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LGA改性明胶的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林绍强 刘彬 +3 位作者 谢嗣光 黄亚东 冯全义 李校堃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8年第8期1449-1451,共3页
目的:探讨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对明胶的改性效果。方法:(1)将PLGA和明胶分别以9:1,8:2,7:3,6:4,5:5,3:7质量比制成膜状试件。(2)以扫描电镜观察试件的微结构。(3)以材料试验机测试其力学性质。(4)以PBS(pH 7.4)为人工降解液... 目的:探讨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对明胶的改性效果。方法:(1)将PLGA和明胶分别以9:1,8:2,7:3,6:4,5:5,3:7质量比制成膜状试件。(2)以扫描电镜观察试件的微结构。(3)以材料试验机测试其力学性质。(4)以PBS(pH 7.4)为人工降解液考察其在体外在8周内的降解情况。结果:(1)在上述范围内支架均质程度和机械性能随明胶含量增大而变差。(2)体外降解期间支架最大吸水率和失重速率随明胶含量增大而增大。结论:经PLGA改性后的明胶的上述各项指标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作为备选组织工程材料,复合体系中明胶含量不宜多于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组织工程 降解 力学
原文传递
毛囊来源的神经嵴干细胞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路 张洁元 +2 位作者 李兵仓 刘争 刘彬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5-614,共10页
毛囊来源的神经嵴干细胞(Epidermal Neural Crest Stem Cell,EPI-NCSC)由于取材方便,具有多种分化潜能,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目前,在神经损伤修复领域中,EPI-NCSC主要被应用于脊髓损伤的修复。为了探讨EPI-NCSC... 毛囊来源的神经嵴干细胞(Epidermal Neural Crest Stem Cell,EPI-NCSC)由于取材方便,具有多种分化潜能,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目前,在神经损伤修复领域中,EPI-NCSC主要被应用于脊髓损伤的修复。为了探讨EPI-NCSC对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作用,对原代培养的GFP-SD大鼠来源的EPI-NCSC的体外性质进行了考察,并以其为种子细胞,将其等量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混合后,预置入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c acid co glycolic acid copolymer,PLGA)导管中,同时,以等量的达尔伯克(氏)改良伊格尔(氏)培养基(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DMEM)代替EPI-NCSC作为对照,以用于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 mm距离的缺失。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比色分析结果显示,EPI-NCSC在PLGA膜上的初期粘附率为89.7%。在第1、3、5、7天细胞相对增殖率分别为89.3%、87.6%、85.6%和96.6%。细胞周期与DNA倍体分析表明,与PLGA共培养的EPI-NCSC与单独培养的EPI-NCSC相比较,二者的细胞周期变化趋势相同,增殖指数变化趋势也相同。在神经导管移植4周,术部实现了组织学水平的修复。大鼠手术一侧后肢感觉功能有所恢复,坐骨神经指数有所提高。研究结果表明,在PLGA导管中预置EPI-NCSC,有望实现较好的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神经嵴干细胞 周围神经 细胞外基质(ECM)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细胞周期
原文传递
胶原的体外缓释性能研究
3
作者 冯成利 刘彬 +4 位作者 蒲德永 黄亚东 林绍强 王艳萍 李校堃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8年第5期870-871,共2页
目的:探讨经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改性的水溶性胶原在体外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缓释性能。方法:将PLGA、胶原和BSA制备成复合物,用ELISA法检测本复合物对BSA的缓释性质。结果:本复合物约以6.61ng/d的速率稳定地缓释BSA,在30... 目的:探讨经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改性的水溶性胶原在体外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缓释性能。方法:将PLGA、胶原和BSA制备成复合物,用ELISA法检测本复合物对BSA的缓释性质。结果:本复合物约以6.61ng/d的速率稳定地缓释BSA,在30天的考察期内,BSA累积释放率达到43%,本复合物形态保持完好。结论:本PLGA-胶原复合物有望发展成为一种体内植入型,具有对生物活性物质长效缓释性质的组织工程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 胶原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牛血清白蛋白(BSA) 组织工程
下载PDF
PLGA纳米粒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方园 姜永莉 成颖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656-660,共5页
目的阐述近年来PLGA纳米粒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方法归纳国内外最新的文献报道,对PLGA纳米粒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在主动与被动靶向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由于纳米材料可以增强抗肿瘤药物的靶向作用,而PLGA是经FDA... 目的阐述近年来PLGA纳米粒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方法归纳国内外最新的文献报道,对PLGA纳米粒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在主动与被动靶向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由于纳米材料可以增强抗肿瘤药物的靶向作用,而PLGA是经FDA认证的具有生物降解性及生物相容性的功能高分子有机聚合物,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抗肿瘤药物的载体研究。结论 PLGA纳米粒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抗肿瘤药 主动靶向 被动靶向
下载PDF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载药微球性质及缓释行为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5
作者 安森博 汪龙 胡懿郃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140-1144,共5页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包裹药物制成缓释微球是药物缓释方向的研究热点,PLGA微球作为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但载药微球的性质和释药性能易受很多因素影响,如PLGA相对分子质量,LA/GA比例,微球制备工艺等,这些因素对...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包裹药物制成缓释微球是药物缓释方向的研究热点,PLGA微球作为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但载药微球的性质和释药性能易受很多因素影响,如PLGA相对分子质量,LA/GA比例,微球制备工艺等,这些因素对载药体系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造成一定限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本文综述了PLGA微球在制备及释药过程中,影响其理化性质和重要性能的因素,包括载药量,包封率,突释问题等方面,为PLGA微球进一步研究和优化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稳定性 缓释 载药量 包封率 制备工艺
原文传递
响应面试验优化猴头菌素-PLGA微球制备工艺及其体外释药性能 被引量:10
6
作者 何晋浙 姚丽娜 孙培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42-247,共6页
目的: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为载体,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猴头菌素缓释微球,并对其体外药物释放行为进行考察。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影响微球质量的因素,采用响应面试... 目的: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为载体,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猴头菌素缓释微球,并对其体外药物释放行为进行考察。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影响微球质量的因素,采用响应面试验法进行优化,筛选出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最佳工艺为芯壁比(猴头菌素与PLGA质量比)1∶1.64、PLGA质量分数15%、搅拌速率1 200 r/min。最佳条件制备的猴头菌素微球表面光滑圆整,包封率为99.66%,微球体外384 h累计释放率达84.30%。结论:以PLGA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可以制备包封率较高的猴头菌素微球,体外释药实验也表明该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菌素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微球 体外释药
下载PDF
重组屋尘螨2类变应原疫苗免疫治疗小鼠过敏性气道炎症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喻海琼 刘志刚 +2 位作者 于琨瑛 许卓谦 丘劲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14-419,共6页
目的观察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材料为佐剂制备的重组屋尘螨2类变应原(rDerp2)纳米微粒疫苗(DEPN)对小鼠过敏性气道炎症的影响,并探讨其免疫治疗机制。方法制备PLGA-rDerp2纳米粒子并鉴定其特性。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A组... 目的观察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材料为佐剂制备的重组屋尘螨2类变应原(rDerp2)纳米微粒疫苗(DEPN)对小鼠过敏性气道炎症的影响,并探讨其免疫治疗机制。方法制备PLGA-rDerp2纳米粒子并鉴定其特性。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A组(对照组)均给予生理盐水(100μl)。B、C、D和E组腹部皮下注射屋尘螨粗浸液(10μg)免疫小鼠致敏,然后分别用PBS(100μl)、2mg空白PLGA粒子(emptyPLGA,EP)、100μgrDerp2、2mg的DEPN纳米疫苗(载有100μgrDerp2)皮下注射进行免疫治疗,连续免疫治疗3d,1次/d,各组用rDerp2(50μg)滴鼻激发,激发后第2天剖杀,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并对细胞进行总计数和分类计数;HE染色和PAS染色(PeriodicAcid-SchiffStain)观察小鼠肺部组织炎症和支气管黏液分泌;用ELISA检测BALF和脾细胞培养上清的细胞因子(IL-4、IFN-γ)和血清中变应原特异性IgG2a和IgE抗体浓度。结果B、C组肺部呈明显的变态反应性炎症,D、E组变应原诱导的肺部嗜酸粒细胞浸润和黏液分泌比B、C组显著减轻。BALF中的细胞总数B组比A组明显增多,分类细胞以中性和嗜酸粒细胞为主,超过50%。rDerp2特异性IgE抗体水平,D组(0.93±0.04)和E组(0.77±0.10)均低于B组(1.14±0.10)(P<0.01);特异性IgG2a抗体水平,D组(1.02±0.01)和E组(1.17±0.46)均高于B组(0.14±0.01)(P<0.01)。在BALF中,D组[(55.60±3.79)pg/ml]和E组[(48.60±4.50)pg/ml]IL-4水平均低于B组[(78.90±6.07)pg/ml](P<0.01);IFN-γ水平E组[(68.50±2.87)pg/ml]显著高于B组[(27.30±3.51)pg/ml](P<0.01)。脾细胞上清的IL-4水平,D组[(56.3±4.85)pg/ml]和E组[(40.2±4.36)pg/ml]显著低于B组[(81.20±6.84)pg/ml](P<0.01);IFN-γ水平,E组[(70.20±3.85)pg/ml]显著高于B组[(34.60±2.25)pg/ml]。结论DEPN免疫治疗可抑制小鼠肺部过敏炎症,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h1/Th2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屋尘螨 变应原 纳米微粒 过敏性气道炎症 小鼠
下载PDF
长效微球注射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何广宏 万丹丹 董然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63-966,共4页
长效微球注射剂因可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改善患者的顺应性而成为当前药剂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通过参考专著及近年来微球注射剂的的相关文献,从微球注射剂的特点、材料、制备方法、应用以及技术局限性等方面阐述了微球... 长效微球注射剂因可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改善患者的顺应性而成为当前药剂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通过参考专著及近年来微球注射剂的的相关文献,从微球注射剂的特点、材料、制备方法、应用以及技术局限性等方面阐述了微球注射剂作为长效制剂的研究进展。微球注射剂释药长效可控,应用广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 长效注射剂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多肽蛋白
原文传递
吡唑醚菌酯PLGA微球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郑玉 尹明明 陈福良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7-108,112,共3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吡唑醚菌酯PLGA微球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选用ZORBAX ODS柱,紫外检测器,乙腈和水作为流动相,以外标法对试样中吡唑醚菌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吡唑醚菌酯的线性相关系数0.999 8,标准偏差0.035 5,...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吡唑醚菌酯PLGA微球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选用ZORBAX ODS柱,紫外检测器,乙腈和水作为流动相,以外标法对试样中吡唑醚菌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吡唑醚菌酯的线性相关系数0.999 8,标准偏差0.035 5,变异系数0.198%,平均回收率100.35%。[结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操作简便、快速,可满足微球制剂分析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微球 高效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厚朴酚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晓千 梁丽娜 +2 位作者 付金芳 谈秀凤 范明松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550-2555,共6页
目的制备厚朴酚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纳米粒后,以3%甘露醇为冻干保护剂制备冻干粉,测定其平均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体外释药。大鼠灌胃给予厚朴酚及其PLGA纳米... 目的制备厚朴酚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纳米粒后,以3%甘露醇为冻干保护剂制备冻干粉,测定其平均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体外释药。大鼠灌胃给予厚朴酚及其PLGA纳米粒混悬液(50 mg/mL)后,于0.25、0.5、1、2、2.5、3、4、6、10、12 h采血,HPLC法测定厚朴酚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冻干后,所得纳米粒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低于冻干前,平均粒径更高,体外释药符合Weibull方程(R2=0.9783)。纳米粒tmax、Cmax、AUC0~t、AUC0~∞高于原料药(P<0.05,P<0.01),相对生物利用提高至2.17倍。结论PLGA纳米粒具有体外缓释作用,可提高厚朴酚口服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酚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 制备 体内药动学 乳化-溶剂挥发法
下载PDF
载柚皮素的牛血清白蛋白修饰PLGA纳米粒的制备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建筑 毕研平 +1 位作者 李菲 陈莹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566-2571,共6页
目的制备载柚皮素的牛血清白蛋白修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方法以牛血清白蛋白为乳化剂,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纳米粒。以超声功率、超声时间、牛血清白蛋白质量浓度、PLGA质量浓度、油水相比例、投药量为影响因素,粒径、... 目的制备载柚皮素的牛血清白蛋白修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方法以牛血清白蛋白为乳化剂,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纳米粒。以超声功率、超声时间、牛血清白蛋白质量浓度、PLGA质量浓度、油水相比例、投药量为影响因素,粒径、PDI、包封率、载药量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处方。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和大小,透析法测定其体外释药行为。结果最优处方为超声功率600 W,超声时间4 min,牛血清白蛋白质量浓度20 mg/mL,PLGA质量浓度12.5 mg/mL,油水相比例2∶8,投药量5 mg。所得纳米粒呈球形和核-壳结构,平均粒径为(98.3±2.34)nm,PDI为0.149±0.012,包封率约为90%,4℃下14 d内粒径、PDI、包封率、载药量无明显变化,24 h内累积释放度约为80%。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制备稳定性高、缓释作用明显的载柚皮素的牛血清白蛋白修饰PLGA纳米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 柚皮素 牛血清白蛋白 制备 乳化-溶剂挥发法
下载PDF
甘露醇对地塞米松PLGA植入剂体外释放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燕娜 栾瀚森 王浩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48-1155,共8页
采用热熔挤出法制备地塞米松-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植入剂,并通过体外释放度、质量损失、相对分子质量变化、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扫描电镜等探究甘露醇对地塞米松植入剂释放的影响。DSC结果表明,处方中的甘露醇经热熔挤出后依... 采用热熔挤出法制备地塞米松-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植入剂,并通过体外释放度、质量损失、相对分子质量变化、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扫描电镜等探究甘露醇对地塞米松植入剂释放的影响。DSC结果表明,处方中的甘露醇经热熔挤出后依然以晶体的形式存在于体系中,并且在释放过程中,甘露醇含量越高,其从体系中释放的速率越快。体外释放结果显示添加甘露醇可以消除地塞米松PLGA植入剂体外释放的迟滞期,并延长释放周期。对含5%、10%和15%甘露醇处方的体外释放数据用零级释放模型进行拟合,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1、0.997、0.980。质量损失、相对分子质量变化和扫描电镜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甘露醇含量的增加,PLGA的降解速率降低,而这主要是由于PLGA的自身催化诱导降解效应受到抑制造成的。此外,添加甘露醇能在释放和制备过程中形成孔道,从而改变药物的释放和传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醇 地塞米松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植入剂 体外释放 自身诱导降解
原文传递
静电喷雾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载药微球及其医学应用
13
作者 朱元苹 郭子岩 李风兰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9-110,共12页
静电喷雾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载药微球因其可控的粒径和形貌、有效的药物包封率、对药物生理活性具有保护作用等优势,在医药领域展示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微球的大小和形貌在药物装载和体内吸收... 静电喷雾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载药微球因其可控的粒径和形貌、有效的药物包封率、对药物生理活性具有保护作用等优势,在医药领域展示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微球的大小和形貌在药物装载和体内吸收利用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静电喷雾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控相关参数制备具有特定要求的载药微球。概述静电喷雾的基本原理,重点介绍静电喷雾相关参数对PLGA微球粒径和形貌的影响以及载药微球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以期为药物递送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喷雾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载药微球 递送
原文传递
高分子材料在《药剂学》实验改革中的应用——以PLGA为例
14
作者 孙琳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3期145-147,161,共4页
本文探讨了将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引入药剂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PLG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广泛应用于药物递送系统。本研究以白藜芦醇为模型药物,通过反溶剂沉淀法制备了白藜芦醇PLGA纳米粒(Res-PLGA-NPs),并对其... 本文探讨了将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引入药剂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PLG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广泛应用于药物递送系统。本研究以白藜芦醇为模型药物,通过反溶剂沉淀法制备了白藜芦醇PLGA纳米粒(Res-PLGA-NPs),并对其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和载药量等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Res-PLGA-NPs具有粒径小、分布均匀、稳定性良好的特点,有效提高了白藜芦醇的水溶性和稳定性。通过此实验,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高分子材料在药剂学领域的应用,提升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药剂学 实验教学 白藜芦醇 纳米粒
下载PDF
白屈菜红碱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志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091-3097,共7页
目的制备白屈菜红碱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溶剂挥发法制备PLGA纳米粒,XRPD进行晶型分析,测定溶解度、体外释药。以表面活性剂种类和浓度、PLGA用量、超声功率、超声时间为影响因素,包封率、载药... 目的制备白屈菜红碱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溶剂挥发法制备PLGA纳米粒,XRPD进行晶型分析,测定溶解度、体外释药。以表面活性剂种类和浓度、PLGA用量、超声功率、超声时间为影响因素,包封率、载药量、粒径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胃给予白屈菜红碱及其PLGA纳米粒的0.5%CMC-Na混悬液,于不同时间点采血,HPLC法测定白屈菜红碱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最佳条件为白屈菜红碱用量30 mg,PLGA用量400 mg,表面活性剂(F68)浓度1%,超声功率300 W,超声时间12 min,平均包封率为(83.71±1.73)%,载药量为(5.76±0.27)%,粒径为(231.82±15.73)nm,PDI为0.101±0.014,Zeta电位为(-17.11±1.94)mV。白屈菜红碱以无定形状态存在。PLGA纳米粒溶解度为原料药的13.4倍,72 h内累积释放度为81.07%。与原料药比较,PLGA纳米粒t_(max)、t_(1/2)延长(P<0.01),C_(max)、AUC _(0-t)、AUC _(0-∞)升高(P<0.01),生物利用度增加至4.08倍。结论PLGA纳米粒可促进白屈菜红碱体外溶出,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屈菜红碱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 制备 体内药动学 溶剂挥发法 HPLC
下载PDF
多柔比星长效注射微球的评价和对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诚 于月梅 梅兴国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7-290,共4页
主要考察了多柔比星(Dox)微球的理化性质、释放特性及其对荷瘤小鼠的抑制作用.以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用复乳法(w/o/w)制备载Dox长效注射微球;考察粒径大小、外观、包封率、载药量等理化性质;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了体外... 主要考察了多柔比星(Dox)微球的理化性质、释放特性及其对荷瘤小鼠的抑制作用.以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用复乳法(w/o/w)制备载Dox长效注射微球;考察粒径大小、外观、包封率、载药量等理化性质;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了体外释放溶液中的药物含量,以荷Lewis肺癌小鼠的肿瘤质量和体积为指标观察Dox微球(Dox-MS)瘤内注射给药后的抗肿瘤活性.制备得到的微球球形圆整、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82.94μm,包封率为92.67%,载药量为9.12%.微球体外第1天释放30.24%,20 d累积释放91.85%.给药8 d后,Dox微球瘤内注射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肿瘤平均体积明显减小,抑瘤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但与Dox溶液静脉、瘤内给药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因此Dox微球对小鼠体内Lewis肺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抑瘤效果与瘤内注射相同剂量的Dox溶液相当,但局部刺激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柔比星 微球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LEWIS肺癌 抑瘤率
下载PDF
罗替戈汀原位形成植入剂的制备及体内药动学考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蒙蒙 王爱萍 +3 位作者 刘艳香 申洁 胡筱 刘万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75-579,共5页
目的:制备抗帕金森病药物罗替戈汀原位形成植入剂(R-ISFI),并对其体内长效释药行为进行考察。方法:以N-甲基-二吡咯烷酮(NMP)为溶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制备R-ISFI。采用摇床法进行体外释放度的考察,采用大鼠体内... 目的:制备抗帕金森病药物罗替戈汀原位形成植入剂(R-ISFI),并对其体内长效释药行为进行考察。方法:以N-甲基-二吡咯烷酮(NMP)为溶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制备R-ISFI。采用摇床法进行体外释放度的考察,采用大鼠体内药动学实验考察罗替戈汀的体内释药特性。大鼠皮下注射R-ISFI,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血浆中药物浓度。结果:高分子材料的类型、高分子材料与溶剂比、药物与高分子材料的用量比及ISFI的形状均对药物体外释放有显著的影响。R-ISFI体外释药平缓,30 d可累积释放85%,体内药动学结果表明,R-ISFI在体内缓释效果良好,突释小,可持续释放30 d。结论:制备的R-ISFI可持续平稳释放达一个月,是一种很有开发应用前景的长效缓释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替戈汀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原位形成植入剂 缓释 药动学
原文传递
人血清白蛋白可注射用植入剂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尹东锋 鲁晶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356-358,共3页
目的制备人血清白蛋白(HSA)可注射用植入剂,为多肽、蛋白类药物提供了一种制剂技术平台。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N-甲基-2-吡咯烷酮为共溶剂制备载HSA长效可注射用植入剂;用微量BCA法考察微球的体外释药特性及影... 目的制备人血清白蛋白(HSA)可注射用植入剂,为多肽、蛋白类药物提供了一种制剂技术平台。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N-甲基-2-吡咯烷酮为共溶剂制备载HSA长效可注射用植入剂;用微量BCA法考察微球的体外释药特性及影响因素。结果加入泊洛沙姆188后制备的长效可注射用植入剂在一个月内的累积释放显著提高。结论载HSA长效可注射用植入剂可在体外缓释一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清白蛋白 注射用植入剂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体外释放
下载PDF
人血清白蛋白注射用凝胶的处方工艺研究
19
作者 孟慧 许勇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54-257,共4页
目的:制备人血清白蛋白(HSA)可注射用凝胶,使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对处方工艺进行优化筛选。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N-甲基-2-吡咯烷酮(NMP)和苯甲酸苄酯(BB)为共溶剂制备载HSA可注射用凝胶;以PLGA的用量及共... 目的:制备人血清白蛋白(HSA)可注射用凝胶,使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对处方工艺进行优化筛选。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N-甲基-2-吡咯烷酮(NMP)和苯甲酸苄酯(BB)为共溶剂制备载HSA可注射用凝胶;以PLGA的用量及共溶剂的组成为考察因素,体外释放为评价指标,用线性方程和二次及三次多项式描述体外释放和两个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根据最佳数学模型描绘效应面,选择最佳处方,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各指标的三项式拟合方程均优于多元线形回归方程,建立的数学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符合较好。结论: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工艺预测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清白蛋白 注射用凝胶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星点设计 效应面
下载PDF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壳聚糖单向缓释膜制剂的研究
20
作者 夏婷 孙洪范 +1 位作者 马桂蕾 俞玫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5年第3期213-219,共7页
目的研制一种可以携带药物单向作用患处的膜型缓释制剂,避免对周围正常组织产生不良影响。方法昆明小鼠30只,鼠龄6周,雌性,体质量20 g左右。利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和壳聚糖分别制作外层膜和释放膜,通过交联层将2层结合,利用... 目的研制一种可以携带药物单向作用患处的膜型缓释制剂,避免对周围正常组织产生不良影响。方法昆明小鼠30只,鼠龄6周,雌性,体质量20 g左右。利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和壳聚糖分别制作外层膜和释放膜,通过交联层将2层结合,利用单向释放实验、蛋白释放、淫羊藿苷释放(测定其光密度值)确定膜的单向缓释放性。分别取不同释放时期的膜做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确定其在不同释放时期膜微观结构的变化。利用降解率确定膜的物理性质,通过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苏木精-伊红(HE)染色],了解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载药后对治疗的有效性。结果通过释放实验、载药实验,证明单向膜可以包载不同溶解性质(水溶性、脂溶性)的药物,具有单向缓释作用。在释药过程中膜微观结构有明显变化,15 d后降解率达到96%左右。生物相容性实验和HE染色实验证明单向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细胞实验证明包载淫羊藿苷的膜可以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产生一定量的碱性磷酸酶,发生分化。结论通过以上实验,确定单向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单向释放性和缓释性,载药后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单向缓释 骨缺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