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极拳搂膝拗步动作的下肢动态稳度、关节运动及肌电活动规律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毛敏 马刚 +6 位作者 权琳琳 王疆娜 曹传宝 张藤 宋祺鹏 张翠 孙威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30,共7页
目的:运用生物力学方法,对比太极拳练习者搂膝拗步与正常行走动作的动态稳度、运动学及肌电学指标,探析太极拳典型动作内在的神经肌肉控制特征,以期揭示太极拳预防跌倒功效的机制性原因。方法:以25名10年以上太极拳专业运动经历练习者... 目的:运用生物力学方法,对比太极拳练习者搂膝拗步与正常行走动作的动态稳度、运动学及肌电学指标,探析太极拳典型动作内在的神经肌肉控制特征,以期揭示太极拳预防跌倒功效的机制性原因。方法:以25名10年以上太极拳专业运动经历练习者为研究对象,应用Vicon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和MegaWin表面肌电测试系统同步记录受试者搂膝拗步和正常走动作运动学、肌电学数据;应用动态稳度、下肢关节运动幅度、肌肉激活指标对动态稳度、关节活动及肌电活动规律特征进行量化评定。结果:与正常行走相比,搂膝拗步动作动态稳度在前后方向上显著较大(P<0.05),左右方向上显著较大(P<0.05);髋关节屈伸(P<0.05)、膝关节屈伸(P<0.05)和踝关节内外翻(P<0.05)运动幅度显著较大;股直肌(P<0.05)和胫骨前肌(P<0.05)的积分肌电值有显著性差异;正常行走与搂膝拗步肌肉激活顺序相同,激活时间和收缩持续时间不同,但并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搂膝拗步动作中股二头肌在右单支撑和第一双支撑(右脚着地到左脚离地)阶段中贡献率显著较大(P<0.05),股直肌在左单支撑和第二双支撑(左脚着地到右脚再次离地)阶段中贡献率较大,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正常行走相比,太极拳经典上步动作搂膝拗步的动态稳度、下肢关节运动幅度、股直肌与胫骨前肌的肌肉积分肌电值较大。太极拳搂膝拗步动作中练习者通过在非稳定状态下的练习,更大程度地激活了下肢肌肉,改善了下肢肌肉尤其是股直肌与胫骨前肌的力量,优化了下肢肌肉用力协调性。增加关节运动幅度的策略,可能有利于改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提高姿势控制能力,起到预防跌倒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稳度 关节运动幅度 积分 肌肉积分贡献率 太极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