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41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更新版) 被引量:261
1
作者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06-923,1006,共18页
为规范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根据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特点、国内外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药物的可及性,于201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修订了《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肝炎病毒 丙型 治疗 预防 指南
原文传递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 被引量:225
2
作者 陈红松 窦晓光 +16 位作者 段钟平 侯金林 贾继东 李杰 李兰娟 鲁凤民 饶慧瑛 任红 盛吉芳 唐红 魏来 谢青 徐小元 尤红 张欣欣 赵景民 庄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961-1979,共19页
为规范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根据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特点、国内外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药物的可及性,于201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修订了《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完善的病毒学检测... 为规范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根据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特点、国内外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药物的可及性,于201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修订了《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完善的病毒学检测是慢性HCV感染筛查、监测、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肝炎病毒 丙型 治疗 预防 指南
下载PDF
双环醇的抗病毒与肝细胞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80
3
作者 刘耕陶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25-327,共3页
双环醇是人工合成的一类抗慢性病毒性肝炎新药 ,具有显著的保肝作用和一定抗肝炎病毒活性。该药 5 0 ,10 0 ,2 0 0mg·kg-1ig对CCl4 、D 氨基半乳糖、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小鼠肝损伤以及卡介苗 +脂多糖 (LPS)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炎均... 双环醇是人工合成的一类抗慢性病毒性肝炎新药 ,具有显著的保肝作用和一定抗肝炎病毒活性。该药 5 0 ,10 0 ,2 0 0mg·kg-1ig对CCl4 、D 氨基半乳糖、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小鼠肝损伤以及卡介苗 +脂多糖 (LPS)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炎均有明显降ALT和AST作用 ,并能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双环醇体外给药对 2 .2 .15细胞株分泌HBeAg和HBsAg有抑制作用 ,该药 0 .4和 0 .6 g·kg-1ig对鸭病毒性肝炎血清和肝脏的DHBV DNA有显著抑制作用 ,对该药作用的机制进行多方面研究的结果表明 ,双环醇不是转氨酶抑制剂 ,而是有清除自由基作用以保护细胞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环醇 肝损伤 肝炎病毒 药理学研究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 被引量:186
4
作者 王贵强 +10 位作者 段钟平 王福生 庄辉 李太生 郑素军 赵鸿 侯金林 贾继东 徐小元 崔富强 魏来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25,共25页
为了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于2019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以国内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础、临床和预防研究进展为依据,结合现阶段... 为了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于2019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以国内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础、临床和预防研究进展为依据,结合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更新形成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为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病毒 乙型 治疗 预防 指南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测定及结果解释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54
5
作者 李金明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85-389,共5页
我国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高,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是临床实验室最主要的检测项目之一。经对乙型肝炎“两对半”、抗HBc IgM和HBV DNA检测及结果解释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进行阐述,并注意到可能存在的因试剂方法的局限性、病毒变... 我国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高,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是临床实验室最主要的检测项目之一。经对乙型肝炎“两对半”、抗HBc IgM和HBV DNA检测及结果解释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进行阐述,并注意到可能存在的因试剂方法的局限性、病毒变异等所致假阴性和假阳性,以及对检测结果的进一步确认和适当的解释,对HBV感染血清标志物检测的正确使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免疫测定
原文传递
中国人TTV部分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测定 被引量:106
6
作者 周育森 何忠平 +1 位作者 董京芳 王海涛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了解我国人群中是否存在TT病毒(TTV)感染,分析国内TT病毒株基因结构特点。方法:用PCR方法检测血清标本中TTVDNA,对TTVDNA阳性的标本进行序列测定。结果:10例临床诊断为非甲至非戊型肝炎病人血清标... 目的:了解我国人群中是否存在TT病毒(TTV)感染,分析国内TT病毒株基因结构特点。方法:用PCR方法检测血清标本中TTVDNA,对TTVDNA阳性的标本进行序列测定。结果:10例临床诊断为非甲至非戊型肝炎病人血清标本中,用PCR方法检测出5例为TTVDNA阳性。将其中的一株命名为TTVCH1(TTV中国株1)并进行序列测定,该序列与日本TTV部分基因(CLON22)相对应位置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用BLAST程序检索了GenBank+EMBL+PDB序列库的332949个序列数据,没有发现与之有明显同源性的序列;与已知的肝炎病毒(A至G)也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只同日本报道的部分基因有很高的同源性。结论:该研究建立了检测TTV的PCR方法并测定了TTV中国株的部分基因序列,首次证实在我国人群中存在TTV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T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核苷酸 序列测定 肝炎病毒
原文传递
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研究 被引量:93
7
作者 姚光弼 朱玫 +4 位作者 王宇明 徐道振 谭德明 陈成伟 侯金林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91-895,共5页
目的以拉米夫定(LVD)为对照,评估恩替卡韦(ETV)治疗中国成人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多中心(26个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的对照研究。519例核苷类初治的CHB患者,随机分为ETV组(0.5mg/d)258例和LVD组(100mg/d)261... 目的以拉米夫定(LVD)为对照,评估恩替卡韦(ETV)治疗中国成人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多中心(26个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的对照研究。519例核苷类初治的CHB患者,随机分为ETV组(0.5mg/d)258例和LVD组(100mg/d)261例,用药时间至少52周。应用两种HBV定量法(bDNA和PCR)于12、24、36和48周检测血清病毒载量,每隔4周随访患者,记录不良事件和实验室异常的数据,以监测研究药物的安全性。结果ETV和LVD两组患者的基础人口学、临床和病毒学特征相似。经过48周的治疗,到达主要疗效终点者,ETV组为90%,LVD组仅69%(P<0.0001)。HBVDNA的载量(PCR定量),ETV组平均下降5.9lg拷贝/ml,LVD组平均下降4.3lg拷贝/ml,二者相差超过1.5lg拷贝/ml(P<0.0001)。用PCR法,ETV组中有76%的患者测不到病毒(<300拷贝/ml),而LVD组中仅为43%。ALT的复常,ETV组也优于LVD组,分别为90%和78%(P=0.0003)。两组患者HBeAg的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15%和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基本相似,分别为60%和56%,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3%和5%。在治疗期间,没有死亡病例。结论ETV治疗核苷类初治CHB患者,抑制病毒和改善肝脏生化功能方面均优于LVD,安全性与LVD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炎病毒 乙型 病毒载量 恩替卡韦 拉米夫定
原文传递
重视戊型肝炎研究 被引量:95
8
作者 庄辉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6,共2页
戊型肝炎既往称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主要经污染的水源传播,也可通过食物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常引起大的爆发或流行,但也可散发.1986年~1988年我国新疆南部地区曾发生戊型肝炎水型流行,共计发病119 ... 戊型肝炎既往称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主要经污染的水源传播,也可通过食物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常引起大的爆发或流行,但也可散发.1986年~1988年我国新疆南部地区曾发生戊型肝炎水型流行,共计发病119 280例,死亡707例,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戊型肝炎流行[1].对我国17个城市2548例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肝炎的血清学调查表明,戊型肝炎占3.4%~26.3%,平均为9.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 肠道传播 HEV 疫苗 肝炎病毒 基因序列 诊断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病毒基因型和亚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4
9
作者 李雅娟 庄辉 +7 位作者 李杰 董庆鸣 陈雅洁 牛俊奇 马为民 赵伟 赵保安 钟金群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24-729,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HBV基因型和亚型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基因型和亚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对北京、长春、汉川、深圳、清远和南京等6个城市445份HBV感染者血清进行基因型及亚型分型,其中...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HBV基因型和亚型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基因型和亚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对北京、长春、汉川、深圳、清远和南京等6个城市445份HBV感染者血清进行基因型及亚型分型,其中急性肝炎7例,无症状携带者36例,慢性乙型肝炎352例,肝硬化28例,肝细胞癌22例。通过对PCR产物测序确定其基因型,以验证该法的准确性。结果445份血清中,239例(53.7%)为C型,其中13例(5.4%)为C1亚型,135例(56.5%)为C2亚型,91例(38.1%)为非C1/C2亚型;145例(32.6%)B型,其中100例(69.0%)为Ba亚型,25例(17.2%)为Bj亚型,20例(13.8%)为非Ba/Bj亚型;61例(13.7%)为B型与C型混合感染,其中6例(9.8%)为Ba与C1 亚型混合感染,3例(4.9%)为Bj与C1亚型混合感染,15例(24.6%)为Ba与C2亚型混合感染,8例(13.1%) 为Bj与C2型混合感染,11例(18.0%)为Ba与非C1/C2亚型混合感染,7例(11.5%)为Bj与非C1/C2亚型混合感染,2例(3.3%)为非Ba/Bj亚型与C1亚型混合感染,3例(4.9%)为非Ba/Bj亚型与C2亚型混合感染,6 例(9.8%)为非Ba/Bj亚型与非C1/C2亚型混合感染。未检测到其他基因型及亚型。在不同类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B型、C型、B与C型混合感染及亚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中C型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78.6%和86.4%),无症状携带者中B型所占比例较高(72.2%)。但不同性别患者中,HBV 基因型和亚型分布无差异。在HBeAg阳性和阴性感染者中,HBV基因型和亚型分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6个城市HBV感染者中,以B2和C2亚型占优势,C基因型可能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基因型 亚型 聚合酶链反应 乙型肝炎病毒(HBV) 病毒基因型 病毒感染者 亚型分布 临床意义 HBV基因型
原文传递
2012年版欧洲肝病学会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管理临床应用指南更新要点 被引量:74
10
作者 庄辉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27-429,共3页
2012年3月,欧洲肝病学会在Jourmal of Hepatology在线发布(《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管理临床应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该《指南》是基于2009版指南更新的,其更新要点如下。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流行病学 治疗 病毒 指南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现状 被引量:69
11
作者 胡晓丽 赵宏伟 +1 位作者 吴晓岩 牛俊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413-416,421,共5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数据,全球20亿人已感染HBV,其中3.5~4亿人为慢性HBV携带者[1]。HBV感染可以引起急性和慢性肝脏疾病,包括肝硬化和肝癌[1]。乙型肝炎引起的与HBV相关的肝...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数据,全球20亿人已感染HBV,其中3.5~4亿人为慢性HBV携带者[1]。HBV感染可以引起急性和慢性肝脏疾病,包括肝硬化和肝癌[1]。乙型肝炎引起的与HBV相关的肝衰竭、肝硬化、肝癌,每年会导致100万人死亡。中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2006年进行的HB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HBsAg携带率为总人口的7.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流行病学因素
下载PDF
2017年欧洲肝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HBV感染的管理(精粹) 被引量:67
12
作者 于乐成 侯金林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1017-1032,共16页
HBV感染仍然是目前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欧洲肝病学会(EASL)新近发布了《2017年欧洲肝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HBV感染的管理》(简记为2017 CPG-HBV),参考"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和评价(GRADE)"系统更... HBV感染仍然是目前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欧洲肝病学会(EASL)新近发布了《2017年欧洲肝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HBV感染的管理》(简记为2017 CPG-HBV),参考"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和评价(GRADE)"系统更新了关于HBV感染优化管理的推荐意见共78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欧洲 诊疗准则
下载PDF
抗乙肝新药阿德福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2
13
作者 蒋晔 徐智儒 张晓青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73-377,共5页
阿德福韦 (adefovir)是新一代核苷类抗病毒药物 ,能够有效抑制逆转录病毒、嗜肝病毒和疱疹病毒等各种病毒的复制和表达。实验研究表明阿德福韦不仅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 ,而且其对于拉米夫定等耐药的变异病毒株同样有... 阿德福韦 (adefovir)是新一代核苷类抗病毒药物 ,能够有效抑制逆转录病毒、嗜肝病毒和疱疹病毒等各种病毒的复制和表达。实验研究表明阿德福韦不仅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 ,而且其对于拉米夫定等耐药的变异病毒株同样有效 ,是一种新型的核苷类抗病毒药 ,预期可望成为解决核苷类似物耐药问题的有效办法。在迄今为止的实验中 ,阿德福韦显示了良好的安全及有效性。本文主要对阿德福韦的药理作用机制、临床应用进展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病毒 药物 临床试用 阿德福韦
下载PDF
2014年美国胃肠病学会指南:免疫抑制剂治疗过程中HBV再激活的预防及治疗 被引量:66
14
作者 汤善宏 曾维政 蒋明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483-485,共3页
本指南旨在转述美国胃肠病学会(AGA)关于免疫抑制应用患者HBV再激活的预防及治疗策略,由临床实践和质量管理委员会(美国临床实践指南委员会)编制,并得到AGA理事会授权。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免疫抑制剂 美国 指南
下载PDF
替比夫定对妊娠后期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阻断作用 被引量:63
15
作者 张丽菊 王玲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61-563,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后期替比夫定对HBV宫内感染的阻断作用。方法妊娠后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1例,31例给予替比夫定600mg,口服,1次/d;30例为对照,不给予抗病毒药物。观察两组患者母体HBVDNA水平的变化情况和新生儿HBsAg的阳性率。对HBsAg... 目的探讨妊娠后期替比夫定对HBV宫内感染的阻断作用。方法妊娠后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1例,31例给予替比夫定600mg,口服,1次/d;30例为对照,不给予抗病毒药物。观察两组患者母体HBVDNA水平的变化情况和新生儿HBsAg的阳性率。对HBsAg阳性率的差异分析采用χ^2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替比夫定组母体HBV DNA水平较服药前明显下降(t=19.09,P〈0.01),且分娩前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23.64,P〈0.01)。两组新生儿7月龄时HBV感染率分别为0和13.3%(4/30),χ^2=4.29,P〈0.05。结论妊娠后期应用替比夫定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替比夫定可显著抑制妊娠晚期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可有效阻断HBV宫内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疾病传播 垂直 宫内感染 替比夫定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肝脏病理学特点 被引量:63
16
作者 范慧敏 杨湛 +1 位作者 张春兰 李文莉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34-337,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HBV携带者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肝脏组织病理改变。方法对219例HBsAg阳性且血清ALT持续正常6个月以上的HBV携带者进行了肝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同时检测血清HBV DNA和HBV血清标记物,研究HBV携带者肝组织炎症和... 目的研究慢性HBV携带者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肝脏组织病理改变。方法对219例HBsAg阳性且血清ALT持续正常6个月以上的HBV携带者进行了肝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同时检测血清HBV DNA和HBV血清标记物,研究HBV携带者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的发生率和程度,分析感染者组织学改变与血清病毒水平、HBeAg及年龄的关系。结果HBV携带者中95.0%(208/219)肝脏组织学有改变,其中轻度炎症和(或)纤维化(G0~1/S0~1)者占50.0%(104/208),有8.7%(18/208)炎症活动度和(或)纤维化程度在3级(期)或以上。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分布在慢性HBV携带者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慢性HBV携带组中,以HBeAg阳性和阴性分层分析,炎症活动度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纤维化性程度在HBeAg阴性组严重于HBeAg阳性组(χ^2=9.551,P〈0.05);不同年龄组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40岁以上年龄组S3~4占21.1%,18岁以下年龄组S3~4仅占7.7%。免疫组织化学检查219例HBsAg全部阳性,HBcAg在慢性HBV携带者组均是阳性,在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组中10例阳性(33.3%)。结论绝大部分HBV携带者存在不同程度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其中约50%为轻度改变,8.6%炎症和(或)纤维化程度在3级(期)或以上。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与血清病毒水平无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带病原状态 病理学 临床
原文传递
799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病原学与实验室分析 被引量:57
17
作者 王融冰 周桂琴 +5 位作者 江宇泳 孙凤霞 吴云忠 孙静媛 孟培培 牛思盟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55-657,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e抗原表达与病死率的相关性,为重型肝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我院2000-2004年各型重型肝炎的发病率,进一步应用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检测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应... 目的探讨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e抗原表达与病死率的相关性,为重型肝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我院2000-2004年各型重型肝炎的发病率,进一步应用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检测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应用微粒子方法检测乙型肝炎e抗原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病死率及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间的关系。结果(1)重型肝炎中乙型肝炎占83.50%,慢性重型肝炎中乙型肝炎占96.77%;(2)5年间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HBV DNA定量大于1×10,拷贝/ml组,总病死率为53.25%,小于1×105拷贝/ml组,病死率为3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抗原表达对病死率无影响;(3)2004年,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HBV DNA定量大于1×105拷贝/ml病例加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病死率由2000年的54.64%下降至2004年的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型肝炎以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为主,病毒载量高是高病死率关键因素之一,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重型 肝炎 乙型 DNA 肝炎病毒 乙型 乙型肝炎E抗原 拉米夫定
原文传递
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对HBV相关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2
18
作者 吴刚 何鸿雁 +1 位作者 李烨 陈文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04-608,共5页
目的探讨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期间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63例,分为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组(A组,n=56),恩替... 目的探讨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期间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63例,分为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组(A组,n=56),恩替卡韦单独治疗组(B组,n=52)和复方鳖甲软肝片单独治疗组(C组,n=55),疗程12个月。检测各组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IV型胶原(PCIV)和脯肽酶(PLD)浓度,肝活组织病理学检测肝脏纤维化分级,Fibroscan检测肝脏硬度。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ALT、AST、HBVDNA定量、HA、LN、PCIV和PLD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A组HA、LN、PCIV和PLD水平下降程度较B组、C组明显P<0.05)。3组患者治疗后肝组织纤维化分级和肝脏硬度值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A组肝纤维化改善程度更为明显护〈0.05)。A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7.14%、82.14%,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于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有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炎病毒 乙型 复方鳖甲软肝片 恩替卡韦
原文传递
荔枝核黄酮类化合物对HepG2.2.15细胞系HBsAg与HBeAg表达及HBVDNA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0
19
作者 徐庆 宋芸娟 +1 位作者 陈全斌 义祥辉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1862-1866,共5页
目的 :研究荔枝核提取物 黄酮类化合物 (IL)对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 .方法 :应用光密度测定法和细胞培养及定量PCR技术研究荔枝核提取物IL对HepG2 .2 .15细胞系HBsAg与HBeAg表达及HBV DNA含量的影响 .结果 :96孔板试验 :实验第 3,6日 ,IL... 目的 :研究荔枝核提取物 黄酮类化合物 (IL)对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 .方法 :应用光密度测定法和细胞培养及定量PCR技术研究荔枝核提取物IL对HepG2 .2 .15细胞系HBsAg与HBeAg表达及HBV DNA含量的影响 .结果 :96孔板试验 :实验第 3,6日 ,IL对HBsAg和HBeAg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与对照组比较P <0 .0 1) .2 4孔板试验 :实验第 3,6 ,9日IL对HBsAg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与对照组比较P<0 .0 1) ;实验第 6 ,9日IL对HBeAg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P <0 .0 1) ;同时采用定量PCR方法检测 ,IL(4 0 0mg/L )可使培养基中的HBV DNA转阴 .结论 :IL体外实验 (培养细胞 )有较强的抗乙肝病毒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核 黄酮类 HEPG2.2.15细胞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肝炎e抗原 乙型 肝炎病毒 乙型 DNA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 被引量:57
20
作者 谢青 桂红莲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37-838,共2页
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每年约有2.1%~6.0%进展为肝硬化。年龄、病毒复制程度、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等都影响HBV感染后进展至肝硬化的速率。而进展至肝硬化后HBV仍可持续存在,血清乙型肝炎e... 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每年约有2.1%~6.0%进展为肝硬化。年龄、病毒复制程度、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等都影响HBV感染后进展至肝硬化的速率。而进展至肝硬化后HBV仍可持续存在,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或HBV DNA阳性,这些患者还处在进展至肝硬化失代偿和肝癌(HCC)的危险中,只有抗病毒治疗,即清除或持续抑制HBV,才能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生存率,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硬化 干扰素Α 核苷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