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6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浮刺结合肌内效贴扎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傅芳芳 陈可爱 +2 位作者 翁劲松 陈佳 林小娟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24期18-20,共3页
目的:观察浮刺结合肌内效贴扎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4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浮刺肌内效组(观察组)和肌内效组(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在浮刺治疗后贴扎肌内效贴布,后进行上肢康复训练。对照组直接贴上肌内效后进... 目的:观察浮刺结合肌内效贴扎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4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浮刺肌内效组(观察组)和肌内效组(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在浮刺治疗后贴扎肌内效贴布,后进行上肢康复训练。对照组直接贴上肌内效后进行康复训练。评估治疗前、治疗20次后的肩手综合征量表评分(SHSS)、面部表情评分(NRS)、Fugl-Meyer上肢运动评分(FMA)、肩关节肌骨超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HSS、N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FM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SHSS、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肱二头肌长头腱、SASD病变显著改善(P<0.05),冈上肌肌腱、肩胛下肌肌腱病变无改善(P>0.05)。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肱二头肌长头腱、SASD病变改善(P>0.05)。结论:两种疗法均能有效改善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疼痛、上肢运动功能、肱二头肌长头腱、SASD病变,且浮刺结合肌内效疗法效果更优;两种疗法对冈上肌肌腱及肩胛下肌肌腱病变改善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刺 肩手综合征 肩痛 脑卒中 骨超声
原文传递
浮刺结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时效性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傅芳芳 陈可爱 +1 位作者 翁劲松 黄炼红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15期135-136,共2页
目的观察浮刺结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时效性。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浮刺肌内效组(A组)和浮刺肩托组(B组),每组30例。A组在患肩寻找一个最痛压痛点,进针后行青龙摆尾手法3 min,留针30 min,取针后贴上肌内效贴。B... 目的观察浮刺结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时效性。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浮刺肌内效组(A组)和浮刺肩托组(B组),每组30例。A组在患肩寻找一个最痛压痛点,进针后行青龙摆尾手法3 min,留针30 min,取针后贴上肌内效贴。B组在取针后佩戴肩托。评估两组治疗前,取针后即刻、30 min、1 h、24 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结果两组均在取针后即刻VAS评分达到最小,下降的幅度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逐渐上升,但A组上升的幅度较B组小(P<0.05)。结论两种疗法在镇痛效果上均具有时效性特点,在治疗后即刻达到高峰,后呈递减性,但浮刺肌内效疗法镇痛效果的递减较浮刺肩托疗法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刺 肩托 肩手综合征 肩痛 中风后遗症
下载PDF
皮内针结合肌内效贴扎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可爱 黄炼红 +4 位作者 徐维 陈剑豪 苏清平 王静 刘婉君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11期102-105,共4页
目的观察皮内针结合肌内效贴扎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2018年12月至2020年10月于福建省立医院康复科就诊的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第Ⅰ期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皮内针肌内效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B组),每组各30例。评... 目的观察皮内针结合肌内效贴扎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2018年12月至2020年10月于福建省立医院康复科就诊的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第Ⅰ期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皮内针肌内效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B组),每组各30例。评估治疗前后的肩手综合征量表评分(SHSS)、Wong-Banker疼痛面部表情评分(NRS)、上肢Fugl-Meyer运动评分(FMA)、手肿胀程度及肱二头肌长头肌腱(BICT)、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SASD)肌骨超声检查。结果两组治疗前SHSS、NRS、FMA、手肿胀程度、BICT腱鞘炎、SASD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SHSS、NRS、FMA、手肿胀程度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较治疗前BICT腱鞘炎、SASD炎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较治疗前BICT腱鞘炎、SASD炎稍有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治疗后SHSS、NRS、FMA、手肿胀程度、BICT腱鞘炎、SASD炎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内针结合肌内效贴扎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肩痛、手肿胀、BICT腱鞘炎、SASD炎及上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手综合征 肩痛 手肿胀
下载PDF
针刺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周围性面瘫 被引量:1
4
作者 林智玲 杨卫远 +1 位作者 林寿斌 丁江浩 《新疆中医药》 2020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肌内效贴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实验对象66例,按随机原则分为针刺组和针刺联合肌内效贴组,每组33例。针刺组采用单纯针刺,针刺联合肌内效贴组采用针刺加贴扎,观察两组House-Brackmann(H-B)分数...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肌内效贴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实验对象66例,按随机原则分为针刺组和针刺联合肌内效贴组,每组33例。针刺组采用单纯针刺,针刺联合肌内效贴组采用针刺加贴扎,观察两组House-Brackmann(H-B)分数,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分量表(FDIP)分数,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针刺联合肌内效贴组与针刺组的H-B分数,FDIP分数均有提升(P<0.05),针刺联合肌内效贴组评分改善优于针刺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42.42%,针刺联合肌内效贴组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肌内效贴可提高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针刺治疗
下载PDF
肌内效贴联合电针治疗乒乓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5
作者 杨明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96-100,共5页
研究采用肌内效贴联合电针治疗的方式,对乒乓球运动员常见的膝关节损伤进行干预,观察其治疗效果。用招募的方式纳入符合条件的乒乓球运动员60名,随机分为三组,其中肌内效贴治疗组(n=20),电针治疗组(n=20),肌内效贴联合电针组(n=20)。肌... 研究采用肌内效贴联合电针治疗的方式,对乒乓球运动员常见的膝关节损伤进行干预,观察其治疗效果。用招募的方式纳入符合条件的乒乓球运动员60名,随机分为三组,其中肌内效贴治疗组(n=20),电针治疗组(n=20),肌内效贴联合电针组(n=20)。肌内效贴治疗组仅贴扎疗法,电针治疗组仅接受针刺疗法,联合组采用肌内效贴联合电针疗法。与治疗前相比,肌内效贴组、电针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干预后受试者VAS和WOMAC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干预后肌内效贴组和电针治疗组组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的VAS和WOMAC评分均低于其他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贴电针 乒乓球运动员 膝关节损伤
下载PDF
肌内效贴短期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症状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23
6
作者 余波 冯能 +4 位作者 祁奇 何结实 李跃红 瞿强 陈文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肌内效贴短期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共40例,按年龄、性别及体重及急慢性期等严格配对后随机分为肌内效贴组+常规局部理疗组(治疗组)及常规局部理疗组(对照组)各20例。在入选时、... 目的:初步探讨肌内效贴短期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共40例,按年龄、性别及体重及急慢性期等严格配对后随机分为肌内效贴组+常规局部理疗组(治疗组)及常规局部理疗组(对照组)各20例。在入选时、治疗3d及7d时对两组患者的疼痛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肿胀评分(Lequesne肿胀评分)及综合功能(西安大略及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作评估,同时对过敏性与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基线值及病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第3天患者疼痛度及肿胀度评分治疗组患者比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t=7.2163,t=4.8472),疗程第7天,两组疼痛及肿胀度评分比较趋向一致(P>0.05,t=2.5218,t=0.7840),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WOMAC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疗程第3天、第7天仍有显著性差异(Fwomac=12.6,P<0.05)。治疗组有1例疑似轻度过敏,但未影响疗程的完整进行。结论:肌内效贴可作为安全有效的康复手段之一,短期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症状,改善综合功能,其相应机制及更优化的贴扎方式有待后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视觉模拟评分 肿胀评分 骨关节指数评分
下载PDF
肌内效布贴扎辅助理疗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肿胀疼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103
7
作者 余波 王人卫 +5 位作者 陈文华 王会儒 祁奇 刘合建 瞿强 屠霞芬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72-776,共5页
目的:观察肌内效布贴扎辅助理疗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肿胀和疼痛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共40例,按身高体重指数(BMI)及损伤程度1∶1配对,随机分为以肌内效布贴扎(以自然拉力的爪形贴布为主)+局部常规理疗组(以冷疗... 目的:观察肌内效布贴扎辅助理疗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肿胀和疼痛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共40例,按身高体重指数(BMI)及损伤程度1∶1配对,随机分为以肌内效布贴扎(以自然拉力的爪形贴布为主)+局部常规理疗组(以冷疗及无热量超短波为主,以下称治疗组)和局部常规理疗组(对照组),每组各20例。分别于入选时和治疗1、3及5天后测量两组患者踝关节周长、疼痛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进行踝关节损伤后下肢功能自我功能评定(Self Assessed Function for Lower Quarter,SAF)量表评分,同时对肌内效布贴扎的过敏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一般情况及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1天、第3天,治疗组踝关节周长较对照组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天:38.31±1.24 cm,39.80±0.84 cm,t=4.449,P<0.01;第3天:37.22±1.17,38.83±1.02,t=4.638,P<0.01),治疗第5天,两组患者周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着差异。治疗第1天、第3天,治疗组主观疼痛度较对照组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天:3.35±0.49,4.13±0.54,t=4.783,P<0.01;第3天:2.25±0.64,3.06±0.60,t=4.129,P<0.01),治疗第5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1天、第3天,治疗组SAF功能评定评分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第5天治疗组(87.52±6.30)与对照组(81.75±9.94)比较有显着性差异(t=2.193,P<0.05)。治疗组无过敏事件发生。结论:肌内效布贴扎结合常规理疗能快速改善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肿胀、疼痛等症状,改善踝关节功能评定得分,其机制尚待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贴扎 急性踝关节扭伤 肿胀 疼痛 功能评估
下载PDF
肌内效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4
8
作者 朱韫钰 祁奇 +2 位作者 蒋超 罗菁 谢含绮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88-590,共3页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93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47例,对照组46例。2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常规康复治疗,实...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93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47例,对照组46例。2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治疗,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3周。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由经专业培训的治疗师于双盲条件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手部肿胀评定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肩部疼痛程度、手部肿胀程度和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3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VAS评分分别为(2.2±0.9)分和(4.3±1.0)分,手部肿胀程度分别为(81.4±10.8)ml和(129.6±6.1)ml,FMA评分分别为(38.9±4.4)分和(35.1±4.9)分,2组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和手部肿胀程度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内效贴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有效地缓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患肢疼痛,并减轻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康复 肩手综合征
原文传递
不同贴扎方式肌内效贴的回缩力特征及其改变皮下间隙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3
9
作者 余波 祁奇 +3 位作者 陈文华 王人卫 周文萍 厉坤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6-300,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贴扎方式下肌内效贴的回缩力特征,及贴扎后对健康成人受试者皮下间隙的即刻影响。方法:按测试及干预要求制备肌内效贴(kinesio taping,KT)及具相同颜色、形状及大小的无弹性安慰贴布(placebo taping,PT)。采用济南蓝光XLW... 目的:观察不同贴扎方式下肌内效贴的回缩力特征,及贴扎后对健康成人受试者皮下间隙的即刻影响。方法:按测试及干预要求制备肌内效贴(kinesio taping,KT)及具相同颜色、形状及大小的无弹性安慰贴布(placebo taping,PT)。采用济南蓝光XLW型电子拉力机分析施加不同拉力各形状贴布的力学特征。同时选取40例健康成年人,随机配对分为肌内效贴组(KT试验组)与安慰贴扎(PT对照组)各20例。对健康受试者前臂施以不同拉力、回缩方向的Y形贴扎,采用美国通用公司logiq 9型彩超比较贴扎处理前、贴扎后即刻的皮下间隙(subcutaneous space,SS)。结果:1肌内效贴布在施加一定范围的拉力下,回缩力具有等比上升的趋势,但接近极限拉力,会影响其材质的正常特性。贴布长度变长后其整体回缩力反而有所降低。2特定拉力下试验组方法的组内前后比较SS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各方法前后比较未见显著差异,与试验组组间比较,SS值也有显著差异(P<0.01)。试验组拉力增加到100%时,SS组内前后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在相同拉力条件下,贴扎方向并没有明显影响SS。结论:肌内效贴材料的回缩力与外在拉力、贴布形状及长度有关。特定的拉力大小下,肌内效贴可影响局部贴扎处的皮下间隙,但力学因素可能大于方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 皮下间隙
下载PDF
肌内效贴在运动损伤防治中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51
10
作者 傅维杰 刘宇 李路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5-260,共6页
本文概述了肌内效贴在运动损伤防治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肌内效贴出现至今,特别是近十年,有关肌内效贴的研究迅速增加。主要涉及的学科领域包括运动创伤、生物力学、神经生理以及临床康复。本文从力量及运动表现,肢... 本文概述了肌内效贴在运动损伤防治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肌内效贴出现至今,特别是近十年,有关肌内效贴的研究迅速增加。主要涉及的学科领域包括运动创伤、生物力学、神经生理以及临床康复。本文从力量及运动表现,肢体活动范围,炎症、水肿和疼痛,神经肌肉功能四个方面对肌内效贴近年来在损伤防治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概括。虽然肌内效贴在预防运动损伤和介入康复治疗方面的作用到目前为止尚未被科学界广泛认可,但其在提高运动成绩、减少运动伤害、促进大众健康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损伤防治 康复
下载PDF
中国肌内效贴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版) 被引量:51
11
作者 中国肌内效贴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组 陈文华 +1 位作者 余波 王刚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7-108,共12页
肌内效贴技术采用特殊弹性贴布,以特定方法贴于体表,产生力学及神经生理学效应,从而达到保护肌肉骨骼系统、促进运动功能或其他治疗目的。该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及运动医学领域。本共识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 肌内效贴技术采用特殊弹性贴布,以特定方法贴于体表,产生力学及神经生理学效应,从而达到保护肌肉骨骼系统、促进运动功能或其他治疗目的。该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及运动医学领域。本共识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临床实际应用现状,由30余名专家参与,历经多次讨论制订而成。该专家共识旨在规范肌内效贴技术的中文专用术语及治疗程序,便于国内学者和国际间进行学术交流,并为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贴扎技术 临床应用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针刺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0
12
作者 屈菲 颜海霞 +5 位作者 刘言薇 陈佩顺 关红丽 周海旺 彭绮云 黄臻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4-427,450,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针刺联合肌内效贴组)和对照组(单纯针刺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采用House-B...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针刺联合肌内效贴组)和对照组(单纯针刺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标准给予评定,并在治疗前后采用中文版FaCE量表评价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2周、4周,两组House-Brackmann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FaCE量表比较,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对于改善面部运动、面部感觉、口腔功能、泪液分泌、社会功能等方面疗效更为明显(P<0.05),对于改善眼睛感觉,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肌内效贴能进一步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周围性面神经炎
下载PDF
肌内效贴改善运动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48
13
作者 余波 陈文华 王人卫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5-280,共6页
近年来肌内效贴(或称肌内效贴布贴扎、弹性运动贴布贴扎)适应症虽有所延伸,但经专业人员贴扎后能否改善诸如健康人群(运动员、非运动员)及罹患基础疾患患者等不同人群的运动功能,仍是目前运动医学界、康复医学界在软组织贴扎技术相关研... 近年来肌内效贴(或称肌内效贴布贴扎、弹性运动贴布贴扎)适应症虽有所延伸,但经专业人员贴扎后能否改善诸如健康人群(运动员、非运动员)及罹患基础疾患患者等不同人群的运动功能,仍是目前运动医学界、康复医学界在软组织贴扎技术相关研究领域中主要的关注点之一。本文对肌内效贴改善健康人群,骨、外科疾患及中枢神经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认为其在辅助改善各类人群运动功能方面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与循证依据。但现有文献在方法学、机制研究等方面尚存在一定的不足,肌内效贴的命名在国内也有可商榷之处。总体上,后续在基础机制、优化贴扎方式上有进一步探讨的价值和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功能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肌内效贴在康复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48
14
作者 孙菲 田树峰 +1 位作者 杨晨 张俊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5-239,共5页
肌内效贴最初在运动损伤防治中运用较多,且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近年来,肌内效贴在康复领域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现在虽已被康复治疗师广泛使用,但在康复领域仍是较新的技术手段。对于其有效性及作用机理的研究仍较有限,缺乏足够的实验... 肌内效贴最初在运动损伤防治中运用较多,且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近年来,肌内效贴在康复领域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现在虽已被康复治疗师广泛使用,但在康复领域仍是较新的技术手段。对于其有效性及作用机理的研究仍较有限,缺乏足够的实验研究证据,本文综述肌内效贴在康复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悬吊运动疗法结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和步行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47
15
作者 郑增宾 马明 +5 位作者 赵祥虎 徐亮 刘祝圆 孙武东 朱宗景 汤从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4-569,共6页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疗法结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和步行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6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22)、悬吊组(n=22)和联合组(n=22)。三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悬吊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悬吊运动...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疗法结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和步行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6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22)、悬吊组(n=22)和联合组(n=22)。三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悬吊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悬吊运动疗法,联合组在悬吊组基础上再辅以肌内效贴。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进行评定,三维运动分析系统测量步长、步频、步速和步幅。结果治疗后,三组BBS评分、FMA-LE评分和步态参数均提高(P <0.05),三组间比较,疗效由高到低依次为联合组、悬吊组和常规组(P <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和悬吊运动疗法基础上再辅以肌内效贴干预,可以进一步提高偏瘫患者的平衡和步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悬吊运动疗法 平衡 步行
下载PDF
肌内效贴对人体运动能力影响与相关机理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7
16
作者 张国海 王人卫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3-80,共8页
肌内效贴作为一种临床辅助治疗手段,在运动损伤后的止痛和消肿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效果。近年来,人们在关注肌内效贴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的同时,也在探寻其在改善人体运动能力和提高运动表现等方面的作用效应。已有研究表明,肌内效... 肌内效贴作为一种临床辅助治疗手段,在运动损伤后的止痛和消肿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效果。近年来,人们在关注肌内效贴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的同时,也在探寻其在改善人体运动能力和提高运动表现等方面的作用效应。已有研究表明,肌内效贴对改善人体的静态平衡能力、本体感觉机能以及受损关节的活动范围是有效的,大多研究证据也支持肌内效贴对预防和改善运动性疲劳具有积极效应。而肌内效贴对健康人的关节活动范围和动态平衡能力的改善作用未得到证明,对肌内效贴是否能够改善人体肌肉力量和跳跃能力争议也较大。尽管有证据支持肌内效贴对人体某些运动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仍存在矛盾性结论,其作用功效未得到医学和体育领域的广泛认可,所以有进一步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在后续的研究中,要综合性考虑因肌内效贴扎方式上不同而造成的作用效能间的差异;引入医学研究技术和方法,来探讨肌内效贴的作用功效和作用机理;研究对象要注意运动员群体的选择;研究的试验设计要更为科学,以确保方法学上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能力 肉力量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肌内效贴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肿胀疗效观察 被引量:44
17
作者 秦宏 马丹 +1 位作者 罗峰 祁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49-1152,1160,共5页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疼痛肿胀的疗效。方法:4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扎。分别在入组时和治疗1周、3周...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疼痛肿胀的疗效。方法:4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扎。分别在入组时和治疗1周、3周后进行VAS疼痛评分、手部肿胀程度评定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组3周后VAS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手肿胀程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1周及3周后手部肿胀改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治疗3周后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肌内效贴布能快速改善脑卒中后SHS患者偏瘫侧手部的肿胀及疼痛,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患侧上肢功能,值得在社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贴布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疼痛 肿胀
下载PDF
肌内效贴辅助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9
18
作者 马丁莹 吕晓 +4 位作者 何结石 魏珂 李跃红 缪芸 余波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辅助康复训练方法改善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多中心符合入选标准的BrunnstomⅣ期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肌内效贴配合常规康复训练组47例(治疗组)和常规康复训练组51例(对照组)。2组...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辅助康复训练方法改善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多中心符合入选标准的BrunnstomⅣ期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肌内效贴配合常规康复训练组47例(治疗组)和常规康复训练组51例(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作业治疗和物理治疗,具体方法包括患侧上肢和手功能主动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和耐力训练等,每日1次,每次1 h,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4周。治疗组每日在肌内效贴贴扎完毕后再进行常规康复方法。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上肢评定部分(FMA-UE)、手臂动作调查测试(ARAT)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MBI)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UE和ARAT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FMA-UE和ARAT评分分别为(48.58±7.02)分和(43.96±10.25)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内效贴辅助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上肢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肌内效贴结合悬吊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运动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38
19
作者 任素伟 林春 +3 位作者 孟兆祥 王继兵 尹正录 陈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10-1313,共4页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结合悬吊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4年10月~2016年4月,60例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n=20)、悬吊组(n=20)和观察组(n=20),分别接受常规康复、常规康复+悬吊训练、常规康复+悬吊...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结合悬吊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4年10月~2016年4月,60例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n=20)、悬吊组(n=20)和观察组(n=20),分别接受常规康复、常规康复+悬吊训练、常规康复+悬吊训练+肌内效贴。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Mallet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C区对患儿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各组Mallet评分、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评分、GMFM-C区评分均提高(t〉2.074,P〈0.05),观察组效果最佳(F〉10.032,P〈0.001)。观察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显著降低(t=4.767,P〈0.001),且在三组中最低(F=4.262,P〈0.05)。结论肌内效贴结合悬吊训练可更有效改善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功能,促进精细运动功能发育,改善粗大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痉挛型偏瘫 悬吊训练 精细运动 粗大运动 儿童
下载PDF
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8
20
作者 王芳 叶金波 +2 位作者 赵仕蓉 郑春梅 黄垂艳 《中国康复》 2017年第3期205-206,共2页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综合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的摆放、主被动运动、神经发育疗法、向心性压迫缠绕、...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综合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的摆放、主被动运动、神经发育疗法、向心性压迫缠绕、运动想象疗法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内效贴布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排水法、Fugl-Meyer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定上肢疼痛、肿胀、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疼痛、肿胀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布能改善患者疼痛,缓解肿胀,是改善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贴布 康复训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