预测方程总X2=53281,P<0.001。按预后指数分组,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间5年生存率具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 肝细胞癌预后由多种因素决定,对于低危组及中危组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以期获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外科学 细胞瘤/外科学 预后
下载PDF
肝癌切除术中Glisson蒂横断与第一肝门阻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3
17
作者 周松强 游燊 +3 位作者 邱福南 陈实 黄龙 王耀东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9-134,共6页
目的:对比肝癌切除术中采用Glisson蒂血流阻断与第一肝门血流阻断的临床应用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127例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Glisson蒂血流阻断肝切除术者62例(Glisson组),采用第一肝门血流阻断肝切除... 目的:对比肝癌切除术中采用Glisson蒂血流阻断与第一肝门血流阻断的临床应用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127例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Glisson蒂血流阻断肝切除术者62例(Glisson组),采用第一肝门血流阻断肝切除术者65例(传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Glisson组和传统组的手术出血量、肝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lisson组手术时间、术后2 d引流量、住院时间均低于传统组(均P<0.05);术后第1、3天两组的ALT、AST、TBIL、PT均较术前显著的升高,同时ALB较术前显著的降低(均P<0.05);Glisson组患者术后第1、3天的ALT、AST、PT水平均低于传统组(均P<0.05);Glisson组手术并发症率与传统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2.90%vs.18.46%,P>0.05)。Glisson组与传统组1、3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肝癌切除术中采用Glisson蒂阻断病变侧血流较第一肝门血流阻断有利于减轻手术后肝功能损害,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外科学 切除术/方法 Glisson蒂血流阻断 第一门血流阻断
原文传递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癌肝切除围手术期应用的Meta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唐曙光 彭创 赵畅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4期625-629,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surgery,FTS)理念在肝癌切除术围手术期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检索各数据库中有关肝癌切除术应用FTS理念对比传统方式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检索时间截止至2015年11月。进行试验筛选... 【目的】系统评价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surgery,FTS)理念在肝癌切除术围手术期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检索各数据库中有关肝癌切除术应用FTS理念对比传统方式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检索时间截止至2015年11月。进行试验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研究的848例患者,根据文献将其分为观察组(FTS组,n=416)和对照组(CS组,n=432)。FTS组相比CS组能显著减少住院时间(MD=-3.24,95%CI=-5.27~-1.21,P〈0.01),缩短术后住院时间(MD=1.46,95%CI=-2.28~-0.63,P〈0.01),缩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SMD=-3.55,95%CI=-4.91~-2.18,P〈0.01),缩短术后首次排便时间(SMD=-1.97,95%CI=-3.39~-0.54,P〈0.01),减少住院费用(MD=-0.54,95%CI=-0.92~-0.16,P〈0.01),术后d1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降低(SMD=-4.87,95%CI=-8.42~-1.32,P〈0.01),而且FTS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与CS组比较无统计差异。【结论】应用FTS理念能明显加快肝癌切除术后患者的康复速度,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 肿瘤/外科学 切除术 手术期间 META分析
下载PDF
外生型肝癌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 被引量:12
19
作者 侍阳 李向农 +2 位作者 李文美 路逵阳 沈士刚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9期686-687,共2页
目的 探讨外生型肝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例外生型肝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体积巨大 ,平均直径为 (12 .4± 4.3 )cm。均有完整包膜。肿瘤位于左叶 6例 ,右叶 3例 ,尾状叶 2例。行肝段切除 6例 ,肝叶切除 ... 目的 探讨外生型肝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例外生型肝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体积巨大 ,平均直径为 (12 .4± 4.3 )cm。均有完整包膜。肿瘤位于左叶 6例 ,右叶 3例 ,尾状叶 2例。行肝段切除 6例 ,肝叶切除 4例 ,未切除 1例。 1,2 ,3年生存率分别为80 .1% ,62 .3 % ,47.6%。结论 外生型肝癌虽瘤体巨大 ,但切除率高 ,预后较好。根治手术应包括相应肝段或肝叶的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诊断 肿瘤/外科学 细胞/诊断 细胞/外科学
下载PDF
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肿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吕游 彭心宇 +3 位作者 张示杰 潘晓琳 阿杜瓦一 孙红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69-67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LH)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45例行肝切除患者随机分入LH组和开腹肝切除(OH)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止痛药的用量、...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LH)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45例行肝切除患者随机分入LH组和开腹肝切除(OH)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止痛药的用量、术后住院天数、有无并发症、围手术期体温变化及血象的变化。结果 LH组在切口长度、出血量、进食时间、术后止痛药用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体温均明显少于OH组(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相仿,均无严重并发症(P<0.05)。结论在病例选择适当时,腹腔镜肝切除术安全、可行、临床效果确切,对机体免疫影响小,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开腹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外科学 切除术/方法 腹腔镜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