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古端、知、章三組聲母關係初探——以出土文獻通假字為依據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兆鹏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19年第2期187-192,共6页
本文立足於出土文獻中的通假材料,以王輝《古文字通假字典》為依據,詳盡考察了端、知、章三組聲母的293次古音通假,繼而依據三組聲母間的通假頻次得出了如下结論:端、知、章三組聲母之间存在較高的音類相關度,具備上古同源的可能性。
关键词 出土文獻 通假字 端知章
原文传递
讀《容成氏》劄記
2
作者 孫飛燕 《出土文献》 2010年第1期194-197,共4页
一、驕怠始作《容成氏》簡29有簡文作:民有餘食,無求不得,民乃塞,喬能始作,乃立臯陶以爲理。其中'喬能始作',李零先生認爲即'驕態始作',指訟獄之事起。[1]諸家無異說。筆者認爲,'能'似當讀爲'怠'。'... 一、驕怠始作《容成氏》簡29有簡文作:民有餘食,無求不得,民乃塞,喬能始作,乃立臯陶以爲理。其中'喬能始作',李零先生認爲即'驕態始作',指訟獄之事起。[1]諸家無異說。筆者認爲,'能'似當讀爲'怠'。'能'爲泥母之部字,[2]'台'爲透母之部字,[3]聲母同爲舌頭音,韻部相同,二字相通古書常見。[4]而'怠'從'台'聲,則'能'與'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乃塞 韻部 驕態 筆者 指訟獄
下载PDF
《新增直音説文韻府群玉》直音互注的聲母現象——以黄季剛四十一聲類爲依據
3
作者 陳梅香 《文献语言学》 2016年第2期116-142,共27页
《韻府群玉》是詩韻系106韻首部韻藻型的韻書,明清的《五車韻瑞》《佩文韻府》都以此書爲重要的基底形式。歷來因詩韻體系衹是《切韻》系韻書韻部上不倫不類的併合,未能反映實際語音,因此對於《韻府群玉》的研究,多僅止於編者兄弟身份... 《韻府群玉》是詩韻系106韻首部韻藻型的韻書,明清的《五車韻瑞》《佩文韻府》都以此書爲重要的基底形式。歷來因詩韻體系衹是《切韻》系韻書韻部上不倫不類的併合,未能反映實際語音,因此對於《韻府群玉》的研究,多僅止於編者兄弟身份的考察而已。明代《韻府群玉》一書,書的標目有"新增直音説文"的增訂,清代手抄《文淵閣四庫全書》中的《韻府群玉》,仍保留《説文》部分,未見直音的内容,而觀察《新增直音》部分的體例與内容,既獨立標示在韻首醒目之處,亦將原本内文中的同音字同時羅列,顯然有對照與精簡之意。初步觀察,當中聲母有喻爲影疑相混、全濁音清化、知莊照相混等,這些語音現象,正是明代語音的活化石。本文嘗試經由直音全面的歸納與整理,以兩字之間互注所顯示堅固又牢不可破的同音現象爲討論對象,加以比較與分析,希望經由互注同音字的系聯,與反切的對比,既明確地梳理出《新增直音》的聲母特色,也呈現明代口語音讀的實際面貌,作爲漢語語音史的重要補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韻府群玉》 直音 互注 語音變化
下载PDF
《銀雀山漢簡》與《張家山漢簡》《馬王堆帛書》通假字聲母的對比研究
4
作者 張潔 《历史语言学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215-229,共15页
《銀雀山漢簡》中的通假字反映了西漢時期齊魯地區的語音特徵,而《張家山漢簡》和《馬王堆帛書》則反映了楚地的語音特徵。本文在全面整理這三份材料的基礎上,將它們的聲母特點逐項進行比較,比如清濁、送氣與不送氣、章組與端知組、以... 《銀雀山漢簡》中的通假字反映了西漢時期齊魯地區的語音特徵,而《張家山漢簡》和《馬王堆帛書》則反映了楚地的語音特徵。本文在全面整理這三份材料的基礎上,將它們的聲母特點逐項進行比較,比如清濁、送氣與不送氣、章組與端知組、以邪定等單輔音聲母以及鼻冠塞音、帶1聲母、清鼻音等複輔音,認為:《銀雀山漢簡》與《張家山漢簡》《馬王堆帛書》通假字的單輔音聲母基本相近,這是聲類的相近,具體的聲母音值差異肯定很大。聲類的主要區別在於複輔音聲母演變、分化的進程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方音 齊魯方音
原文传递
錢坫《詩音表》語音性質獻疑
5
作者 王相帥 《文献语言学》 2024年第1期240-252,286,287,共15页
乾嘉年間錢坫的《詩音表》是清代研究上古聲母的重要著作,學界已對其古聲母研究成就有較多探討。本文從探討錢坫撰述《詩音表》的思路入手,分建立語音關係框架、選擇語音基礎、字組歸併入表三個層面來分析《詩音表》的語音性質。錢坫依... 乾嘉年間錢坫的《詩音表》是清代研究上古聲母的重要著作,學界已對其古聲母研究成就有較多探討。本文從探討錢坫撰述《詩音表》的思路入手,分建立語音關係框架、選擇語音基礎、字組歸併入表三個層面來分析《詩音表》的語音性質。錢坫依據當時語音理念分爲十一張表,選擇熟悉的吴語爲語音基礎,構建各類聲母相諧關係,進行字組歸併,在歸併過程中進行古音考證,從而呈現出上古聲母系統。“雙聲”表顯示的聲母系統實際是吴語聲母系統在上古的鏡像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詩音表》 上古 吴語 《詩經》 語音觀念
下载PDF
高本漢複聲母學説相關問題再探討——讀郭錫良《漢字古音表稿》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建强 《文献语言学》 2018年第2期113-124,225,共13页
和《漢文典》相比,《漢字古音表稿》收字更完備,與中古音的對應更精準,爲上古音的討論提供了更豐富的線索。先前解釋成複聲母的現象,還可以有其他更優越的解釋。
关键词 形音義結合 構詞
下载PDF
從于闐文對音材料看中古漢語西北音日母的發展——兼論于闐文獻下加小勾的功能
7
作者 李建强 《汉语史学报》 CSSCI 2018年第1期31-43,共13页
于闐文對音材料中,日母字對’,一般認爲讀爲和’相對的濁擦音,這是對于闐文中下加小勾功用的誤解。把下加小勾理解爲表示濁音,會和漢語語音史的諸多結論不符,從于闐語本身也解釋不通。這個符號的作用當爲提示區别,與藏文中的小a類似... 于闐文對音材料中,日母字對’,一般認爲讀爲和’相對的濁擦音,這是對于闐文中下加小勾功用的誤解。把下加小勾理解爲表示濁音,會和漢語語音史的諸多結論不符,從于闐語本身也解釋不通。這個符號的作用當爲提示區别,與藏文中的小a類似。在漢語濁音清化的大背景下,日母和微母形成新的雙向對立。微母有讀零聲母的綫索,日母有可能相應讀零聲母了。這個音系是從以不空對音爲代表的西北方音演變而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音 域外對音 濁音清化
原文传递
簡説吴語指代詞“個、隻、一”及其變體 被引量:1
8
作者 張惠英 《汉语史学报》 CSSCI 2016年第1期-,共8页
本文對吴語指代詞“個、隻、一”的語音異讀和多種書寫形式作簡要的歸納和説明.異讀就會造成異寫,對異讀異寫的説明是考察語源或本字的必要途徑.本文提出,蘇州話的指示詞“該、姑、哀、歸、彎、搿”都是量詞“個”的異讀和異寫;靖江、... 本文對吴語指代詞“個、隻、一”的語音異讀和多種書寫形式作簡要的歸納和説明.異讀就會造成異寫,對異讀異寫的説明是考察語源或本字的必要途徑.本文提出,蘇州話的指示詞“該、姑、哀、歸、彎、搿”都是量詞“個”的異讀和異寫;靖江、常州的近指詞“志、茲”,以及今江蘇漣水“這”可讀同支思韻,都是來自量詞“隻”,而“隻”“個”都是最常用的量詞,都可表示一;最後,“一”在餘姚、紹興、常山、寶山等地也可用作指示詞.“個、隻、一”都可作量詞,都可表示一,都可作詞頭,是同一類型的指示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示詞 量詞 清濁 開合
原文传递
《説文》聲系、《廣韻聲系》與古文字聲系合證——以見類爲例
9
作者 葉玉英 《汉语史学报》 CSSCI 2018年第1期137-145,共9页
文字聲系是古音研究,特别是上古聲母研究的重要綫索和依據。《廣韻》和《説文》聲系都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借助古文字資料重作梳理。以見類爲例,古文字資料證明,'弓''躳''公''共''廾''軍'... 文字聲系是古音研究,特别是上古聲母研究的重要綫索和依據。《廣韻》和《説文》聲系都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借助古文字資料重作梳理。以見類爲例,古文字資料證明,'弓''躳''公''共''廾''軍''干''幵''臯''光''厷''己''古''丯''''各'等聲系中的有些字在歸併上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廣韻》 《説文》 古文字 上古
原文传递
上古漢語致使構詞深層結構試析
10
作者 謝維維 《汉语史学报》 CSSCI 2016年第1期-,共12页
根據源詞的不同,上古漢語致使構詞可分爲兩類:一是不及物動詞、形容詞、名詞的致使構詞,一是二元及物動詞的致使構詞.從“句法—語義”層面看,兩類致使構詞中,派生詞均指派致事格.第一類致使構詞中,施事格或主事格降格爲使事格,以去聲... 根據源詞的不同,上古漢語致使構詞可分爲兩類:一是不及物動詞、形容詞、名詞的致使構詞,一是二元及物動詞的致使構詞.從“句法—語義”層面看,兩類致使構詞中,派生詞均指派致事格.第一類致使構詞中,施事格或主事格降格爲使事格,以去聲或濁聲母爲標記;第二類致使構詞中,致使語義結構的施事降格爲使事格兼結果事件語義結構的施事格,以去聲爲標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使構詞 深層結構
原文传递
從《詩經世本古義》“叶音”看明末漳州方言聲母系統
11
作者 劉青松 《文献语言学》 2016年第2期167-175,共9页
明末漳州鎮海衞人何楷著《詩經世本古義》,采用"叶音"之説,自創大量"叶音"。這些"叶音"反映了明末漳州方言的語音系統。就其所反映的聲母而言,頗有特色:全濁聲母清化,其中濁塞音及塞擦音聲母清化後,變爲... 明末漳州鎮海衞人何楷著《詩經世本古義》,采用"叶音"之説,自創大量"叶音"。這些"叶音"反映了明末漳州方言的語音系統。就其所反映的聲母而言,頗有特色:全濁聲母清化,其中濁塞音及塞擦音聲母清化後,變爲送氣還是不送氣清音,完全無規律可尋;中古輕脣音聲母一部分字仍讀重脣,一部分則與曉匣混同;舌上知徹澄三母大部分字尚與舌頭端透定無别,小部分變得與精、章、莊三組聲母相同;精章莊三組聲母全面合流;來母獨立,泥娘日三母合一;疑母獨立,影云以三母合流,並且有部分曉匣母字混入;少數全清聲母字與次清聲母字混切。故而其聲母共爲15個,與"十五音"系統和現代漳州方言聲母系統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音 漳州方言 特點 系統
下载PDF
上古聯綿詞爲遠古複輔音之遺存——《詩經》聯綿詞前字影母奇高的渾沌語言學解釋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婭曼 《汉语史研究集刊》 CSSCI 2014年第1期151-171,共21页
《诗經》聯綿詞聲母結構十分特殊,首字喉音多,後字喉音少,尤其影母高居前字,無1例居後字。這是因為《诗經》聯綿詞是遠古漢語複輔音之遺迹,'影母'是最原始的渾喉音,是複辅音之母。
关键词 《詩經》 聯綿詞 結構 複輔音遺迹
原文传递
上古部分唇音聲母字和閉口韻字的詞源以及對上古文獻解讀的作用
13
作者 史傑鵬 《中国经学》 2009年第1期263-272,共10页
本文討論了上古部分唇音聲母字和閉口韻字的音義情況,指出它們的詞義和發音具有一定的聯繫,詞義皆可能來源於這些詞發音狀態的“閉合”,並舉例闡述了可以通過這一理論來更好地解讀上古文獻中某些詞義的可能性。
关键词 上古漢語 音義關係 唇音 閉口韻 閉合
下载PDF
黄侃“聲母多音説”評析
14
作者 黄冉 韓琳 《文献语言学》 2020年第1期94-103,194,共11页
“聲母多音説”是黄侃的重要創見之一。“聲母多音説”從根本上解決了子母聲韻厥遠的難題;梳理音義發展的脈絡有助於探求語源、溝通假借,解決典籍中的疑難問題。本文介紹了黄侃“聲母多音説”的學術史淵源,並着重從黄侃的相關論述、字... “聲母多音説”是黄侃的重要創見之一。“聲母多音説”從根本上解決了子母聲韻厥遠的難題;梳理音義發展的脈絡有助於探求語源、溝通假借,解決典籍中的疑難問題。本文介紹了黄侃“聲母多音説”的學術史淵源,並着重從黄侃的相關論述、字例出發,結合《手批説文》材料,評析了黄侃“聲母多音説”的淵源、内涵及實質,總結出聲母多音的三種情況,論述了“初文不定於一、同文異用”是造成聲母多音的原因,揭示了聲母多音反映的是漢字職能問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侃 多音 淵源 漢字職能
下载PDF
《包山楚簡》通假字反映的上古聲母特點
15
作者 劉琴勇 《历史语言学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322-329,共8页
《包山楚簡》從出土到現在已經有三十年,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産生了不少研究成果。本文根據最新的研究成果收集整理其中的通假字,歸納總結其反映的上古聲母具有如下特點:輕重唇音不分;章組、知組歸入端組;莊組與精組混而不分;匣母一分... 《包山楚簡》從出土到現在已經有三十年,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産生了不少研究成果。本文根據最新的研究成果收集整理其中的通假字,歸納總結其反映的上古聲母具有如下特點:輕重唇音不分;章組、知組歸入端組;莊組與精組混而不分;匣母一分爲二等;有豐富的複輔音聲母以及清濁混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山楚簡》 通假字 上古
原文传递
新校《蒙古字韻》
16
作者 張民權 田迪 《文献语言学》 2016年第1期136-203,共68页
《蒙古字韻》是研究近代漢語語音史的重要文獻,原本大致用852個蒙古八思巴字對音漢字2120組小韻,收録漢字9438個左右。然而在韻字方面,現存《蒙古字韻》抄本訛誤俗寫現象非常嚴重,直接影響到該書文獻資料的充分利用,必須做相應的校勘工... 《蒙古字韻》是研究近代漢語語音史的重要文獻,原本大致用852個蒙古八思巴字對音漢字2120組小韻,收録漢字9438個左右。然而在韻字方面,現存《蒙古字韻》抄本訛誤俗寫現象非常嚴重,直接影響到該書文獻資料的充分利用,必須做相應的校勘工作。《蒙古字韻》所收韻字以《新刊韻略》爲基礎,通過與《新刊韻略》的比較勘正,殘本添加韻字160個,另外朱宗文等人後續添加韻字107個,實際增加字數爲267個左右。另外,《蒙古字韻》删汰或遺漏了《新刊》120個左右的韻字。殘本韻字多有模糊殘缺,今參照《新刊韻略》補足30餘字。校正訛誤俗字800多個,綜上作校記文字970餘條。原本用八思巴字標記漢字聲母,但時有訛誤,今用傳統三十六字母形式重新做了標記,醒目而有條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字韻》 訛誤俗字 韻字校勘 標記 《新刊韻略》
下载PDF
淺談中古全濁聲母清化的語音基礎及歷史層次
17
作者 曹劍芬 《历史语言学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77-98,共22页
中古全濁聲母的清化是漢語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歷史音變,它備受學界的關注,是争議最多的經典問題之一。本文試圖從中古全濁聲母的清化在現代吴語中的語音表現入手,依據迄今爲止已經掌握的現代語音實驗資料,並吸收其他學者的相關研... 中古全濁聲母的清化是漢語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歷史音變,它備受學界的關注,是争議最多的經典問題之一。本文試圖從中古全濁聲母的清化在現代吴語中的語音表現入手,依據迄今爲止已經掌握的現代語音實驗資料,並吸收其他學者的相關研究成果,探討濁音清化的促發因素及演變發展的歷史層次。從現有實驗結果及相關資料來看,清化之前的全濁輔音聲母或許本來就不是單純由常態的聲帶振動產生的常態嗓音,而是一種伴隨著氣化發聲的氣化嗓音。因此,在跟對應的清輔音聲母的音系對立上存在著區别特徵的冗餘,於是就促動了這種濁音的清化,那就是:或者保留聲帶振動而揚棄氣化發聲方式,或者保留氣化發聲方式而揚棄聲帶振動。如今古全濁聲母在各個方言平面上的不同語音表現,就是上述兩種不同方式的清化及其歷史演變的結果;而在現代吴語裹則是兩種清化方式以聲調陰陽對立爲條件的互補出現:在單念或語流中相對重讀時讀陽調,失去聲帶振動而保留氣化發聲;語流中相對輕讀時讀陰調,則保留聲帶振動而失去氣化發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全濁 清化 語音基礎 歷史層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