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屈肘功能 被引量:2
1
作者 田文 赵俊会 +2 位作者 田光磊 李庆泰 韦加宁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3-285,共3页
目的分析应用嗖侧效.方法对16例臂丛上中干损伤(单纯上干损伤7例,上、中干损伤9例),应用尺侧腕屈肌移位术重建屈肘功能.其中3例于术后8~12个月因移位肌腱肌张力松弛,而再次行移位肌肌腱紧缩或止点重新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 目的分析应用嗖侧效.方法对16例臂丛上中干损伤(单纯上干损伤7例,上、中干损伤9例),应用尺侧腕屈肌移位术重建屈肘功能.其中3例于术后8~12个月因移位肌腱肌张力松弛,而再次行移位肌肌腱紧缩或止点重新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屈肘肌力恢复至4级12例,3级3例,2级1例.肘关节主动屈曲0°~130°,平均95°;主动伸直-30°~0°,平均-15°;9例在完成屈肘动作时前臂处于旋前位.结论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屈肘功能方法简单、效果满意,但术后仍存在移位肌腱肌张力松弛、前臂旋前位屈肘及肘关节伸直障碍等问题,需有待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位 臂丛 随访研究 尺侧腕屈 屈肘功能 移位 尺侧 上干损伤 移位
原文传递
保留睫状前血管的上下直肌移位术治疗外直肌全麻痹
2
作者 唐恺 荣运久 +3 位作者 刘菲 武少杰 张巍 侯忠敏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55-756,共2页
关键词 睫状前血管 外直全麻痹 移位 上下 内直后徙 外直麻痹 保守治疗 眼部外伤 效果满意
原文传递
臀肌重建术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优化分析
3
作者 朱青安 李汉云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41-243,共3页
在六侧新鲜儿童标本上,对臀肌重建术进行了应用解剖学和生物力学优化分析,比较了骶棘肌、腰大肌、背阔肌和腹外斜肌重建臀肌的效果,得到了移位肌的最优移置部位和移位后重建臀肌功能的估算。结果表明骶棘肌重建臀肌的效果最好,以下依次... 在六侧新鲜儿童标本上,对臀肌重建术进行了应用解剖学和生物力学优化分析,比较了骶棘肌、腰大肌、背阔肌和腹外斜肌重建臀肌的效果,得到了移位肌的最优移置部位和移位后重建臀肌功能的估算。结果表明骶棘肌重建臀肌的效果最好,以下依次是腰大肌、背阔肌和胸外斜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建 臀大 移位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阔肌代臀肌的应用解剖学及力学分析
4
作者 原林 孙博 +2 位作者 钟世镇 刘景发 苏彬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6年第2期84-86,125-126,共5页
为配合背阔肌代臀肌治疗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这一术式的开展,在尸体材料上进行了应用解剖学研究和力学分析。以背阔肌代替瘫痪的臀肌,可使髋关节在三个运动轴上行外展、外旋和后伸运动。背阔肌的神经血管走行在肌的深面,并在肩胛骨下角下... 为配合背阔肌代臀肌治疗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这一术式的开展,在尸体材料上进行了应用解剖学研究和力学分析。以背阔肌代替瘫痪的臀肌,可使髋关节在三个运动轴上行外展、外旋和后伸运动。背阔肌的神经血管走行在肌的深面,并在肩胛骨下角下方分支进入肌内,贴附深层结构分离,可避免损伤主要神经血管。根据解剖学特点讨论了手术中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瘫痪 背阔 移位
下载PDF
联合和单一术式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9
5
作者 顾志敏 郑广瑛 +2 位作者 周利晓 齐若 孙成林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1005-1007,共3页
目的:比较下睑缩肌移位术及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联合下睑缩肌移位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01/2014-10我科收治的64例85眼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31例42眼)、B组(33例43眼),A组... 目的:比较下睑缩肌移位术及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联合下睑缩肌移位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01/2014-10我科收治的64例85眼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31例42眼)、B组(33例43眼),A组采用下睑缩肌移位术,B组采用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联合下睑缩肌移位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短期和长期治疗效果及术后2a的复发率。结果:B组的短期有效率(98%)高于A组(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长期有效率(95%)高于A组(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2a的复发率(5%)低于A组(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术联合下睑缩肌移位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较下睑缩肌移位术的临床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轮匝折叠 下睑缩移位 老年性下睑内翻
下载PDF
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联合下睑缩肌移位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效果 被引量:9
6
作者 袁玲丽 姚新新 +1 位作者 张巧玲 樊怡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4期679-681,共3页
目的观察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联合下睑缩肌移位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下睑缩... 目的观察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联合下睑缩肌移位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下睑缩肌移位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联合下睑缩肌移位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97.83%(45/46)]较对照组[82.61%(38/46)]高(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总满意度[86.96%(40/46)]较对照组[69.57%(32/46)]高(P<0.05)。术后1 a,观察组总满意度[84.78%(39/46)]较对照组[63.04%(29/46)]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17%(1/46)]与对照组[6.52%(3/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联合下睑缩肌移位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可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下睑内翻 眼睑轮匝折叠缩短 下睑缩移位
下载PDF
下睑缩肌移位术联合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效果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钱维燕 周云佳 田弘亚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1年第12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下睑缩肌移位术单用及联合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2020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86例(116眼)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57眼)和对照组(43例,59眼)... 目的:探讨下睑缩肌移位术单用及联合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2020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86例(116眼)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57眼)和对照组(43例,59眼),观察组给予下睑缩肌移位术+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术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下睑缩肌移位术,评估两组术后近、远期临床疗效、眼睑美观的满意度评分,并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后1年的复发率。结果:术后1周、3个月,两组的短期疗效对比、眼睑美观的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的远期疗效、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睑缩肌移位术联合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远期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对术后眼睑美观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睑缩移位 眼睑轮匝折叠缩短 老年性下睑内翻 治愈率 复发率 并发症 美观度
下载PDF
下睑缩肌移位联合外眦韧带缩短术矫正退行性下睑内翻 被引量:7
8
作者 邵珺 姚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1480-1482,共3页
目的:观察和对比下睑缩肌移位联合外眦韧带缩短术及单纯眼轮匝肌切除术治疗老年退行性睑内翻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因退行性睑内翻住院的患者,观察组共40例70眼,双眼发病30例,采用下睑缩肌移位联合外眦韧带缩短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 目的:观察和对比下睑缩肌移位联合外眦韧带缩短术及单纯眼轮匝肌切除术治疗老年退行性睑内翻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因退行性睑内翻住院的患者,观察组共40例70眼,双眼发病30例,采用下睑缩肌移位联合外眦韧带缩短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对照组共20例26眼,其中双眼发病6例,采用眼轮匝肌切除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wk的矫正率、双眼睑对称性、过矫率;并随访6mo,观察远期复发率、双眼睑对称性、过矫率。结果:术后1wk拆线时观察,观察组矫正率98.6%,欠矫率1.4%,眼睑对称性100%,仅有1眼轻度过矫;对照组矫正率92.3%;眼睑对称性100%,欠矫率7.7%。术后6mo观察组矫正率95.2%;欠矫率3.2%,过矫率1.6%。对照组矫正率87%,2眼复发,1眼欠佳。双眼睑对称性、过矫率方面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矫正率方面两者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下睑缩肌移位联合外眦韧带缩短术与眼轮匝肌切除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相比,下睑缩肌移位联合外眦韧带缩短术长期疗效术后复发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下睑内翻 下睑缩移位 外眦韧带缩短 眼轮匝切除
下载PDF
A型肉毒素注射与眼外肌移位术对不同时期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桂鸥 张璐 +3 位作者 赵润泽 李娜敏 周健 郭长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3-307,共5页
目的 探讨A型肉毒素(BTA)注射与眼外肌移位术治疗不同时期的急性共同性内斜视(AACE)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12月就诊于西京医院眼科的AACE患者33例(66眼),发病6个月以内者(9例)予以BTA注射(注射组),发病6个月及以上... 目的 探讨A型肉毒素(BTA)注射与眼外肌移位术治疗不同时期的急性共同性内斜视(AACE)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12月就诊于西京医院眼科的AACE患者33例(66眼),发病6个月以内者(9例)予以BTA注射(注射组),发病6个月及以上者(24例)予以眼外肌移位术(手术组)。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斜视度,术前和术后6个月远、近立体视,术后6个月治愈率。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间性别比例、年龄、日近用眼时长、双眼平均等效球镜度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注射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斜视度分别为(36.89±13.79)△、(5.00±7.09)△、(1.00±3.73)△、(1.61±2.51)△、(3.00±4.56)△;手术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斜视度分别为(37.94±19.58)△、(0.65±1.34)△、(1.31±1.22)△、(1.98±2.20)△、(2.15±1.43)△,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斜视度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斜视度组间和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注射组8例(88.9%)患者存在近立体视,9例(100.0%)患者存在远立体视,手术组23例(95.8%)患者存在近立体视,24例(100.0%)患者存在远立体视,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远、近立体视均较术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间术前及术后6个月远、近立体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注射组8例(88.9%)患者斜视治愈、手术组24例(100.0%)患者斜视治愈,两组患者间术后6个月斜视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TA注射和眼外肌移位术均能够治疗不同时期的AACE。其中BTA注射对于发病小于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不同时期 A型肉毒素 眼外移位
下载PDF
单眼直肌手术治疗成人知觉性外斜视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苏志彩 张芳玲 +1 位作者 刘虎 洪浩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73-1476,共4页
目的:评估单眼直肌手术治疗成人知觉性外斜视的效果。方法:选取76例76眼Krimsky法度数为-15~△~-160~△(-68.36±30.77)~△的成人知觉性外斜视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分别使用常规量单眼外直肌后徙、常规量单眼内直肌缩短+外直肌后徙... 目的:评估单眼直肌手术治疗成人知觉性外斜视的效果。方法:选取76例76眼Krimsky法度数为-15~△~-160~△(-68.36±30.77)~△的成人知觉性外斜视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分别使用常规量单眼外直肌后徙、常规量单眼内直肌缩短+外直肌后徙和超常量单眼内直肌缩短+外直肌后徙三种术式,对16例、37例以及23例不同斜视度数的患者进行治疗。术后1d,1wk,1、3、6mo进行随访,检测患者眼位情况、单眼运动情况、眼压、裂隙灯和眼底。结果:术后67例(88%)眼位正,9例(12%)欠矫。术后1wk术眼眼压与术前持平(P=0.090),至3mo时眼压下降达峰值(P<0.01),3mo眼压与1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6mo眼压与3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3)。2例(3%)患者在术后1d,1wk随访时出现前节缺血导致的炎症反应,至1mo随访时均痊愈。4例(5%)患者术后1、3、6mo随访时出现眼球外转功能不良。结论:单眼直肌手术对于成人知觉性外斜视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离断眼直肌继发的眼压下降现象值得术者警惕;单眼离断2条直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超常量眼直肌斜视矫正术治疗知觉性外斜视可能出现术后眼球极度外转的功能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觉性外斜视 成人 眼外移位 眼压 眼前节缺血
下载PDF
眼肌移位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肖林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1995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眼肌移位术能适度地改变一条眼外肌的正常作用,大脑并不能再建新的功能。术后发生的变化是肌止端易位后肌肉作用的向量发生了改变。Vorhoff和Logan等解释为局限性机械性因素。Metz和Janpotz等人通过测量移位术... 眼肌移位术能适度地改变一条眼外肌的正常作用,大脑并不能再建新的功能。术后发生的变化是肌止端易位后肌肉作用的向量发生了改变。Vorhoff和Logan等解释为局限性机械性因素。Metz和Janpotz等人通过测量移位术前后的麻痹肌作用野的扫视速度;Millen利用核磁共振影像等研究手段均得出相近的推断。目前大多数人认为移位术操作难度大,如再次手术则难度更大,优点是能得到减弱术和加强术所不能获得的手术效果,且避免多条直肌手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但是如果一般手术可以获得良好手术效果,则不首选移位术。如果使用移位术可以获得更理想的效果。那么采用这种术式亦是明智之举。移位术式的选择依据不同情况酌情选择不同的眼外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眼移位 垂直移位 移位
下载PDF
水平肌移位术治疗水平斜视并伴垂直斜视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蔚茹 《临床眼科杂志》 2012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水平肌移位术治疗水平斜视并伴垂直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诊断为水平斜视并伴垂直斜视的患者56例(83只眼),对其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取水平肌移位术治疗,选择行内外直肌止端的上... 目的探讨水平肌移位术治疗水平斜视并伴垂直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诊断为水平斜视并伴垂直斜视的患者56例(83只眼),对其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取水平肌移位术治疗,选择行内外直肌止端的上下移位量<3 mm的患者为观察组A,共32例(51只眼);选择行内外直肌止端的上下移位量为5~7 mm的患者为观察组B,共24例(32只眼),再选择10例(12只眼)无进行内外直肌移位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三组患者的视力矫正效果。结果观察组A平均矫正的垂直斜视度数为1.76°±0.45°;观察组B平均矫正的垂直斜视度数为4.57°±0.79°;对照组平均矫正的垂直斜视度数为1.24°±0.36°,3组患者平均矫正垂直斜视度数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水平肌移位术治疗水平斜视并伴垂直斜视的临床效果显著,水平肌的移位量均在5mm以上,平均矫正垂直斜视度数最为明显,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移位 水平斜视并伴垂直斜视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上直肌移位及其联合加强缝线术与垂直肌移位术治疗完全性展神经麻痹性斜视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育榕 李月平 +2 位作者 张伟 杨士强 丁娟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93-700,共8页
目的比较上直肌移位术(SRT)、上直肌移位术联合加强缝线术(SRTA)与垂直肌移位术(VRT)治疗完全性展神经麻痹性斜视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行斜视矫正手术的完全性展神经麻痹性斜... 目的比较上直肌移位术(SRT)、上直肌移位术联合加强缝线术(SRTA)与垂直肌移位术(VRT)治疗完全性展神经麻痹性斜视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行斜视矫正手术的完全性展神经麻痹性斜视42例(42只眼)患者资料。根据术式分为:SRT组(16例),即SRT联合内直肌后徙术(MRc);SRTA组(13例),即SRT联合Buckley缝线和MRc;VRT组(13例)。分析比较3个组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的斜视度数、眼球运动、双眼视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及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3个组间性别分布、年龄及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组术后1、6、12个月的斜视度数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其中SRT组、SRTA组、VRT组术后12个月斜视度数分别为(+0.8±5.8)、(+0.8±4.5)、(+1.2±2.5)三棱镜度(PD),均低于术前的(+82.8±17.2)、(+77.7±26.1)、(+71.5±18.6)PD;但术后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及术后3个组之间斜视度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组术后1、6、12个月的麻痹眼外转功能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如SRT组、SRTA组、VRT组术前外转功能分级分别为(-4.4±0.5)、(-4.4±0.5)、(-4.5±0.5)级,术后12个月分别为(-2.3±0.7)、(-2.2±0.5)、(-2.1±0.6)级;但术后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及术后3个组之间麻痹眼外转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组术后1、6、12个月麻痹眼内转功能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各时间点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12个月麻痹眼内转功能分级,SRT组[(-0.9±0.6)、(-0.8±0.6)级]与SRTA组[(-1.5±0.5)、(-1.4±0.5)级](t=-2.62、-2.52)、SRTA组与VRT组[(-0.8±0.8)、(-0.6±0.7)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运动 眼外科手 上直移位 垂直移位 展神经麻痹 斜视
原文传递
下睑缩肌移位术联合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术治疗睑内翻的疗效探讨
14
作者 崔迎欣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9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下睑缩肌移位术联合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术治疗睑内翻的疗效。方法将眼科100例老年单眼睑内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50例)、试验组(50例)。对照组给予下睑缩肌移位术治疗,试验组给予下睑缩肌移位术联合眼... 目的探讨下睑缩肌移位术联合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术治疗睑内翻的疗效。方法将眼科100例老年单眼睑内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50例)、试验组(50例)。对照组给予下睑缩肌移位术治疗,试验组给予下睑缩肌移位术联合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手术指标(切除皮肤宽度、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症状和体征(流泪、异物感、畏光)评分,眼部指标(睑裂宽度、泪阜显露率、睫毛朝向)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切除皮肤宽度(1.51±0.23)cm小于对照组的(1.65±0.29)cm、手术出血量(38.76±6.76)ml多于对照组的(28.34±5.43)ml、手术时间(31.34±6.34)min长于对照组的(24.65±5.33)min(P<0.05)。治疗后,试验组流泪、异物感、畏光评分分别为(1.12±0.34)、(1.06±0.35)、(1.06±0.4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42±0.76)、(1.72±0.73)、(1.77±0.29)分(P<0.05)。治疗后,试验组睑裂宽度(28.21±3.77)mm、泪阜显露率(0.86±0.17)%、睫毛朝向(96.12±10.14)°均大于对照组的(25.23±2.89)mm、(0.63±0.14)%、(82.67±8.65)°(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较对照组的16.00%更低(P<0.05)。结论睑内翻使用下睑缩肌移位术联合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术进行治疗可将手术质量进行提升,有效改善流泪、异物感等临床症状,并调整睑裂宽度、泪阜显露等指标,控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睑缩移位 眼睑轮匝折叠缩短 睑内翻 疗效
下载PDF
下睑板前眼轮匝肌移位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 被引量:5
15
作者 许庆祥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9-70,共2页
目的 观察下睑板前眼轮匝肌移位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 10例 14眼老年性下睑内翻均施行下睑板前眼轮匝肌移位术 ,其中 3例曾行下睑内翻矫正术。本手术要点是将下睑板前具加压作用的眼轮匝肌转移至睑板下缘眶膈前 ... 目的 观察下睑板前眼轮匝肌移位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 10例 14眼老年性下睑内翻均施行下睑板前眼轮匝肌移位术 ,其中 3例曾行下睑内翻矫正术。本手术要点是将下睑板前具加压作用的眼轮匝肌转移至睑板下缘眶膈前 ,这样既减轻了对下睑板上缘的压力 ,又加强了对下睑板下缘的压力和下睑缩肌的张力 ,从而使向内翻转的下睑矫正至正常的生理解剖位置。结果 本组除 1例经再次手术矫正外其余均一次矫正。随访半年未见复发。结论 下睑板前眼轮匝肌移位术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一种新的有效术式 ,适用于多种致病原因的老年性下睑内翻 ,手术操作步骤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下睑内翻 下睑板前眼轮匝移位 老年人
下载PDF
两种颞肌移位术矫治麻痹性睑闭合不全的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钱坚革 严良斌 +4 位作者 张国成 金永刚 尤卫平 姚建军 许亚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78-481,共4页
目的 比较改良的颞肌移位术和传统 Johnson颞肌移位术矫治麻痹性睑闭合不全的远期疗效和并发症。 方法  1997年 9月~ 2 0 0 0年 3月 ,为 92例麻风病后遗的睑闭合不全患者施行了颞肌移位术 ,对术后 3年有完整随访记录的 89例 (12 7... 目的 比较改良的颞肌移位术和传统 Johnson颞肌移位术矫治麻痹性睑闭合不全的远期疗效和并发症。 方法  1997年 9月~ 2 0 0 0年 3月 ,为 92例麻风病后遗的睑闭合不全患者施行了颞肌移位术 ,对术后 3年有完整随访记录的 89例 (12 7眼 )进行分析。其中男 6 9例 ,女 2 0例 ;年龄 18~ 6 5岁 ,平均 5 2岁。睑闭合不全病程 1~ 2 2年 ,平均8.2年 ;单侧 5 1例 ,双侧 38例 ;36眼伴有下睑外翻。 6 5眼应用了 Johnson法 ,6 2眼在 Johnson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 :省略下睑筋膜条以避免术后下睑外翻 ;依睑闭合不全的程度将上睑的筋膜条固定于上睑板的内、中部而不一定固定于内眦韧带。 结果 Johnson法组 :轻闭眼时睑裂从术前的平均 7.7mm降至 3.1mm,重闭眼时睑裂从术前的平均 6 .1mm降至 0 .5 mm;术后 73.7%的红眼和 6 0 .7%的溢泪消失或改善 ;但 2 4眼存在睑外翻 ,9眼出现睁眼困难。手术总优良率为5 8.5 %。改良法组 :轻闭眼时睑裂从术前的平均 7.5 mm降至 3.3mm,重闭眼时睑裂从术前的平均 6 .3mm降至0 .6 mm;术后 90 .9%的红眼和 71.0 %的溢泪消失或改善 ,除 1眼存在轻度的睑外翻外未发生睁眼困难。手术总优良率达 87.1% ,与 Johnson法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位 睑闭合不全 麻风病 矫治
下载PDF
水平直肌移位术治疗斜视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园园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26期109-110,共2页
目的探讨选择水平直肌移位术对斜视患者进行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斜视患者40例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针对所有患者临床选择水平直肌移位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临床采用水... 目的探讨选择水平直肌移位术对斜视患者进行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斜视患者40例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针对所有患者临床选择水平直肌移位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临床采用水平直肌移位术完成治疗后,对于表现为共同性水平斜视合并小角度垂直斜视但是未合并出现垂直肌功能异常患者共包括14例,完成治疗后,患者上斜视矫正2△~8△;患者残余上斜视为2△~5△。所有患者的眼球运动均未出现异常的现象。对于未合并出现斜肌功能异常,表现为V型斜视的患者,临床对其实施垂直矫正,最终结果为非共同性8△~30△。对于合并出现斜肌功能异常A型斜视患者,对其实施垂直矫正非共同性8△~25△以及10△~30△;最终获得的临床矫正效果均显示良好。结论针对斜视患者,临床采用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将患者的共同性垂直斜视症状以及A^V型斜视症状进行有效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直移位 斜视 临床应用效果
下载PDF
颞肌移位术矫治面神经麻痹性眼睑闭合不全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伟 董敬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18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面神经麻痹性眼睑闭合不全采用传统Johnson颞肌移位术和改良颞肌移位术矫治的远期疗效比较。方法选取神经麻痹性眼睑闭合不全患者112例(160眼),80眼采用传统Johnson颞肌移位术矫治(传统组),80眼采用改良颞肌移位术矫治(改良组)... 目的探讨面神经麻痹性眼睑闭合不全采用传统Johnson颞肌移位术和改良颞肌移位术矫治的远期疗效比较。方法选取神经麻痹性眼睑闭合不全患者112例(160眼),80眼采用传统Johnson颞肌移位术矫治(传统组),80眼采用改良颞肌移位术矫治(改良组),比较2组远期疗效。结果传统组手术总优良率为57.1%,明显低于改良组89.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睁眼困难10眼,睑外翻36眼,改良组无睁眼困难发生,轻度睑外翻2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神经麻痹性眼睑闭合不全采用改良式颞肌移位术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优良率,防控不良事件,对改善预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损伤 移位 改良颞移位 麻痹性眼睑闭合不全
下载PDF
水平直肌移位术在斜视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丹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35期148-149,共2页
目的综合分析水平直肌移位术(transposition of horizontal rectus)在斜视(strabism)治疗中的作用,为治疗斜视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在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选取在我院收治的49例斜视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能... 目的综合分析水平直肌移位术(transposition of horizontal rectus)在斜视(strabism)治疗中的作用,为治疗斜视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在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选取在我院收治的49例斜视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能采取水平直肌移位术治疗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49例斜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完成水平直肌移位术治疗后,49例患者的眼球运动均未出现异常情况;2 49例患者中有20例共同性水平斜视伴有小角度垂直斜视但不伴有垂直直肌功能异常患者矫正上斜视(2~Δ~8~Δ)患者残余上斜视(2~Δ~5~Δ);49例患者中有19例未合并斜肌功能异常的V型斜视患者矫正垂直非共同性(8~Δ~30~Δ);49例患者中有10例合并斜肌功能异常的A型斜视患者矫正垂直非共同性(8~Δ~25~Δ或者10~Δ~30~Δ);3 49例患者接受水平直肌移位术后,有48例非常满意,1例不满意,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平直肌移位术在斜视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价值比较高,能够有效矫正A^V型斜视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型斜视患者 水平直移位 临床作用
下载PDF
旋前圆肌移位术治疗脑瘫前臂旋前畸形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海波 付新生 +2 位作者 张绍堂 周友华 谢国瑞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2期939-940,共2页
自 1 991年以来 ,采用旋前圆肌移位术治疗脑瘫前臂旋前畸形 30例。 2 4例获得了随访 ,随访时间 6~ 2 8个月 ,平均 1 8个月。优 1 5例 ,良 1 5例 ,中 3例 ,差 1例。作者认为旋前圆肌移位术是治疗脑瘫前臂旋前畸形的有效方法 ,早期手术... 自 1 991年以来 ,采用旋前圆肌移位术治疗脑瘫前臂旋前畸形 30例。 2 4例获得了随访 ,随访时间 6~ 2 8个月 ,平均 1 8个月。优 1 5例 ,良 1 5例 ,中 3例 ,差 1例。作者认为旋前圆肌移位术是治疗脑瘫前臂旋前畸形的有效方法 ,早期手术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旋前圆移位 前臂旋窃案畸形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