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他汀类降脂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所致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杨珍 马晓芝 +1 位作者 马祎 杜占亮 《内科》 2018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对他汀类降脂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所致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针对性指导。方法对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我院使用他汀类降脂药物或联用其他药物致药物不良反应的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94... 目的对他汀类降脂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所致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针对性指导。方法对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我院使用他汀类降脂药物或联用其他药物致药物不良反应的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94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中,肌肉毒性反应占比最高(35.11%),其次为肝毒性及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分别占25.53%与19.15%,其中横纹肌溶解占比为25.53%)。使用的他汀类降脂药物主要有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其中辛伐他汀致药物不良反应占比高达41.49%;其次为阿托伐他汀占29.79%。他汀类降脂药物与抗心肌缺血药或降压药、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药、贝特类调脂药物、抗病毒药、抗菌药、抗糖尿病药、注射剂或中成药等药物联合应用均可致不良反应发生,其中与抗心肌缺血药或降压药联用最易发生不良反应(27.66%);其次为与抗凝药/抗血小板药或与贝特类调脂药物联合应用(分别占20.21%、17.02%)。男性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比例(56.38%)略高于女性(43.62%);70~79岁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结论以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为主的他汀类降脂药物与抗心肌缺血、降压、抗凝、抗血小板等药物联合应用时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较高,主要表现为肝毒性与肌肉毒性,患者年龄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降脂药物 药物联合 药物不良反应 毒性 肌肉毒性
下载PDF
替格瑞洛对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赵雪银 王晓 +2 位作者 严研 范婧尧 聂绍平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5期458-462,共5页
目的 观察对CYP3A4酶有抑制作用的替格瑞洛联合经CYP3A4酶代谢的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短期内的安全性及对降脂作用的影响.方法 共收集ACS患者244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替格瑞洛组(以下简称为替格瑞洛组)和阿托伐他... 目的 观察对CYP3A4酶有抑制作用的替格瑞洛联合经CYP3A4酶代谢的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短期内的安全性及对降脂作用的影响.方法 共收集ACS患者244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替格瑞洛组(以下简称为替格瑞洛组)和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组(以下简称为氯吡格雷组).收集入院24h内和出院后1个月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及血清肌酐(Scr)水平,同时计算LDL-C达标率.结果 替格瑞洛组在肝功能损害、肌肉毒性及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上均高于氯吡格雷组(2.8%比0.7%,1.9%比0.7%,4.47%比3.04%),但均未见统计学差异.替格瑞洛组LDL-C达标率为53.3%,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的38.0%(P=-0.017,P<0.05).在降低TC、TG水平上,替格瑞洛组要略优于氯吡格雷组(18.09%比17.93%,6.23%比2.58%),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短期内替格瑞洛对经肝酶CYP3A4代谢的阿托伐他汀的安全性影响较小,且使用相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替格瑞洛组在LDL-C达标率上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替格瑞洛 CYP3A4 急性冠脉综合征 肝功能损害 肌肉毒性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下载PDF
分析他汀类药与其他药物联用时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合理用药措施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寅州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29期31-33,共3页
目的浅析他汀类药与其他药物联用时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合理用药措施。方法采集100例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在本院联合用药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合理用药措施。结果肌肉毒性、肝毒性、消化系统症状是占... 目的浅析他汀类药与其他药物联用时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合理用药措施。方法采集100例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在本院联合用药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合理用药措施。结果肌肉毒性、肝毒性、消化系统症状是占比最高的不良反应,分别为32.00%、23.00%、20.00%,与其他对比呈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不良反应的他汀类药物品种分别为45例(45.00%)辛伐他汀、28例(28.00%)阿托伐他汀钙、10例(10.00%)普伐他汀、9例(9.00%)洛伐他汀、8例(8.00%)氟伐他汀,其中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钙占比明显高于其他药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心肌药或降压药、降脂药是占比最高的联合药物,分别为33.00%和20.00%,与其他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与降压药、降脂药等联合应用,易诱发肌肉毒性、肝毒性、消化系统等不良反应,但因其在心血管功能、调节血脂等方面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需开具科学的处方,保证用药的安全性,为患者的疾病治疗提供基本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 不良反应 辛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钙 肌肉毒性 毒性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纳米颗粒在小鼠骨骼肌和人血液中诱导的免疫反应与毒性效应
4
作者 孙益明 黄爱兰 +2 位作者 赵志 宋晨 赖桂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7-626,共10页
目的探讨氧化石墨烯(GO)在小鼠骨骼肌和血液中的免疫反应性,评估其毒性效应。方法超声破碎法制备GO纳米颗粒,动态光散射仪测定悬浮于去离子水和PBS的GO纳米颗粒粒径与表面电荷。将不同浓度(0.5、1和2mg/mL)的GO悬浮液或PBS分别注入C57B... 目的探讨氧化石墨烯(GO)在小鼠骨骼肌和血液中的免疫反应性,评估其毒性效应。方法超声破碎法制备GO纳米颗粒,动态光散射仪测定悬浮于去离子水和PBS的GO纳米颗粒粒径与表面电荷。将不同浓度(0.5、1和2mg/mL)的GO悬浮液或PBS分别注入C57BL/6小鼠腓肠肌,HE和免疫荧光染色评价小鼠体内炎症和免疫反应性。采用扫描电镜、分光光度计和血栓弹性描记图(TEG)观察GO对体外人血红细胞形态、溶血和凝血的影响。结果动态光散射研究显示,与水悬浮液相比,GO颗粒的PBS悬浮液具有更优的胶体分散性、稳定性、表面电荷效应及体内微环境模拟性。HE和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小鼠腓肠肌中GO植入区周围的炎症浸润、肌纤维变性以及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和CD4^(+)T细胞的浸润程度(包括F4/80^(+)、CD11b^(+)、CD11c+的平均阳性荧光面积百分比和CD3^(+)CD4^(+)细胞数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呈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相比低浓度(0.002和0.02mg/mL)的GO和PBS,较高浓度(0.2、2和20mg/mL)的GO可使体外红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并引起红细胞溶血(P<0.05)。TEG显示,相较低浓度组和PBS组,高浓度GO组的多项血液凝固参数(K,α,R和MA)出现明显异常。结论GO可持久诱导炎症和免疫反应性,因而具有一定的骨骼肌肌肉毒性和体外血液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免疫反应 肌肉毒性 血液毒性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激动剂安全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琴 张陆勇 江振洲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8期950-955,共6页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是调控能量代谢、炎症反应、细胞发育和分化相关基因表达的重要核受体。其激动剂已被开发用于治疗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等代谢性疾病。PPAR激...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是调控能量代谢、炎症反应、细胞发育和分化相关基因表达的重要核受体。其激动剂已被开发用于治疗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等代谢性疾病。PPAR激动剂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使用以及新型PPAR激动剂的开发。本文对特异性PPAR激动剂相关的毒性类型和毒性机制进行了归纳整理,并介绍了临床试验中双重PPAR激动剂和泛PPAR激动剂的不良反应报道,以期更好地了解PPAR激动剂毒性作用,为设计出安全性更高的PPAR激动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激动剂 毒性 心脏毒性 肌肉毒性 致癌性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肌肉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潘家琪 张吉辉 +2 位作者 刘爱明 杨菊林 汤治元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640-1643,共4页
探讨他汀类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肌肉毒性研究进展。他汀类药物临床广泛用于抗动脉粥样硬化和预防心血管疾病;但它们可导致横纹肌溶解症为代表的肌肉毒性,甚至死亡;与贝特类药物联用时,肌肉毒性表现为协同作用。目前认为该肌肉毒性发生的... 探讨他汀类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肌肉毒性研究进展。他汀类药物临床广泛用于抗动脉粥样硬化和预防心血管疾病;但它们可导致横纹肌溶解症为代表的肌肉毒性,甚至死亡;与贝特类药物联用时,肌肉毒性表现为协同作用。目前认为该肌肉毒性发生的原因有CoQ代谢障碍、扰动胞浆内钙稳态、药动学相互作用、抑制肌肉细胞分化等。他汀类药物肌肉毒性机制研究目前较为分散,尚无统一的观点和认知;抑制肌肉细胞分化可能是他汀类药物肌肉毒性、及其与贝特类药物联合用药时肌肉毒性协同作用机制研究的有效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他汀类 肌肉毒性 横纹肌溶解症
原文传递
他汀类药物肌肉毒性的防治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陈雪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18期1-2,共2页
他汀类药物不仅是降脂治疗的一线药物,而且从多个方面对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在应用他汀类药物多效性的同时,不能忽视该类药物肌肉毒性的风险,治疗过程应加强监测,早期发现并处理,避免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肌肉毒性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原位成型微粒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胡启飞 李婷婷 曾忠良 《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 2009年第2期77-83,共7页
目的介绍原位成型微粒药物传递系统(in situ forming microparticle,ISM)。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25篇,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重点从影响ISM系统突释的因素和肌肉毒性2个方面进行综述。结果ISM系统作为原位凝胶植入剂(insitu gelimplan... 目的介绍原位成型微粒药物传递系统(in situ forming microparticle,ISM)。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25篇,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重点从影响ISM系统突释的因素和肌肉毒性2个方面进行综述。结果ISM系统作为原位凝胶植入剂(insitu gelimplants)的一种改良形式,具有更加低的突释和更加低的肌肉毒性。结论这种新型传递系统将成为非胃肠道给药的一个很有希望的给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学 原位成型微粒药物传递系统 突释 肌肉毒性
下载PDF
贝特类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肌肉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丽娜 潘家琪 +3 位作者 刘爱明 杨菊林 芦超越 陈柳君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2012年第6期490-494,共5页
贝特类药物是临床广泛应用的降脂药,因其显著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常被用于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从而实现抗动脉粥样硬化和预防心血管事件的目的。大量研究报告表明,临床应用贝特类药物能够导致以横纹肌溶解症为代表的肌肉... 贝特类药物是临床广泛应用的降脂药,因其显著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常被用于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从而实现抗动脉粥样硬化和预防心血管事件的目的。大量研究报告表明,临床应用贝特类药物能够导致以横纹肌溶解症为代表的肌肉毒性,严重者甚至死亡。本文对贝特类药物肌肉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为指导临床用药和毒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特类 吉非罗齐 肌肉毒性 横纹肌溶解症 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亲水性和亲脂性他汀联合使用对db/db小鼠体内胰岛素抵抗和肌肉毒性的影响
10
作者 赵冰晶 张明 黄毅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22年第6期743-746,共4页
目的研究亲水性和亲脂性他汀联合使用对db/db小鼠体内胰岛素抵抗和肌肉毒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db/db糖尿病肥胖小鼠,分别给予20 mg/kg辛伐他汀(亲脂性他汀)、2mg/kg普伐他汀(亲水性他汀)及10 mg/kg辛伐他汀联合1 mg/kg普伐他汀治疗,... 目的研究亲水性和亲脂性他汀联合使用对db/db小鼠体内胰岛素抵抗和肌肉毒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db/db糖尿病肥胖小鼠,分别给予20 mg/kg辛伐他汀(亲脂性他汀)、2mg/kg普伐他汀(亲水性他汀)及10 mg/kg辛伐他汀联合1 mg/kg普伐他汀治疗,检测治疗后各组小鼠血脂、葡萄糖耐受情况、空腹血糖(FBG)、血浆空腹胰岛素(FINS)含量;采用口服葡萄糖耐受试验(OGTT)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肌酸激酶(CK)活性;小鼠抓力仪测定前肢握力、在水槽中测量小鼠力竭时间;TUNEL方法检测骨骼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骨骼肌组织PI3K/Akt水平及cleaved PARP-1、cleaved caspase-3水平。结果高剂量辛伐他汀或普伐他汀降血脂效果与低剂量辛伐他汀、普伐他汀联合治疗效果相当;高剂量辛伐他汀、普伐他汀单独治疗后小鼠葡萄糖耐受能力及前肢握力受损,骨骼肌中CK活性、凋亡细胞数目、cleaved PARP-1、cleaved caspase-3水平显著升高,骨骼肌中PI3K、Akt磷酸化显著降低(P<0.05),而低剂量联合治疗后小鼠上述指标得到显著改善(P<0.05)。结论低剂量亲水性普伐他汀联合亲脂性辛伐他汀使用能够改善高剂量普伐他汀、辛伐他汀治疗引发的胰岛素抵抗及肌肉毒性的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性他汀 亲脂性他汀 胰岛素抵抗 肌肉毒性
原文传递
蛇毒磷脂酶A2的结构与功能
11
作者 谢群 包永明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51-258,共8页
分泌型磷脂酶A2(secretory Phospholipase A_2,sPLA_2)是蛇毒的一个重要组分,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这些功能的本质是sPLA2分子及结构的多样性,从而引发各样的生理生化反应。本文简要综述了蛇毒sPLA_2的结构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特性,着重... 分泌型磷脂酶A2(secretory Phospholipase A_2,sPLA_2)是蛇毒的一个重要组分,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这些功能的本质是sPLA2分子及结构的多样性,从而引发各样的生理生化反应。本文简要综述了蛇毒sPLA_2的结构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特性,着重论述了sPLA_2的生物活性与其结构之间的关系,并对其作用机制和研究热点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 磷脂酶A2 神经毒性 肌肉毒性 抗凝血活性
原文传递
1例脑梗死合并肌酸激酶升高患者病例分析
12
作者 沈娟娟 代晶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6年第29期292-293,共2页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升高与他汀类药物肌肉毒性的关系。方法对临床收治的脑梗死合并肌酶升高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患者入院服用阿托伐他汀的第3d出现无肌肉症状的肌酸激酶轻度升高,停药2w后患者肌酸激酶仍有轻度升...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升高与他汀类药物肌肉毒性的关系。方法对临床收治的脑梗死合并肌酶升高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患者入院服用阿托伐他汀的第3d出现无肌肉症状的肌酸激酶轻度升高,停药2w后患者肌酸激酶仍有轻度升高,未见其他异常,重启阿托伐他汀调脂稳定斑块治疗。结论临床应根据CK水平和肌肉症状,评价可诱发他汀相关肌病的风险因素,排除继发原因,审查使用他汀的适应证,评估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的风险利弊,让患者获得最大的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酸激酶 他汀类 肌肉毒性 脑梗死
下载PDF
FDA的告诫:罗苏伐他汀有引起严重肌肉毒性等风险
13
作者 石奇龙 《上海医药》 CAS 2004年第8期352-353,共2页
关键词 FDA 罗苏伐他汀 肌肉毒性 HMG-COA 他汀类药物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丽梅 项海靖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5期187-188,共2页
他汀类药物为心血管疾病治疗有效的一种药物,因其药物成效较为独特,因而其应用较为广泛。但因其药物特征难免有众多不良反应出现,包括肌病、肝功能异常等,有效的治疗若延误,极易对患者身体的健康产生威胁,引发其他并合症出现。本文主要... 他汀类药物为心血管疾病治疗有效的一种药物,因其药物成效较为独特,因而其应用较为广泛。但因其药物特征难免有众多不良反应出现,包括肌病、肝功能异常等,有效的治疗若延误,极易对患者身体的健康产生威胁,引发其他并合症出现。本文主要综述了他汀类药物各类不良反应,并对相关因素展开分析,期望将有效参考依据提供给后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消化系统 不良反应 肌肉毒性
下载PDF
CYP2D6基因多态性对阿托伐他汀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菊娥 钟诗龙 +3 位作者 林浩铭 钟婉平 唐斓 任斌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51-556,共6页
目的研究中国人群CYP2D6基因多态性对阿托伐他汀(A)在体外人肝微粒体代谢的影响,探讨CYP2D6基因在阿托伐他汀代谢过程的作用。方法收集肝胆手术患者手术旁正常肝组织样本,并提取人肝微粒体(HLM)及肝组织DNA。使用Taqman基因分型技术测定... 目的研究中国人群CYP2D6基因多态性对阿托伐他汀(A)在体外人肝微粒体代谢的影响,探讨CYP2D6基因在阿托伐他汀代谢过程的作用。方法收集肝胆手术患者手术旁正常肝组织样本,并提取人肝微粒体(HLM)及肝组织DNA。使用Taqman基因分型技术测定CYP2D6*3、*4、*5、*6、*9、*10和*41这7个位点多态性。采用HLM孵育A使其代谢,并用LC-MS/MS方法测定A及其代谢产物2-羟基阿托伐他汀(2A)和4-羟基阿托伐他汀(4A)的浓度,分析CYP2D6基因多态性对A体外代谢的影响。按照相关文献及分型结果将样本的CYP2D6代谢表型分为强代谢型(EMs)和中等代谢型(IMs)表现型。结果 A在人肝微粒体中生成2A和4A的酶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53.7及48.5μmol/L;最大反应速率分别为140.2及181.7 pmol/(mg·min)。A在55例人肝微粒体中的代谢呈现多态性,最小和最大速率分别为109.9和9.3 pmol/(mg·min)。本研究中CYP2D6*3、*4、*5、*6、*9、*10、*41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0%、1.82%、2.73%、0%、0%、69.09%、2.73%。CYP2D6*4、*5、*10、*41等位基因突变对阿托伐他汀在人肝微粒体反应体系中的代谢无明显影响。A的减少速率在EMs组比在IMs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的生成速率在EMs和IMs组分别为(14.68±7.62)vs.(8.70±3.50)pmol/(mg·min),P=0.06。4A的生成速率在EMs和IMs组分别为(20.32±13.10)vs.(11.04±4.88)pmol/(mg·min),P=0.07。结论 CYP2D6*4、*5、*10、*41等位基因突变对阿托伐他汀代谢影响较小,而CYP2D6*4、*5、*10、*41多等位基因突变引起的代谢表型的差异对阿托伐他汀体外代谢生成2-羟基阿托伐他汀、4-羟基阿托伐他汀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D6 阿托伐他汀 基因多态性 他汀肌肉毒性 体外代谢 微粒体
原文传递
单磷酸阿糖腺苷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关燕林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0年第4期243-244,共2页
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是一种腺嘌呤核苷类抗病毒药。它可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从而达到 HBV DNA和 HBeAg阴转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但由于其疗程长,用量较大,在应用过程中仍可出现一些不良反应(ADR)。为使该... 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是一种腺嘌呤核苷类抗病毒药。它可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从而达到 HBV DNA和 HBeAg阴转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但由于其疗程长,用量较大,在应用过程中仍可出现一些不良反应(ADR)。为使该药在临床安全应用,我们对近期应用Ara—AMP的患者所出现的ADR进行了观察,并总结其护现体会,结果如下。1 资料来源与治疗方法 病例来源为1998年1月~1999年11月应用Ara—AMP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17例。其中男13例,女4例,平均年龄30±15岁。根据 1995年全国传染病会议制订的慢性肝炎的分型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磷酸阿糖腺苷 抗病毒药物 不良反应 注射部位反应 消化道反应 神经肌肉毒性反应 护理
原文传递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峰 陆锦丽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不良反应 肌肉毒性 毒性
原文传递
口服氟伐他汀致肌肉毒性反应1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曹江乐 单文俊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2-12,共1页
关键词 降脂药物 肌肉毒性
下载PDF
替比夫定的肌肉毒性应引起临床警惕——乙肝患者服用替比夫定发生坏死性肌炎的分析与点评 被引量:1
19
作者 蔡晧东 《中国社区医师》 2012年第47期9-9,共1页
【病例背景:本例乙肝患者发病后行抗病毒治疗,但由于干扰素治疗后不良反应严重而将药物更换为阿德福韦酯,更换药物治疗12个月后疗效不佳,继而更换为替比夫定治疗.替比夫定治疗显效,但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肌痛、肌无力、血清肌酸激酶... 【病例背景:本例乙肝患者发病后行抗病毒治疗,但由于干扰素治疗后不良反应严重而将药物更换为阿德福韦酯,更换药物治疗12个月后疗效不佳,继而更换为替比夫定治疗.替比夫定治疗显效,但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肌痛、肌无力、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为此到我院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比夫定 乙肝患者 肌肉毒性 坏死性 抗病毒治疗 肌炎 服用 临床
下载PDF
注意罗哌卡因的肌肉毒性
20
作者 赵琳(编译) 《麻醉与监护论坛》 2006年第2期85-85,共1页
临床工作中实施局部浸润麻醉时,常会在肌肉内注射一定量的局部麻醉药。然而不论是在动物实验中,还是在人体实验中,都有资料提示在临床常用浓度下,很多局部麻醉药都能产生明显的肌肉毒害效应。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的局部麻醉药,其心... 临床工作中实施局部浸润麻醉时,常会在肌肉内注射一定量的局部麻醉药。然而不论是在动物实验中,还是在人体实验中,都有资料提示在临床常用浓度下,很多局部麻醉药都能产生明显的肌肉毒害效应。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的局部麻醉药,其心血管和神经毒性都较低,但有关该药的肌肉毒性还鲜有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毒性 罗哌卡因 局部麻醉药 局部浸润麻醉 肌肉内注射 临床工作 动物实验 人体实验 临床常用 神经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