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历史聚集簇的P2P网络信任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马毅 谭振华 +1 位作者 常桂然 王学毅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2-515,共4页
P2P网络具有开放、匿名、节点间松耦合等特性,这些特性导致许多恶意节点提供虚假资源、恶意评价、团伙作案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P2P网络信任模型RCTrust,该模型在将节点根据兴趣等历史信息以簇的形式聚集的基础上,根据... P2P网络具有开放、匿名、节点间松耦合等特性,这些特性导致许多恶意节点提供虚假资源、恶意评价、团伙作案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P2P网络信任模型RCTrust,该模型在将节点根据兴趣等历史信息以簇的形式聚集的基础上,根据节点通信的目标所在簇分为簇内信任和簇外信任两种类型,并根据节点的通信成功率、通信历史相关度、评价诚实度以及评价时效性等行为对节点的信誉进行评价和反馈.仿真分析表明,该信任模型具有抵抗恶意攻击的能力,并提供了较高的通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P信任模型 聚集 通信历史相关性 恶意节点 P2P安全
下载PDF
河北省鼠疫菌CRISPR基因分型及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周松 杜国义 +8 位作者 李伟 刘晓伟 刘广 王海峰 王宇萌 田亚汀 陈永明 刘合智 史献明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0年第4期361-363,共3页
目的对河北省鼠疫菌株进行规律聚集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基因分型。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采用3对CRISPR引物,对河北省分离的128株鼠疫菌进行扩增,测定扩增产物核酸序列并进行分析,确定河北省菌株CRISPR基因型。结果128株... 目的对河北省鼠疫菌株进行规律聚集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基因分型。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采用3对CRISPR引物,对河北省分离的128株鼠疫菌进行扩增,测定扩增产物核酸序列并进行分析,确定河北省菌株CRISPR基因型。结果128株鼠疫菌在3个CRISPR位点上有8种间隔序列,包括al、a2、a3、b1、b2、c1、c2、c3,分为2个基因型。118株鼠疫菌株为Cb2型,另外10株鼠疫菌均为新基因型(命名为Cc△1型)。结论通过CRISPR分析显示河北省鼠疫菌株遗传进化比较稳定,建立了CRISPR基因库,为鼠疫菌种群遗传进化和鼠疫防控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菌 基因分型 规律聚集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
下载PDF
青海省海西州鼠疫自然疫源地分离鼠疫菌株CRISPR基因分型研究
3
作者 张琪 代瑞霞 +7 位作者 何建 靳娟 李胜 王兴斌 施昊旻 艾丽孜热·艾尼瓦尔 廖星豪 张雪飞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65-669,共5页
目的利用DNA规律聚集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CRISPR)分型方法,全面探索海西地区分离鼠疫菌株是否存在新的基因型,为鼠疫菌溯源鉴定及流行病学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培... 目的利用DNA规律聚集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CRISPR)分型方法,全面探索海西地区分离鼠疫菌株是否存在新的基因型,为鼠疫菌溯源鉴定及流行病学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培养海西地区1961-2009年间取自鼠疫患者、媒介昆虫及中间宿主的50株鼠疫菌后提取其DNA,利用PCR技术,对鼠疫菌CRISPR分型中的YPa、YPb、YPc 3个位点进行扩增,测定其扩增产物核酸序列并进行分析,将测得CRISPR序列与文献最新报道的CRISPR Dictionary和NCBI数据库进行比对,找出新的CRISPR spacer阵列,基因型别,分析其进化关系,最终确定青海省海西州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株的CRISPR基因库。结果50株鼠疫菌在3个CRISPR位点上共有24种spacer,其中YPa位点上有13种、YPb位点8种、YPc位点3种,b51是新发现的spacer。50株鼠疫菌可被分为16个基因型,共归为6大CRISPR类群。Ca35′是该地区主要流行类群;Ca7是流行最为广泛的类群;Cb4和Cb4′仅存在于格尔木唐古拉地区。结论青海省海西州地区鼠疫菌种群结构复杂,Ca35′、Ca7、Cb4′是流行最普遍的种群,G26-a1′型、G22型、G9型、G26-a1′a4-为主要基因型,呈现显著的地区分布特征,今后可以利用CRISPR基因分型技术加强该地区鼠疫溯源检测和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律聚集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 鼠疫菌 基因分型 青海省海西州
下载PDF
荧光性胱氨酸聚集纳米团簇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翁文婷 蔡璐 +2 位作者 韩吉玉 毛珂君 谢晓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428-3433,共6页
基于碱性胱氨酸水溶液在恒温水浴条件下可形成荧光性分子聚集体的特性,发展一种荧光光谱直接检测胱氨酸含量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将pH 9.0的0.01mol·L-1的胱氨酸溶液,于90℃恒温水浴热处理12h后,胱氨酸分子可形成大小为12.5nm... 基于碱性胱氨酸水溶液在恒温水浴条件下可形成荧光性分子聚集体的特性,发展一种荧光光谱直接检测胱氨酸含量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将pH 9.0的0.01mol·L-1的胱氨酸溶液,于90℃恒温水浴热处理12h后,胱氨酸分子可形成大小为12.5nm粒径的荧光分子聚集纳米团簇(FANC)结构,并发射蓝绿色荧光。采用荧光光谱(FL)、透射扫描电镜(TEM)和质谱(MS)对FANC的荧光性能和结构进行表征,并初步探讨光致发光机理。FANC在410nm最佳激发波长条件下,于508nm处具有最佳的荧光发射信号,体系的平均荧光寿命为6.028ns,荧光量子产率为8.48%。FANC在水溶液中具有稳定的光漂白性、酸碱稳定性和光谱不依赖性质,粒子的Zeta电位为-57mV,结合150nm的水合粒径结果,表明形成的团簇表面亲水且带负电荷。质谱结果显示体系中存在多种胱氨酸分子间脱水形成的分子碎片,因此推测FANC是胱氨酸分子在水溶液环境中因分子间作用力形成分子聚集体。基于FANC的荧光强度和原料胱氨酸的浓度在1.0×10^(-5)~6.0×10^(-4) 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可将该方法用于胱氨酸片中含量的测定,结果与中国药典中记载的滴定比色法相吻合。相比于其他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检测限低,精确度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氨酸 荧光性聚集纳米团 荧光光谱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