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14
1
作者 沈定霞 罗燕萍 +2 位作者 徐雅萍 张秀菊 周光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0-402,共3页
目的了解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性,测定红霉素对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率及诱导耐药基因。方法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纸片扩散方法测定并判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性,并以D... 目的了解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性,测定红霉素对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率及诱导耐药基因。方法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纸片扩散方法测定并判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性,并以D试验测定红霉素对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表型,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诱导耐药基因。结果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同时耐药分别占62.7%和54.8%。D试验阳性占所检测葡萄球菌的17.7%。在单一纸片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D试验阳性即对克林霉素具有诱导耐药性者分别为67.6%和45.3%。红霉素核糖体甲基化酶基因ermC是诱导耐药的主要基因,占74.5%。结论临床微生物室开展D试验检测葡萄球菌中红霉素对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性可帮助临床医生正确选用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和链阳霉素B类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林霉素 耐药性研究 凝固阴性葡萄球菌 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临床微生物室 耐药基因 红霉素耐药 大环内酯类 纸片扩散 耐药表型 诱导耐药 ermC 临床医生 类抗生素
原文传递
广州市某医院儿童秋冬季腹泻诺瓦克样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37
2
作者 刘翼 戴迎春 +5 位作者 姚英民 李建栋 詹惠春 陈清 俞守义 聂军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25-528,共4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医院2003年秋冬季儿童腹泻中诺瓦克样病毒(NLVs)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病毒的基因型.方法收集2003年10月至2004年1月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腹泻而就诊的患儿粪便标本,采用引物JV12Y/JV13I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NLVs,阳...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医院2003年秋冬季儿童腹泻中诺瓦克样病毒(NLVs)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病毒的基因型.方法收集2003年10月至2004年1月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腹泻而就诊的患儿粪便标本,采用引物JV12Y/JV13I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NLVs,阳性标本的PCR产物经纯化、测序进行基因分析.结果收集的358份标本中检测出NLVs 42份,阳性率11.73%.3岁以下的婴幼儿阳性40例,占95.24%,其中6月龄~1岁组与1~2岁组阳性率最高,分别占38.10%、35.71%.年龄最小者只有25天龄.4个月中,11月阳性率最高为17.27%,其次是2004年1月、2003年10、12月,阳性率分别为15.79%、8.11%、11.36%.抽取11份阳性标本进行测序分析,结果5份为GⅡ-3群,5份为GⅡ-4群,1份为GⅡ型,但尚不确定所属群.随机抽取20份轮状病毒阳性标本检测NLVs,未发现合并感染.结论广州市某医院儿童腹泻的散发与NLVs感染有关,并且存在着不同的基因型,流行优势株为GⅡ-3群与GⅡ-4群的病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诺瓦克样病毒感染 广州市 秋冬季腹泻 医院 2004年1月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2003年 流行病学特点 NLVs 儿童腹泻 阳性标本 病毒性腹泻 PCR产物 阳性率 粪便标本 临床诊断 基因分析 3岁以下 测序分析 标本检测
原文传递
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及病毒亚型的关系 被引量:22
3
作者 卢山珊 周韧 徐纪为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检测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invertedpapilloma,NIP)中人乳头状瘤病毒 (humanpapillomavirus, HPV)DNA及其亚型,旨在探讨HPV在NIP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 目的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检测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invertedpapilloma,NIP)中人乳头状瘤病毒 (humanpapillomavirus, HPV)DNA及其亚型,旨在探讨HPV在NIP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 28例鼻腔及鼻窦NIP分为无复发组、复发组、癌变组,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HPV通用型、6、11、16及 18型的感染情况,同时以10例慢性炎症鼻黏膜或炎症性鼻息肉病例为对照。结果  28例NIP患者HPV DNA总阳性率为75% (21例)。无复发组病例HPV DNA阳性率为 42% (5 /12),均为单一的低危型HPV感染 (4例为HPV6型, 1例为HPV11型);复发组的 13例和癌变组的 3例中,均可检出HPV DNA。复发者以检出HPV6、HPV11型DNA为主, 4例具有双重感染。癌变者以检出HPV16、HPV18型DNA为主,其中2例为双重感染。结论NIP的发生与HPV感染密切相关。应用PCR检测HPV及各亚型感染情况有助于预测肿瘤的临床行为及预后, 指导临床对高危患者进行重点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病毒亚型 鼻腔 HPV-DNA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HPV11型 HPV感染 多聚链反应 HPV18型 感染情况 双重感染 chain HPV16 PCR检测 NIP PCR) 慢性炎症 HPV6 临床行为 高危患者 无复发 阳性率
原文传递
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721C>T突变导致B_w亚型 被引量:21
4
作者 朱发明 许先国 +1 位作者 洪小珍 严力行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 研究红细胞ABO血型系统Bw亚型的分子基础。方法 通过标准血型血清学方法明确鉴定2个家庭3例Bw亚型,PCR扩增Bw 亚型ABO糖基转移酶基因的增强子、启动子和第1~7外显子及侧翼内含子序列,PCR产物经割胶纯化后直接测序。同时将第6和... 目的 研究红细胞ABO血型系统Bw亚型的分子基础。方法 通过标准血型血清学方法明确鉴定2个家庭3例Bw亚型,PCR扩增Bw 亚型ABO糖基转移酶基因的增强子、启动子和第1~7外显子及侧翼内含子序列,PCR产物经割胶纯化后直接测序。同时将第6和7外显子克隆到pc DNA3.1(- )质粒,转化DH5α后进行序列分析。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证实测序所发现的突变。结果 直接测序发现3例Bw亚型的基因型为B/ O杂合,其中糖基转移酶基因的第2 6 1位G杂合缺失,第72 1位C/ T杂合。克隆证实一条染色体上为正常的O等位基因,另一条染色体上B等位基因(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存在第72 1位C>T突变,导致多肽链Arg2 4 1Trp替换。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4 0份随机样本未发现此突变。结论 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第7外显子72 1C>T突变可能是Bw亚型分子遗传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基因 半乳糖基 亚型 突变 序列特异性引物 聚合酶链反应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ABO血型系统 血型血清学方法 PCDNA3 分子遗传基础 直接测序 等位基因 PCR扩增 侧翼内含子 PCR产物 第7外显子 分子基础 序列分析 DH5Α
原文传递
对万古霉素耐药的11株肠球菌的药敏表型及基因检测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爽 张正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6-429,共4页
目的检测11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耐药表型、基因型以及多耐基因。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微量稀释法、自动化仪器、浓度梯度法测定11株VRE对万古霉素(Van)、替考拉宁(Tec)的耐药表型,微量稀释法测定11株VRE对10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 目的检测11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耐药表型、基因型以及多耐基因。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微量稀释法、自动化仪器、浓度梯度法测定11株VRE对万古霉素(Van)、替考拉宁(Tec)的耐药表型,微量稀释法测定11株VRE对10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vanA、vanB、vanC1、vanC2并对van基因产物进行测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EM、tetM、ermB、aac(6′)/aph(2′′)、ant(6)Ⅰ、aph(3′)Ⅲ基因。结果不同药敏方法测得11株VRE对Van、Tec的药敏结果有差异;11株VRE对红霉素(9/11)、环丙沙星(7/11)、左氧氟沙星(7/11)、利福平(8/11)、氯霉素(7/11)耐药程度较高,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株(HLGR)、高水平链霉素耐药株(HLSR)分别占10/11和9/11。11株VRE检出1株VanA、4株VanB、5株VanC1,1株VanC2,基因型和表型一致;耐药基因TEM(8/11)、tetM(6/11)、ermB(7/11)、aac(6′)/aph(2′′)(7/11)、ant(6)I(5/11)、aph(3′)Ⅲ(9/11)检出率高。结论VRE确证试验以及准确检测其MIC值是筛查VRE不漏诊的可靠方法;van基因的检测是从分子水平确定VRE准确特异的方法;耐药基因的高检出率体现了VRE复杂的耐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检测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微量稀释法 最低抑菌浓度 VRE 耐药表型 耐药基因 纸片扩散法 自动化仪器 浓度梯度法 左氧氟沙星 替考拉宁 抗菌药物 VANA vanB 基因产物 tetM ermB 药敏方法 药敏结果 环丙沙星
原文传递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深部致病真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军 刘维达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03-505,共3页
目的建立能用于临床实践的检测常见致病真菌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方法设计了以热启动PCR为基础的实验方法,首先用真菌通用引物对标本进行单重PCR,若阳性,再用白念珠菌、烟曲霉和新生隐球菌的种特异性引物进行三重PCR来检测这3种常... 目的建立能用于临床实践的检测常见致病真菌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方法设计了以热启动PCR为基础的实验方法,首先用真菌通用引物对标本进行单重PCR,若阳性,再用白念珠菌、烟曲霉和新生隐球菌的种特异性引物进行三重PCR来检测这3种常见致病真菌。结果对9属55种78株常见深部真菌均扩增出260bp的DNA片段,而对细菌和人DNA均未扩增出目的片段,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该方法操作简便且成本低。结论以热启动PCR为基础的单重PCR和三重PCR方法可能成为临床上深部真菌感染理想的快速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念珠菌属 曲霉菌属 隐球菌属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深部真菌感染 致病真菌 实验研究 PCR方法 种特异性引物
原文传递
普伐他汀、福辛普利及合用对大鼠心肌梗死后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及心室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魏盟 顾水明 +2 位作者 张昀昀 吴韵华 吴宗贵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4-447,共4页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福辛普利及合用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心功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等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导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AMI后24h存活的48只大鼠随机分为AMI组,...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福辛普利及合用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心功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等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导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AMI后24h存活的48只大鼠随机分为AMI组,福辛普利组(10mg·kg1·d1),普伐他汀组(20mg·kg1·d1),普伐他汀(20mg·kg1·d1)加福辛普利组(10mg·kg1·d1),每组12只。另设假手术组(n=8)。术后24h开始直接灌胃给药,AMI及假手术组大鼠灌等量生理盐水。用药42天后,测定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心肌TNFαmRNA的表达,酶谱法测定左室心肌MMPs活性,并测定心室重量/体重。结果梗死面积在AMI及各治疗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AMI组比较,福辛普利、普伐他汀、联合用药均使AMI组增加的左室舒张末压、左室舒张末直径、左室相对重量下降(P<0.05~0.01),使下降的左室压最大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左室短轴缩短率、射血分数不同程度增加(P<0.05~0.01)。福辛普利、普伐他汀、联合用药分别使AMI组表达增加的TNFα降低29%、26%、33%(P<0.01);使MMP2活性水平降低25%、30%、35%(P<0.01);使MMP9活性水平降低20%、18%、24%(P<0.01)。联合用药较单用福辛普利或普伐他汀,对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伐他汀 福辛普利 心室重构 表达及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急性心肌梗死(AMI) 死后 心肌TNF-α 左室短轴缩短率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基质金属蛋白 冠状动脉前降支 血流动力学参数 MMP-9活性 MMP-2 左室舒张末压 联合用药
原文传递
实时定量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胃癌患者血CK20 mRNA及其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陈文军 袁晓明 +4 位作者 王林波 郑树 吴金民 张行 曹江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9-161,共3页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肿瘤区域引流血中CK2 0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实时定量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方法,对6 0例健康献血员外周血和5 5例胃癌手术患者的手术前外周血、术中肿瘤区域血及术后外周血进...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肿瘤区域引流血中CK2 0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实时定量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方法,对6 0例健康献血员外周血和5 5例胃癌手术患者的手术前外周血、术中肿瘤区域血及术后外周血进行检测。结果 健康人外周血中CK2 0mRNA均为低表达,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CK2 0mRNA的表达率为4 5 % ,Ⅲ、Ⅳ期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表达率高于Ⅰ、Ⅱ期患者(P <0 .0 5 ) ;术中肿瘤区域引流血中CK2 0mRNA的表达率为6 4 % ,高于术前的4 5 % (P <0 .0 5 )。术前外周血中高表达的患者术后随访3~4 0个月中出现复发转移和死亡例数明显高于术前低表达的患者(P <0 . 0 5 )。结论 实时定量荧光RT PCR检测CK2 0mRNA可以评估胃癌血道微转移,有利于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NA 胃癌患者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实时定量 CK20 荧光 其意义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健康献血员 PCR检测 血道微转移 肿瘤区 表达率 表达情况 临床意义 手术患者 人外周血 复发转移 术后随访 判断预后 引流血 低表达 手术前 死亡例 高表达 术中
原文传递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4种猪源细胞系中的内源性反转录病毒(英文) 被引量:8
9
作者 吕茂民 金红 +5 位作者 邓瑞春 王建国 杨姝 熊景峰 丁壮 章金刚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共3页
为了建立检测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 (porcine endogenous retrovirus,PERV)的特异性方法 ,根据已发表的 PERV的序列 ,设计并合成了针对 PERV核心蛋白 (gag)、多聚酶 (pol)、囊膜蛋白 (env)基因的 3对引物 ,预期扩增片段分别为 36 1、15 0... 为了建立检测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 (porcine endogenous retrovirus,PERV)的特异性方法 ,根据已发表的 PERV的序列 ,设计并合成了针对 PERV核心蛋白 (gag)、多聚酶 (pol)、囊膜蛋白 (env)基因的 3对引物 ,预期扩增片段分别为 36 1、15 0、2 6 5 bp。应用 PCR技术检测了 PERV在 4株猪源细胞中的整合情况。结果表明 ,在所有被检细胞的基因组中均存在有 PERV的前病毒序列 ;应用 RT- PCR检测上述 4株猪源细胞中 PERV特异性 m RNA的表达 ,结果均为阳性。试验还对建立的上述 2种方法的特异性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试验建立的 PERV检测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该方法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 PERV奠定了基础 ,还可对异种移植动物模型及异种移植受体进行病原安全性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猪源细胞系 内源性反转录病毒
下载PDF
辛伐他汀与罗格列酮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CD40和CD40L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歆华 吴宗贵 张华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1-283,共3页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与罗格列酮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CD40 和CD40L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高脂饮食和采用维生素D负荷法复制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分别予辛伐他汀、罗格列酮(剂量分别为10 mg·kg-1·d-1、2.5 mg·kg-1...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与罗格列酮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CD40 和CD40L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高脂饮食和采用维生素D负荷法复制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分别予辛伐他汀、罗格列酮(剂量分别为10 mg·kg-1·d-1、2.5 mg·kg-1·d-1,n=10)干预;采用酶法测定大鼠血脂、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胸主动脉病理变化、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大鼠腹腔巨噬细胞CD40 和CD40L mRNA的表达。结果 动脉粥样硬化组大鼠主动脉出现形成纤维增生性动脉硬化斑块,经辛伐他汀和罗格列酮干预后病变程度减轻;与动脉粥样硬化组相比,辛伐他汀或罗格列酮干预后的大鼠血总胆固醇均显著下降(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三酰甘油亦明显降低(P<0.05);CD40 和CD40L mRNA表达分别由0.96±0.24降至0.76±0.15和0.89±0.22、由0.73±0.18降至0.62±0.17和0.54±0.12(P<0.05)。结论 辛伐他汀与罗格列酮均能降低血脂,并通过降低巨噬细胞CD40和CD40L表达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0L表达 罗格列酮 辛伐他汀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早期动脉粥样硬化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鼠腹腔巨噬细胞 动脉硬化斑块 mRNA表达 血总胆固醇 大鼠模型 维生素D 高脂饮食 大鼠血脂
下载PDF
多药耐药相关基因HV126的电子克隆及在化疗前后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1
作者 付劲蓉 刘文励 +3 位作者 周剑锋 周玉峰 徐酉华 金先庆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8-163,共6页
目的 探讨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发生的分子机理,寻找新的多药耐药相关基因。方法 以HL- 6 0细胞为“驱动方”,以多药耐药细胞系HL- 6 0 / VCR为“实验方”,建立人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系HL-6 0 / VCR抑制消减杂交文库,利用基因芯片技术从... 目的 探讨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发生的分子机理,寻找新的多药耐药相关基因。方法 以HL- 6 0细胞为“驱动方”,以多药耐药细胞系HL- 6 0 / VCR为“实验方”,建立人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系HL-6 0 / VCR抑制消减杂交文库,利用基因芯片技术从中筛选出一条在野生型HL - 6 0细胞中基本不表达,而在HL - 6 0 / VCR耐药细胞中呈低丰度差异表达的新表达序列标记序列。用表达序列标记拼接的同源基因克隆法得到人类新基因HV12 6序列,再利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和软件对其进行功能的预测和分析。最后针对推导序列开放阅读框设计引物,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推导HV12 6基因序列在临床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HV12 6的c DNA序列长1991bp,编码36 5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序列局部与新近发现的在细胞凋亡与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基序“PYRIN”存在约4 3%的相似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提示该基因与白血病细胞受化疗药物的作用和耐药存在联系。结论 HV12 6可能是与白血病细胞耐药相关的一条新基因,有必要对该基因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室克隆与功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相关基因 化疗前后 HL-60/VCR 电子克隆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HL-60细胞 多药耐药细胞系 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表达序列标记 白血病细胞耐药 抑制消减杂交 基因芯片技术 cDNA序列 生物信息学
原文传递
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对肝星状细胞细胞外通路调控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旭 孟莹 +3 位作者 蔡绍曦 杨希山 张艺军 吴平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6期1831-1835,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o)对肝星状细胞(HSC)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和激活蛋白1(AP1)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HSCT6细胞株,分别予AngⅡ1μmol/L和Aldo1μmol/L处理,免疫Western印迹检测磷酸化P42/44蛋白水平。...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o)对肝星状细胞(HSC)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和激活蛋白1(AP1)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HSCT6细胞株,分别予AngⅡ1μmol/L和Aldo1μmol/L处理,免疫Western印迹检测磷酸化P42/44蛋白水平。另外,观察AngⅡ1型受体(AT1受体)阻断剂伊贝沙坦(irbesartan),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特异性抑制剂U0126,抗氧化剂乙酰半胱氨酸(NAC)、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磷酸化P42/44蛋白水平的影响。电泳迁移率变更分析(EMSA)检测AP1DNA结合活性的变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α1Ⅰ型前胶原基因的表达。结果AngⅡ和Aldo可诱导磷酸化P42/44蛋白水平的变化,与阴性对照组的比值达4.3±0.1、4.0±0.1,并呈时间依赖性,10min达到峰值后逐渐减低。U0126可抑制磷酸化P42/44蛋白水平。irbesartan可抑制AngⅡ诱导的磷酸化P42/44蛋白水平。AngⅡ和Aldo可增强HSC的AP1的DNA结合活性。irbesartan和ACEI可显著抑制AP1的活性;U0126和NAC可以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AP1的活化,部分抑制Aldo诱导的AP1的活化。AngⅡ和Aldo可诱导α1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irbesartan、U0126和NAC可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α1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增强;U0126和NAC可显著抑制Aldo诱导的α1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增强。结论AngⅡ和Aldo可经ERK通路诱导HSCAP1结合活性增强。AngⅡ和Aldo可经AP1通路调控α1Ⅰ型前胶原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固酮 肝星状细胞 irbesartan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体外研究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血管紧张素转化抑制剂 调控 DNA结合活性 Ⅰ型前胶原基因 星状细胞(HSC) Western印迹 抑制AngⅡ 胶原MRNA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原文传递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硬化患者腹水中细菌DNA 被引量:6
13
作者 袁春 叶进 +1 位作者 黄长形 连建奇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PCR方法检测肝硬化患者腹水中细菌DNA的可行性。方法:在细菌16SrRNA基因保守区设计一对通用引物,对7种对照菌株、人基因组DNA、HBVDNA、3 7份肝硬化患者腹水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结果:7种对照菌株均获得5 3 0bpDNA片段。而... 目的:探讨PCR方法检测肝硬化患者腹水中细菌DNA的可行性。方法:在细菌16SrRNA基因保守区设计一对通用引物,对7种对照菌株、人基因组DNA、HBVDNA、3 7份肝硬化患者腹水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结果:7种对照菌株均获得5 3 0bpDNA片段。而与人基因组DNA、HBVDNA无交叉阳性反应,敏感性试验可检测出1pg的细菌DNA。3 7份腹水中有9份获得5 3bpDNA片段,阳性率2 4 3 % (9/3 7) ,而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 4%(2 /3 7)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 5 )。结论:将通用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细菌16SrRNA基因,具有高度敏感性、特异性,可应用于肝硬化患者腹水中细菌DNA的检测及细菌移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DNA 肝硬化患者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腹水 16SrRNA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扩增 基因组DNA HBVDNA PCR方法 DNA片段 通用引物 基因保守区 敏感性试验 阳性反应 细菌培养 细菌移位 阳性率 显著性 特异性 菌株 对照
下载PDF
衰老小鼠脑老化过程中线粒体结构功能与mtDNA缺失的生物学规律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彩珍 卢健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110-111,共2页
目的:研究小鼠脑老化过程中线粒体的生物学变化规律,探讨衰老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2-01/2003-04在广州体育学院科学实验中心及中山大学医学院完成。利用电镜对线粒体进行观察计数,Clark氧电极法测定线粒体呼吸链细胞色素C氧化酶及NAD... 目的:研究小鼠脑老化过程中线粒体的生物学变化规律,探讨衰老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2-01/2003-04在广州体育学院科学实验中心及中山大学医学院完成。利用电镜对线粒体进行观察计数,Clark氧电极法测定线粒体呼吸链细胞色素C氧化酶及NADH脱氢酶活性,分光光度法测定抗氧化酶活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tDNA3866bp片段缺失率。结果:与5月龄小鼠比较,20月龄的老年小鼠脑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线粒体呼吸控制率减小,而ADP/O比值无显著性差异,呼吸链NADH脱氢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下降,mtDNA3866bp片段缺失率增加,而抗氧化酶活性却增大。通过各指标间的相关分析发现呼吸控制率与mtDNA缺失率显著相关(r=0.739,P<0.01),NADH脱氢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与mtDNA缺失率亦显著相关(r=0.582,P<0.05,r=0.810,P<0.01),但抗氧化酶活性与mtDNA缺失率无相关性(r=0.256,P>0.05)。结论:推测衰老时mtDNA的损伤积累可引起呼吸链酶复合物活性下降,导致呼吸链功能减退致生物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化过程 MTDNA缺失 生物学规律 结构功能 鼠脑 NADH脱氢 抗氧化活性 呼吸复合物活性 细胞色素C氧化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线粒体呼吸控制率 线粒体呼吸 脱氢活性 电极法测定 分光光度法 缺失率 显著性差异
下载PDF
沙眼衣原体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霍虹 王清涛 李金明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38-1040,共3页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沙眼衣原体 实验室诊断方法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输卵管损伤 传播疾病 人乳头瘤病毒 无症状携带者
原文传递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实验动物弓形虫核酸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丛斌 姚玉霞 +1 位作者 尤红煜 彭郁葱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9-12,共4页
建立弓形虫动物模型,常规方法提取肝、脾、肾、肺等组织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产物经电泳检测显示199bp的弓形虫特异带谱。并以γ-32p标记克隆的弓形虫特异DNA片段为探针,对扩增产物行Southern印迹分析,结果上述4种标... 建立弓形虫动物模型,常规方法提取肝、脾、肾、肺等组织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产物经电泳检测显示199bp的弓形虫特异带谱。并以γ-32p标记克隆的弓形虫特异DNA片段为探针,对扩增产物行Southern印迹分析,结果上述4种标本均出现阳性杂交带,进一步证实扩增条带是弓形虫特异DNA顺序。同时用酶标法检测显示鼠血清弓形虫抗体IgG;阳性。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肝组织损伤较严重,肝细胞肿大,肝窦消失,脾、肾、肺组织可见轻微的病理改变。另外本文介绍一种简单PCR方法[1],取鼠尾静脉血2μl直接进行扩增,结果与酚-氯仿法提取的DNA扩增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抗体 扩增产物 阳性 肝组织损伤 肝窦 标法 严重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杂交 酚-氯仿法
全文增补中
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白血病WT1基因表达及动态监测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白波 王宏伟 +1 位作者 乔振华 徐永群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3-134,共2页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荧光定量逆转录 基因表达及 动态监测 RT-PCR技术 WT1基因表达 实时荧光定量 白血病细胞 微小残留病 白血病患者 急性白血病 高表达 瘤基因 半定量 同类型 外周血 MRD
原文传递
氨基酸溶液和重组人生长激素对肝硬化大鼠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轴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梁力建 罗时敏 胡文杰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97-701,共5页
目的探讨氨基酸溶液和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肝硬化大鼠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轴的影响。方法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术前组、肝部分切除后1d组、术后肠外营养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Novamin)5d组、用10%复方氨基酸注射液(Hepa... 目的探讨氨基酸溶液和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肝硬化大鼠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轴的影响。方法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术前组、肝部分切除后1d组、术后肠外营养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Novamin)5d组、用10%复方氨基酸注射液(Hepa)5d组、用rhGH+Hepa5d组,各组均为6只大鼠,对照组为正常大鼠。分别测大鼠肝功能、血糖及血清GH、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白蛋白(ALB)mRNA、IGF-1mRNA、IGFBP-3mRNA的表达,肝组织行Ki67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用Hepa的肠外营养组5d后与用Novamin组比较,GH水平明显降低,肝ALBmRNA、IGF-1mRNA、IGFBP-3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肝Ki67指数无差别;而rhGH+Hepa组肠外营养5d后比Hepa组血糖、GH、IGF-1、IGFBP-3水平明显升高,肝ALBmRNA、IGF1mRNA表达水平及肝Ki67指数也明显升高。结论氨基酸溶液和重组人生长激素均可影响肝硬化大鼠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轴,检测血清IGF-1、IGFBP-3水平有助于营养素的选择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重组人生长激素 氨基酸溶液 肝硬化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IGFBP-3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mRNA表达 Novamin 血清IGF-1 肠外营养 免疫组化染色 Ki67 HEPA 正常大鼠 血清GH ALB 水平
原文传递
复方甘草酸苷对斑秃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y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β表达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秦小卫 陈丽芳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77-879,共3页
目的探讨甘草酸苷对斑秃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1干扰素(IFN一1)、肿瘤坏死因子13(TNF一13)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轻度斑秃患者18例、重症斑秃患者24例及正常人20例为检测对象,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常规分离PBMC,用逆转录一聚合... 目的探讨甘草酸苷对斑秃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1干扰素(IFN一1)、肿瘤坏死因子13(TNF一13)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轻度斑秃患者18例、重症斑秃患者24例及正常人20例为检测对象,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常规分离PBMC,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BMC经植物血凝素和复方甘草酸苷共同刺激后IFN一1和TNF—B的表达水平。结果重症斑秃组患者IFN一1及TNF一13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斑秃组及正常人对照组(P值均〈0.05),轻度斑秃组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值均〈0.05)。甘草酸苷与植物血凝素共同刺激斑秃患者PBMC后可下调IFN一1及TNF一13表达水平(P值均〈0.05)。结论甘草酸苷可抑制斑秃患者Thl型细胞因子表达,逆转Thl型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单一核细胞 复方甘草酸苷 肿瘤坏死因子Β 干扰素 斑秃 患者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调节
原文传递
黑龙江省逊克县火山熔岩地区啮齿动物携带病原体调查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军 鞠文东 +7 位作者 焦丹 徐宁 梁慧杰 程成 王晓杰 付维明 王艳梅 耿聪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238-241,共4页
目的调查黑龙江省逊克县火山熔岩地区啮齿动物携带病原体状况。方法 2014年4-9月,采集啮齿动物样本107只,解剖取脏器肺、肾、肝、肾和膀胱样本,采用PCR方法分别扩增10种鼠传病原体的特异性核酸片段,通过基因测序进一步鉴定。结果在107... 目的调查黑龙江省逊克县火山熔岩地区啮齿动物携带病原体状况。方法 2014年4-9月,采集啮齿动物样本107只,解剖取脏器肺、肾、肝、肾和膀胱样本,采用PCR方法分别扩增10种鼠传病原体的特异性核酸片段,通过基因测序进一步鉴定。结果在107份鼠肺中共检出汉城型汉坦病毒RNA核酸阳性样本5份,感染率为4.67%;107份鼠肾中共检出钩端螺旋体DNA核酸阳性样本6份,感染率为5.61%;107份鼠脾中共检出巴尔通体DNA核酸阳性样本7份,感染率为6.54%,嗜吞噬细胞无形体4份,感染率为3.74%;107份鼠肝、鼠脾中鼠疫菌、巴贝西原虫、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恙虫病立克次体、莫氏立克次体的DNA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07份鼠膀胱中伯氏疏螺旋体的DNA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在鼠体内还存在复合感染情况,感染率为2.80%。结论黑龙江省逊克县火山熔岩地区啮齿动物中存在汉坦病毒、钩端螺旋体、巴尔通体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动物 鼠传病原体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黑龙江省逊克县 火山熔岩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