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3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社会变迁中的村落公共空间——以苏北窑村为例考察村庄秩序重构的一项经验研究 被引量:171
1
作者 曹海林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73,共13页
本文在对村落公共空间作出概念界定与理想类型划分的基础上,结合对苏北窑村村落公共空间演变的实地考察,提出了乡村社会变迁中村落公共空间的演变呈现正式公共空间趋于萎缩与非正式公共空间日益凸现的大致趋势。村落公共空间在乡村社会... 本文在对村落公共空间作出概念界定与理想类型划分的基础上,结合对苏北窑村村落公共空间演变的实地考察,提出了乡村社会变迁中村落公共空间的演变呈现正式公共空间趋于萎缩与非正式公共空间日益凸现的大致趋势。村落公共空间在乡村社会变迁中的演变趋势正折射出村庄秩序的社会基础及其性质所发生着的巨大变化,正式公共空间的萎缩引发乡村“捆绑式社会关联”的解体,非正式公共空间的凸现则带来乡村“自治性社会关联”发生的可能,乡村社会的整合不再主要是建立在外部的“建构性秩序”基础之上,而是更多的依靠乡村社会内部形成的“自然性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落公共空间 乡村社会 社会秩序 聚落形态 人际交往 社会活动
原文传递
二里头遗址聚落形态的初步考察 被引量:116
2
作者 许宏 陈国梁 赵海涛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3-31,共9页
Recently the Erlitou Archaeological Team, IA, CASS, has given the priority of their field work to research into the settlement pattern of the Erlitou site. Through more than four years of systematic survey, drilling a... Recently the Erlitou Archaeological Team, IA, CASS, has given the priority of their field work to research into the settlement pattern of the Erlitou site. Through more than four years of systematic survey, drilling and selective excavation, with the previous achievements in field archaeology combined, they have got further understanding on the structure, layout and other problems of the site.The present paper makes a systematic discussion on the limits, present conditions and mini-environments of the site, as well as its general layout, the road network in the central area,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vestiges in the palace-city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settl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里头遗址 聚落形态 布局结构 遗物 文物考古
原文传递
中国文明腹地的社会复杂化进程——伊洛河地区的聚落形态研究 被引量:100
3
作者 陈星灿 刘莉 +2 位作者 李润权 华翰维 艾琳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1-218,共58页
一、前言中国古代文明起源是世界考古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最近几十年的一系列考古发现更引起国际学术界对这个课题的广泛关注。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复杂社会是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许多地区发展起来的,但是其中大部分都在约公元前2000年... 一、前言中国古代文明起源是世界考古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最近几十年的一系列考古发现更引起国际学术界对这个课题的广泛关注。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复杂社会是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许多地区发展起来的,但是其中大部分都在约公元前2000年前后衰落了。与此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洛河地区 中华文明 社会复杂化进程 聚落形态 考古研究 巩义市 伊洛河盆地 人口 社会政治整合 手工业 古环境 古生态 坞罗河流域 干沟河流域 地质考古学
原文传递
里耶“户籍简”与战国末期的基层社会 被引量:50
4
作者 陈絜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3-40,190,共18页
里耶"户籍简"当为秦人侵吞楚国"青阳以西"之地后的产物,其编录年代或可定为战国末叶。"户籍简"中的"南阳",为迁陵里邑之名,其上级行政单位或为设置在迁陵之都乡。南阳里大致有编户民20余户,涉... 里耶"户籍简"当为秦人侵吞楚国"青阳以西"之地后的产物,其编录年代或可定为战国末叶。"户籍简"中的"南阳",为迁陵里邑之名,其上级行政单位或为设置在迁陵之都乡。南阳里大致有编户民20余户,涉及姓氏多达七八个,呈异姓杂居之状。编户民的家庭类型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三类,但以前两者为主,联合家庭只是个别现象,大致可视为一种暂时性的过渡形态或贫困及其他原因导致的个例。家庭奴仆乃编户民的附属人口,他们与主家的人身隶属关系已得到法律的承认,而女性奴仆则可以通过婚姻或生育达到提高社会与家庭地位的目的。这些与基层社会形态相关的诸多特征,可以看成战国末期楚、秦两国基层社会的共性之所在。里中居民行编伍之制,但这可能属于秦文化因素,非荆楚旧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里耶简 户籍 基层社会 聚落形态
原文传递
殷墟“大邑商”族邑布局初探 被引量:44
5
作者 郑若葵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84-93,83,共11页
殷墟“大邑商”族邑布局初探郑若葵殷墟,作为殷王朝的都城故地,曾随着武王伐殷战火的熄灭而被历史的长河淹没了数千年,两汉以来学者言论中的殷墟,基本上知其名而不知其地望之确切所在。安阳殷墟的重现,最先得益于一九世纪末期王懿... 殷墟“大邑商”族邑布局初探郑若葵殷墟,作为殷王朝的都城故地,曾随着武王伐殷战火的熄灭而被历史的长河淹没了数千年,两汉以来学者言论中的殷墟,基本上知其名而不知其地望之确切所在。安阳殷墟的重现,最先得益于一九世纪末期王懿荣服药辨“龙骨”之线索①,其后又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大邑 偃师商城 考古发掘 都城 考古发现 王族 聚落形态 城邑 《说文解字》
原文传递
龙山文化的酋邦与聚落形态 被引量:40
6
作者 刘莉 星灿 《华夏考古》 1998年第1期89-113,61,共18页
龙山文化的酋邦与聚落形态(澳)刘莉著星灿译酋邦理论与地区聚落形态社会发展导致“文明”出现一直被视为一种进化论①。其基本倾向——社会组织由简单到复杂——已被世界各地的考古发现所证实②。近年以来,学术界致力于理解复杂社会... 龙山文化的酋邦与聚落形态(澳)刘莉著星灿译酋邦理论与地区聚落形态社会发展导致“文明”出现一直被视为一种进化论①。其基本倾向——社会组织由简单到复杂——已被世界各地的考古发现所证实②。近年以来,学术界致力于理解复杂社会发展的进化过程,把兴趣放在社会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酋邦 二里头遗址 山东龙山文化 二里头文化 政治实体 聚落形态 文化遗址 早期国家 政治中心 城子崖
原文传递
岐山孔头沟遗址商周时期聚落性质初探 被引量:41
7
作者 种建荣 张敏 雷兴山 《文博》 2007年第5期38-43,共6页
  孔头沟,位于岐山县城以东约8.5公里处,源于岐山之阳,乃漳水支流之一.20世纪80年代全国文物大普查时,将孔头沟两岸的文化遗存分别定为赵家台、张家村、宋家、画东、沟底和前庄等六个遗址[1].这些遗址文化内涵均以商周时期遗存为主,...   孔头沟,位于岐山县城以东约8.5公里处,源于岐山之阳,乃漳水支流之一.20世纪80年代全国文物大普查时,将孔头沟两岸的文化遗存分别定为赵家台、张家村、宋家、画东、沟底和前庄等六个遗址[1].这些遗址文化内涵均以商周时期遗存为主,空间位置上紧邻分布,实同一个遗址,遂暂称为"孔头沟遗址".遗址东距周原遗址11公里,西距周公庙遗址8公里(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 西周时期 墓地 先周 商周时期 聚落形态 头沟 岐山
下载PDF
甘肃秦安县大地湾遗址聚落形态及其演变 被引量:34
8
作者 郎树德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3-89,共7页
Excavation on the Dadiwan site revealed the developmental course of the Neolithic culture in the eastern Gansu region during 7800—4800BP, as well as the evolutionary trace of the pattern of a prehistoric settlement g... Excavation on the Dadiwan site revealed the developmental course of the Neolithic culture in the eastern Gansu region during 7800—4800BP, as well as the evolutionary trace of the pattern of a prehistoric settlement going through 3000 years. The first phase of the site belongs to the Laoguantai culture, and the settlement falls into the type of scattered terraces. The second phase is of the early Yangshao culture; the settlement represents the moat-surrounded terrace pattern, an outstanding change from a single center to multiple centers. The fourth phase consists of remains of the late Yangshao culture; the settlement became a large-scale center in a mountainous district. Its main body occupies an area of 500,000 sq m; a large-sized hall-type building stands at the center of the district ; and living quarters are densely distributed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 The changes of the site in the four phases reflect that the Dadiwan settlement went through the evolutionary course from the smaller to the larger, from river side terraces to a mountainous district, and from a single village to a central settlement. In the period of Yangshao culture, agriculture developed swiftly, the population increased sharply, and the settlement reached the stage of great prosperity. But owing to the over-reclamation of l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gradually worsened, which finally led to the decline of the settl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湾遗址 聚落形态 秦安县 生态环境 人口 社会结构
原文传递
考古学中的聚落形态 被引量:28
9
作者 张光直 胡鸿保 +1 位作者 周燕 陈星灿 《华夏考古》 CSSCI 2002年第1期61-84,共24页
〔编者按 :SettlementPatternsinArchaeology (《考古学中的聚落形态》) ,原是作为CurrentTopicsinAnthropology之一种 (vol 5,no 2 4:1 - 2 6 Mass :Addison -WesleyPublishingCo )于 1 972年出版的。这篇长文和张光直先生主编的... 〔编者按 :SettlementPatternsinArchaeology (《考古学中的聚落形态》) ,原是作为CurrentTopicsinAnthropology之一种 (vol 5,no 2 4:1 - 2 6 Mass :Addison -WesleyPublishingCo )于 1 972年出版的。这篇长文和张光直先生主编的论文集SettlementArchaeology (《聚落考古学》 ,PaloAlto :NationalPress,1 968)等一道 ,奠定了先生在西方考古学中聚落考古理论方面的领导地位。论者认为 ,张光直先生关于早期人类聚落形态及其演化的研究 ,“使几代考古学者受益 ,其中不仅仅是那些对中国有兴趣的人。” (WolfgangSaxon ,“K C Chang ,69,anthropologistwhodocumentedChineseBronzeagesociety ,dies” ,NewYorkTimes,January 1 6,2 0 0 1 )也有学者指出 ,直到今天还是这样。他对 2 0世纪六七十年代考古学方法论的讨论做出过重要贡献” (RobertE Murowchicketal “Editor’sPreface”viii,JournalofEastAsianArchaeologyVol 1 ,1 - 4 1 999)。张光直先生 (1 93 1~ 2 0 0 1年 )生前对本刊非常关心 ,本刊也先后发表过先生多篇论文和采访录。这篇原本计划收入张先生文集的早期论文 ,为纪念张光直先生逝世一周年 ,经文集编者同意先行在这里发表 ,以表达本刊对这位伟大学者的悼念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 聚落考古 聚落形态 悼念 早期人类 学者 逝世 经文 七十年 原本
原文传递
明清时期华南地区乡村聚落的宗族化与军事化——以赣南乡村围寨为中心 被引量:27
10
作者 饶伟新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95-103,共9页
自明中叶以迄清代,由于险恶的地理生态环境和长期的社会动荡,赣南乡村居民自发地构筑大量用于军事防卫的乡村围寨,于是形成广泛而持续的筑寨建围运动。伴随着乡村围寨的构筑和乡族武装力量的崛起,乡族势力尤其是宗族的力量得到不断的发... 自明中叶以迄清代,由于险恶的地理生态环境和长期的社会动荡,赣南乡村居民自发地构筑大量用于军事防卫的乡村围寨,于是形成广泛而持续的筑寨建围运动。伴随着乡村围寨的构筑和乡族武装力量的崛起,乡族势力尤其是宗族的力量得到不断的发展,并日益地军事化和割据化,逐渐成为乡村社会中非常成熟的支配力量。乡村宗族构筑围寨,“聚族自保”,直接地导致“聚族而居”聚居聚落的形成,聚居宗族也得以强化,这展示了赣南乃至整个华南地区宗族发达并与村落重叠这一普遍而显著的社会人文现象的历史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赣南 乡村围寨 乡族(宗族)势力 聚落形态
下载PDF
基于CSSCI的中国乡村聚落形态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32
11
作者 肖罗 魏春雨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8-157,共10页
对乡村聚落形态的研究有助于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文章利用CiteSpace软件对CSSCI数据库中1998—2019年的597篇相关文献进行定量分析,绘制出研究的关键词、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发文期刊的知识图谱,在此基础上总结乡村聚落形态... 对乡村聚落形态的研究有助于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文章利用CiteSpace软件对CSSCI数据库中1998—2019年的597篇相关文献进行定量分析,绘制出研究的关键词、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发文期刊的知识图谱,在此基础上总结乡村聚落形态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重点、研究主体构成。结果显示:(1)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是目前乡村聚落形态研究的社会背景,聚落形态研究已经在地理、规划、建筑和历史等学科细分成不同的研究领域,研究内容包括乡村聚落宏观分布、聚落形态构成、空间演变、地域文化、史前和历史聚落形态。(2)发文量总体上随着时间逐渐增加,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03年之前发文量相对较少,以史前聚落形态研究为主;2004—2013年发文量经历了一定的反复,对传统聚落分布格局研究日益增多;2013年至今发文量持续保持高增长的态势,研究领域发生细化,量化研究方式增加。(3)对乡村聚落形态进行研究的学科主要有地理资源类、历史考古类和规划建筑类三种。发文机构之间的合作集中在地理资源类科研机构,跨学科机构合作极少。(4)发文作者合作关系呈现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征,大规模学术团队较少,小规模团队和独立作者较多。未来相关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1)借鉴国内外相关学科经验,进一步梳理完善乡村聚落形态的研究体系;(2)深入交叉学科理论的应用;(3)强化定量研究;(4)从传统聚落形态布局中吸取针对防疫及其他社会突发事件的宝贵经验,应用到规划、设计、建设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聚落形态 知识图谱 CiteSpace 城镇化 景观基因 乡村振兴战略
原文传递
近年聚落考古的进展 被引量:25
12
作者 严文明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5-39,共5页
近年聚落考古的进展●严文明中国的聚落考古或聚落形态的考古学研究,大致是从50年代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开始的。30年代对安阳殷墟的发掘虽然也是对作为都城的聚落进行考察,但那时还没有形成聚落考古的意识,更没有一套相应的作业... 近年聚落考古的进展●严文明中国的聚落考古或聚落形态的考古学研究,大致是从50年代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开始的。30年代对安阳殷墟的发掘虽然也是对作为都城的聚落进行考察,但那时还没有形成聚落考古的意识,更没有一套相应的作业方法,只能算是聚落考古的萌芽。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考古 兴隆洼文化 黄河流域 中国新石器时代 聚落遗址 铜石并用时代 聚落形态 村落遗址 红山文化 龙山时代
下载PDF
关于环壕聚落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5
13
作者 钱耀鹏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57-65,共9页
作为一种聚落形态,环壕聚落较早就引起了日本考古学界的关注,其相关的发现最早似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以前。这类遗存在我国的发现时间也不为晚,始于50年代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但长期以来,同类遗存在田野考古工作中被发现并得以确认者... 作为一种聚落形态,环壕聚落较早就引起了日本考古学界的关注,其相关的发现最早似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以前。这类遗存在我国的发现时间也不为晚,始于50年代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但长期以来,同类遗存在田野考古工作中被发现并得以确认者却寥寥无几。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这类聚落遗址在各地不断发现,才日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同时,因“环壕聚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壕聚落 中心聚落 居住区 聚落形态 文化遗址 防御设施 兴隆洼文化 防御性 防御功能 半坡遗址
原文传递
陶寺遗址聚落形态的初步考察 被引量:26
14
作者 高江涛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20,共8页
陶寺遗址微观聚落形态和宏观聚落形态的考察表明陶寺社会阶层分化严重,王者的雏形很可能已经出现,礼制初步形成,已进入了属于早期国家形态的邦国阶段。这一时期,文明社会初步形成。
关键词 陶寺遗址 聚落形态 文明起源
原文传递
聚落形态研究与中华文明探源 被引量:20
15
作者 王巍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66,共9页
文明起源研究是人类历史研究的三大课题之一,历来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2001~2003年)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一阶段(2004~2005年)都把“聚落形态所反映的社会... 文明起源研究是人类历史研究的三大课题之一,历来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2001~2003年)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一阶段(2004~2005年)都把“聚落形态所反映的社会结构”作为重点课题,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笔者作为该课题的负责人,在工程进行过程中,对聚落形态研究及其在文明起源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有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在这里,不揣冒昧,把它发表出来,就正于各位同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聚落形态 形态研究 探源 重点课题 科技攻关项目 文明起源 地位与作用 历史研究 社会结构
原文传递
兴隆洼文化聚落形态初探 被引量:25
16
作者 刘国祥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8-67,共10页
Xing Long Wa culture, named after the excavation of the same site in Ao Han Banner, Inner Mongolia, mainly distributes in southeastern Inner Mongolia and western Liao Ning province.This culture dates 8200-7600BP。Acco... Xing Long Wa culture, named after the excavation of the same site in Ao Han Banner, Inner Mongolia, mainly distributes in southeastern Inner Mongolia and western Liao Ning province.This culture dates 8200-7600BP。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and surveys,the settlement pattern of Xing Long Wa culture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One was surrounded by a ditch, including the first period site of Xing Long Wa,Bai Yin Chang Han ,Bei Cheng Zi site and so on.Another type such as Cha Hai site,Xing Long Gou and Nan Tai Zi site etc,wasn’t. All houses were semi-subterranean architecure, arranged in rows.Usually,the biggest bouse was located in th e central position,and the ditch had both protecting and demarcating functio ns.It’s certain that hunting-gathering economy was one of the important elements det ermining the settlement pattern of Xing Long Wa culture,which was inherited by Z hao Bao Gou culture,and changed in Hong Shan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隆洼文化 聚落形态 初探
下载PDF
水资源约束下的绿洲乡土聚落形态特征研究——以吐鲁番麻扎村为例 被引量:25
17
作者 岳邦瑞 李玥宏 王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0-85,共6页
重点探讨了绿洲乡土聚落形态在水资源约束下所呈现的各种特征。界定了乡土聚落、聚落形态的概念;从历史维度和空间维度进行了绿洲聚落变迁与分布的水资源约束分析;以新疆吐鲁番麻扎古村落为例,从聚落选址形态、聚落水平形态、聚落垂直... 重点探讨了绿洲乡土聚落形态在水资源约束下所呈现的各种特征。界定了乡土聚落、聚落形态的概念;从历史维度和空间维度进行了绿洲聚落变迁与分布的水资源约束分析;以新疆吐鲁番麻扎古村落为例,从聚落选址形态、聚落水平形态、聚落垂直形态、聚落要素形态4个方面,探讨了基于水资源约束下的绿洲乡土聚落形态特征,总结归纳出"缘水而居"、"川形水系"、"上居下耕"、"窄院落"、"亭空间"、"凹凸空间"、"亲水空间"、"逐水而绿,随水分布"等多条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建筑学 干旱区人居环境 乡土聚落 聚落形态 水资源约束 吐鲁番麻扎村
原文传递
从中国的聚落形态演进看里坊的产生 被引量:18
18
作者 王鲁民 韦峰 《城市规划汇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1-53,共3页
本文根据目前的考古及文献资料 ,对内聚平等和等级分化的聚落形态及其演进进行了初步的梳理 ,并以聚落形态的演进为基本脉络对里坊的起源进行了逻辑上的分析。并指出 ,里坊是在特定的社会进程中由“附城邑寨”衍变而来。
关键词 聚落形态 附城邑寨 里坊 里坊制 中国
原文传递
燕山南北长城地带史前聚落形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刘晋祥 董新林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48-56,共9页
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主要指其北麓的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和南麓的以京津唐为重心的河北北部地区。这里是探讨中华民族文化起源、文明和国家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瞩目。随着考古学资料的积累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燕山地区... 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主要指其北麓的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和南麓的以京津唐为重心的河北北部地区。这里是探讨中华民族文化起源、文明和国家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瞩目。随着考古学资料的积累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燕山地区聚落形态的研究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本文的史前时代是指这一地区新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新石器时代分三期,早期:公元前10000年~前7000年;中期:公元前7000年~前500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家店下层文化 聚落 聚落形态 红山文化 兴隆洼文化 铜石并用时代 新石器时代晚期 初步研究 燕山地区 国家起源
原文传递
关于聚落考古的方法问题 被引量:22
20
作者 严文明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22,35,共5页
所谓聚落考古,就是以聚落为对象,研究其具体形态及其所反映的社会形态,进而研究聚落形态的演变所反映的社会形态的发展轨迹。聚落考古往往要与环境考古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们讲的聚落形态不是遗址形态。在聚落形态没有根本改... 所谓聚落考古,就是以聚落为对象,研究其具体形态及其所反映的社会形态,进而研究聚落形态的演变所反映的社会形态的发展轨迹。聚落考古往往要与环境考古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们讲的聚落形态不是遗址形态。在聚落形态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它所反映的社会面貌或社会组织结构也应当没有本质的改变。有些聚落中的遗迹保存得比较好,不但可以进行功能区的划分,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各功能区乃至单体建筑之间的联系,借以复原当时的社会。要做到这一点,仅仅依据地层关系和文化分期难以达到目的,还需要引入地面的概念,要设法揭示完整的地面。聚落调查的目的不仅是要了解有没有遗址,也不仅仅是了解遗址中有哪几个时期的东西。从聚落考古的要求来说,至少要了解遗址中是单一文化期的聚落,还是有几个时期不同范围的聚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考古 聚落形态 方法 考古调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