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帕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前瞻性、随机、开放、全国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 被引量:56
1
作者 秦叔逵 白玉贤 +14 位作者 欧阳学农 程颖 李君 徐建明 梁军 李青 吴威 刘巍 王阁 陈蕾 李永纲 张为民 傅敏 吴昌平 房澍名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057-1065,共9页
目的观察、确定不同剂量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设计和开展一项前瞻性、随机、开放、两剂量组、多中心的Ⅱ期临床试验。2010年6月至2013年7月全国16家研究中心共纳入121例未接受系统治疗(包括分子... 目的观察、确定不同剂量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设计和开展一项前瞻性、随机、开放、两剂量组、多中心的Ⅱ期临床试验。2010年6月至2013年7月全国16家研究中心共纳入121例未接受系统治疗(包括分子靶向药物和系统化疗)的晚期HCC受试者。第1阶段入组104例,按1∶1随机分配,分别接受口服阿帕替尼750 mg qd(n=51)和850 mg qd(n=53)治疗;第2阶段,为了进一步探索高剂量(850 mg qd)的安全性,继续纳入850mg剂量组17例,即850 mg队列的总样本量扩大至70例。主要研究终点为疾病进展时间(TTP),次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时间(O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以及安全性指标,采用RECIST 1.1版和NCI CTC 4.03版分别评价客观疗效和不良事件。结果 750 mg剂量组和850 mg剂量组的中位TTP分别为3.32个月(95%CI:2.04~5.86个月)和4.21个月(95%CI:2.14~5.86个月),中位OS分别为9.82个月(95%CI:5.71~12.07个月)和9.71个月(95%CI:6.61~12.04个月),ORR分别为2.0%和10.0%,DCR分别为64.7%和58.6%;上述各项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50 mg剂量组和850 mg剂量组3级及以上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58.8%和58.6%(P>0.05);没有发生非预期的不良事件。结论阿帕替尼可以用于治疗晚期HCC,750 mg qd和850 mg q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基本一致,耐受性较好。因此,推荐口服阿帕替尼750 mg qd作为Ⅲ期临床研究的给药方法和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hcc) 甲磺酸阿帕替尼 Ⅱ期临床试验
下载PDF
含奥沙利铂系统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瞻性研究荟萃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琳 郑英慧 +1 位作者 韩力 秦叔逵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769-779,共11页
目的系统评价含奥沙利铂(OXA)的系统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主要是肝细胞癌(HC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 目的系统评价含奥沙利铂(OXA)的系统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主要是肝细胞癌(HC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库等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5年4月。收集含OXA系统化疗方案治疗HCC的研究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12.0软件对满足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2篇,合计60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含OXA系统化疗方案对于晚期HCC患者具有一定的客观疗效,缓解率(RR)为14.0%(95%CI:9.5%~18.5%),12项研究中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4.7个月和9.5个月,1年无进展生存率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19.0%和35.6%。中、重度(3、4级)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16.6%)、血小板减少(8.7%)、贫血(5.4%)、神经毒性(4.9%)、恶心呕吐(1.8%)以及腹泻(2.9%)。进一步亚组分析表明,亚洲和西方患者的RR分别为13.9%(95%CI:8.1%~19.7%)和14.2%(95%CI:5.3%~23.1%);亚洲患者群的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为3.0个月和9.4个月,1年无进展生存率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12.9%和30.3%;而西方患者群依次为4.7个月、9.5个月、20.0%和42.4%。亚洲和西方患者群对含OXA系统化疗方案治疗晚期HCC的RR、1年无进展生存率和1年生存率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含OXA系统化疗方案治疗晚期HCC行之有效,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建议作为临床上合理、可行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hcc) 奥沙利铂 系统化疗 前瞻性研究 META分析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组学及临床资料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俞超 胡晓欣 +3 位作者 张汐 钱敏 童彤 顾雅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25,共11页
目的 基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术前CT影像组学特征和术前临床资料分别建立影像组学模型,探讨其预测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的研究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8年1月至2020... 目的 基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术前CT影像组学特征和术前临床资料分别建立影像组学模型,探讨其预测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的研究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110例经术后病理结果确诊为HCC患者的资料。采用ITK-SNAP软件勾画肝脏肿瘤边缘,通过Python(3.7.10版本)软件对图像做预处理,使用pyradiomics(3.0.1版本)工具包提取9种滤波器下的八类影像组学特征共1 317个。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分成MVI阳性组(65例)和MVI阴性组(45例)。分析临床资料,利用逻辑回归算法分别建立影像组学模型,临床模型,临床特征联合影像组学模型(简称联合模型)。通过绘制训练组和测试组的受试者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ROC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特异性和敏感性评估预测患者MVI状态的诊断效能。结果 筛选出18个最优的影像组学特征构成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AUC分别为0.822和0.778,测试集中的敏感性为0.700,特异性为0.857。筛选出5个临床特征构成临床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AUC分别为0.753和0.635,测试集中的敏感性为0.723,特异性为0.769。筛选出11个特征构成联合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AUC为0.845和0.813,测试集中的敏感性为0.833,特异性为0.846。结论 基于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的模型可用于预测HCC的MVI状态且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影像组学 肝细胞(hcc) 微血管侵犯(MVI)
下载PDF
超声造影参数联合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对肝细胞癌及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凡 陈春 +1 位作者 刘颖 邹文娟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10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参数联合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在鉴别肝细胞癌(HCC)及肝血管瘤(HH)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86例经病理结果证实为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根据病理分型将其分为HCC组(45例)和HH组(41例)。两组患者均进行CEU...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参数联合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在鉴别肝细胞癌(HCC)及肝血管瘤(HH)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86例经病理结果证实为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根据病理分型将其分为HCC组(45例)和HH组(41例)。两组患者均进行CEUS和VTQ检查,对患者CEUS不同病理参数的始增时间、始增强度、达峰时间和达峰强度,以及VTQ相关参数的病灶剪切波速度(SWV)值、背景SWV值变化进行分析;分析CEUS、VTQ以及联合检测HCC和HH的诊断效能。结果:HCC组患者CEUS的始增时间及达峰时间明显低于H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76,t=8.500;P<0.05)。HCC组患者病灶SWV值及背景SWV值明显高于H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83,t=7.007;P<0.05)。HH组中CEUS联合VTQ检测出2例HCC,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65%和97.50%;CEUS诊断分别为86.67%和85.37%;VTQ诊断分别为86.96%和87.50%。结论:CEUS联合VTQ技术鉴别HCC及HH中可提高诊断灵敏度,两种检测方法互补性强,可提高鉴别病变组织的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CEUS) 声触诊组织量化(VTQ) 剪切波速度(SWV) 肝细胞(hcc) 血管瘤(HH)
下载PDF
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同步低剂量放疗序贯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许耀灿 陈科权 +7 位作者 梁维朝 高伟伟 冯坚 陈柏裕 朱伟强 黎宗琼 徐海欢 梁永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3-39,共7页
目的探讨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同步低剂量放疗序贯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晚期HCC患者41例,接受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40ml静滴,每天1次)同步三维适形放疗(20~40Gy/10f,... 目的探讨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同步低剂量放疗序贯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晚期HCC患者41例,接受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40ml静滴,每天1次)同步三维适形放疗(20~40Gy/10f,2周完成),放疗结束后2~4周行FOLFOX4方案化疗(奥沙利铂85mg/m^2静滴,d1;亚叶酸钙200 mg/m^2静滴,d1、d2;氟尿嘧啶400 mg/m^2静推d1、d2,600 mg/m^2持续静滴22 h,d1、d2,14天为1个周期)化疗12个周期。观察近期疗效、总生存时间(O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不良反应。结果 41例入组患者中37例可评价近期疗效,获CR 1例、PR 8例、SD 19例,PD 9例,有效率为24.3%,疾病控制率为75.7%。放疗野内局部控制率为81.1%(30/37)。随访截止于2018年9月18日,中位随访10.5个月,死亡34例。41例患者的中位OS为9.7个月(95%CI:5.5~14.1个月),37例患者的中位PFS为5.9个月(95%CI:5.1~9.1个月)。亚组分析显示,放疗靶区内病灶的中位PFS为9.1个月(95%CI:4.1~32.0个月),靶区外病灶的中位PFS为5.0个月(95%CI:3.7~7.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巨块型单发病灶患者的中位OS为16.6个月(95%CI:3.0~33.3个月),而肝内多发病灶者为6.8个月(95%CI:5.0~10.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周围神经毒性和过敏反应等。仅1例发生3级不良反应,其余均为1~2级,无1例出现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同步低剂量放疗序贯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HCC可延长患者的OS,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进一步开展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hcc) 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下载PDF
肝癌相关抗原血清学自身抗体反应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聂轶飞 王凯娟 +2 位作者 代丽萍 徐学琴 张建营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01-802,共2页
目的通过9种重组cDNA表达文库血清学鉴定技术(SEREX)筛选的人肝细胞癌(HCC)相关抗原血清学抗体反应进行检测和分析,对是否可作为人肝细胞癌(HCC)诊断标志物进行评价。方法应用重组克隆抗原表达技术表达9种HCC相关肿瘤抗原,免疫印迹法检... 目的通过9种重组cDNA表达文库血清学鉴定技术(SEREX)筛选的人肝细胞癌(HCC)相关抗原血清学抗体反应进行检测和分析,对是否可作为人肝细胞癌(HCC)诊断标志物进行评价。方法应用重组克隆抗原表达技术表达9种HCC相关肿瘤抗原,免疫印迹法检测HCC、慢性肝炎和正常人血清中自身抗体的反应,并以过9种抗原能否作为诊断HCC的标志物进行分析。结果HCC相关抗原角蛋白23(kerain23)、2a-HS糖蛋白(AHSG)、核糖体蛋白17(RRL17)、铁蛋白轻链(FTL)、RNA解螺旋酶[(DEAD)(Asp-Glu-Ala-Asp box polypeptide 41(DDX41)]在肝细胞患者血清中相应抗体阳性率依次为76.4%,81.8%,78.2%,78.2%,91.0%,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相应抗体阳性率依次为60.0%,53.3%,76.7%,56.7%,56.7%,96.7%;正常人血清阳性率为43.3%,46.7%,33.3%,43.3%,76.7%。3种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为角蛋白23,a2-HS糖蛋白,核糖蛋白17,铁蛋白轻链,RNA解螺旋酶DDX41;其中肝癌与慢性肝炎和正常人合并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为KRT23,AHSG,ferritin;其他几个相关抗原包括人类骨桥蛋白(Human osteopontin)、丙酮酸脱氢酶激酶同工酶2(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isoenzyme 2)、热休克蛋白P90的三磷酸腺苷酶激活子(activator of heat shock 90kDa protein ATPase)、血浆晒蛋白1(selenoprotein P,plas-ma1)在3种血清中阳性率无差别。结论肝癌相关抗原角蛋白23,a2-HS糖蛋白,铁蛋白轻链有可能成为HCC血清学早期诊断标志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学鉴定技术(SXEREX) 肝细胞(hcc) 相关抗原 自身抗体 血清学分析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在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中的价值 被引量:9
7
作者 汪荣 黄红梅 +1 位作者 周静 严稳开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6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超声造影在预测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117例HCC患者,根据是否存在MVI现象将其分为MVI阳性组(52例)和MVI阴性组(65例),对两组患者在实施外科手术切除治疗前...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超声造影在预测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117例HCC患者,根据是否存在MVI现象将其分为MVI阳性组(52例)和MVI阴性组(65例),对两组患者在实施外科手术切除治疗前均行磁共振DWI、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磁共振DWI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廓清时间、始增时间、达峰时间等超声造影定量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磁共振DWI、超声造影及两者联合预测MVI的临床价值。结果:MVI阳性组患者磁共振DWI平均ADC值为(1.02±0.22)×10^-3 mm^2/s,明显低于MVI阴性组患者的(1.18±0.25)×10^-3 mm^2/s,(t=2.948,P<0.05),患者廓清时间较MVI阴性组患者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72,P<0.05),而两组始增时间和达峰时间等超声造影定量参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279,t=0.251;P>0.05)。磁共振DWI平均ADC值最佳截点时,AUC值为0.617,诊断灵敏度为73.08%,特异度为67.69%;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廓清时间最佳截点时,AUC值为0.742,诊断灵敏度为76.92%,特异度为66.15%;两者联合预测MVI的AUC(0.895)明显优于单一方法检查(t=7.673,t=4.968;P<0.05),两者联合预测MVI的灵敏度为90.38%,特异度为87.69,均明显优于单一方法检查(x灵敏度2=4.940,x^2=4.713;x特异度2=5.014,x^2=5.064;P<0.05)。结论:磁共振DWI的平均ADC值联合超声造影的廓清时间诊断方法在预测HCC患者MVI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 DWI) 超声造影 肝细胞(hcc) 微血管侵犯(MVI)
下载PDF
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及评估肝细胞癌病理分化程度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黄钰莹 陈奕杰 +2 位作者 郝树 罗爱芳 肖玉辉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9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及评估肝细胞癌(HCC)病理分化程度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108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检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及评估肝细胞癌(HCC)病理分化程度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108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检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诊断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分析HCC不同病理分化程度病灶钆塞酸二钠增强MRI信号强度参数差异。结果:108例患者经病理学检测确诊恶性病灶65例,良性病灶43例。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在肝脏局灶性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1%、90.70%、91.67%、93.75%和88.64%。HCC病理分化程度Ⅲ~Ⅳ级病灶平均信号绝对增强强度、肿瘤相对增强比率平均值以及肿瘤对肝脏相对增强比率平均值分别为(117.79±60.20)、(0.42±0.10)和(0.29±0.10),明显低于Ⅰ~Ⅱ级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75,t=3.450,t=9.395;P<0.05)。在患者的不同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及病灶长径之间的比较中,病灶平均信号绝对增强强度、肿瘤相对增强比率平均值及肿瘤对肝脏相对增强比率平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灶平均信号绝对增强强度、肿瘤相对增强比率平均值以及肿瘤对肝脏相对增强比率平均值预测HCC病理分化程度Ⅲ~Ⅳ级的AUC分别为0.860、0.778和0.943。结论: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同时MRI信号强度参数与HCC病理分化程度有关,在预测病理分化程度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钆塞酸二钠 增强磁共振成像(MRI) 脏局灶性病变 肝细胞(hcc) 病理分化程度
下载PDF
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治疗肝细胞癌(HCC)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许书榕(综述) 陈荣新(审校)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14-818,823,共6页
肝动脉化疗栓塞、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是目前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推荐治疗方法,但尚缺乏治疗无效或失败后的补救治疗。晚期HCC患者接受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有生... 肝动脉化疗栓塞、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是目前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推荐治疗方法,但尚缺乏治疗无效或失败后的补救治疗。晚期HCC患者接受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有生存获益,提示HAIC可能是各种肝癌治疗无效或失败后的一种补救治疗方法。尽管既往研究表明HAIC对晚期HCC治疗有效,但是缺少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数据。为了使HAIC成为晚期HCC推荐治疗方法,须将HAIC与其他标准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寻找对HAIC治疗有反应的预测指标,优化和统一HAIC治疗方案等。本综述旨在提供HAIC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hcc) 动脉 经动脉灌注 化疗
下载PDF
肝细胞癌组织CC趋化因子配体23(CCL23)表达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陆进 杨月 +6 位作者 俞鹏 陶恒 卢兴浩 王黎源 刘冬播 陈云帆 陈传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03-909,共7页
目的探讨CC趋化因子配体23(CCL23)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生存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利用GEPIA、HCCDB、MetaScape、TOMER、TISIDB,Kaplan-Meier Plotter等在线数据库分析CCL23在HCC组织的表达水平、表达基因及其基因... 目的探讨CC趋化因子配体23(CCL23)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生存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利用GEPIA、HCCDB、MetaScape、TOMER、TISIDB,Kaplan-Meier Plotter等在线数据库分析CCL23在HCC组织的表达水平、表达基因及其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肿瘤细胞纯度的相关性、免疫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和对患者生存预后意义.结果CCL23在HCC各期均低表达,并且与HCC肿瘤细胞纯度负相关,低表达CCL23的HCC患者的生存期短预后差.CCL23在HCC中共表达基因的GO功能和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免疫细胞活化和补体系统激活等.CCL23是HCC中最强的趋化因子,可与CC趋化因子受体1(CCR1)、CCR2、CCR7和CXC趋化因子受体6(CXCR6)等多种受体结合而发挥对免疫细胞的趋化作用,其中对效应CD8^+T细胞和巨噬细胞趋化作用最明显.结论HCC组织CCL23低表达,不利于HCC患者抗肿瘤免疫防御作用的发挥,显著缩短HCC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hcc) 趋化因子 肿瘤 受体 配体
下载PDF
磁共振(MRI)扩散峰度成像(DKI)与拉伸指数模型(SEM)评价裸鼠原位肝细胞癌(HCC)异质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郭然 林江 +4 位作者 杨烁慧 韩志宏 严序 傅彩霞 赵梦龙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5-293,共9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和拉伸指数模型(stretched exponential model,SEM)评估自然生长状态下裸鼠原位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空间和时间异质... 目的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和拉伸指数模型(stretched exponential model,SEM)评估自然生长状态下裸鼠原位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空间和时间异质性的价值。方法将25只原位HCC裸鼠模型随机分为A、B、C、D和E组,每组5只,分别于原位种植瘤生长至第21、28、35、42和49天进行1.5T MRI扫描,获得DKI和SEM以下各参数:平均峰度(mean kurtosis,MK)、平均扩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扩散异质性指数α和扩散分布指数(distributed diffusion coefficient,DDC)。使用Kruskal-Wallis H 检验和Mann-Whitney U 检验比较各组间肿瘤DKI和SEM各参数的差异。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DKI和SEM各参数与组织病理学上坏死分数(necrotic fraction,NF)、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肿瘤细胞增殖指标Ki-67指数、HE染色肿瘤最大径切面直方图异质性指标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和峰度以及肿瘤大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各组间肿瘤MK、MD、α和DDC值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均<0.05)。D组肿瘤MK值明显高于A、B和E组( P 均<0.05),α值明显低于A、B和E组( P 均<0.05)。D组肿瘤MD和DDC值显著高于B组( P 均< 0.05 ),E组显著高于B、C组( P 均<0.05)。5组肿瘤的MK值与SD和峰度值高度正相关( r =0.603和0.604, P 均<0.05),α值与SD和峰度值高度负相关( r =-0.627和-0.620, P 均<0.05)。从第21天至第42天肿瘤MK值与NF( r =0.587, P =0.006)、MVD( r =0.490, P =0.028)、Ki-67指数( r =0.569, P = 0.009 )和肿瘤大小( r =0.503, P =0.024)中度正相关,α值与NF( r =-0.577, P =0.008)、MVD( r =-0.490, P = 0.028)、Ki-67指数( r =-0.574, P =0.008)和肿瘤大小( r =-0.488, P =0.029)中度负相关。从第28至第49天肿瘤MD和DDC值与NF高度正相关( r =0.706和0.664, P 均<0.05),与肿瘤大小中度正相关( r =0.492和0.525, P 均<0.05)。结论DKI和SEM或可成为临床无创性评价HCC时间和空间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异质性 磁共振成像(MRI) 扩散峰度成像(DKI) 拉伸指数模型(SEM) 肝细胞(hcc)
下载PDF
肝细胞癌(HCC)门静脉癌栓(PVTT)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伊陈禾 杨鑫 +5 位作者 王翔宇 朱迎 李建华 许达 贾户亮 陈进宏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1-266,共6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较差。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寻找PVTT的有效干预措施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肿瘤细胞...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较差。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寻找PVTT的有效干预措施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肿瘤细胞自身改变及微环境对肿瘤细胞的影响这两个方面对PVTT形成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hcc) 门静脉栓(PVTT) 分子机制
下载PDF
二乙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癌前期病变肠道微生物组-短链脂肪酸代谢途径的动态变化及益生素干预效应
13
作者 卢宏全 时彩艳 +1 位作者 林明利 张诚胜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1-767,共7页
目的 探讨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的大鼠肝癌前期病变中肠道微生物组-短链脂肪酸代谢途径的动态变化,以及益生素干预的效应。方法 本研究选用雄性SD大鼠,通过一次性腹腔注射DEN诱导肝癌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DEN模型组和DEN模型干预组,... 目的 探讨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的大鼠肝癌前期病变中肠道微生物组-短链脂肪酸代谢途径的动态变化,以及益生素干预的效应。方法 本研究选用雄性SD大鼠,通过一次性腹腔注射DEN诱导肝癌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DEN模型组和DEN模型干预组,后者自DEN注射次日起接受益生菌饮食干预。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组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粪便中的SCFA含量,并通过生化指标、组织病理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DEN模型组大鼠的体重增长显著缓慢(30±20 g),肝功能损害指标(ALT、AST、ALP、GGT)显著升高,与对照组(体重增长50±15 g;ALT 35±5 U/L,AST 30±4 U/L,ALP 90±10 U/L,GGT 20±3 U/L)和干预组(体重增长40±18 g;ALT 70±15 U/L,AST 65±10 U/L,ALP 150±20 U/L,GGT 45±8 U/L)相比有统计学差异。DEN模型组大鼠的HGF、TGF-β和α-SM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干预组。肠道菌群分析显示,DEN模型组的Chao1和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干预组。SCFA分析结果表明,DEN模型组大鼠的丙酸(0.52±0.19 mmol/L)和异戊酸(0.36±0.054 mmol/L)含量显著降低,而在DEN模型干预组中丙酸(0.80±0.21 mmol/L)和异戊酸(0.64±0.19 mmol/L)含量较DEN模型组显著恢复。结论 DEN诱导的大鼠肝癌模型中,肠道微生物组结构和SCFA代谢途径发生显著变化,益生素干预可以改善肠道微生物组成,增加SCFA产量,减轻肝脏损伤,对抗肝脏纤维化和肿瘤发展。这些发现为利用肠道微生物组和SCFA代谢途径预防和治疗肝癌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基亚硝胺(DEN) 肝细胞(hcc) 肠道微生物组 短链脂肪酸(SCFAs) 益生素干预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生物标志物与中医微观辨证学创新和发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冯文杏 周小舟 +3 位作者 张卫 韩志毅 孙新锋 马文峰 《中医药信息》 2019年第3期60-63,共4页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上第六大常见的癌症,并且是第四个癌症相关死亡原因。尽管在HCC诊断处理上取得了重大进步,但仅1/3的新确诊患者适合于治愈性治疗。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对HCC生物学的理解增加,不断有新的标志物被发现。由于具有非侵入...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上第六大常见的癌症,并且是第四个癌症相关死亡原因。尽管在HCC诊断处理上取得了重大进步,但仅1/3的新确诊患者适合于治愈性治疗。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对HCC生物学的理解增加,不断有新的标志物被发现。由于具有非侵入性、目的性及能反复评估的潜力,血清标志物是非常有潜力监测和早期诊断HCC的工具。在科学发展的契机下,多学科交叉对这一疾病的早期诊断、预防和预后预测模式与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在某些方面有相同之处,或可为中医对疾病整体观与微观辨证之间的关系架起研究的桥梁,从而发展建立客观可行的中医辨证模式,亦是中医传承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hcc) 生物标志物 中医微观辨证
下载PDF
INTS10对HCC细胞周期、凋亡、生长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15
作者 王雪婷 齐欣 +2 位作者 魏小军 杨爱清 周钢桥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0-300,共11页
为了探究整合因子复合物亚基10(integrator complex subunits 10,INTS10)对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周期、凋亡、生长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作用机制,利用慢病毒感染法获得稳定过表达或敲低INTS10的HCC... 为了探究整合因子复合物亚基10(integrator complex subunits 10,INTS10)对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周期、凋亡、生长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作用机制,利用慢病毒感染法获得稳定过表达或敲低INTS10的HCC细胞系,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INTS10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接着采用CCK-8法、克隆形成和BrdU实验检测细胞生长情况,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采用流式分析术检测细胞的周期和凋亡.结果显示:过表达INTS10可显著抑制HCC细胞的凋亡、生长和迁移能力,促进G1期细胞数量的增加,而敲低INTS10则呈现相反的表型.通过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周期相关通路被显著富集,过表达INTS10后,CDC25A和CDK4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显著减少,而CDKN1A的水平显著增加,敲低INTS10则呈现相反趋势.综上,本研究初步揭示了INTS10在HCC细胞中可能通过影响G1/S期相关蛋白质的表达而发挥抑癌基因的功能,为下一步更为深入的功能和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hcc) 整合因子复合物亚基10(INTS10) CDC25A CDKN1A CDK4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线粒体氧化应激相关肝细胞癌预后风险模型
16
作者 陈柯宇 张暕 +3 位作者 伍次春 蒋川 彭仕芳 傅蕾 《生命科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336-347,363,共13页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晚期肝癌的预后极差。鉴于线粒体氧化应激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选用线粒体氧化应激相关基因构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预后风险模型。首先,结合单因素Cox回归分析与支持向量机、随机...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晚期肝癌的预后极差。鉴于线粒体氧化应激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选用线粒体氧化应激相关基因构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预后风险模型。首先,结合单因素Cox回归分析与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分析、LASSO回归分析3种机器学习方法筛选预后关键基因,并基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构建模型;其次,在数据库中对模型的预后价值进行验证;再次,利用基因富集分析探讨高低风险组间预后差异的可能机制,并比较两组间的免疫微环境及治疗反应;最后,使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qPCR)验证关键基因在HCC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共筛选出PDE2A、TREM2、BMP6、NQO1、CPS1、EPO、MAPT、G6PD、SFN、HMOX1十个基因。与低风险组比较,高风险组HCC患者预后较差(P<0.0001)。富集分析表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信号通路等在高低风险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肿瘤免疫分析表明,肿瘤免疫浸润、免疫检查点相关基因、免疫治疗反应等在高低风险组间也存在显著差异。RT-qPCR的验证结果表明,相比正常肝组织,HCC组织中CPS1、PDE2A、BMP6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G6PD、SFN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总之,本研究建立的线粒体氧化应激相关HCC预后风险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及准确度,可用于HCC的精准治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hcc) 线粒体氧化应激 机器学习 预后 风险模型
下载PDF
术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血清甲胎蛋白对肝细胞癌患者微血管侵犯的预测效能研究
17
作者 林晓冬 杨花 何丽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9期53-59,共7页
目的:探讨术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指数化ADC(eADC)值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对肝细胞癌(HCC)患者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效能。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3年2月在张家港市中医医院拟行肝癌切除术治疗的... 目的:探讨术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指数化ADC(eADC)值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对肝细胞癌(HCC)患者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效能。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3年2月在张家港市中医医院拟行肝癌切除术治疗的133例HCC患者,根据术后病理诊断有无MVI将其分为MVI阳性组(62例)和MVI阴性组(71例),比较两组术前ADC值、癌组织与正常组织的ADC比值(T/L)和eADC值的比值(eT/L)、血清AFP及其他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CC患者MVI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MVI的预测效能。结果:MVI阳性组ADC值、ADC的T/L均低于MVI阴性组,eADC的eT/L高于MVI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72、5.297、3.521,P<0.05);MVI阳性组和MVI阴性组的e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VI阳性组血清AFP为340.25(22.34,1 154.60)/μg/L高于MVI阴性组的56.32(13.85,649.5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615,P<0.05);MVI阳性组肿瘤直径、谷丙转氨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大于MVI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86、2.083、2.923,P<0.05);多发病灶、临床分期Ⅲ期、低分化以及无完整包膜患者占比大于MVI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656、4.600、9.030、5.32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 cm、无完整包膜、AFP升高、ADC的T/L降低以及eADC的eT/L升高均是HCC患者发生MVI的危险因素(OR=1.382、1.423、1.043、0.815、1.146,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DC的T/L、eADC的eT/L及AFP预测HCC患者MVI的AUC(95%CI)分别为0.721(0.442~0.988)、0.748(0.525~0.948)和0.720(0.460~0.985),联合预测的AUC(95%CI)为0.860(0.731~0.974),高于其单独预测效能。结论:术前DWI的ADC的T/L降低,eADC的eT/L及血清AFP升高是HCC患者MVI的危险因素,术前ADC的T/L、eADC的eT/L联合血清AFP对HCC患者MVI有较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hcc) 微血管侵犯(MVI) 表观弥散系数(ADC) 指数化表观弥散系数 甲胎蛋白(AFP) 预测
下载PDF
奥沙利铂治疗肝细胞癌耐药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郑美玲 华海清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69-373,共5页
奥沙利铂在我国已被批准用于晚期肝细胞癌(HCC)的治疗,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FOLFOX 4方案已成为晚期HCC的标准治疗之一,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展现出安全有效、耐受性良好等特点。尽管如此,奥沙利铂治疗HCC的临床疗效仍十分有限,其治疗... 奥沙利铂在我国已被批准用于晚期肝细胞癌(HCC)的治疗,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FOLFOX 4方案已成为晚期HCC的标准治疗之一,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展现出安全有效、耐受性良好等特点。尽管如此,奥沙利铂治疗HCC的临床疗效仍十分有限,其治疗失败与HCC产生耐药密切相关。本文就奥沙利铂治疗HCC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希望能帮助临床和科研工作者了解最新动态,并为他们的工作拓宽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hcc) 奥沙利铂 耐药
下载PDF
miRNA与肝细胞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19
作者 刘丽琼 《生物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219-222,共4页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微小核糖核酸(miRNA)作为近年来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miRNA与肝细胞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旨...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微小核糖核酸(miRNA)作为近年来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miRNA与肝细胞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探讨miRNA在肝细胞癌发病机制及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hcc) 微小核糖核酸(miRNA)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预后研究
20
作者 王鸿飞 杨柳 +1 位作者 周解平 吴爱东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4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1年12月安徽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14例晚期HCC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IMRT联合TACE治疗,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 目的:探讨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1年12月安徽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14例晚期HCC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IMRT联合TACE治疗,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生存分析确定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影响因素。结果:经IMRT联合TACE治疗后所有患者的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60.5%(69/114)。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直径较大、高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Ⅲ~Ⅳ型门静脉癌栓(PVTT)、肝炎治疗和白细胞计数升高均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影响因素(HR=1.085、2.627、1.891、0.531、1.134,P<0.05)。结论:肿瘤Ⅲ~Ⅳ型PVTT和肿瘤直径较大对患者的生存有很大影响;而患者身体状态、肝炎治疗及全身炎症也是影响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采用IMRT联合TACE治疗晚期HCC具有较好的治疗的效果,但应充分考虑预后生存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hcc) 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 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3D-IMR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