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SA技术在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蔡美花 郭建榕 陈小风 《微创医学》 2017年第5期616-618,640,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在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DSA检查的50例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分型与肝癌病理类型关系、DSA特征、治疗前后实验...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在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DSA检查的50例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分型与肝癌病理类型关系、DSA特征、治疗前后实验室相关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甲胎蛋白(AFP)]的变化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病理类型以巨块型居多(20例),其次为结节型(19例),最少为弥漫型(11例);DSA影像学表现主要有造影肝动脉期单条或多条门脉主干,或其分支显影,而显影发生部位又可分为中央型(26例)、周围型(17例)及混合型(7例);在DSA辅助检查下介入治疗1个月后患者ALT、AFP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肿瘤成功栓塞45例(90.00%),其中中央型成功栓塞率81.48%(21/26),与周围型成功栓塞94.12%(16/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跨过瘘口栓塞肿瘤22例(44.00%),其中中央型成功栓塞率76.92%(20/26),显著高于周围型成功栓塞率35.29%(6/17)(P<0.05);未跨过瘘口栓塞肿瘤23例(46.00%),其中周围型成功率58.82%(10/17),显著高于中央型成功率11.54%(3/26)(P<0.05);瘘口成功封堵32例(64.00%),中央型成功率50.00%(13/26),与周围型成功率75.00%(12/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6);介入治疗后12个月随访,瘘口恢复较好。结论 DSA技术是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直观可靠的诊断方法,为介入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合并动脉-门静脉 DSA 介入治疗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在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廖良彪 林祺 陈志勇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20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在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8年11月本院收治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60例当作本研究的对象。60例患者介入治疗中均给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观...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在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8年11月本院收治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60例当作本研究的对象。60例患者介入治疗中均给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观察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的分型同肝癌病理种类之间的关系、DSA影像学表现与治疗效果。结果 (1) 60例患者中,巨块型、结节型、弥漫型分别为25例、23例、12例;(2) DSA影像学表现:造影肝动脉单条门脉主干、多条门脉主干、分支显影;(3)肿瘤栓塞成功55例,成功率高达91.67%。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在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为介入治疗操作提供了最为可靠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 肝癌合并动脉-门静脉 介入治疗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