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内枯否氏细胞 被引量:1
1
作者 贾林森 方现军 梁惠连 《医学理论与实践》 1994年第11期48-48,F003-4,共2页
枯否氏细胞(Kupffer cell.KC)是肝内固有的巨噬细咆(Mφ),也是单核吞噬细咆系统的重要成员之一,首先于1876年由Kupffer进行了完整的描述。它是人和动物体内最大的吞噬细胞群。KC不仅能非特异性地吞噬和清除血流中各种抗原性异物,而且有... 枯否氏细胞(Kupffer cell.KC)是肝内固有的巨噬细咆(Mφ),也是单核吞噬细咆系统的重要成员之一,首先于1876年由Kupffer进行了完整的描述。它是人和动物体内最大的吞噬细胞群。KC不仅能非特异性地吞噬和清除血流中各种抗原性异物,而且有特异性免疫应答、抗肿瘤免疫、内毒索解毒、抗感染、调节微循环及物质代谢等多方面的功能,在实现肝脏的生理功能和各种不同情况下保持机体的自然抵抗力方面均起重要作用。 1 KC的形态和超微结构 KC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有突起,故又称星形细胞(stellate cell)。KC胞体大部分突入肝窦状隙腔内,或完全游离于窦腔内,KC的丝状伪足(filopod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细胞 吞噬细胞
下载PDF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IL-6、IL-8、IL-10和TGF-β_1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孙丽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397-398,共2页
近十多年来,酒精性肝硬化在我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细胞因子在其发病机制的作用受到临床和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1]。酒精性肝病患者常继发内毒素血症,肝内枯否氏细胞和脾细胞等受到内毒素刺激后可产生并释放各种炎症介质。本文对酒精性... 近十多年来,酒精性肝硬化在我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细胞因子在其发病机制的作用受到临床和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1]。酒精性肝病患者常继发内毒素血症,肝内枯否氏细胞和脾细胞等受到内毒素刺激后可产生并释放各种炎症介质。本文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血清IL-6、IL-8、IL-10和TGF-β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硬化 血清IL-6 硬化患者 IL-10 IL-8 临床意义 细胞 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