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V感染者合并HBV及HCV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赵稳 姚细安 +1 位作者 唐漾波 占晗琳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HCV)感染的情况。方法对260例HIV感染者的HBV和(或)HCV合并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HCV)感染的情况。方法对260例HIV感染者的HBV和(或)HCV合并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HIV单独感染者、HIV/HBV合并感染者、HIV/HCV合并感染者及HIV/HBV/HCV合并感染者的CD4+T细胞数、CD4+/CD8+细胞比值及HIV-RNA载量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260例HIV感染者中,60例(23.1%)为HIV/HCV合并感染,29例(11.2%)为HIV/HBV合并感染,8例(3.1%)为HIV/HBV/HCV合并感染;男性的HIV/HCV合并感染率显著高于女性(P<0.01);HIV/HBV和HIV/HCV合并感染者的CD4+/CD8+细胞比值均显著低于HIV单独感染者(P<0.05);HIV/HCV合并感染者的CD4+细胞数显著低于HIV单独感染者(P<0.05);3组合并感染者的HIV-RNA载量与HIV单独感染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IV/HCV合并感染率显著高于HIV/HBV合并感染率;HIV感染者合并HBV、HCV感染可能进一步加重HIV/AIDS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损伤,以HIV/HCV合并感染尤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 肝炎病乙型 肝炎病 丙型 合并感染
下载PDF
基因乙肝疫苗人体免疫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卢崇南 邓海燕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5年第6期119-120,共2页
目的深入了解基因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对1760名HBsAg阴性的人群按0、1、6方案接种国产基因乙肝疫苗,接种6个月后取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HBsAb和HBsAg。结果全程免疫后,在HBsAg阴性者(1760人)中,检出HBsAb1275人,总检出率为72.4%(127... 目的深入了解基因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对1760名HBsAg阴性的人群按0、1、6方案接种国产基因乙肝疫苗,接种6个月后取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HBsAb和HBsAg。结果全程免疫后,在HBsAg阴性者(1760人)中,检出HBsAb1275人,总检出率为72.4%(1275/1760)。结论10~19岁年龄组的人群HBsAb阳转率最高,50岁以上的人群HBsAb阳转率最低,因此,认为国产基因乙肝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源性和保护性免疫效果,可用于替代乙肝血源疫苗广泛使用,HBsAb阳转率与年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乙型 免疫 疫苗
下载PDF
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3
作者 徐勇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3年第5期387-390,共4页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ADV)与替比夫定(LDT)初始联合与恩替卡韦(ETV)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找到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6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用药组和单独用药组,...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ADV)与替比夫定(LDT)初始联合与恩替卡韦(ETV)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找到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6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用药组和单独用药组,联合用药组服用阿德福韦酯及替比夫定,单独用药组服用恩替卡韦,每组43例,治疗疗程为48周,记录不同时间两组肝功能、肾功能、出凝血时间、HBV DNA定量的变化、CTP评分和MELD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联合治疗组和单药组在治疗第24周、48周时ALT复常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24周、48周时,HBeAg阴转例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24周、48周时,两组HBV DNA低于检测值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DT与ADV初始联合更适用于临床,且联合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单药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比夫定 阿德福韦酯 恩替卡韦 联合治疗 肝炎病乙型 失代偿期肝硬化
下载PDF
HBsAg携带者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模式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刘磊 刘新启 《当代医学》 2011年第6期28-29,共2页
目的了解人群中男性、女性的HBsAg携带率和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模式。方法从健康体检人员30823人筛选出HBsAg携带者1913人,用ELISA法进行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男女携带者根据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处理,对男性、女性HBsAg携带率进行x2检验。结... 目的了解人群中男性、女性的HBsAg携带率和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模式。方法从健康体检人员30823人筛选出HBsAg携带者1913人,用ELISA法进行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男女携带者根据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处理,对男性、女性HBsAg携带率进行x2检验。结果经x2检验,男性HBsAg携带率(6.44%)高于女性(5.13%),P<0.005,x2=13.31;作为常见模式"135"(HBsAg、HBeAg、抗-HBc阳性)、"145"(HBsAg、抗-HBe、抗-HBc阳性)、"15"(HBsAg、抗-HBc阳性)所占百分比为9.3%、65.6%、23.6%;男、女HBsAg携带者30~39岁年龄组乙肝"135"模式比例均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人群中男性、女性在HBV感染后的转归有所不同;各年龄段HBsAg携带者均以乙肝"145"模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乙型 肝炎表面抗原乙型 血清学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9
5
作者 林雯 林英城 +3 位作者 李蔚冰 王鸿彪 林文照 林穗玲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2年第3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与乙肝病毒(HBV)之间的关系。方法统计393例NHL患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并与同期住院的大肠癌患者和门诊健康体检者作比较。结果NHL患者的HBsAg阳性率高于:大肠癌患者和健康体检者,...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与乙肝病毒(HBV)之间的关系。方法统计393例NHL患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并与同期住院的大肠癌患者和门诊健康体检者作比较。结果NHL患者的HBsAg阳性率高于:大肠癌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分别为26.5%(104/393)、14.5%(155/1070)和8.8%(47/534)(X^2=55.713,P〈0.001);HBsAg阳性NHL患者中位年龄较HBsAg阴性患者年轻(中位年龄47岁:52岁,t=-1.911,P=0.021);HBsAg阳性者中以B细胞型居多,为80.8%(84/104),T细胞型为15.4%(16/104)(X^2=39.152,P〈0.001);而性别、分期、B症状等无差别。B细胞型NHL的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大肠癌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分别为29.6%(84/284)、15.5%(155/1070)和8.8%(47/534)(Wald统计量分别为25.174和55.139,P〈0.001);而T细胞型NHL的HBsAg阳性率(16.7%)与大肠癌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HL与HBV感染存在相关性,尤其是B细胞型NH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 肝炎病乙型 感染 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HBeAg阴性与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徐启桓 舒欣 +2 位作者 陈禄彪 张卡 李刚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探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特征异同。方法随机选取慢性乙肝患者354例,其中HBeAg阳性组124例,HBeAg阴性组230例,对两组的人口学、生化学、病毒学及诊断分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与HBeAg阳性组比较,HBeAg阴性... 目的探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特征异同。方法随机选取慢性乙肝患者354例,其中HBeAg阳性组124例,HBeAg阴性组230例,对两组的人口学、生化学、病毒学及诊断分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与HBeAg阳性组比较,HBeAg阴性组患者年龄较大(P=0.000),中度和重度慢性肝炎比例较低(P=0.007和0.014),重型肝炎发生率较高(P=0.008)。②HBeAg阴性组的ALT、ALB、PTA及HBVDNA载量对数值低于HBeAg阳性组(P=0.035,0.002,0.000和0.000),但TBil水平高于HBeAg阳性组(P=0.003);两组AS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2)。③HBeAg阴性组在高病毒载量组(HBVDNA〉10^5拷贝/ml)的比例低于HBeAg阳性组(37.4%vs55.6%,P=0.001)。结论HBeAg阴性患者与HBeAg阳性患者相比存在年龄偏大和HBVDNA水平较低等特征,HBeAR阴性乙肝患者的病情有时反而可能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乙型 肝炎e抗原 乙型 DNA 诊断 特征
原文传递
胎儿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英文) 被引量:8
7
作者 陈远林 陶光实 +3 位作者 蒋春洁 秦立新 张仁生 唐亚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7-40,43,共5页
目的 探讨胎儿宫内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感染的实验诊断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对 15 6例乙肝表面抗原 (HBsAg)阳性孕妇的母血和产后婴儿脐血及婴儿外周血的乙型肝炎... 目的 探讨胎儿宫内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感染的实验诊断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对 15 6例乙肝表面抗原 (HBsAg)阳性孕妇的母血和产后婴儿脐血及婴儿外周血的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 (HBV -M)和HBVDNA进行检测。结果  15 6例HD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脐血和婴儿外周血HBsAg的检出率为 8.3% (13/ 15 6 )、6 .4 (10 / 15 6 ) ,HBeAg检出率分别为 7.1% (11/ 15 6 )、5 .1% (8/ 15 6 ) ,母血、脐血、婴儿外周血HBV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36 .5 % (5 7/ 15 6 )、2 8.2 % (44 / 15 6 )、2 3.7% (37/ 15 6 ) ;5 7例HBVDNA阳性孕妇血病毒含量 (拷贝数 /ml的对数值 )为 7.34± 2 .2 8,37例阳性婴儿外周血HBVDNA含量为 6 .0 8± 0 .96 ;与婴儿外周血检测结果相比较 ,脐血中HBsag、HBeAg的阳性率不仅存在 2 3.1%和 37.5 %的假阳性 ,HBVDNA也存在 16 .7% (7/ 4 2 )的假阳性 ;在HBeAg或HBVDNA阳性孕妇中 ,婴儿外周血H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 73.8% (31/ 4 2 )、6 4 .9% (37/ 5 7) ,显著高于HBeAg或HBVDNA阴性者 5 .3% (6 / 114 ) ,(P <0 .0 1) ;婴儿外周血中HBVDNA阳性率随孕妇HBVDNA含量增加而显著增加(P <0 .0 0 5 ) ,其HBVDNA的含量与母血呈正相关 ,(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乙型 聚合酶链反应 传播 垂直:胎血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联合干扰素对乙肝标志物影响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胡远顺 李红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4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对乙肝标志物的作用。方法将45例乙肝"大三阳"、HBV DNA阳性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15例应用阿德福韦酯联合干扰素;B组15例单用干扰素;C组不用抗病毒药物仅用一般护肝治疗作用对照,疗程均为180 d。结... 目的探讨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对乙肝标志物的作用。方法将45例乙肝"大三阳"、HBV DNA阳性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15例应用阿德福韦酯联合干扰素;B组15例单用干扰素;C组不用抗病毒药物仅用一般护肝治疗作用对照,疗程均为180 d。结果HBeAg阴转率A组达73.30%、B组46.70%、C组为0%;HBV DNA阴转率(<103Cop ies/m l)A组达73.30%、B组53.30%、C组为0%。结论乙肝病毒体内复制指标不用抗病毒药物短期内无变化;单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仅半数标志物变化;而应用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可使乙肝标志物近2/3发生变化,短期内复制指标受到明显抑制,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表明以上二药联合抗病毒不仅能提高疗效而且能缩短疗程,不失为抗病毒较为理想的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乙型 阿德福韦酯/干扰素 联合应用
下载PDF
小干扰RNA(siRNA)对小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和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汪光蓉 张国元 +3 位作者 杨健 唐中 唐恩洁 朱道银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建立小鼠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观察小干扰RNA(siRNA)对小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和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水动力学方法,向小鼠尾静脉注射1.5倍的HBV真核表达质粒pHBV1.5建立小鼠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明确感染... 目的建立小鼠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观察小干扰RNA(siRNA)对小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和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水动力学方法,向小鼠尾静脉注射1.5倍的HBV真核表达质粒pHBV1.5建立小鼠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明确感染后,再将其与针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区的siRNA表达载体(psiHBV4)共注射,于注射后第6天取血测血清HBsAg,HBeAg(MEIA),通过RT-PCR检测肝组织HBVC区mRNA转录子的水平。同时设立PBS对照组,空载体对照组和无关干扰对照组。结果注射后第6天血清中HBsAg,HBeAg在pHBV1.5感染组中高表达。psiHBV4干扰组中HBeAg的表达受到了明显的抑制,与感染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RT-PCR显示肝内HBVCmRNA水平亦明显降低。而无关干扰对照组则无相应的干扰作用。结论RNAi能特异,高效的抑制小鼠体内HBV的复制和表达,同时通过水动力学方法,成功建立了小鼠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乙型 模型 动物 基因疗法 RNA干扰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白血病发病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畅 张桂英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8-579,共2页
大量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广泛的病毒学研究显示,至少15%的人类恶性肿瘤与某些病毒的感染关系密切.研究显示病毒可通过刺激宿主细胞持续性分裂增殖和抑制细胞凋亡而使机体发生肿瘤.病毒的感染具有组织特异性.如嗜肝病毒主要在肝细胞内增... 大量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广泛的病毒学研究显示,至少15%的人类恶性肿瘤与某些病毒的感染关系密切.研究显示病毒可通过刺激宿主细胞持续性分裂增殖和抑制细胞凋亡而使机体发生肿瘤.病毒的感染具有组织特异性.如嗜肝病毒主要在肝细胞内增殖,影响肝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可引起肝细胞的恶性病变,而且研究显示丙型肝炎不仅与肝细胞肝癌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 肝炎病乙型 HBSAG
下载PDF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对小鼠脾脏CD11c^+髓样树突状细胞表型和功能影响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雪峰 张影 +2 位作者 王琳 徐娇 张勇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386-389,共4页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annan-binding lectin,MBL)对CD11c+髓样树突状细胞(CD11c+m DC)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磁珠分选技术获得BALB/c小鼠脾脏CD11c+m DC和CD4+T淋巴细胞。在CD11c+m DC中加入不同浓度的MBL(2.5~20μg/m L)...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annan-binding lectin,MBL)对CD11c+髓样树突状细胞(CD11c+m DC)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磁珠分选技术获得BALB/c小鼠脾脏CD11c+m DC和CD4+T淋巴细胞。在CD11c+m DC中加入不同浓度的MBL(2.5~20μg/m L)刺激,以不加MBL的细胞作为对照,应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IL-12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40、CD80、CD86及HLADR的表达。用MTT法测定CD11c+m DC刺激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4和IFN-γ水平。结果 MBL显著增强CD11c+m DC表面分子CD40、CD80、CD86及HLA-DR的表达和IL-12的分泌,促进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抗原递呈能力,诱导CD4+T向TH1反应分化。结论 MBL能够有效刺激CD11c+m DC的活化,诱导CD4+T淋巴细胞向TH1反应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肝炎病乙型 CD11c+髓样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IL-2、IL-6、TNF-α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进凡 乔登嫣 张邦能 《甘肃科技》 2004年第1期128-128,131,共2页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所致的一种消化系统的传染病 ,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乙型肝炎肝硬化尤为突出。然而无论是哪种类型肝炎的发病无不与机体免疫应答状态 ,免疫调节功能失调密切...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所致的一种消化系统的传染病 ,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乙型肝炎肝硬化尤为突出。然而无论是哪种类型肝炎的发病无不与机体免疫应答状态 ,免疫调节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本文对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2 (IL - 2 ) ,白细胞介素 6(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 -a)进行检测 ,结果乙肝病毒感染者IL- 2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P<0 .0 0 1 ) ,而且HBeAg阳性与抗—HBe阳性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 <0 .2 5) ,IL - 6在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中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0 5) ,HBeAg阳性与抗-HBe阳性之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提示机体IL - 2水平的高低与对乙肝病毒感染的敏感性及预后有高度的相关性。IL - 6和TNF -a在病毒感染后产量增加 ,具有免疫调节 ,参于炎介反应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乙型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脂氧素A4水平与疾病临床分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晖 杨永锐 +2 位作者 杨晓冬 汪亚玲 何越峰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脂氧素A4水平与疾病临床分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轻度患者34例、慢性中度患者30例,慢性重度患者30例,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浆,应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血浆脂氧素A4的含量,分析脂氧素A4与...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脂氧素A4水平与疾病临床分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轻度患者34例、慢性中度患者30例,慢性重度患者30例,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浆,应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血浆脂氧素A4的含量,分析脂氧素A4与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分度的关系.结果慢性重度肝炎患者外周血脂氧素A4水平显著低于慢性轻度患者和慢性中度患者(P<0.05),和疾病临床分度显著相关.外周血血浆脂氧素A4的含量与ALT和AST的水平均成负相关,相关系数为分别为r=-0.41,P=0.019和r=-0.37,P=0.034.结论外周血血浆脂氧素A4的含量与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分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氧素A4 肝炎乙型 肝炎病乙型 临床分度 LIPOXIN A4
下载PDF
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感染者对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应答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琳 周锐峰 +3 位作者 朱迎春 严冬梅 王燕 何盛华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9-143,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HIV-1感染者接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后免疫应答的差异。方法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门诊就诊的HIV-1感染者,根据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为〈200/μL。组和≥200/μL组。分别在0、1、6个月肌内注射... 目的比较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HIV-1感染者接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后免疫应答的差异。方法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门诊就诊的HIV-1感染者,根据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为〈200/μL。组和≥200/μL组。分别在0、1、6个月肌内注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20μg,并于首剂注射后1个月、7个月检测血清抗-HBs效价,≥10mIU/mL即为阳性。两组血清抗-HBs阳性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抗-HBs效价的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Mann—Whitney检验。结果最终人组95例HIV-1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200/μL组55例,CD4+T淋巴细胞≥200/μL组40例。CD4+T淋巴细胞〈200/+L组在首剂注射后1个月、7个月血清抗-HBs阳性率分别为40.0%(22/55)和50.9%(28/55),≥200/μL组在首剂注射后1个月、7个月血清抗-HBs阳性率分别为47.5%(19/40)和75.0%(30/40)。两组在首剂注射后1个月抗一HBs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31、P=0.466),在首剂注射后7个月抗-HBs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52、P=0.017)。〈200/μL组在首剂注射后7个月抗-HBs效价中位数为10.44mIU/mL,≥200/μL组为222.73mIU/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00、P〈0.01)。所有接种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仅有CD4+T淋巴细胞计数值与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后抗-HBs阳性有关(P=0.031)。结论CD4+T淋巴细胞相对较高的HIV感染者对乙型肝炎疫苗接种能获得相对较好的免疫应答,而对于CD4+T淋巴细胞〈200/μL的感染者也会产生较低的应答,因此对于这些高危人群都应该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疫苗乙型 肝炎病乙型 接种 HIV-1 HIV感染 CD4阳性T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乙肝病毒标志物微粒子酶免疫法检测结果与前S1抗原及DNA的对比分析
15
作者 丁国祥 王芝 +2 位作者 王利 董力 张燕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4753-4754,4756,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微粒子荧光免疫分析法(MEIA)检测乙肝病毒(CHB)感染者血清标志与pre-S1、HBV-DNA、血清ALT、AST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美国微粒子免疫荧光分析法(MEIA),荧光定量PCR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的前S1抗... [目的]探讨采用微粒子荧光免疫分析法(MEIA)检测乙肝病毒(CHB)感染者血清标志与pre-S1、HBV-DNA、血清ALT、AST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美国微粒子免疫荧光分析法(MEIA),荧光定量PCR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的前S1抗原。同时用酶法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进行检测。[结果]435例CHB感染者preS1、HBV-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6.9%和70.3%,两种方法符合率为95%(P﹥0.05)。在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中preS1、HBV-DNA检出率分别为88.2%、95.8%、53.4%、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pre-S1与HBV-DNA及HBeAg高度相关,pre-S1是一项重要的反映CHB感染和复制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乙型 微粒子荧光技术 前S1抗原 乙型肝炎E抗原 复制
下载PDF
HBV感染者血清标志物各模式与HBV-DNA关系分析
16
作者 施巧霞 李晓非 +1 位作者 杨惠仙 杨江玉 《云南医药》 CAS 2006年第3期239-240,共2页
关键词 肝炎病乙型 血清学标志 生物学标记 DNA
下载PDF
母婴传播慢性HBV携带者病程及HBV血清标志物分析
17
作者 林应青 《实用医技杂志》 2006年第7期1090-1091,共2页
目的:探讨母婴传播的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病程的变化情况及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的表达。方法:对62例母婴传播的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连续10a~13a监测其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目的:探讨母婴传播的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病程的变化情况及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的表达。方法:对62例母婴传播的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连续10a~13a监测其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62例对象中,47例未经任何治疗者在13年中有3例出现ALT升高,3例HBVM模式发生改变。15例经抗病毒治疗者有7例出现ALT升高,只有2例HBVM模式发生改变。结论:经母婴传播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没有出现明显的三个临床阶段,其乙型肝炎e抗原转换率只有8.1%,对其进行抗病毒治疗反而引起肝细胞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传播 慢性 肝炎病乙型 丙氧酸氨基转移酶
下载PDF
MEIA法与ELISA法检测26例血清HBsAg和HBeAg的比较
18
作者 李梦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36期80-81,共2页
目的:比较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的差异。方法:选择26例经ELISA法检测已确定乙肝五项中HBsAg阴性而HBeAg和HBcAb阳性(其中7例HBsAb阳性)的患者血清,应用MEIA法再次检测乙肝五项。结... 目的:比较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的差异。方法:选择26例经ELISA法检测已确定乙肝五项中HBsAg阴性而HBeAg和HBcAb阳性(其中7例HBsAb阳性)的患者血清,应用MEIA法再次检测乙肝五项。结果:MEIA法检测结果显示,21例患者血清HBsAg呈现阳性(其中6例HBsAb阳性),1例患者血清HBsAg仍呈现阴性(其HBsAb阳性),4例患者血清HBsAg和HBeAg均呈现阴性。结论:MEIA法可减少假阴性、假阳性的发生,优于ELISA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 肝炎病乙型 假阴性 假阳性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19
作者 潘静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21期9-11,15,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2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诊疗的64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和64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4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为观察组,640例肺癌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2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诊疗的64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和64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4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为观察组,640例肺癌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率,比较B细胞型、T细胞型两种病理亚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Bs Ag阳性率为17.19%,对照组为12.19%,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32,P<0.05);观察组HBs Ag阴性率为18.44%,对照组为21.2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1,P>0.05);两组患者单抗体、双抗体及三抗体阳性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细胞型NHL患者HBs Ag阳性率19.51%,T细胞型NHL患者HBs Ag阳性率13.89%,B细胞型的HBs Ag阳性率高于T细胞型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P<0.05);B细胞型NHL患者HBs Ag阴性率为18.05%,T细胞型NHL患者HBs Ag阴性率为22.7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1,P>0.05);两组患者单抗体、双抗体及三抗体阳性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高于肺癌患者,两者存在相关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B细胞型NHL的发生也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乙型 非霍奇金淋巴瘤 感染 相关性
下载PDF
苦参碱脂质体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常青 张冬青 +4 位作者 李小翚 张奉学 周红燕 程怡 李向阳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7-78,共2页
目的:观察苦参碱脂质体对鸭乙型肝炎病毒的影响。方法:对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实验感染的广州麻鸭雏鸭灌胃口服苦参碱脂质体和苦参碱,前者设20mg·kg^(-1)和10mg·kg^(-2)组,后者设20mg·kg^-组,每天1次,连续给药20天,另设... 目的:观察苦参碱脂质体对鸭乙型肝炎病毒的影响。方法:对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实验感染的广州麻鸭雏鸭灌胃口服苦参碱脂质体和苦参碱,前者设20mg·kg^(-1)和10mg·kg^(-2)组,后者设20mg·kg^-组,每天1次,连续给药20天,另设病毒对照组。采用DHBV-DNA Dot Blot法,测定鸭血清DHBV-DNA水平值。结果:苦参碱脂质体20mg·kg^-组在给药后第10、15、20天鸭血清DHBV-DNA水平明显下降(P<0.01),效果优于苦参碱20mg·kg^(-1)组(P<0.05),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苦参碱脂质体10mg·kg^(-1)组在给药后第20天及停药后3天鸭血清DHBV-DNA水平也有下降(P<0.05),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与苦参碱20mg·kg^(-1)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苦参碱脂质体2个剂量组停药后3天鸭血清DHBV-DNA水平无回升。结论:苦参碱脂质体对鸭乙型肝炎病毒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优于同等剂量的普通苦参碱,其抗病毒效应相当于普通苦参碱1/2剂量的作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脂质体 肝炎病乙型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