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9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贲门失弛缓症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倪春鸿 李兆申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1998年第1期3-6,共4页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功能性疾病。传统疗法为药物、气囊扩张术和开放手术,其中药物疗效有限;扩张术疗效不如手术且易发生穿孔;常规开放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易发生反流。近年来,微创手术和食管下括约肌内肉毒毒素(BT)注射治疗研究...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功能性疾病。传统疗法为药物、气囊扩张术和开放手术,其中药物疗效有限;扩张术疗效不如手术且易发生穿孔;常规开放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易发生反流。近年来,微创手术和食管下括约肌内肉毒毒素(BT)注射治疗研究得以发展,但远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气囊扩张 切开 开放式 微创
下载PDF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4
2
作者 庞玉玲 张艳 +3 位作者 李红永 付丽蓉 彭娜 罗书兰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8年第2期184-185,共2页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endoscopicmyotomy,POEM)是指经口的内窥镜,于食管黏膜层与固有肌层之间,建立一条手术通路的隧道m.该手术是近年来用于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L)的一项新兴微创技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能有效缓...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endoscopicmyotomy,POEM)是指经口的内窥镜,于食管黏膜层与固有肌层之间,建立一条手术通路的隧道m.该手术是近年来用于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L)的一项新兴微创技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贲门失弛缓症所致的食物反流、吞咽困难、烧心等不适,目前在临床应用广泛.医院内镜中心于2012年3月?2016年12月对5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开展POEM术治疗,对患者围手术期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内镜 切开 护理
下载PDF
腹腔镜胃底肌切开与经口内镜下肌切开在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晓岑 蔡明琰 +2 位作者 周平红 刘斌 李欢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43-345,共3页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少见的食管疾病,临床以食管蠕动减少、食管下括约肌(loweresophageal sphincter,LES)高压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为特征。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切开 腹腔镜 应用 治疗 内镜 胃底 食管下括约
原文传递
1例腹腔镜下改良贲门肌切开加食管前胃底折叠术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敏 蔡立春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第3期124-125,共2页
贲门失弛缓症是以食管括约肌(LES)肌间神经丛去神经病变所致的平滑肌松弛障碍、贲门狭窄、食管体部缺乏推进性蠕动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改良贲门肌切开加食管前胃底折叠术(改良Heller-Dor术)简单易行,治疗效果较好,尤其是抗... 贲门失弛缓症是以食管括约肌(LES)肌间神经丛去神经病变所致的平滑肌松弛障碍、贲门狭窄、食管体部缺乏推进性蠕动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改良贲门肌切开加食管前胃底折叠术(改良Heller-Dor术)简单易行,治疗效果较好,尤其是抗反流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食管括约 胃底折叠术 切开 手术配合 改良 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 腹腔镜
下载PDF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技术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永潮 令狐恩强 +3 位作者 金大庆 张秀兰 郭慧丽 胡佳静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2年第8期458-459,共2页
贲门失弛缓(achalasia,AC)是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胸痛、食物滞留、反食及食管扩张等。目前治疗方式主要分外科手术切开食管下括约肌(loweresophageal sphincter,LES)以及内镜下治疗2类。外科手术治疗... 贲门失弛缓(achalasia,AC)是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胸痛、食物滞留、反食及食管扩张等。目前治疗方式主要分外科手术切开食管下括约肌(loweresophageal sphincter,LES)以及内镜下治疗2类。外科手术治疗的缺点是创伤大、住院时间长、费用较高。内镜下治疗主要有扩张治疗、肉毒杆菌注射、放置食管支架、微波切开及硬化剂注射等,缺点是不能根治,复发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治疗 实验研究 切开 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 硬化剂注射 动物 食管下括约 贲门失弛缓
原文传递
非体外循环下心肌切开取出移位至右心室滤器一例
6
作者 张志文 冯海 +2 位作者 朱仁明 李晨宇 陈学明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18年第1期56-57,共2页
患者 男性,54 岁. 因"下腔静脉滤器植入21 d,发现下腔静脉滤器移位至心脏2周"于2016年6月29日入院.患者入院前 21 d 因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就诊于当地医院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OptEase,美国 Cordis 公司),术后给予抗凝等治疗,患者左... 患者 男性,54 岁. 因"下腔静脉滤器植入21 d,发现下腔静脉滤器移位至心脏2周"于2016年6月29日入院.患者入院前 21 d 因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就诊于当地医院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OptEase,美国 Cordis 公司),术后给予抗凝等治疗,患者左下肢肿胀缓解. 2 周前突发胸闷、胸痛,后觉症状缓解.胸部X线检查提示心脏异物.下腔静脉造影: 下腔静脉内未见滤器, 考虑下腔静脉滤器移位至右心. 既往史:患者长期在煤矿做矿工,诊断为矽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 右心室 非体外循环 移位 切开 左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腔静脉造影 胸部X线检查
原文传递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专家共识 被引量:61
7
作者 周平红 李全林 姚礼庆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1197-1200,共4页
贲门失弛缓症(esophagealachalasia)又称贲门痉挛或巨食管,是由于食管胃交界部(esophagogastncjunction,EGJ)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功能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端括约肌(10weresophagealsphincter,LES)高... 贲门失弛缓症(esophagealachalasia)又称贲门痉挛或巨食管,是由于食管胃交界部(esophagogastncjunction,EGJ)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功能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端括约肌(10weresophagealsphincter,LES)高压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物反流以及因食物反流误吸人气管所致咳嗽、肺部感染等症状[1]。贲门失弛缓症在我国缺乏流行病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切开 神经肉功能障碍 食管下端括约 专家 治疗 内镜 流行病学资料
原文传递
经口内镜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并发症及其防治探讨 被引量:53
8
作者 任重 钟芸诗 +5 位作者 周平红 徐美东 蔡明琰 李亮 时强 姚礼庆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15-618,共4页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并发症及其防治情况,为该手术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经验指导。方法收集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采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19例患者资料,总结术中、术后以及随访过程中并发症的发...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并发症及其防治情况,为该手术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经验指导。方法收集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采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19例患者资料,总结术中、术后以及随访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及治疗情况。结果术中并发症包括出血16.0%(19/119),黏膜层破损7.6%(9/119),皮下和纵隔气肿22.7%(27/119),气胸2.5%(3/119)。手术当晚并发症包括疼痛36.1%(43/119)、气胸5.9%(7/119)。术后并发症包括:气胸19.3%(23/119)、迟发性出血0.8%(1/119)、胸腔积液48.7%(58/119)、肺部少量炎症或节段性肺不张49.6%(59/119)、纵隔及皮下气肿63.9%(76/119)、隔下气体或气腹39.5%(47/119)。随访过程中并发症:黏膜层狭窄致进食困难1例和隧道开121裂口,食物蓄积1例。全组无一例与手术相关死亡病例,所有并发症经对症、保守治疗痊愈,无一例追加外科手术病例。结论POEM术的主要并发症是纵隔、皮下气肿,气胸,气腹,以及出血等,经对症保守治疗均可及时有效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失弛症 经口内镜切开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一种新的贲门失弛缓的内镜下分型 被引量:46
9
作者 令狐恩强 李惠凯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5期8-10,共3页
我们以前对贲门失弛缓的治疗是采取注射肉毒素、扩张或外科手术的方法。长久以来贲门失弛缓的分型有X线的分型与动力的分型,没有内镜下的分型,但随着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的进行,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 我们以前对贲门失弛缓的治疗是采取注射肉毒素、扩张或外科手术的方法。长久以来贲门失弛缓的分型有X线的分型与动力的分型,没有内镜下的分型,但随着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的进行,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患者不能进行PO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 分型 内镜 ENDOSCOPIC 外科手术 切开 肉毒素
原文传递
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被引量:43
10
作者 陈永卫 侯大为 陈幼容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1999年第6期343-344,共2页
目的介绍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初步经验。方法1998年以来应用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5例,平均年龄40天,平均体重3.8kg。在气管插管+单次硬膜外麻醉下,脐上皮肤小切口,Veress针穿刺入腹,注入CO2,建立气腹... 目的介绍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初步经验。方法1998年以来应用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5例,平均年龄40天,平均体重3.8kg。在气管插管+单次硬膜外麻醉下,脐上皮肤小切口,Veress针穿刺入腹,注入CO2,建立气腹,压力为10~14mmHg(1.33~1.86kPa),此处置一4mm套管,放入腹腔镜,直视下左右上腹备置一套管,放入操作器械,完成幽门环肌切开。结果平均手术时间37min,术后6h开始喂养,平均术后5天出院,无手术失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通过这15例手术后的住院观察证实:术后第2天出院是安全的。结论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狭窄 腹腔镜术 幽门环切开 儿童
原文传递
横开口法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9
11
作者 令狐恩强 李惠凯 冯秀雪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2年第9期483-486,共4页
目的探讨横开口法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T—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采用T—POEM治疗,随访观察手术疗效及安全性。结果3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手术成功率100%,平均手术时间为78.6min,平均... 目的探讨横开口法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T—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采用T—POEM治疗,随访观察手术疗效及安全性。结果3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手术成功率100%,平均手术时间为78.6min,平均随访时间(6.3±5.4)个月,症状缓解率100%,术后患者Eckardt评分为0.7±0.5,较术前的7.8±0.9明显降低(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19.4%(6/31)。结论T—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近期疗效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失弛症 经口内镜下切开 横开口法
原文传递
横开口法与纵开口法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6
12
作者 翟亚奇 令狐恩强 +4 位作者 李惠凯 秦治初 王向东 杜红 孟江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99-1402,共4页
目的比较横开口法与纵开口法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病人的手术效率和安全性。方法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09 月间在我院行POEM术的53例A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手术相关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目的比较横开口法与纵开口法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病人的手术效率和安全性。方法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09 月间在我院行POEM术的53例A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手术相关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资料。结果5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POEM,其中横开口法组41例,纵开口法12例,平均随访5月(3~24月),症状缓解率96.2%(51/53)。术后Eckardt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7.5 vs 0.6,P〈0.05)。横开口组手术用时65.0±18.0 min,略快于纵开口组74.1±18.2 min,但在隧道建立和环形肌切开过程中,明显快于纵开口法组36.3±9.0 min vs 45.4±10.5 min;10.2±4.6 min vs 15.5±5.5 min P〈0.05)。同时,横开口组在皮下积气等气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纵开口法组(9.8%(4/41) vs 41.7%(5/12) P〈0.05)。横开口组中另有4例术中发生黏膜穿孔(4/41,9.8%)。4例内镜下有反流性食管炎表现(4/537.5%),LA-A、 LA-B级各2例,其中1例无明显症状。两组均无均无胸腔积液,出血,纵膈炎及消化道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横开口法POEM不仅有效显著缓解患者症状,且更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皮下气肿、气胸等气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经口内镜下切开 横开口法
下载PDF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诊疗规范(v1.2018) 被引量:34
13
作者 齐志鹏 李全林 +1 位作者 钟芸诗 周平红 《中国临床医学》 2018年第2期318-321,共4页
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是一种由食管下括约肌张力增高和松弛障碍引起的,以进食困难、反流、胸痛、反复肺部感染为主要表现的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极大。2010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率先开展经口内镜下肌切... 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是一种由食管下括约肌张力增高和松弛障碍引起的,以进食困难、反流、胸痛、反复肺部感染为主要表现的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极大。2010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率先开展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以来,经过7年的迅速发展,已成为国际上完成POEM手术最多、疗效最显著的内镜中心。本文参考国内外文献结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的经验,提出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中山规范",以期为国内各级医院提供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诊疗标准,提高手术疗效,降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内镜下切开 贲门失弛缓症 诊疗规范
下载PDF
LCBDE-LC与ERCP/EST-LC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8
14
作者 张建锋 李智 +2 位作者 杨帆 岑汉均 周旭坤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8年第3期198-201,共4页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BDE-LC)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EST-LC)2种术式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安全性和手术结果。收集2012年1月—2016年3月行微创...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BDE-LC)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EST-LC)2种术式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安全性和手术结果。收集2012年1月—2016年3月行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62例。其中34例行LCBDE-LC治疗,28例行ERCP/EST-LC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等相关指标。LCBDE-LC手术成功34例,成功率100%,术后发生胆瘘2例;ERCP/EST-LC组手术成功28例,成功率100%,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4例,术后出血4例。两组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术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1、2.125,P<0.05)。LCBDE-LC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ERCP/EST-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36、-4.397、1.345、2.451,P<0.05)。在同样适应证下,优先选择行LCBDE+LC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胆石症 ERCP/EST-LC LCBDE-LC 乳突切开
下载PDF
经内镜治疗胰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李兆申 任洪波 +1 位作者 孙振兴 许国铭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90-792,共3页
为探讨胰管结石(PDS)内镜治疗的临床疗效 ,回顾分析了长海医院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经内镜治疗的 31例PDS病人。其中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PT)、内镜下胰管括约肌切开术 (EPS)成功取石 10例 ;行EPS加体外震波碎石术 (ESWL... 为探讨胰管结石(PDS)内镜治疗的临床疗效 ,回顾分析了长海医院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经内镜治疗的 31例PDS病人。其中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PT)、内镜下胰管括约肌切开术 (EPS)成功取石 10例 ;行EPS加体外震波碎石术 (ESWL)及ESWL加胰管内支架引流术 (ERPD)各 1例 ,且于半年后复查胰石消失 ;伴胰管狭窄者行ERPD 14例 ,行EPS+ERPD 4例 ,其中 4例置管后因症状复发或伴胰腺癌而接受手术治疗 ,1例因胰管狭窄严重内镜治疗失败。全部操作成功率为 96 8% ,腹痛近期缓解率 90 % ;30例随访 1~2 5个月 ,腹痛远期缓解率 70 4 % ,体重、脂肪泻等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表现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早期并发症主要为高淀粉酶血症、轻度胰腺炎 ,经常规处理后均恢复正常 ;3例因支架阻塞更换支架。提示行EPS取石及ESWL、ERPD治疗PDS疗效确切 ,且操作简便、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管结石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十二指肠乳头 胰管插约切开 胰管内支架引流术 治疗
下载PDF
肌切开术和气囊扩张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徐国良 朱建新 +5 位作者 冯福才 陈村龙 智发朝 周丹 万田漠 张万岱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1999年第4期210-212,共3页
目的 比较手术和气囊扩张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 对 48 例患者(手术18 例,气囊扩张 30 例)进行了一年以上的随访观察,通过对临床症状, X 线钡餐食管造影,胃镜检查和食管24 小时连续p H 监测等进行比较分... 目的 比较手术和气囊扩张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 对 48 例患者(手术18 例,气囊扩张 30 例)进行了一年以上的随访观察,通过对临床症状, X 线钡餐食管造影,胃镜检查和食管24 小时连续p H 监测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手术和气囊扩张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在以上几个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手术和气囊扩张均是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安全有效的方法。而气囊扩张由于其方法简单,不必住院,费用较低等更适合我国国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贲门失弛缓 切开 气囊扩张术
原文传递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气体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17
作者 刘德良 谭玉勇 +4 位作者 王学红 张洁 刘小娟 霍继荣 周芝元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研究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EA)气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发生率,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11月216例接受POEM治疗的E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气体相关并发症的可能潜在危险... 目的研究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EA)气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发生率,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11月216例接受POEM治疗的E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气体相关并发症的可能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气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0.2%(22/216),单因素分析显示,S形食管、隧道入口采用单纯纵形切口法、隧道宽度≤3cm、肌切开深度、操作时间为气体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隧道人口采用单纯纵形切口法、隧道宽度≤3cm、S形食管为该并发症发生危险因素(P〈0.05)。结论隧道入口采用单纯纵形切口法、隧道宽度≤3cm、S形食管是POEM治疗EA气体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肌切开深度并非该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失弛症 手术中并发症 危险因素 经口内镜下切开
原文传递
贲门失弛缓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8
作者 王爽 刘冰熔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5-81,共7页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以食管下段括约肌的松弛功能受损,食管蠕动波减少或消失,食管同步收缩为特征.由于本病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现有的治疗方式主要以缓解由食管下段括约肌引起的功能性梗阻为目的,同时保...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以食管下段括约肌的松弛功能受损,食管蠕动波减少或消失,食管同步收缩为特征.由于本病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现有的治疗方式主要以缓解由食管下段括约肌引起的功能性梗阻为目的,同时保持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与预防发生胃食管返流性疾病之间的平衡.本病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和中医整脊疗法.本文就贲门失弛缓症的最新治疗进展作一综述,重点讨论贲门失弛缓症现有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气囊扩张术,Heller肌切开术及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治疗 Heller切开 经口内镜下切开 内镜下气囊扩张术
下载PDF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与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赵威 郑忠青 +3 位作者 郭海英 张莉莉 晋弘 刘文天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77-581,共5页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与球囊扩张治疗对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短期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纳入2010年9月至2015年3月行POEM或球囊扩张的患者,分为POEM组26例和球囊扩张组40例。分别比较POEM和球囊扩张治疗前...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与球囊扩张治疗对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短期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纳入2010年9月至2015年3月行POEM或球囊扩张的患者,分为POEM组26例和球囊扩张组40例。分别比较POEM和球囊扩张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食管高分辨率测压参数,并对比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内组间Eckardt评分(Eckardt评分≤3分为治疗成功的标准),以及胃食管反流症状。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率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POEM术后第1和3个月后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2.3%(24/26)和96.2%(25/26),球囊扩张术后第1和3个月后治疗成功率分别为87.5%(35/40)和75.0%(30/40)。治疗后3个月,POEM组治疗成功率高于球囊扩张组(Fisher确切概率法,P=0.020)。治疗后3个月,POEM组Eckardt评分低于球囊扩张组[1.35(0,4.00)比2.73(0,6.00),U=-3.921,P〈0.01]。第3个月末,POEM组患者胃食管反流发生率高于球囊扩张组[26.9%(7/26)比5.0%(2/40), Fisher确切概率法,P=0.010]。治疗后1个月,POEM组4s-IRP和LESP均低于球囊扩张组[7.01 mmHg(3.48 mmHg, 10.40 mmHg)比10.11 mmHg(5.75 mmHg, 12.91 mmHg), U=-4.541,P〈0.01;11.61 mmHg(4.21 mmHg, 14.64 mmHg)比17.85 mmHg(8.39 mmHg, 24.57 mmHg), U=-6.142,P〈0.01]。对贲门失弛缓症亚型分析表明,无论在Ⅰ型还是Ⅱ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中,POEM疗效均优于球囊扩张。结论短期随访发现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中POEM疗效优于球囊扩张,但POEM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食管测压 球囊扩张 经口内镜下切开
原文传递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术后3年疗效评估 被引量:21
20
作者 晋弘 张莉莉 +5 位作者 郑忠青 王涛 赵威 李婷 吴兰兰 王邦茂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7-220,共4页
目的 观察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术后3年的疗效,并探讨食管高分辨率测压和食管钡餐造影在评价POEM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1年4月至2013年12月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并接受POEM治疗者58例,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个月、... 目的 观察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术后3年的疗效,并探讨食管高分辨率测压和食管钡餐造影在评价POEM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1年4月至2013年12月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并接受POEM治疗者58例,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时,采用食管高分辨率测压检测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率(LESRR)、4s完整松弛压(4sIRP)、食管体部有效蠕动比例,采用食管钡餐造影检查测定食管最大径,通过Eckardt评分评价疗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行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行秩和检验.采用Pearson积矩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5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POEM均顺利完成.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时的Eckardt评分分别为0(0∽1)分、1(0∽2)分、1(0∽2)分、1(0∽4)分、2(0∽4)分,与术前[7(5∽9)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134、4.124、-4.135、-4.121、-3.656,P均<0.05).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时的LESP、LESRR、4sIRP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LESP=4.968、6.301、5.757、4.716、5.608,tLESRR=5.364、-5.080、-4.965、4.755、4.348,t4sIRP=6.334、8.422、7.423、6.507、5.627,P均<0.05).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时的食管最大径分别为(3.51±1.27) cm、(3.47±1.26) cm、(3.60±1.26) cm、(3.66±1.53) cm、(3.82±0.90) cm,与术前[(6.29±1.69) c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98、6.116、4.452、4.650、4.187,P均<0.05).术后3年时食管最大径与Eckardt评分间、4sIRP与Eckardt评分间、4sIRP与食管最大径间均具相关性(r=0.635、0.844、0.729,P均<0.05).结论 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短中期疗效佳.食管高分辨率测压和钡餐造影检查均可客观反映POEM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经口内镜下切开 高分辨率测压 钡餐造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