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速度法和肌力法在肌松监测中的比较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欢 许幸 张京范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523-526,共4页
研究加速度法和肌力法的相关性;观察肌力法监测下,T_1/T_0和T_(4)/T_1的对应关系。方法:16例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病人,左右手随机与加速度神经刺激器或改良应力计相连,以超强刺激电流TOF刺激方式刺激双侧尺神经。诱导用异丙酚2~2.5mg&... 研究加速度法和肌力法的相关性;观察肌力法监测下,T_1/T_0和T_(4)/T_1的对应关系。方法:16例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病人,左右手随机与加速度神经刺激器或改良应力计相连,以超强刺激电流TOF刺激方式刺激双侧尺神经。诱导用异丙酚2~2.5mg·kg^-1、维库溴铵0.1mg·kg^-1、芬太尼0.1mg。持续输注异丙酚4~8mg·kg^-1·h^-1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比较双拇内收肌T_1/T_0和T_4/T_1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种方法高度相关(r>0.7,P<0.001),回归图中加速度法95%可信区间较宽。加速度法在深度(肌力法T_1/T_0≤25%)、轻度(肌力法T_1/T_0>25%)阻滞时较肌力法T_1/T_0恢复滞后。肌力法监测下T_4/T_1和T_1/T_0存在曲线相关关系。当T_1/T_0已恢复到对照值时,T_4/T_1仅相当于70%左右。结论:两种方法存在高度相关性;使用肌力法监测肌松,其稳定性和重复性较之加速度法似更优越,T_4/T_1较T_1/T_0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 肌力 神经肌肉接头 维库溴铵 肌松药
原文传递
埋线平衡肌力法在单侧唇裂鼻畸形中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常文超 孙肇晟 张敬德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5期585-586,共2页
先天性唇裂伴发鼻畸形,是临床修复的难点。一般认为,造成唇鼻部畸形病理基础的主要因素有外鼻软骨解剖异常,平衡肌力及颌发育异常等三大因素。主要表现为鼻尖偏向患侧或扁平,鼻小柱弯曲,鼻堤增宽、凹陷,鼻前庭皱褶畸形,鼻翼两侧... 先天性唇裂伴发鼻畸形,是临床修复的难点。一般认为,造成唇鼻部畸形病理基础的主要因素有外鼻软骨解剖异常,平衡肌力及颌发育异常等三大因素。主要表现为鼻尖偏向患侧或扁平,鼻小柱弯曲,鼻堤增宽、凹陷,鼻前庭皱褶畸形,鼻翼两侧明显不对称或宽大畸形等,修复较为困难。近年来,笔者在修复鼻畸形过程中,通过埋线平衡肌力法牵引、固定等方法,共治疗24例先天性唇腭裂鼻畸形患者,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鼻畸形 肌力 临床应用 平衡 埋线 先天性唇裂 单侧 临床修复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疗效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敏 张玉淼 +2 位作者 李嵩 李红玲 石汉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36-937,共2页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将46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同时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并早期康复治疗。治疗前及治...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将46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同时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并早期康复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采用徒手肌力法(MMT)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定患肢运动功能。结果 (1)MMT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胫前肌MMT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8,P>0.05);腓骨长短肌MMT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4,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胫前肌MMT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42,P<0.05);腓骨长短肌MMT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9,P<0.05)。(2)FMA评定:治疗前治疗组的FMA下肢评分为(8.65±3.21)分,对照组为(8.78±3.63)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3,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FMA下肢评分为(24.67±6.32)分,对照组为(19.61±5.3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0,P<0.05)。(3)神经功能愈合标准(MCRR标准)评定:治疗后对照组优良率为35%〔(3+4)/20〕,治疗组为73%〔(7+1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24,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腓总神经损伤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总神经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 徒手肌力 Fugl-Meyer评分
下载PDF
超短波、低频脉冲电疗联合电针治疗腓总神经麻痹的疗效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敏 李嵩 +2 位作者 张玉淼 刘春辉 石汉文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6期451-453,共3页
目的观察超短波、低频脉冲电疗联合电针治疗腓总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腓总神经麻痹患者,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配合超短波、低频脉冲电疗和电针治疗,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并早期康复治疗。治疗前及治... 目的观察超短波、低频脉冲电疗联合电针治疗腓总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腓总神经麻痹患者,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配合超短波、低频脉冲电疗和电针治疗,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并早期康复治疗。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用徒手肌力法(MMT)和神经功能愈合标准评分法(MCRR标准)对下肢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MMT评分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组优良率为85.00%,对照组为60.0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超短波、低频脉冲电疗联合电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腓总神经麻痹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总神经麻痹 超短波 低频脉冲电疗 电针治疗 徒手肌力
下载PDF
穴位注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恢复期肌张力低下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付惠玲 陈惠军 田金富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47-49,55,共4页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恢复期肌张力低下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恢复期肌张力低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50例,均予以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恢复期肌张力低下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恢复期肌张力低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50例,均予以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20 m g穴位注射,对照组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20 m g静脉滴注,观察3个月。治疗后采用徒手肌力法评定肌力,表面肌电评估系统评估肱二头肌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肱二头肌徒手肌力检查结果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肌电信号的肌电积分值及均方根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局部穴位注射,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患儿的肌力及肱二头肌的恢复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肌张力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穴位注射 静脉滴注 表面肌电信号 徒手肌力
下载PDF
平衡肌力法松解内括约肌治疗重度肛裂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刚 骆川云 +3 位作者 陈富军 李杉 原相军 张菊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8年第8期21-23,共3页
为观察平衡肌力法松解内括约肌治疗重度肛裂的临床疗效,将120例重度肛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平衡肌力法松解内括约肌治疗,取2个对称位置切开松解内括约肌(即膀胱截石位3、9点位或5、7点位对称松解肛门内括约... 为观察平衡肌力法松解内括约肌治疗重度肛裂的临床疗效,将120例重度肛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平衡肌力法松解内括约肌治疗,取2个对称位置切开松解内括约肌(即膀胱截石位3、9点位或5、7点位对称松解肛门内括约肌);对照组采用常规后正中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术后肛门疼痛、肛门功能(肛门失禁)、创面愈合时间、治愈率及半年后复发率。结果显示,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创面愈合时间、术后肛门疼痛情况、肛门失禁情况及术后半年复发情况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平衡肌力法松解内括约肌治疗重度肛裂能有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肛门疼痛,减少肛门功能损伤,降低术后复发率,保证肛门外观正常,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肛裂 平衡肌力 松解内括约肌 疗效
原文传递
肌肉超声回声联合血浆炎性因子对ICUAW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静 朱洁 +5 位作者 王舒 张容 张翠萍 冯柯多 雷军 王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获得性肌无力(ICU acquired weakness,ICUAW)患者肌肉超声回声与血浆炎性因子的相关性,以及其对ICUAW的诊断价值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ICU住院患者,分别在第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获得性肌无力(ICU acquired weakness,ICUAW)患者肌肉超声回声与血浆炎性因子的相关性,以及其对ICUAW的诊断价值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ICU住院患者,分别在第1、3、7天使用床旁超声检测患者肌肉回声,获得的总体肌肉回声评分(global muscle echogenicity score,GEM),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浓度,采用医学研究理事会肌力评分法(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scales,MRC-ss)评估肌肉力量。根据患者入ICU第7天MRC-ss评分将患者分为ICUAW组和非ICUAW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GEM、IL-6、PCT的差异及各指标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以上参数对ICUAW诊断效能,分析GEM、IL-6、PCT对ICUAW患者的预测预后价值。结果:ICUAW组第3天GEM、第7天IL-6浓度、GEM高于非ICUAW组(P<0.05)。GEM与第7天IL-6水平呈正相关(r=0.221),第7天GEM与MRC-ss评分呈负相关(r=-0.581)。ROC曲线分析显示,第7天GEM对ICUAW有诊断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38,使用GEM、IL-6、PCT联合诊断,AUC=0.885(P<0.05)。ICUAW组Barthel指数评分(Barthel index,BI)低于非ICUAW组,ICUAW组中总体肌肉超声回声评分(global muscle echogenicity score,GEM)高的患者BI低于GEM低的患者(P<0.05)。结论:ICU住院患者GEM与IL-6、PCT浓度相关,其对ICUAW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并能够预测ICUAW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获得性肌无力 肌肉超声回声 白细胞介素-6 降钙素原 医学研究理事会肌力评分 预后
下载PDF
基于肌力分级法构建个性化周围性面神经炎治疗模式
8
作者 孟楠 周凤华 高敏行 《中国康复》 2024年第4期208-211,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肌力分级法构建个性化治疗模式对周围性面神经炎运动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5例。2组均接受相同的对症治疗和物理疗法。对照组接受面操训练,观察组接受基于肌力分级... 目的:观察基于肌力分级法构建个性化治疗模式对周围性面神经炎运动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5例。2组均接受相同的对症治疗和物理疗法。对照组接受面操训练,观察组接受基于肌力分级法的个性化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3、4周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标准(H-B分级量表)和Sunnybrook评分量表评估治疗效果。治疗4周后评价2组的治愈率,6个月随访时评价2组的联带运动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从第3周开始H-B分级量表评分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第3周和第4周的H-B分级量表评分明显下降(P<0.05);2组均从第2周开始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量表评分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第3周和第4周的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量表评分明显升高(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0.0%、26.7%,χ^(2)=10.181,P=0.003);6个月后随访观察组的联带运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4%、17.8%,χ^(2)=4.050,P=0.044)。结论:基于肌力分级法构建的个性化治疗模式可以精准描述面部肌肉损伤情况,制定精确的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降低联带运动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力分级 周围性面神经炎 个性化 康复治疗模式
下载PDF
物理因子在下肢截肢残端康复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兰兰 胡婕 +2 位作者 郑大伟 寿奎水 许立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9年第11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物理因子在下肢截肢残端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外伤后下肢截肢病人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功能训练、心理康复干预及穿戴压力衣等常规治疗,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蜡疗、中药... 目的:探讨物理因子在下肢截肢残端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外伤后下肢截肢病人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功能训练、心理康复干预及穿戴压力衣等常规治疗,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蜡疗、中药熏洗、中频脉冲电治疗三种物理因子疗法进行治疗。治疗后两组患者通过MMT肌力评定法、VAS疼痛评分,评估残肢肌力和残端疼痛程度,以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肌力分级、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干预组治疗后的肌力分级、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物理因子在下肢截肢残端康复治疗中,在改善截肢残端肌力与缓解疼痛方面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肢残端 物理因子治疗 康复 MMT肌力评定 VAS疼痛评分
原文传递
腰痛患者的肌力增强法
10
作者 白土修 李贵满 陈路德 《日本医学介绍》 1997年第3期134-135,共2页
腰痛患者的肌力增强法腰痛实际是自觉症状,并非一个独立疾病。腰痛的原因有多种多样。因此,要正确地治疗主诉腰痛的患者,首先必须确切弄清腰痛的原因。例如恶性肿瘤的脊椎转移、化脓性椎间盘炎、脊椎炎、脊椎结核、脊椎外伤等。特别... 腰痛患者的肌力增强法腰痛实际是自觉症状,并非一个独立疾病。腰痛的原因有多种多样。因此,要正确地治疗主诉腰痛的患者,首先必须确切弄清腰痛的原因。例如恶性肿瘤的脊椎转移、化脓性椎间盘炎、脊椎炎、脊椎结核、脊椎外伤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以这些基础疾病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肌力增强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